产业转型

搜索文档
安徽证监局首次联合期货交易所深入产业聚集地举办期货风险管理培训
期货日报网· 2025-07-18 07:19
活动背景与目的 - 活动由安庆市人民政府、大连商品交易所、安徽证监局联合主办,主题为"聚焦期现融合创新 助力塑业转型升级",旨在服务实体经济并推动塑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1] - 这是安徽证监局首次联合地方政府和期货交易所深入特色产业聚集地,针对塑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期货期权运用需求开展培训 [1] - 参会人员包括全省塑化企业代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近150人 [1] 地方政府与交易所表态 - 安庆市委常委吕栋指出,当地已形成化工新材料、塑料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企业面临成本波动和需求震荡双重压力,亟需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3] - 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程伟东表示,塑化产业是安徽省重要基础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且塑化板块已成为大商所运行最稳定的品种板块之一 [3] - 双方希望通过培训促进期现货市场融合,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3] 培训内容与后续计划 - 渤海期货研究所、嘉悦物产集团及大商所专家分别就塑化产业链现状、套期保值案例及期现结合业务进行分享 [5] - 座谈会上,政府、交易所、监管机构与10余家涉塑化企业及期货机构代表探讨了风险管理需求、工具应用难点及政策建议 [5] - 安徽证监局未来将联合期货交易所持续推进"一期一品"品牌活动,强化期货市场功能以服务实体产业布局 [5]
从“刚性供应”到“柔性响应”——我国电力负荷接连跨越峰值经受“烤”验
证券时报· 2025-07-17 19:13
电力负荷与经济发展 - 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相当于150亿盏100瓦灯泡同时点亮,创历史新高 [1][2] - 广东成为内地首个电力负荷突破1.6亿千瓦的省份,带动南方电网最高负荷达2.52亿千瓦 [2] - 1千瓦时电支撑广东GDP产出约15元,2024年广东用电量达91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 [2] 电力需求驱动因素 - 高温天气推动用电需求,东北地区空调成交同比增长超4倍 [4] - 工业用电尤其是制造业用电量增加显著,新兴产业如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带动负荷攀升 [2] - 农业和服务业用电需求同步增长,农业智能化及服务业体验改善推动电力消耗 [4] 电力保供措施 - 江苏通过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满足4800万户居民一小时用电需求 [6] - 深圳虚拟电厂具备110万千瓦调节能力,通过调度充电桩、储能等分散资源稳定电网 [6] - 南方电网完成西电东送输电大通道检修,投产22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 [5] 跨区域电力调度 - 浙江三分之一用电依赖省外输入,增购西北、西南及黑龙江电力资源 [8] - 特高压工程和智能电网实现"全国一盘棋"调度,化解区域不平衡矛盾 [9]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日均交易规模达38亿千瓦时,全球最大 [9] 新型电力系统生态 - 重庆两江龙盛储能电站存储30万千瓦时电,满足6万家庭一天用电 [10] - 蔚来换电站集成光伏、储能及充放电设施,日消纳1300千瓦时绿电 [11] - 算力中心(IDC)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参与电网调节,提升系统灵活性 [11] 产业链公司动态 - 汉缆股份预中标南方电网项目,金额预计9.07亿元 [9] - 白云电器在国家电网变电设备招标中预计中标超1.6亿元 [9]
助力山西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的“信保方案”
金融时报· 2025-07-17 01:50
金融支持山西产业转型 - 中国信保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为山西省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1][2] - 近三年中国信保山西分公司承保中国能建山西电力勘测设计院海外新能源项目15个,累计承保金额12.7亿美元 [1] - 2024年山西省"新三样"出口增长199%,受光伏等海外项目带动 [2] 先进制造业企业国际化发展 -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累计获中国信保出口承保16.83亿美元 [2] - 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累计获出口承保84.89亿美元及国内贸易承保257.65亿元 [2] - 两家企业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高端电子等领域,中国信保支持其国际化战略 [2] 一带一路与能源转型 - 2013年以来中国信保山西分公司累计承保山西企业一带一路项目31.36亿美元,涉及风电、基建等领域 [3] - 中车永济巴西风电项目带动山西风机出口,山西建投联合承建波黑医院项目 [3] - 中国信保既支持新能源产业也助力传统能源升级,以外需牵引能源转型 [2] 特色农产品出口 - 中国信保重点支持汾阳核桃、隰县玉露香梨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出口中东、欧盟等地 [3] - 累计支持山西农产品出口5.65亿美元,企业获赔415.89万美元 [3] 政策性金融持续发力 - 中国信保表示将进一步支持山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3]
金浦钛业倒腾利德东方股价涨停 两次转型失败扣非六年半亏逾9亿
长江商报· 2025-07-15 23:13
公司重组方案 - 公司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募集配套资金方式收购利德东方100%股权 [1] - 重组分三步实施: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差额部分、向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 [4]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仍为金浦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郭金东 [4] 标的资产背景 - 利德东方前身为1949年创建的工厂,2015年完成混改,2018年金浦集团收购其62%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5] - 2024年利德东方净利润1.21亿元,2023年为8381.43万元 [9][2] - 交易前利德东方股权结构为金浦东裕持股91%、恒誉泰和持股9% [5] 关联交易争议 - 标的资产利德东方为一年前公司转让给实控人郭金东之女郭彦彤的资产 [2] - 2024年公司通过置换实控人旗下亏损7513.14万元的东邑酒店完成金浦东裕股份转让 [6] - 公司回应称市场形势变化导致决策调整 [2] 公司经营状况 - 2018年起业绩持续下滑,近6年有5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近6年半合计亏损超9亿元 [1][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60亿—1.8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62亿—1.87亿元 [7] - 2022-2024年连续三年归母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45亿、1.75亿、2.44亿元 [7] 战略转型背景 - 钛白粉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成本高企、需求疲软等问题,公司硫酸法工艺不具备竞争优势 [8] - 曾尝试56亿元收购古纤道绿色纤维进入涤纶工业丝领域未获批准 [8] - 2022年拟投资百亿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因锂价下行拖累业绩 [8] 市场反应 - 重组公告后公司股价收获涨停板 [2] - 控股股东金浦集团所持股份100%质押,32.45%被司法冻结 [10]
解码传统制造业跨界跃迁“浙江样本”
中国证券报· 2025-07-14 20:55
产业转型背景 - 智元机器人入主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带动中大力德、均普智能、均胜电子、金固股份等浙江汽配"天团"上市公司成为投资者追捧对象 [1] - 浙江省60多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共同战略是从"造车"到"造人",瞄准人形机器人万亿赛道实现产业突围 [1] - 浙江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向人形机器人产业集体跃迁,提供传统制造业向未来产业转型的"可复制路径" [1] 区域布局情况 - 浙江省拥有超过100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其中A股上市公司超40家 [2] - 宁波作为汽车零部件重镇加速向人形机器人赛道倾斜,夏厦精密、双林股份、均胜电子、拓普集团、宁波华翔等公司将此作为转型升级战略支撑 [2] - 杭州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大脑+小脑+肢体"全链条布局态势,宇树科技、阿里云、金固股份、兆丰股份等公司形成互补 [3] - 金华聚集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9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4家,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 [3] - 湖州作为智能物流装备重镇,2024年产业链规上企业达173家,总营收达437亿元 [4] 企业转型案例 - 夏厦精密从电动工具小模数到新能源汽车再到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升级路径,目标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1] - 双林股份将汽车零部件领域的表面渗氮工艺创新应用于丝杠制造,发布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 [2] - 金固股份与智元机器人合作推进项目,相关样品已通过第三方实验室试验,部分性能指标超过产品标准 [3] - 万里扬5月成立机器人子公司,谐波减速器已完成开发,行星减速器进入样机阶段 [4] - 诺力股份计划将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0% [4] 市场前景预测 - 预计2025年、2030年、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和规模将分别达1.24万台、63.39亿元;34万台、超640亿元;500万台、超4000亿元 [4] - 优必选在手订单已达百台,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1.24亿元订单,乐聚机器人预计全年交付量将进入千台级别,松延动力总订单规模已超2500台 [5] - 人形机器人成本从10万美元向2万美元下探,商业化门槛显著降低 [6] 转型优势分析 - 浙江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依托技术同源性与供应链协同,汽车零部件与人形机器人在核心技术高度重合 [7] - 2024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营收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位列全省15个特色产业集群第一 [7] - 双林股份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与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在技术开发方面有同源性 [8] - 夏厦精密人形机器人客户与传统新能源汽车客户的重合度高达70% [8] - 万里扬用于齿轮、轴的生产设备能与机器人减速器的生产设备通用,大宗原材料采购有较大成本优势 [9] 转型方法论 - 精准识别"技术近亲"领域,让人形机器人与汽车产业核心技术高度重合 [11] - 采取"主业保底、新业试错"策略,渐进式迭代 [12] - 浙江政策支持特点是"靶向发力",通过"精准画像"摸清各地技术长板 [13] - 《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各地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发展方向 [13]
陕西国企职工技能大赛决赛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7-12 23:56
赛事概况 - 第八届陕西省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决赛于7月12日在西安开赛,共有37家参赛单位的202名选手进入决赛 [2] - 大赛为省级一类竞赛,是陕西省影响力最广泛的国有企业综合性职业技能大赛,主题为"陕西制造 秦工臻品 匠心智创" [2] - 由陕西省国资委和省人社厅主办,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 [2] 赛事组织 - 比赛对标国赛标准,邀请国家级高水平团队执裁,从竞赛方式、比赛命题、评分标准等方面周密部署 [2] - 采用"1个主赛场+3个分赛场"的联动模式节俭高效办赛 [2] - 大赛启动以来,省属企业、地市国有企业和驻陕央企积极参与,掀起练兵备赛的热潮 [2] 竞赛项目 - 大赛共设5个赛项:钳工、焊工、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驾驶员和水生产处理工 [2] - 聚焦增材制造、无人机等产业前沿领域工种 [2][3] 人才建设 - 陕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任国表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实现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 下一步将大力实施省属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行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的制度机制 [3] - 着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3]
孙志洋讲授专题党课
广州日报· 2025-07-12 01:51
党的作风建设 - 党中央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2] -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首位,在固本培元中持续涵养新风正气 [2] -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2] 学习教育与行动落实 - 推动学习教育落细落实,关键是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要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 [3] -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作用,全力以赴打赢产业转型"攻坚战"、答好科技创新"必答题"、啃下城中村改造"硬骨头"、实现财政"开源降本增效" [3] - 以全体党员干部的实干担当、实际作为,齐心协力共建现代化的新彩广州,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 [3] 政府工作提质增效 - 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研究室要深入践行"五个坚持",全面提高"三服务"工作质效,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广州落地落实 [3] - 强化参谋辅政、统筹协调、审核把关等核心职能,在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担当、作出表率 [3] - 切实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改革创新、提质增效 [3]
宁夏银川:药田绿意浓 富民产业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6:13
行业分析 - 中草药种植行业在宁夏地区具有显著的地理优势 包括引扬黄灌区光照充足 积温高 昼夜温差大 土壤肥沃 水质优 无点面污染等有利条件 [1] - 全国适宜种植白术的地区有限 主要集中在甘肃 安徽 宁夏等少数省份 市场需求量大但产量有限 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1] - 中草药种植经济效益显著 白术鲜货亩产可达3000斤至3500斤 按照当前市场价格 亩均收益将超过1.2万元 远超传统作物 [2] 公司动态 - 宁夏锦晨农业技术开发专业合作社在孔雀村试种7亩中药材并取得良好效益 2024年基地规模扩大至120亩 种植白术100亩 防风与丹参各约10亩 [1] - 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聘请安徽技术员全程指导 采用种子与籽种混合种植 确保科学管理 基地日均用工45人 [2] - 公司计划三年内带动农户种植白术300亩 由合作社统一收购 加工 外销 打造特色产业链 [2] 商业模式 - 土地流转与务工结合模式 村民获得稳定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 通过务工增加收入 实现双赢 [2] - 产业链延伸计划 从试种到规模化发展 从种植到精深加工 形成完整产业链 [2] - 村企合作模式 孔雀村积极对接宁夏锦晨农业技术开发专业合作社 流转120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 [1] 市场前景 - 中草药种植承载着当地产业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将成为兴庆区打造优质中草药种植加工基地的重要支撑 [2] - 特色产业富民路径明确 计划通过规模化种植和精深加工 让中草药产业成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 [2] - 中草药种植基地日均用工45人 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2]
金易为锡,吴韵风华——无锡产业与资本和合共生的文化密码
上海证券报· 2025-07-09 18:22
无锡产业发展概况 - 截至2025年5月底无锡市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11家 A股上市公司124家 以不到800万人口贡献江苏省数量第二多的上市公司 [8] - 形成"465"现代产业集群 核心产业包括物联网 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涌现药明康德 长电科技 先导智能 卓胜微等细分行业领军企业 [8] - 从民族工商业城市发展为制造业强市 通过政策引导 银企协同 资本运作实现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 [9] 国有资本投资案例 - 无锡创投集团2002年出资300万元投资力芯微 2021年科创板上市带来超百倍回报 管理基金总规模超2800亿元 培育110多家上市企业 [11][12] - 锡创投2017年以1亿元天使轮投资隆达股份 持股17.96%助其转型为航空发动机材料供应商 2022年科创板上市 [11][12] - 太湖水集团2000年出资305万美元成为药明康德创始股东 25年后药明康德成为国内生物医药标杆企业 [13] 金融服务生态建设 - 惠山科技金融中心助力海达尔2023年北交所上市 作为最大战略配售方使其上市首日大涨48% [14] - 构建615亿元基金集聚区 联合源码资本 中金资本等机构 通过资本招商带动近100个项目落地 [16] - 帕母医疗2024年完成两轮融资 包括EQT领投的千万美元融资和启明创投领投的近1亿美元融资 [15][16] 政策支持与资本运作 - 吉冈精密2021年成为无锡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占比从0提升至2024年的57.57% [17] - 2025年一季度完成15个并购重组项目 交易总金额369.29亿元 其中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合并为新"国九条"后首个获批券商并购案例 [18][19] - 出台《无锡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目标2027年前完成60单并购重组 交易规模超600亿元 [19]
全球卡姿兰大眼睛“制造基地”:山东这个小城,凭什么?
36氪· 2025-07-07 07:33
行业概况 - 平度假睫毛产业年产值超100亿元,年产量占全国市场80%、全球市场70% [6] - 全县拥有假睫毛企业近5000家,从业人员超6万,形成完整产业链 [6][26] - 全球每10副假睫毛有7副产自平度,被称为"世界睫毛之都" [6][28] 历史发展 - 20世纪70年代通过韩国技术引进假睫毛制作技术,初期以代工为主 [13][14] - 大泽山镇成立首家村办睫毛工艺厂,采用"集体接单+分散生产"模式 [16][18] - 1995年形成12个乡镇产业集群,加工点超2000个,年出口额破亿元 [26] - 2019年获阿里巴巴"假睫毛源头产地"认证,跨境电商占比达30% [28] 技术突破 - 2023年建立"共享专利池",新增专利137项,免胶技术占比30% [36][40] - 自主研发人造水貂毛假睫毛和免胶自粘型睫毛,获国家专利 [38][39] - 引入AI视觉检测系统,最细睫毛达0.05毫米,生产效率提升5倍 [41] - 应用可降解材料、3D打印定制化等黑科技 [41] 市场拓展 - 早期通过东北市场打开销路,后辐射全国 [20][22] - 产品覆盖从9.9元电商款到国际品牌代工,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27][41] - 2024年出口量达1.2亿副,吸引3000多人返乡创业 [41] 产业转型 - 2020年遭遇美国"337调查",倒逼企业转向自主品牌建设 [31][35] - 政府打造"美妆睫毛产业大脑",整合3442条产业链数据 [41] - 从代工模式升级为技术驱动型产业,形成品牌溢价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