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经济

搜索文档
千万级网红“三连封” 网红圈掀起监管风暴,释放了什么信号
扬子晚报网· 2025-09-28 04:24
9月24日,全网粉丝近四千万的博主张雪峰多平台账号被禁,他过去靠着精准踩中教育焦虑的痛点和直言不讳的风格走红,但因"哈理工狗屁都不是"文科 专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孩子非要报新闻就打晕"等言论被指责煽动就业焦虑和学科歧视,高价的志愿咨询服务已然背离了最初教育科普的初心。 这个九月下半旬,网红圈掀起了监管风暴,短短半个月时间,已有三位千万级网红连续被封号禁言。 9月18日,拥有近1200万粉丝的"嘎子"谢孟伟账号被封,直接原因是身穿警服进行商业直播,触碰了法律红线和社会底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9月25日, 谢孟伟开小号致歉,恳求大家原谅,但网友不买账,此前带货价格虚高、夸张演绎等争议问题被再次提出,并指责他开通新账号居然第一步就是开通商品 橱窗。 9月25日,全网粉丝2400万的博主蓝战非账号也被禁,在他账号被封禁的前几日,其此前直播中自曝有上亿资产,"一年9位数,小看我了。"引发舆论批 评,被认为是炫富拉仇恨。 千万级网红之下,还有多个百万级、十万级粉丝的网红账号在这个9月变灰了,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因"苹果人、安卓人"的歧视话术被封的百万粉网红户晨 风,恶搞王源走红的"王扁"大号小号一同被封。就在9月28日上 ...
地方如何打造区域比较优势?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9-21 06:11
杨成长、龚 芳、邹 威 地方打造区域比较优势,建议重点从区位优势、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四方面发 力。其中,区位优势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硬件基础,制度优势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软环境,市场 优势是地区各类比较优势的综合体现,品牌优势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征,直接影响城市形 象和吸引力 区位优势近年来随着流量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区域战略的深入推进,其内涵得以极大拓展。在 此背景下,各地如何更好地发挥城市群的载体作用、抢占流量经济枢纽节点地位,以及围绕沿 海、沿边、沿江、沿线、沿带创新发展路径,已成为挖掘和培育区位优势的核心关键 制度优势是区域竞争中的重要软实力,更是决定城市吸引力的核心因素。其不仅体现在构建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上,更体现在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上,还体现在根植 区域特色、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建议各地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要注重培育和 打造制度优势,持续提升地方竞争的软实力 市场优势是激活区域经济动能的核心引擎,更是流量经济时代抢占价值高地的关键支撑。各 地在"十五五"规划中,建议紧扣并落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五个统一"要求,以消费、要 素、产业三大市场为抓手,将 ...
洞见 | 申万宏源杨成长:地方如何打造区域比较优势?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9-17 02:32
文章核心观点 - 地方打造区域比较优势需从区位优势、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四方面发力 以破解同质化发展困局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4][6][31] 区位优势 - 区位优势内涵拓展 需发挥城市群载体作用 抢占流量经济枢纽节点 并围绕沿海、沿边、沿江、沿线、沿带创新发展路径 [7][10][11] - 城市发展需深度融入城市群 主动对接区域战略 定位自身角色 卫星城市可承接核心城市产业溢出 如岳池县形成"重庆研发+岳池制造"分工模式 [8] - 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构建1小时通勤圈和2小时商务链接圈 打通跨区域"断头路"和物流"最后一公里" [8] -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如5G基站、数据中心 建立统一工业互联网平台 促进信息流跨域流动 [9] - 从流量经济视角重塑区位优势 评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数据流集聚能力 争取成为算力、物流、能源中心节点 如乌兰察布市凭借低温和绿电资源构建算力高地 为京津冀提供数据支持 [10] - 顺应全球经贸格局变化挖掘新型区位优势 如云南、广西深度链接东盟 黑龙江、吉林挖掘中俄跨境贸易 新疆强化面向中亚、欧洲贸易服务功能 [11] 制度优势 - 制度优势体现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软环境及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软实力 [12] - 实质性改善营商环境 降低企业制度成本、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 加强诚信法治软环境建设 如安徽将政府履约践诺纳入绩效考核和离任审计 [13] - 多维度衡量企业价值 认识平台型、流量型、技术服务型企业的间接综合贡献 如就业创造、流量导入、知识溢出 破除所有制歧视和强制本地经营等隐性障碍 [14] - 优化市场监管 强化数字政务建设 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区域经营"跨省通办" 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和诉求闭环处理体系 [15] - 为新业态新经济创造发展环境 优化空间发展载体 加大新业态空间适配性评估 盘活存量空间满足新业态需求 [16] - 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利用大数据进行信用分级分类精准监管 规范直播电商和线上渠道竞争行为 遏制绝对低价竞争 [17] - 厚植文化软实力 挖掘传统商业精神 如徽商、晋商精神 打造商盟协作平台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如安徽深化"徽商回归"工程 [18] 市场优势 - 市场优势是激活区域经济动能的核心引擎 需紧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五个统一"要求 以消费、要素、产业三大市场为抓手 [19] - 扩大消费市场 健全数字流通和物流网络 形成城乡互通消费循环 挖掘特色生态和文化资源开拓特色消费市场 如江西余江通过直播电商成为眼镜消费中心 辽宁葫芦岛泳装年交易量占全国35% [20][21] -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 向共享创业产业空间倾斜 通过产业用地弹性出让等制度创新实现空间集约利用 [22] - 发展数据、技术等新型要素市场 解决数据确权、流通、定价难题 如江苏制定公共数据定价原则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数据交易 [22] - 发挥人才要素核心引领作用 促进就业 建立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试点"零工市场" 完善灵活就业社保参保机制 [23] -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为现代产业 培育壮大产业市场 如四川资阳构建"中国牙谷"产业链 隐形矫治器年产能占全球1/8 [24] - 形成"核心引领 梯次配套 特色补充"产业格局 核心城市强化创新策源 中等城市做优产业配套 小城镇培育特色产业 [25] 品牌优势 - 城市品牌核心价值在于传递独特价值主张 吸引产业、人才与资本聚集 [26] - 精准定位城市品牌 深度挖掘文化基因 打造差异化城市名片 如苏州、郑州推进城市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浙江江山以"中国村歌之乡"破圈 [27] - 深挖文化禀赋 打造沉浸式场景体验 将文化元素植入公共空间与生活场景 营造可感知、可参与、可分享的文化氛围 [27] - 融合产业优势培育品牌标识 如四川宜宾依托动力电池产业成为"动力电池之都" [28] - 注重品牌传播 构建"官方+自媒体+市民"全域传播矩阵 如西安推广"盛唐文化"经验 整合多部门资源让用户成为传播节点 [29] - 从年轻消费群体和中小企业关注点切入 利用短视频、直播及境内外会展等方式吸引投资和消费 [29] - 树立可持续品牌管理理念 将短期流量转化为持久品牌资产 以品牌建设倒逼城市服务能级提升 将峰值客流承载能力纳入基础设施规划 [30] - 构建城市品牌建设长效机制 明确专项规划、部门责任和专项资金 建立效果评估体系 定期从传播、产业带动、文旅增收等方面评估 [30]
洞见 | 申万宏源杨成长:地方如何打造区域比较优势?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9-16 05:36
文章核心观点 - 地方打造区域比较优势需从区位优势、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四方面发力 以破解同质化发展困局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4][6][31] 区位优势 - 区位优势内涵拓展 需发挥城市群载体作用 抢占流量经济枢纽节点 并围绕沿海、沿边、沿江、沿线、沿带创新发展路径 [7][10][11] - 城市发展需深度融入城市群 主动对接区域战略 定位自身角色 卫星城市可承接核心城市产业溢出 如岳池县形成"重庆研发+岳池制造"分工模式 [8] - 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构建1小时通勤圈和2小时商务链接圈 打通跨区域"断头路"和物流"最后一公里" [8] - 打破行政边界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如统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区域标准 促进信息流跨域流动 [9] - 从流量经济视角重塑区位优势 评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数据流集聚能力 争夺算力、物流、能源中心节点 如乌兰察布市凭借低温和绿电资源成为北方数据枢纽 [10] - 顺应全球经贸格局变化挖掘新型区位优势 如云南、广西链接东盟 黑龙江、吉林挖掘中俄跨境贸易 新疆强化面向中亚欧洲贸易功能 重庆、武汉、南通挖掘长江经济带优势 [11] 制度优势 - 制度优势是区域竞争软实力 体现在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支持和文化软实力等方面 [12] - 实质性改善营商环境 降低企业制度成本、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 加强诚信法治建设 如安徽将政府履约践诺纳入绩效考核和离任审计 [13] - 多维度衡量企业价值 认识平台型、流量型、技术服型企业间接综合贡献 破除所有制歧视和强制本地经营等隐性障碍 [14] - 优化市场监管 强化数字政务建设 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区域经营"跨省通办" 建立政企沟通和诉求处理体系 [15] - 为新业态新经济创造发展环境 优化空间发展载体 加大新业态空间适配性评估 盘活存量空间满足需求 [16] - 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利用大数据进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规范平台算法应用和线上服务模式 遏制绝对低价竞争 [17] - 厚植文化软实力 挖掘传统商业精神 如安徽深耕徽商精神 推行新时代商业精神弘扬工程 打造商盟协作平台促进融通创新 [18] 市场优势 - 市场优势是激活区域经济引擎 需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 以消费、要素、产业三大市场为抓手 [19] - 扩大消费市场 健全数字流通和物流网络 形成城乡互通消费循环 挖掘特色生态文化资源开拓特色市场 如余江成为眼镜消费中心 葫芦岛泳装年交易占全国35% [20][21] -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 推动产业用地弹性出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促进资金跨区域流动 [22] - 发展数据、技术等新型要素市场 解决确权、流通、定价难题 借鉴江苏公共数据定价原则 降低企业使用数据门槛 [22] - 发挥人才要素核心作用 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吸引力 建立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零工市场 完善灵活就业社保机制 [23] -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为现代产业 如资阳"中国牙谷"隐形矫治器年产能占全球1/8 形成核心引领、梯次配套、特色补充的产业格局 [24][25] 品牌优势 - 城市品牌核心价值在于传递独特价值主张 吸引产业、人才与资本聚集 [26] - 精准定位城市品牌基因 加大文化基因解码 提炼核心文化符号 如苏州、郑州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江山打造"中国村歌之乡" 温县以太极拳发源地破圈 [27] - 深挖文化禀赋打造沉浸式场景体验 将文化元素植入公共空间 营造可感知、可参与、可分享的城市文化氛围 [27] - 融合产业优势培育品牌标识 如宜宾依托动力电池产业成为"动力电池之都" [28] - 注重品牌传播 构建官方+自媒体+市民全域传播矩阵 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 通过短视频、直播和境内外会展吸引投资与消费 [29] - 树立可持续品牌管理理念 以品牌建设倒逼城市服务能级提升 将峰值客流承载能力纳入基础设施规划 结合事件营销与价值沉淀 建立专项资金和效果评估体系 [30]
地方如何打造区域比较优势?
上海证券报· 2025-09-12 18:42
区位优势 - 区位优势内涵拓展至流量经济枢纽节点地位和城市群载体作用 需围绕沿海沿边沿江沿线沿带创新发展路径[2][4] - 城市群深度融合要求主动对接区域战略 定位自身角色 卫星城市需承接核心城市产业溢出 如岳池县形成重庆研发+岳池制造分工模式[3] - 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构建1小时通勤圈和2小时商务链接圈 打通跨区域断头路和物流最后一公里[3] -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建立统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区域标准 促进信息流跨域流动[4] - 争夺流量枢纽节点 综合评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集聚能力 如乌兰察布市凭借低温和绿电资源成为北方算力枢纽[4] - 挖掘新型区位优势 云南广西可深度链接东盟 RCEP 黑龙江吉林挖掘中俄跨境贸易 新疆强化一带一路枢纽功能[5] 制度优势 - 制度优势体现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数字经济软环境和文化软实力方面[6] - 实质性改善营商环境 降低企业制度成本交易成本要素成本 加强诚信法治建设 将政府履约纳入绩效考核和离任审计[7] - 多维度衡量企业价值 破除所有制歧视和强制本地经营等隐性障碍 激活经营主体活力[8][9] - 优化数字政务建设 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跨省通办 建立企业诉求闭环处理体系[9] - 优化新业态空间发展载体 加大新业态空间适配性评估 盘活存量空间满足发展需求[10] - 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利用大数据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规范平台算法应用和线上服务竞争[11] - 厚植文化软实力 挖掘传承商业精神如徽商晋商精神 打造商盟协作平台促进融通创新[12] 市场优势 - 市场优势是激活区域经济动能核心引擎 需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五个统一要求 以消费要素产业市场为抓手[13] - 扩大消费市场 健全数字流通和物流网络 形成城乡互通消费循环 挖掘特色资源开拓特色市场 如余江眼镜和葫芦岛泳装产业[14][15] -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推动传统要素新型化利用 土地要素向共享创业产业倾斜 资金要素促进跨区域流动[16] - 发展数据技术新型要素市场 制定公共数据定价原则 降低企业使用门槛 激活创新成果转化动能[16] - 发挥人才要素核心作用 建立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试点零工市场 完善灵活就业社保机制[17] - 推动产业升级 将小而散传统产业升级为专而强现代产业 如资阳中国牙谷占全球隐形矫治器产能八分之一[18] 品牌优势 - 城市品牌核心价值在于传递独特价值主张 吸引产业人才资本聚集[19] - 精准定位城市品牌 加大文化基因解码力度 提炼核心特质 打造差异化城市名片如苏州郑州文化解码工程[20] - 深挖文化禀赋打造沉浸式场景 将文化元素植入公共空间 营造可体验文化氛围[20] - 融合产业优势培育品牌标识 如宜宾市动力电池之都产业与品牌相互赋能[21] - 构建全域传播矩阵 整合官方自媒体市民资源 利用短视频直播新媒体提升知名度[22] - 树立可持续品牌管理理念 以品牌建设倒逼服务能级提升 结合事件营销与价值沉淀 建立长效机制[23]
全然不顾川流不息的车辆 马路岂能成为短视频直播秀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0:44
来源:法制日报 全然不顾川流不息的车辆进行拍摄 粉丝大喊"再靠近公路一点" 马路岂能成为短视频直播秀场 机动车道上,一名自行车骑手单手扶把,侧头说着台词,同伴同样单手扶把,用手机记录着画面。而为 了避开他们的"拍摄区域",一旁的车辆只能侵占对面车道才能驶过…… 在短视频和直播风靡的当下,马路成了一些人眼中的拍摄片场和私人影棚。《法治日报》记者近日注意 到,短视频平台上,上述以马路为背景拍摄的视频比比皆是。这些视频中,拍摄者全然不顾周围川流不 息的车辆,让观看者不禁为其捏把冷汗。 记者观察到,在一些视频中,两辆汽车或一辆汽车与一辆摩托车在城市道路上并行,车主会在行驶过程 中摇下车窗和一旁的车辆驾驶者进行对话演绎剧情,非常阻碍后方车辆正常通行。还有一些视频或直播 中,骑手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摆出各种造型,虽然是在夜间车流量较小的路段拍摄,但通过视频可以看 到,车轮在马路中间的实线上来回穿过,所谓的"安全时段"并不安全。甚至有博主直接站到马路中央进 行拍摄,身旁来往车辆鸣笛声不断。 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社交平台上的"公路拍照教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某摄影博主发布的"3 分钟拍出电影感公路大片"教程为例,在这篇 ...
印媒:警惕社交媒体中令人上瘾的“愤怒诱饵”
环球时报· 2025-09-11 23:20
然而,频繁接触这类内容有其代价。林帕·萨卡尔警告,由于大脑的"威胁优先机制",长期接触"愤怒诱 饵"会加剧压力和焦虑。"长期情绪超载会导致麻木,对现实问题失去深切感受,或引发情绪耗竭。持续 愤怒与消极态度会榨干情感系统。"因此,健康的做法是主动筛选信息、屏蔽煽动情绪的账号,并与转 发这类视频的朋友设定界限。(作者伊什卡·罗伊,伍绍翔译) 《印度快报》 9 月 10 日文章,原题:社交媒体愤怒诱饵解析:为何 Z 世代不断与惹恼他们的内容互动 在 短视频平台上,你或许刷到过这样的片段:创作者饰演某种熟悉却烦人的角色,如黏人的闺蜜、争强好 胜的熟人或捣乱的亲戚。他们刺激着你的情绪,甚至让你愤怒。然而,你还是会忍不住看完。这种现象 被称为"愤怒诱饵",这类精心设计的视频目的不是取悦,而是激怒。在今天的流量经济时代,愤怒情绪 已成为硬通货。 媒体公司创始人希曼舒·辛格拉表示,社交平台鼓励一切互动,而愤怒往往能激发快速强烈的反应。"当 人们被激怒时,更倾向于评论、分享或辩论,从而加速内容传播。"Z世代的身份政治也参与其中。"他 们将数字空间视为身份的延伸。愤怒能构建社群,人们因共同反应聚集,集体发声扩大影响力。" 临床心 ...
上证观察家 | 如何打造特色与持久竞争力兼具的产业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9-08 02:27
"十五五"时期,各地如何立足当地产业基础,打造有特色、有优势、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将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 键所在。建议各地在"十五五"规划中,找准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力扩围、制造业与服务 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产业引导和招商引资政策,形成区域有特色、全国一盘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规划引领 破解地方同质化发展困局(三) □ 杨成长 龚 芳 曾培春 □ "十五五"时期,各地如何立足当地产业基础,打造有特色、有优势、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将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 关键所在。建议各地在"十五五"规划中,找准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力扩围、制造业与服 务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产业引导和招商引资政策,形成区域有特色、全国一盘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 顺应产业趋势、找准产业新增长点是各地做好产业规划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传 统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关系正面临深刻重塑,产业发展呈现四大新变化:数字经济催生产业结构呈现"三段式"新特征;传 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可在不同时空上相互转换;终端需求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流量成为 ...
不爱吃五仁月饼是“没饱尝生活毒打”?如此广告“爹味”太浓了
齐鲁晚报· 2025-09-05 06:42
广告营销策略失误 - 公司因发布"爹味"广告引发公众批评 广告内容暗示"不爱吃五仁月饼是因为未经历生活磨难"引发反感 [1] - 广告已全面下架 公司公开致歉并承诺加强审核机制避免类似事件 [1] - 公司未从产品工艺改良或原料升级角度进行宣传 反而采用说教式营销策略 [2] 品牌形象受损 - 此次营销事件导致公司遭遇舆论群嘲 对品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2] - 事件反映出部分企业为追求流量效应忽视消费者尊重原则 [2] - 类似"爹味"营销案例已使多家企业付出重大代价 [2] 产品认知挑战 - 五仁月饼长期因重油重糖及硬度问题遭受市场负面评价 [1] - 公司原本希望通过广告改变消费者对五仁月饼的固有认知 [1] - 公司未能有效传递产品改良信息 错失建立品质认同的机会 [2]
南京秦淮区发布十项行动计划,全力打造“中国人文旅游第一区”
扬子晚报网· 2025-08-28 11:33
发展目标 - 秦淮区提出"一十百千万"总体目标 到2028年旅游总人数超1亿人次 海外传播量超10亿 文旅项目年度投资额超100亿元 旅游总收入超1000亿元 新增市场主体超1万个[1] - 2025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达55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530亿元 两项指标均位列南京市第一[1] 产业基础 - 文化旅游是秦淮区主导产业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长期位居全国热门景区顶流[1] - 连续6年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榜单前五 获评多项文旅领域国字号荣誉[1] 合作与投资 - 与张家界 敦煌等城市签署文旅合作协议[1] - 发布签约29个文旅产业项目 总投资额达81亿元[1] - 成立秦淮文旅产业联盟 整合夫子庙 老门东 熙南里等重点片区资源[1] 战略举措 - 发布十项行动计划推动从流量经济转向价值经济 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体验[2] - 实施焕新秦淮印象 壮大秦淮园区 做强秦淮礼物等系统性行动[2] - 覆盖场景提升 产业集聚 文创开发 夜间经济 美食品牌 文旅演艺 短剧出海等重点领域[2] 创新方向 - 突出科技赋能 建设数字文旅街区 发展数字文娱赛道[2] - 推动国际化发展 扩大入境游便利性 推动秦淮灯会和微短剧出海[2] 支持政策 - 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区级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 - 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品牌演艺 扶持重点企业 鼓励文化出海 引导旅游夜宿 打造品牌活动[2] - 建立专项推进机制 为文旅企业提供人才申报 政策申请 载体用工资金需求解决等专项服务[2] 实施路径 - 通过资源化零为整 点位串珠成链 产品迭代升级 品牌塑造传播 企业强筋壮骨五大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