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座舱
icon
搜索文档
德赛西威涨2.06%,成交额6.3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130.6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29 03:0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06%至131.40元/股 成交额6.39亿元 换手率0.89% 总市值729.2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130.68万元 特大单买入9754.51万元(占比15.27%) 大单买入1.74亿元(占比27.24%)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0.65% 近5/20/60日分别上涨10.25%/27.67%/26.59% [1] 主营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构成:智能座舱64.59% 智能驾驶28.32% 网联服务及其他7.09% [1] - 公司属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行业 涉及智能座舱/无人驾驶/毫米波雷达等概念板块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5.90万户 较上期增加20.92% 人均流通股9374股 较上期减少17.30%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781.28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551.06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507.57万股(第十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37.20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6.44亿元 同比增长25.25% [2] - 归母净利润12.23亿元 同比增长45.82% [2]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2.37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4.38亿元 [3]
上汽集团单月销量“六连涨”上半年扣非净利增逾4倍
证券时报· 2025-08-28 23:06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2995.88亿元 同比增长5.23% [1] - 归母净利润60.18亿元 同比下降9.21% [1] - 扣非净利润54.31亿元 同比增长432.21%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0.37亿元 同比增长85.89% [1] 销量数据 - 整车批售205.3万辆 同比增长12.4% [1] - 整车零售220.7万辆 保持国内行业第一 [1] - 自主品牌销售130.4万辆 同比增长21.1% 销量占比提升至63.5% [1] - 新能源车销售64.6万辆 同比增长40.2% [1] - 海外市场销售49.4万辆 同比增长1.3% [1] 行业背景 - 国内车市销量同比增长11.7% [1] - 整车出口同比增长10.4% [1] -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3% [1] -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 整体盈利水平承压 [1] 市场策略 - 配合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推出置换补贴等举措 [2] - 推出荣威D6 智己L6 别克GL8陆尚 宝骏享境等多款新品 [2] - MG品牌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营销渠道 成为西欧销量最高中国品牌 [2] - 拓展中亚 非洲等新兴市场 [2] - 智己汽车IM5 IM6产品登陆泰国 英国 澳大利亚等市场 [2] 技术研发 - 推进第二代固态电池研发和性能提升 [2] - 与OPPO合作完成"生态域"智能座舱开发 年内实现量产装车 [2] - "端到端"大模型已搭载智己L6量产 [2] - 国产芯片应用率持续提升 [2] - 与地平线等企业推进高端芯片技术攻关与批量装车 [2] 合作项目 - 与华为合作项目"SAIC尚界"推进首款产品开发 [3] - 完成临港基地改造和营销服务体系构建 [3] - 通过上海车展 大湾区车展进行预热 计划9月上市 [3] - 后续两款产品开发加紧推进 将扩大细分市场覆盖面 [3]
京东方精电(00710.HK):经营体现韧性 关注高端产品成长
格隆汇· 2025-08-28 20:0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66.7亿港币同比增长8% [1]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至1.8亿港币 净利润率2.7%同比下滑0.1个百分点 [1] - EBITDA为3.4亿港币同比增长7% EBITDA利润率5.1%同比持平 [1] 业务结构 - 汽车显示屏收入62.5亿港币占比94%同比增长9% [1][2] - 工业显示屏收入4.3亿港币占比6%同比增长5% [1][2] - 泛工业收入占比预计2027年提升至10%左右 [2] 产品与技术 - LTPS等高端技术及大尺寸产品成长性佳 [2] - 系统业务成为新成长引擎 专注智能显示/智能座舱系统等领域 [2] - 引入AI及新工业产品技术 拓展具身智慧/低空经济等高端市场 [2] 市场地位 - 全球车载显示屏出货量及面积份额保持第一 [2] - 市场地位稳固 客户积累深厚 [2] 海外运营 - 海外整体收入同比下降10% [3] - 越南二期工厂于2025年6月投产 配合韩国客户需求 [3] -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并建立海外生产基地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总收入152/174/199亿港元 同比增长13%/15%/15% [3] - 预计归母净利润4.6/5.6/6.8亿港元 同比增长17%/22%/21% [3]
上汽集团单月销量“六连涨” 上半年扣非净利增逾4倍
证券时报· 2025-08-28 17:51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2995.88亿元 同比增长5.23% [1] - 归母净利润60.18亿元 同比下降9.21% [1] - 扣非净利润54.31亿元 同比增长432.21%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0.37亿元 同比增长85.89% [1] 销量数据 - 完成整车批售205.3万辆 同比增长12.4% [1] - 整车零售220.7万辆 继续保持国内行业第一 [1] - 自主品牌销售130.4万辆 同比增长21.1% 销量占比提升至63.5% [1] - 新能源车销售64.6万辆 同比增长40.2% [1] - 海外市场销售49.4万辆 同比增长1.3% [1] 行业环境 - 国内车市销量同比增长11.7% 内需得到有效改善 [1] - 整车出口同比增长10.4% 展现出较强增长韧劲 [1] -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3% 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 [1] - 汽车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承压 [1] 市场策略 - 结合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推出置换补贴等举措激活消费潜力 [2] - 推出荣威D6 全新智己L6 别克GL8陆尚 宝骏享境等多款新品 [2] - MG品牌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营销渠道 成为西欧销量最高中国品牌 [2] - 智己汽车IM5 IM6等产品登陆泰国 英国 澳大利亚等市场 [2] - 与华为合作项目"尚界"首款产品将于9月上市 [3] 技术研发 - 推进第二代固态电池研发和产品性能提升 [2] - 与OPPO合作完成"生态域"全新智能座舱开发 [2] - "端到端"大模型已搭载在智己L6上实现量产 [2] - 国产芯片应用率持续提升 与地平线推进高端芯片技术攻关 [2]
AI大模型正加速“上车”
AI研究所· 2025-08-28 13:00
特斯拉智能座舱策略调整 - 特斯拉2025款中国本地化Model Y车型将接入豆包和DeepSeek大模型 以补足智能座舱领域短板 [1] - 特斯拉FSD智能驾驶为行业标杆 但智能座舱存在语音助手响应慢 车机应用少 手机车机互联体验差等问题 [1]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与技术趋势 - 2025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达1564亿元 [3] - AI大模型正重构人车交互 从触控交互 语音交互向智能交互转变 [3] - 智能驾驶逻辑从分模块优化向感知 决策 执行一体化的全局大脑跃迁 [25] 车企智能化路径分化 - 新势力车企如小米 蔚来倾向于自主研发AI大模型 构建数据与产业链闭环 [3] - 传统车企如奇瑞选择与头部科技厂商合作 快速补齐AI能力 [3][11] 小米智能座舱生态战略 - 小米基于澎湃OS打造人车家全生态操作系统 实现多屏联动与设备无缝协同 [4] - 车载小爱同学具备超行业语音交互功能 自研端侧大模型可融合车的位置 视觉信息理解真实世界 [4] - 用户可通过车内控制智能家电 汽车状态信息同步至手机 [5] - 2025年Q2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 汽车交付81302台 累计交付超30万台 [10] - 理想Mind GPT 蔚来NOMI GPT等车载大模型提供自然拟人的交互体验 [10] 奇瑞智能化布局与合作 - 奇瑞将智能化作为未来20-40年的重大机遇 目标进入行业头部 [12] - 奇瑞集团2024年销售260万辆 同比增长38.4% 出口114万辆 同比增长21.4% [12] - 奇瑞与科大讯飞合作推出LION AI大模型平台 星途星纪元ES首次搭载讯飞星火大模型 [14] - 星纪元ET语音指令可操控座舱内90%功能 支持口语化复杂指令 [16] - 风云A9L深度融合讯飞星火大模型 支持毫秒级响应与连续40个指令 [16] 科技企业汽车AI解决方案 - 科大讯飞汽车端侧大模型效果损失≤1% 端侧首响40ms 端云融合交互低至1.3s [17] - 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提供用车助手 AI向导 无麦K歌等应用 覆盖16款量产车型 [19][22] - 华为依托盘古大模型打造鸿蒙座舱 通过MoLA架构融合多模态感知与生态API [23] - 百度基于文心一言推出智能座舱 SDK/APK方式接入车企生态 [24] - 阿里基于通义千问打通支付宝 高德地图等生态 实现车载支付与语音预订场景 [24] 行业竞争核心转变 - 智能座舱竞争从拼硬件配置转向拼AI交互体验 [25] - 未来智能汽车AI能力成为必选项 技术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落地具体场景 [25]
上汽集团上半年扣非净利增432.21% 单月销售“六连涨”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2:30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合并营业总收入2995.88亿元,同比增长5.23% [1] - 归母净利润60.18亿元,同比下降9.21% [1] - 扣非净利润54.31亿元,同比增长432.21%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0.37亿元,同比增长85.89% [1] 行业背景 - 国内车市销量同比增长11.7%,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内需改善 [1] - 行业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3%,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 [1] - 整车出口同比增长10.4%,展现增长韧性 [1] -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承压 [1] 销量表现 - 公司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单月销量实现同比六连涨 [2] - 整车零售220.7万辆,保持国内行业第一 [2] - 自主品牌销售130.4万辆,同比增长21.1%,销量占比提升至63.5% [2] - 新能源车销售64.6万辆,同比增长40.2% [2] - 海外市场销售49.4万辆,同比增长1.3% [2] 市场策略 - 公司配合以旧换新政策推出置换补贴、购车礼包等举措激活消费潜力 [2] - 推出荣威D6、智己L6、别克GL8陆尚等多款新品丰富产品供给 [2] - MG品牌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渠道巩固欧洲市场,成为西欧销量最高中国品牌 [2] - 积极拓展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智己汽车产品登陆泰国、英国等市场 [2] 技术研发 - 推进第二代固态电池研发和性能提升,与OPPO合作开发智能座舱,两项技术将于年内在新MG4量产装车 [3] - 端到端大模型已搭载智己L6量产并持续迭代升级 [3] - 国产芯片应用率持续提升,与地平线等企业推进高端芯片技术攻关与批量装车 [3] 合作项目 - 与华为合作项目"尚界"推进首款产品开发、基地改造及营销体系建设,为9月上市冲刺 [3] - 后续两款产品开发加紧推进,将结合双方优势扩大细分市场覆盖并提升规模 [3]
华为智能汽车杀入15万元以下市场
36氪· 2025-08-28 10:58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价格下沉策略 - 华为与上汽合作的尚界品牌车型预售价16.98万元 置换补贴后实际价格低于15万元 标志华为智驾方案进入15万-20万元主流价格区间 [1] - 此前华为智驾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 包括岚图梦想家(35.99万-38.99万元) 问界M9(46.98万-56.98万元) 阿维塔12(30万元级) [1]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透露 在35万元以上车型中 搭载华为智驾的"界"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0% [1] 市场结构变化与增量机会 - 中国乘用车市场10万-20万元价格区间占比52.3% 是市场最坚实基本盘 年销量超千万辆 [9] - 20万元以上车型市场份额从2023年32.3%降至2025年1-7月28.3% 增长停滞 [9] - 10万-20万元区间成为智能系统搭载增速最快细分市场 存在大量未搭载智能系统的车型 [12] 技术成本与商业模式创新 - 华为智驾规模效应显现:截至2025年7月 搭载乾崑智驾车辆超100万辆 激光雷达发货量突破100万台 [13] - 提供五大核心技术产品组合:乾崑智驾 鸿蒙座舱 乾崑车控 乾崑车云 乾崑车载光 [13] - 合作模式分为四类:部件供应商 单智(智驾或座舱二选一) 双智(智驾+座舱) 全栈解决方案 [13]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华为从"30万以下赔本"转变为积极拓展15万元以下市场 宝骏新车型计划搭载华为方案 定价约15万元 [3] - 博世中国区总裁公开表示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仅有华为和宁德时代具备定价权 其他供应商陷入价格战 [1] - 策略调整基于规模效应和商业模式灵活性 目标捕捉主流市场增量而非放弃高端市场 [14]
天有为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26亿元 拟设立摩洛哥子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0:3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29亿元同比下降0.4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6亿元同比下降4.5% [1] - 研发费用1.09亿元同比增长50.29% [1] 研发与产品进展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扩大研发队伍规模 [1] - 双联屏一体机、后排扶手屏、电动吸顶屏、旋转屏、两轮车复合屏仪表等项目相继取得客户定点 [1] - 在绥化、哈尔滨、大连设置3所研发机构并建设1座EMC专业实验室 [1] 客户拓展与市场布局 - 重点乘用车客户包括现代汽车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集团、一汽奔腾、吉利集团 [2] - 新获斯特兰蒂斯集团、上汽大众、上汽奥迪、上汽通用、智己等多个项目定点 [2] - 两轮车领域已与雅迪、爱玛、钱江、五羊本田、长城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2] 国际化战略 - 通过墨西哥工厂(2025年6月投产)面向北美市场客户 [3] - 拟出资6500万欧元在摩洛哥设立全资子公司辐射欧洲市场 [3][4] - 设立海外生产基地提升国际化客户快速反应能力和就近供应能力 [3]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座舱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 -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显著 [2] - 公司持续抢占原外资企业配套份额实现国产替代 [2]
2025成都车展 主要看什么?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28 09:17
车展发布会 - 车企通过发布会展示车辆设计理念、开发故事及全方位信息 这些内容通常不包含在车型介绍手册中[1] - 宝马在上海车展亮相新世代车型 展示品牌在设计、技术和理念上的重大变革 搭载新一代智能电子电气架构、BMW全景iDrive系统、驾控超级大脑及大圆柱电池[3] - 全景iDrive系统由视平线全景显示、超感智控方向盘、3D抬头显示和向心中控四大核心组件构成 定位为智能座舱而非简单车机系统 在显示系统和人机交互方式上实现创新[5] 智能化技术演进 - 智能驾驶技术提升AI能力 拓宽车企业务边界 重点突破物体识别与意图博弈算法[5] - 小鹏汽车展示Iron机器人 采用1:1真人比例设计 身高178cm/体重70kg 配备62个主动自由度和15个手部可动自由度[7] - 机器人搭载3000T算力图灵AI芯片 采用与小鹏汽车同源的鹰眼视觉系统 支持720°无死角感知 通过端到端大模型实现自主移动与自由对话能力[7] 汽车设计创新 - 汽车从代步工具转向兼具情绪价值的产品 外观设计体现空间/造型/工程等不同取向[8] - 理想MEGA采用子弹头造型降低风阻 车身长度5.35米/轴距3300mm条件下实现0.215超低风阻系数 兼顾空间与续航[10] - 小鹏P7以原创未来感设计提升视觉吸引力[10] 动力系统突破 - 电机驱动系统从双电机向三电机/四电机升级 电驱化实现前后轴动力解耦[12] - 比亚迪仰望U8搭载易四方技术 为每个车轮独立配备驱动电机 实现精确控制与原地掉头等创新功能[14] - 腾势Z9GT采用易三方平台 后轴配备2个解耦转向机 后轮转向角度达20° 最小转弯半径仅4.62米 达到A0级车辆水平[14] 车身结构与安全 - 白车身工艺从冲压焊接向压铸演进 体现技术实力与成本平衡策略[15] - 车身刚度通过N·m/deg单位衡量 影响操控性与NVH性能 高强度钢材与结构设计保障碰撞时乘员舱完整性[17][19][21] - 保时捷设计哲学强调"进化而非革命" 911车型历经八代仍保留蛙眼大灯/溜背线条/后置引擎等标志性元素[23] 品牌文化积淀 - 保时捷自1951年起累计获得勒芒24小时耐力赛19次总冠军与108次组别冠军 创赛事历史纪录[25] - 通过卡雷拉杯赛事与上海体验中心等平台构建用户社群 强化驾驶体验文化传播[25]
【联合发布】2025年7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4.2
乘联分会· 2025-08-28 09:00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定义与构成 -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由一级指数和三个二级指数(智能座舱指数、智能驾驶指数、舱外智能指数)组成,未来将衍生至三级指数 [14] - 指数数据来源为乘联分会零售表销量数据和安路勤智车研栈智能装备监测数据,通过全国4S店抽样调查拟合而成 [14] - 指数计算方法为加权求和:智能座舱指数×47.5% + 智能驾驶指数×37.5% + 舱外智能指数×15.0% [15][18][20][21] 2025年7月指数表现 -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4.2,环比下降1.4个单位,终止4-6月连续增长趋势 [3][12] - 智能座舱指数为36.5,环比下降1.7个单位,结束此前连续增长 [7] - 智能驾驶指数为38.4,环比下降1.3个单位,增长态势小幅回落 [9] - 舱外智能指数为16.5,显著低于其他分项指数 [3] 指数波动原因分析 - 7月传统销售淡季导致乘用车零售销量环比下降11.6%至184.4万辆 [12] - 新能源车市场零售98.7万辆,环比下降11.2% [12] - 特斯拉7月国内销量环比大幅下降34%,对整体智能化指数产生显著拖累 [12] 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 8月虽处淡季,但各省市国补政策恢复将推动指数扭转回调态势 [12] - 智能座舱因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语音交互/车载娱乐/多屏联动)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关键 [18] - 智能驾驶长期将重塑汽车属性,从驾驶工具转变为移动空间,引发交通体系变革 [19] - 舱外智能作为新兴领域,通过车外传感器和V2X技术提升安全性与交通效率 [20] 历史数据参考 - 2025年6月指数35.6,5月33.8,4月31.9,显示前期持续增长态势 [23] - 2025年1-3月采用"新四化智能化指数"命名,数值分别为48.0/49.8/5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