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

搜索文档
海南: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快讯· 2025-08-04 01:37
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 - 推动海口复兴城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海南生态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向创新驱动和应用驱动转型 [1] - 基于区块链 AI 大数据技术推动数字健康 数字文娱 共享平台等业态提升能级 [1] - 积极布局游戏出海 来数加工 半导体芯片 集成电路等产业 [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加速布局算力产业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1] - 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核心竞争力 [1] 产业数字化转型 - 以石油化工新材料 现代生物医药 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和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实融合发展 [1] 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200亿元 [1]
6.68亿元加码数字化口腔赛道 爱迪特打造“研发-中试-量产-循环”闭环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8-03 11:41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全球口腔医疗市场正以8 6%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 主要受老龄化和消费升级驱动 [2] - 2020-2025年全球口腔医疗市场复合增速预计8 6% 2025-2030年降至5 2% 2030年市场规模达7097亿美元 [3] - 行业面临"增量+升级"双重机遇 数字化智能化重塑诊疗流程 种植牙、隐形正畸、高值耗材等领域将呈现技术爆发 [3] 公司战略布局 - 爱迪特投资6 68亿元建设牙科产业园 占地107 7亩 建筑面积8 22万平方米 建设期2年 [2][5][6] - 产业园定位为战略载体 涵盖CAD/CAM材料产业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及研发中试基地 构建"研发-中试-量产-循环"闭环体系 [5] - 扩产旨在争夺行业标准制定权 通过数字化、国产替代等抢占千亿元增量市场 [4] 技术研发与创新 - 中试基地聚焦技术从0-1到1-100的放大验证 固化关键工艺窗口 降低产业化调试成本 [5] - 计划引入数字孪生和AI预测模型 实现工艺参数实时优化 数据驱动替代经验驱动 [6] - 联合实验室将整合高校资源锁定下一代技术路线 用户共创中心可缩短产品设计周期30% [7] 运营与效率提升 - 部署MES/WMS/UDI系统实现全流程数据在线化 提升合规性与追溯能力 [6] - 智能立库和物流自动化使空间利用率达91% 通过WMS实现库存动态优化 [7] - 分布式光伏年发电310万Kw/h 节省电费173 6万元 降低物流环节能耗 [7] 区位与生态协同 - 秦皇岛区位具备1小时进京、2小时抵津优势 利于吸引人才并降低物流成本 [4] - 计划建设共享中试平台 形成垂直生态 将技术领先转化为供应链和成本优势 [5] - 国际化培训中心将与欧美日韩共建认证体系 支持全球化拓展 [7] 产能与财务规划 - 项目分两期建设 2025年底完成主体封顶 2026年Q1首批产线投产 [6] - 扩产将优化产品结构 覆盖更广客户群 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6] - 园区建成后预计显著提升口腔医疗器械产能 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2]
各地新亮点|福州新区:精准落子点“数”成金
经济日报· 2025-08-02 03:35
数字经济发展 - 福州新区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50亿元,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 [1] - 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和福建省超算中心夯实数字新基建底座,全省最大规模算力在此集聚 [1] - 福州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持续夯实"数字新基建"底座 [3] - 福建省数字福建云计算运营有限公司是福建唯一拥有国家新型数据中心、绿色数据中心双认证的云服务商 [3] - 福州联通获批"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标志着福建从"对台枢纽"向"亚太通信门户"跃升 [3] - 福州新区构筑覆盖"天上三朵云"、贯通"地上两条路"、筑牢"中间两中心"的坚实数字底座 [3]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福州新区(长乐区)规模以上纺织产业总产值超1600亿元,占该区规上工业总产值63% [4] - 永荣控股集团自主研发储冷技术,削减高峰时段能耗与成本,并落地锦纶首台数字化智能AI检测设备 [4] - 永荣控股集团是业内首批跨入工业4.0的企业,实现机器人自动化生产 [5] - 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研发AI缺陷检测系统和"辅布司"平台,接入1200余台织机,实现25亿元蕾丝产能智能调度 [5] - 福建(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652家企业,连接设备10163台,覆盖15大应用场景 [6] 新兴产业发展 - 福州新区打造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显示、粮储食品、医药健康、文旅六大主导产业 [7] - 福州恒美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拥有全球单体工厂规模最大的超宽幅偏光片生产基地,2条2610毫米宽幅超清偏光片生产线全速生产 [7] - 昊盛科技集团产品寿命较常规提升60%以上,突破超薄偏光片制造工艺,实现微米级厚度量产 [7] - 海西新药新区基地制剂车间采用全球领先智能化生产设备,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预计年产能达20亿片(剂) [8] - 福州新区(长乐区)启动数字车城建设,成为福建省规模化智能网联道路建成区、自动驾驶场景落地示范区 [8] - 网龙网络公司以AI赋能,推动全球教育领域变革 [8] 产业生态与规划 - "算力—模型—应用—生态"的数字经济产业全链条体系逐步成型 [9] - "百家工厂焕新计划"稳步推进,30多亿元专项资金为千行百业插上"数智翅膀" [9]
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六个新标杆 浙江加快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建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1 22:59
平台经济发展目标 - 到2027年浙江省平台企业数量目标超过1000家,其中百亿级规模平台企业超50家,活跃网络经营主体达到1000万家 [1] - 平台企业营收总额目标达到2.2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速保持在5% [1] - 2024年浙江省跨境电商全业态出口3500多亿元,增长10%,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2% [3] - 2024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成为拉动社会消费的最大增量 [3] 平台经济转型方向 - 推动平台经济从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建设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 [1] - 阿里巴巴未来3年将投入3800亿元构建AI基础设施,坚定"AI﹢电商"战略 [1] 科技引领新标杆 - 引导头部平台和细分赛道平台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加大研发比重 [1] - 支持发展大模型服务平台,加快打造繁荣的大模型应用服务生态 [1] 数实融合新标杆 - 实施"平台﹢产业"双向赋能行动,打造25个以上百亿级消费品产业集群 [2] - 绍兴市培育30余个标杆直播间,10个直播间年销售破千万元 [2] 国际竞争新标杆 - 实施网络交易平台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平台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建立品牌联盟 [2] - "货通全球产业带出海"计划带动40个产业链拓展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市场 [2] 消费活力新标杆 - 实施"浙江精品"培育计划,提升产品服务品质 [2] - 推动"人工智能﹢消费",打造创新应用消费场景 [2] 劳动关系新标杆 - 构建全省一体化网约配送服务管理新模式,为平台劳动者提供安心服务 [2] 现代化治理新标杆 - 全面实施"千万经营主体信用工程",开展公平竞争守护行动 [3] 平台经济现状 - 浙江省平台企业数量超过850家,数量和交易额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3] - 全省孕育线上经营主体1200多万个,创造1000多万个就业岗位 [3]
福州新区 精准落子点“数”成金
经济日报· 2025-08-01 21:58
数字经济发展 - 福州新区(长乐区)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50亿元,成为东南数字产业高地[1] - 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和福建省超算中心构建数字新基建底座,全省最大规模算力在此集聚[1] - 福州新区构筑"天上三朵云"、"地上两条路"和"中间两中心"的坚实数字底座[3] - 福建省数字福建云计算运营有限公司是福建唯一拥有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和绿色数据中心双认证的云服务商[3] - 中国联通福州智·云数据中心获批"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推动福建向"亚太通信门户"跃升[3]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福州新区(长乐区)规模以上纺织产业总产值超16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3%[4] - 永荣控股集团自主研发储冷技术,实现能耗与成本削减,并落地锦纶首台数字化智能AI检测设备[4] - 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研发AI缺陷检测系统和"辅布司"平台,实现蕾丝行业全链条数字化,年调度25亿元产能[5] - 福建(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652家企业,连接设备10163台,覆盖15大应用场景[6] 新兴产业发展 - 福州新区打造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显示等六大主导产业[7] - 福州恒美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建成全球最大超宽幅偏光片生产基地,产品寿命较常规提升60%以上[7] - 海西新药新区基地采用全球领先智能化生产设备,口服固体制剂年产能达20亿片(剂)[8] - 福州新区(长乐区)推动数字车城建设,成为福建省智能网联道路建成区和自动驾驶示范区[8] 产业生态建设 - "算力—模型—应用—生态"的数字经济产业全链条体系逐步成型[9] - "百家工厂焕新计划"稳步推进,30多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数字化转型[9] - 福州新区形成从"一条生产线"到"一条龙产业"的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格局[9]
从一粒小麦感受中国经济新脉动
人民日报· 2025-07-31 07:42
核心观点 - 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 发挥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创造新质生产力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1][3] - 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良性循环构建协同产业生态 增强中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和内生动力 [1][4] - 2025年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 稳居历史第二高位 亩产同比增加0.1公斤 彰显经济新优势 [1] 治理升级 - 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实现精准监测 包括天基卫星宏观监测 无人机空中巡查和土壤传感器微观感知 [2]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 直达井口水泵和渠道等基础设施 [2] -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生产 智慧平台实时调动农机提升收割效率 雷达卫星对台风路径预测精度达百米级 [2] - 经济治理从被动应对危机进化为主动管理风险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有效性 [2] 数实融合 - 数字技术驱动效率革命 全流程数字军师系统将储粮损耗率从5%降至1%以下 [3] - 科技革命与传统农业产生化学反应 应用覆盖科技育种 自动滴灌 智能收割和智慧运输全环节 [3] - 数字技术深度渗透实体经济 无人机 工业机器人和智能仓库机械臂成为常态生产工具 [3] 产业循环 - 粮食从单一口粮向高附加值产业元素转变 强筋小麦对接高端烘焙市场 废弃秸秆进入生物质能源和饲料加工领域 [4] -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全链经济模式构建完成 形成从田野到餐桌和工厂的完整价值链 [4] - 农业稳定为工业服务业提供支撑 稳定下游食品加工和餐饮零售成本预期 有效对冲输入性通胀风险 [4]
从一粒小麦感受中国经济新脉动——半年报里看信心③
人民日报· 2025-07-31 03:22
核心观点 - 2025年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 稳居历史第二高位 亩产同比增加0.1公斤 彰显粮食安全基础稳固及经济韧性提升 [1] 治理升级与科技赋能 - 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卫星 无人机 土壤传感器)实现农田干旱数据化可视化 支撑精准灌溉决策 [1] - 中央财政直接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 保障水利设施高效运行 [1] - 智慧平台实时调度农机提升收割效率 雷达卫星实现百米级台风路径预测 推动风险应对向主动管理转型 [1] 数字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数字技术全流程覆盖农业环节:科技育种 自动滴灌 智能收割 智慧运输 推动传统农业与科技革命融合 [2] - 智慧粮仓技术使储粮损耗率从5%降至1%以下 [2] - 无人机 工业机器人 智能机械臂等实现对实体经济的全方位改造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2] 产业链价值延伸与内需巩固 - 粮食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化:山东强筋小麦对接高端烘焙 安徽秸秆用于生物质能源与饲料加工 [3] - 国内大循环模式构建从田野到餐桌工厂的全价值链 支撑食品加工 餐饮零售行业成本稳定 [3] - 产业链协同有效对冲输入性通胀风险 稳定物价与消费信心 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3]
从一粒小麦感受中国经济新脉动(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12
核心观点 - 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改造 创造新质生产力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1][3] - 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稳居历史第二高位 亩产同比增加0.1公斤 [1] - 通过精准治理和数实融合构建全链循环生态 增强经济韧性和内生动能 [2][3][4] 数字技术应用 -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农田数据化可视化 为精准滴灌提供支持 [2] - 数字技术使储粮损耗率从5%降至1%以下 驱动全流程效率革命 [3] - 无人机田间作业 工业机器人生产线 智能仓库机械臂成为常态 [3] 农业现代化成果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直达基层设施 [2] - 智慧平台实时调度农机提升收割效率 雷达卫星台风预测精度达百米级 [2] - 科技育种 自动滴灌 智能收割 智慧运输实现全链条数字化 [3] 产业链价值提升 - 强筋小麦对接高端烘焙市场 废弃秸秆进入生物质能源和饲料加工领域 [4] - 粮食从口粮商品向高附加值产业元素转变 形成田野到餐桌价值链 [4] - 农业稳定为食品加工 餐饮零售提供成本预期 对冲输入性通胀风险 [4] 经济系统效能 - 从被动应对危机进化为主动管理风险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有效性 [2] -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全链经济模式构建协同产业生态 [4] - 生产端到消费端良性循环增强经济体系响应速度和应对策略精细度 [2][4]
从一粒小麦感受中国经济新脉动(人民时评) ——半年报里看信心③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03
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 - 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发挥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创造新质生产力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1][3] - 数字技术深度渗透农业领域,从科技育种到智能收割,实现"数实融合"的效率革命,储粮损耗率从5%降至1%以下 [3] - 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库机械臂等技术广泛应用,推动生产高效化和风险预警精准化 [2][3] 农业科技与精准治理 - "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天基卫星、无人机、土壤传感器)实现农田数据可视化,支撑精准滴灌和防灾决策 [2] - 中央财政直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配合智慧平台实时调度农机,夏粮亩产同比增加0.1公斤 [2][1] - 雷达卫星台风路径预测精度达百米级,宏观经济治理从"被动应对"进化为"主动管理风险" [2] 全链循环与产业升级 - 粮食从单一商品向高附加值产业元素转变,如强筋小麦对接高端烘焙市场,秸秆进入生物质能源加工 [4] - 国内大循环模式构建"田野到餐桌"价值链,稳定下游食品加工、餐饮零售成本预期,对冲输入性通胀 [4] - 2025年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历史第二高位),凸显农业对工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 [1][4] 经济韧性新优势 - 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的化学反应,形成更具协同效应的产业生态,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1][3][4] - 精准治理与科技赋能使经济体系响应速度更快、应对策略更精细,抵御外部冲击能力提升 [2][4]
AI导播自动选镜头配音效
苏州日报· 2025-07-28 22:44
工业AI应用 - 友达数位科技服务提供工业AI解决方案 涵盖设备接入 生产优化 故障预判 能耗调控等领域 服务电子 汽车 医疗器械 半导体等数十个行业[2] - 友达数位成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首批《元宇宙参考架构》国家标准验证单位[2] 黑科技产品 - 深动视界AI系统替代传统导播团队 实现比分更新 特效处理 广告植入等功能 节省6-8人团队至1人操作[3] - AI系统可自动捕捉赛事高潮 生成职业级转播画质 包括特写镜头 慢动作回放 动态字幕等功能[3] 中新AI合作 - 11家中新企业展示AI+生命科学 AI+知识产权保护 AI+制造等领域成果 首次设立专题展团[4] - 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助力37家新加坡科技企业入驻园区 成为两国创新桥梁[4] - AITreat研发智能推拿机器人 谷络吉提供数据中心热管理方案 今明视觉覆盖机器视觉领域[4] -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参展企业包括太赫信息 双洺生物 豪博特医疗 分别专注无损检测 基因测序 脑卒中康复[4] 合作模式 - 中新合作采用政府搭台 机构赋能 企业唱戏模式 促进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