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循环

搜索文档
经济新方位|稳经济促改革,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
人民日报· 2025-08-02 03:35
上半年经济表现 - 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好于年初市场普遍预期,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2] - 7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制造业企业市场信心稳定乐观 [2] -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58% [2] -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8%,外贸进出口规模站上20万亿元台阶,出口增长7.2% [2]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1% [2] 新动能发展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比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快3.1个百分点 [3] - 人工智能开源模型、创新药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3]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1至4月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为40.4%,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7] - 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分别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下降0.1个和0.2个百分点,节约全社会物流费用超过1300亿元 [7] - 上半年全国跨省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18.2%,占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7] 扩大内需与投资 - 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研究稳妥接续"两新"政策 [5] - 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动民营企业更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6] - 完善交通能源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提高投资回报水平 [6] 深化改革举措 - 深挖潜力提振消费,完善促进消费政策体系,推动出台促进服务消费、首发经济、数字消费等举措 [9] - 扩大有效投资,健全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放大投资乘数效应 [9] - 研究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总结核电领域引入民间资本经验,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介力度 [9] 行业规范与竞争治理 -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明确招商引资鼓励和禁止的具体行为,治理和防范有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行为 [10] - 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选取"内卷式"竞争突出的行业领域开展成本调查,规范企业价格行为 [10] 新动能与市场准入 - 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加快制定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出台培育和开放新场景的政策举措 [11] - 推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数据等新型要素确权和参与分配的实现路径 [11]
中国经济新看点丨地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经济日报· 2025-08-02 00:29
经济增速 - 22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5.3%,其中西藏以7.2%领跑,甘肃6.3%,湖北6.2%,浙江5.8%,江苏、河南、福建、吉林、新疆均为5.7% [2] - 广东GDP增速4.2%低于全国但优于一季度(4.1%)和去年同期(3.9%) [2] - 31个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福建、安徽、河南、湖南增速超8% [4] 经济总量 - 广东GDP总量68725.4亿元居首,江苏66967.8亿元次之,山东突破5万亿达50046亿元 [3] - 浙江GDP45004亿元,四川31918.2亿元,河南31683.8亿元,湖北29642.61亿元接近3万亿 [3] - 外贸五省(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进出口占全国64.1%,贡献全国出口增量近六成 [3] 产业动态 - 北京设备购置投资增长99%占固定资产投资28.2%,浙江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速超60% [4] - 福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8%,江苏航空航天器制造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5] - 安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贡献工业增长80.7%,湖南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7.8% [5] - 辽宁造船业三项指标全国第二,北京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1% [6] 政策导向 - 广东计划发展人工智能、海洋牧场、低空经济等新赛道 [7] - 江苏强调构建招商引资新模式,上海将培育重大产业项目并做大三大先导产业 [8] - 四川提出扩大内需与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河南启动"夏秋季战役"抓消费促投资 [8]
政策持续显效 内需活力增强 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不断夯实
经济日报· 2025-08-01 21:58
经济形势与政策部署 - 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 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基本下达完毕 [1]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 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 全年计划3000亿元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推动民营企业更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3] 消费市场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5% 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1]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以旧换新带动商品销售额超1.7万亿元 [1] - 上半年限额以上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24.1%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40.3% [1]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历史最低) 节约物流费用超1300亿元 [2] - 全国跨省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18.2% 占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2] - 前4月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比40.4% 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2] 民营企业参与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听取企业对"十五五"规划建议 [4] - 正统筹修订法律、出台政策、完善标准等措施 加快整治"内卷式"竞争问题 [4] 政策工具箱与实施方向 - 将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 常态化开展政策预研储备 完善稳就业扩内需政策工具箱 [4] - 重点围绕稳定就业、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地方发展亮点等方面落实工作 [3]
把稳中向好的趋势延续好(子夜走笔)
人民日报· 2025-08-01 21:47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基础 [1] - 经济成绩在顶住外部压力、消化累积风险过程中取得 体现韧性 [1] 内需扩张策略 - 通过消费和投资扩内需 重点推动国内大循环发展 [1] - "两新"政策(新消费、新经济)加力扩围 带动市场活跃度提升 [1] - 服务消费和首发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刺激消费热情 [1] - "两重"建设(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结合民生保障 扩大有效投资 [1] 市场环境优化 - 整治"内卷式"竞争 保障企业利润空间 [1] - 规范政府招商引资行为 建立公平竞争环境 [1] - 激发民间投资动力 向民企推介优质项目形成投资合力 [1] 制度改革方向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破除壁垒统一规则 [1][2] - 打通市场堵点和卡点 提升国内大循环运转效率 [1]
华夏时评:以“超预期”政策,全方位扩大内需
华夏时报· 2025-08-01 12:13
经济政策定调与规划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 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2] -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包括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释放内需潜力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防范风险 保障民生 [3] - 政策安排兼顾短期紧要事项和中长期要求 符合市场预期 [3] 消费提振与供给优化 - 经济工作核心是"有力提振消费 破除内卷" 通过优化供给端质量和创新 同时刺激内需增长 [4] - 消费提振将提升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 使增长成果惠及普通民众 [4] - 该方向既是下半年工作重点 也是"十五五"规划的潜在主线 [4] 消费刺激政策实施 - 政府通过"国补"等真金白银措施刺激消费 政策力度超出市场预期 [5] - 育儿补贴制度2025年实施 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覆盖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 [5] - 这是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现金补贴 突破传统民生政策框架 [5] 政策效果预期 - 生育补贴预计拉动社零增长0 2个百分点 [6] - 配套政策如免费学前教育正在部署 形成系统性支持 [6] - 民生领域将成为"十五五"促消费的重要抓手 [6]
事关国补、内卷式竞争等,发改委最新发声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1 07:53
政策支持与资金安排 - 第四批69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特别国债资金将于10月下达 全年累计下达3000亿元计划完成[4] - 第三批690亿元资金已下达完毕 资金将有序均衡使用至年底并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4] - "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资金全部下达完毕 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基本下达完毕[4] 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 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5][6] - 人工智能已具备解决复杂场景问题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终端产品快速创新[6] - 政策将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基础要素 形成动态敏捷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支撑产业发展[6] 市场竞争秩序整治 - 加快修订《价格法》 明确低价倾销认定标准并将服务纳入规制范围 目前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7] - 针对"内卷式"竞争突出行业开展成本调查 督促企业规范价格行为并提升产品品质[7] - 统一政府招商引资行为尺度 依法整治企业无序竞争以优化市场竞争秩序[7] 经济工作重点方向 - 统筹今明两年政策衔接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3] - 围绕稳定就业、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等方面落实做强国内大循环战略[4]
北京、上海不具备放开条件,业界再议彻底取消汽车限购
华夏时报· 2025-08-01 00:21
华夏时报记者于建平见习记者黄蓓北京报道 7月28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松泉发表专论文章——《吴松泉:是时候全面彻底取消汽车 限购了》。"汽车限购"这个汽车行业的老话题又再次被重新提起。 7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要找准关键着力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系统清理制约居民 消费的不合理限制""要聚焦突出问题,提高政策精准度和可操作性,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汇聚政策落实的合力,加快破解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卡 点"。 吴松泉认为,在当前扩大内需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头号任务的情况下,对汽车实施限购,已经不符合当前经济工作的要求,不符合中央关于做强国内大循 环和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要求。 部分限购城市已具备彻底解限的条件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及时清理对消费的不合理限制,不得搞"一刀 切"和层层加码。推动汽车等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分年限保障"久摇不中"无车家庭购车需求。 自中央政府启动刺激消费政策以来,一些对汽车进行限行限购的城市陆 ...
业界再议彻底取消汽车限购 ,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仍不具备放开条件
华夏时报· 2025-07-31 17:28
政策背景与行业呼吁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吴松泉教授呼吁全面彻底取消汽车限购,认为该政策已不符合当前扩大内需和做强国内大循环的经济工作要求 [1]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系统清理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合理限制,加快破解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卡点 [1] -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曾发布促进汽车消费措施,鼓励限购地区优化管理政策并增加指标投放 [2] 限购政策现状与调整建议 - 目前仍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6个城市实施汽车限购限行政策 [2] - 吴松泉建议国家层面统一要求各限购城市在2026年1月前全面取消限购,转向使用管理 [3] -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董扬对取消限购观点表示完全赞同 [3] 城市差异化条件分析 - 专家认为汽车保有量低于400万辆的城市如天津、广州、杭州、深圳可取消限购,但北京、上海全面取消不现实 [4] - 北京以37%拥堵指数位列全球拥堵城市第15位,彻底取消限购将给交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5] - 上海6月快速路工作日拥堵时长环比增加4.5小时,同比增加26.6小时,但高峰拥堵缓解明显 [5] 行业观点分歧 - 部分专家建议分步实施政策,如先实现电动汽车限购限行的油电平权 [5] - 吴松泉指出简单限购不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也不符合国际大城市治理惯例 [3] - 付于武认为北京等特大城市尚未做好彻底放开限购限行的准备 [4]
重磅发布会!明天上午10时召开
搜狐财经· 2025-07-31 12:41
经济数据发布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于8月1日10:00召开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解读发布会 [1]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 同比增长5.3% [4] -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5.4% 二季度增长5.2% 二季度环比增长1.1% [4] 产业增加值表现 - 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 同比增长3.7% [4] - 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 同比增长5.3% [4] - 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 同比增长5.5% [4] 经济政策导向 - 宏观政策发力显效 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4]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 [4] - 进一步做强国内大循环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4]
习近平:要有力提振消费、破除“内卷”
新华社· 2025-07-31 01:04
经济政策基调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2] -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4] 重点工作方向 -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有力提振消费破除内卷 [2] - 全方位扩大内需 畅通国内大循环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2][4] -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4] 产业发展重点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3] - 促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促进服务业消费 [3] - 加快建设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 推进高质量城市更新 [3] 企业支持措施 - 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坚守主业做强实业 [3][5] - 加强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 多措并举保障改善民生 [3][4] - 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支撑高质量发展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3][4] 经济表现评估 - 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3] - 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完成 [2][3] - 当前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需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