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于物

搜索文档
伍戈:反内卷,另一侧呢?
搜狐财经· 2025-09-19 11:36
反内卷政策与价格动态 - "反内卷"政策旨在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同时被视为扭转宏观价格趋弱的关键工具 但相关品类价格在短期脉冲后再次回落 突显需求侧因素的重要性 [1][2] - 供给约束预期近期强化 但价格回落表明需求侧仍是影响价格走势的核心矛盾 未来需关注需求演绎路径 [1][2] 化债对基建投资的影响 - 历史化债措施阶段性改善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流动性 实现防风险目标 但化债周期通常伴随基建投资需求走弱 对稳增长形成掣肘 [1][5] - 本轮化债伴随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城投债净融资持续为负 城投企业有息负债基本零增长 导致政府发债与基建投资出现趋势背离 [5] - 今年以来政府发债与基建投资背离现象 部分由化债过程中投资需求减弱所致 [1][5] 财政支出结构转型 - 财政支出理念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 民生类支出进度显著提速 而基建类支出进度偏慢 [1][7][9] - "投资于人"模式有利于长期经济发展 但对短期总需求扩张效果有限或滞后 与基建投资形成对比 [1][7][9] 土地财政与化债压力 - 土地出让收入持续显著趋缓 预示后续化债压力犹存 需提前下达部分明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9] - 实现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压力介于去年和前年之间 逆周期政策加力幅度预计介乎其间 [1][9]
反内卷,另一侧呢?
搜狐财经· 2025-09-17 14:37
反内卷政策与价格走势 - 反内卷政策旨在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同时被视为扭转宏观价格趋弱的关键抓手 [2] - 相关品类价格经历短期脉冲后再次回落 包括生猪、汽车、螺纹钢、焦炭、水泥、氧化铝、多晶硅、碳酸锂等商品 [3] - 需求侧未来演绎方向仍存不确定性 供给约束预期虽强化但价格支撑效果有限 [2][3] 化债对基建投资的影响 - 化债改善地方政府及城投企业流动性状况 实现防风险目标 [4] - 化债周期对应基建投资需求走弱 对稳增长形成掣肘 [4] - 城投债净融资持续为负 城投企业有息负债基本零增长 导致政府发债与基建投资出现趋势背离 [4][5] 财政支出结构转型 - 财政支出理念由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 民生支出进度提速而基建支出显著偏慢 [6][7] - 投资于人有利于长期经济发展 但对短期总需求扩张效果有限或滞后 [6][8] - 投资于物涵盖一般公共预算中基建相关支出 投资于人包括民生支出及以旧换新等补贴 [7][8] 土地财政与政策展望 - 土地出让收入显著趋缓 预示后续化债压力持续存在 [8] - 可能提前下达明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8] - 实现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压力介于去年和前年之间 逆周期政策力度预计介乎其间 [8]
育儿补贴推动“投资于人”预期持续提升
东方证券· 2025-07-30 14:57
宏观经济与政策 - 育儿补贴政策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显著,3600元/年补贴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605元的18.4%[5] - 湖北天门市通过育儿补贴实现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7%,远超全国5.8%的平均增速[5] - 免费学前教育若按每人每年2000元计算,全国4093万在园幼儿需投入800亿元资金[5] - 中央财政对普通高中教育支持不足,2020年仅占全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1.73%[5] 财政与投资 - 河北2025年中央以工代赈资金较去年全年增长135%,配合一季度基建增速41.4%和水利投资增长2倍[5] - 基建可能成为下半年及未来投资增长重要来源,以应对房地产转型和制造业效率优先的挑战[5] - 职业教育补贴存在地区差异,如深圳对特色技能认证奖励700元,新疆部分资金来自乡村振兴补助[5] 风险提示 - 延迟退休可能导致生育计划普遍推迟[5] - 2024年"龙年"生肖效应可能透支2025年生育需求[5]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聚焦“投资于人” 加大“硬投资”力度
上海证券报· 2025-04-15 18:11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于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投资理念和投融资政策导向重大调整转变,需全面准确把握其内涵,优化“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资金资源配置,加大“硬投资”力度 [1] 三者关系 - 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都需大量“硬投资”,投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要跟着人走 [2] - 从供给侧看,以形成物质资本、满足生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投资属“投资于物”范畴,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形成人力资本、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生活需求特别是精神产品和服务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投资活动属“投资于人”范畴,且需相应物质资本投入 [2] “投资于人”关注方面 - “投资于人”需加强需求侧管理和政策支持力度,如提高最低职工工资收入标准、增加生育和托育补贴资金、加大对特殊群体补贴力度等,既要有供给侧政策支持加大“硬投资”,又要加强需求侧管理和政策支持 [3] “投资于人”对“投资于物”资金投入的影响 - 要统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的资金资源配置,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相辅相成,二者并非此消彼长、非此即彼的关系,应有机统一,不能对立起来 [4] - 只要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投资,无论满足生产还是生活需求,都属有效益投资,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4] - 动态调整优化“投资于物”的行业领域,从新建投资为主转为更新改造投资与新建投资并存,现阶段新建投资应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保安全,聚焦新兴产业领域和新型基础设施领域 [5] “投资于人”重点领域及确保转化为民众获得感的方法 - 现阶段“投资于人”重点领域包括高品质住房供给和保障体系、食品药品和家装装饰材料检验检测服务、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城乡生态环境、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托育教育培训服务体系、文化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旅游休闲度假服务、应急抢险救助体系以及前沿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领域等 [6] - 各地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投资于人”重点领域,调整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和重点,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支持引导社会投资,加大“软建设”力度,推动“硬投资”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