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

搜索文档
九年跨国并购梦碎!上海电力股价跌停后又现反转,60日涨幅超150%
华夏时报· 2025-09-11 14:55
跨国并购终止 - 公司终止收购巴基斯坦KE公司66.40%股份 原计划支付对价17.70亿美元并可能追加不超过0.27亿美元奖励金 [2] - 终止原因为交易对方未达成交割先决条件及巴基斯坦营商环境变化 不符合公司国际化发展方向 [4] - 该收购始于2016年 耗时九年 曾获中巴两国监管部门批准 但因2018年巴基斯坦电价机制调整降低标的盈利能力和股权价值导致交易搁置 [3][4]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消息发布后公司股价次日跌停 但第三日低开高走收盘上涨5.87%至22.01元/股 总市值达620亿元 [2] - 过去60日内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150.68% 券商分析认为上涨原与收购预期相关 但交易终止后预计下跌 [2]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4.75亿元 同比增长1.76% 归母净利润19.09亿元 同比增长43.85% [6]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 分别为3.34亿元、15.93亿元和20.46亿元 [6] - 截至2025年6月底控股装机容量2580.13万千瓦 清洁能源占比61.83% 其中煤电984.80万千瓦(38.17%) 气电362.02万千瓦(14.03%) 风电523.56万千瓦(20.29%) 光伏709.75万千瓦(27.51%) [7] 业务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发电量378.48亿千瓦时 同比上升5.48% 其中煤电246.13亿千瓦时(+2.94%) 气电35.35亿千瓦时(-10.72%) 风电58.83亿千瓦时(+16.94%) 光伏38.17亿千瓦时(+28.05%) [7] - 同期供热量1079.54万吉焦 同比增长10.49% 在沪机组供热量约占上海公用电厂一半 [7] 国内新能源投资转向 - 公司同时批准两个新能源项目 奉贤5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动态总投资不高于37.80亿元 黑龙江牡丹江40万千瓦风电项目动态总投资不高于22.61亿元 [8] - 两项目资本金均为总投资的20% 其余通过贷款解决 奉贤项目为上海市第一批海上光伏试点 [8] - 公司业务覆盖火电、风电、光伏、氢能等 海外在运装机213.37万千瓦 境内装机80.95%集中于长三角地区 [6]
环球新材国际完成55亿元收购 正式接管默克SUSONITY业务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09:26
并购交易概述 - 环球新材国际以55亿元人民币对价完成收购德国默克集团旗下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2] - 交易为国内珠光材料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2] - 收购标的主要面向涂料、化妆品和工业表面解决方案市场[4]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收购获得SUSONITY业务覆盖全球18个国家的市场布局 在美国、欧洲、亚太等地形成多极战略布局[2][4] - 通过自产合成云母替代默克原先依赖的天然云母 有效应对原材料枯竭风险与能源成本上升挑战[2] - 整合研发体系共同开拓新能源汽车涂层、可持续美妆材料等新赛道 包括海洋防腐技术及自动驾驶感应涂层等此前被默克雪藏的技术[2] - 借助SUSONITY成熟跨境电商渠道与本地化服务体系 更高效开拓国际市场并推动销售增长[5] 财务与业务数据 - 环球新材国际2024年总营收16.6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1.15% 归母净利润2.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37%[2] - 默克SUSONITY业务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33亿欧元(约36.36亿元人民币)、4.05亿欧元(约34.01亿元人民币)和4.02亿欧元(约33.76亿元人民币)[4] - 交易对价相当于环球新材国际2024年16.49亿元营业收入的3.4倍[3] 公司发展历程与并购策略 - 公司前身为2011年成立的广西七色珠光效应材料有限公司 2019年成为国内最大珠光颜料生产商 2021年7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2] - 2023年以4.7亿元收购韩国企业CQV 42.45%股份(2025年增持至45.11%) 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3] - 业务策略通过参与具备增长潜力并能提升股东价值的并购活动积极寻求海外投资机会[2] 行业与市场背景 - 德国默克集团拥有超过350年历史 SUSONITY业务在其电子科技板块中占比持续收窄 2024年已不足15%[3] - 默克集团早在2022年启动出售SUSONITY计划 旨在将电子科技业务重心聚焦于半导体和光电材料领域 逐步退出珠光颜料市场[3]
【商道论衡】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 三种路径
证券时报· 2025-08-29 09:36
企业国际化发展阶段 - 企业国际化发展分为产品出口、国际化运营和全球化三个阶段 [1] - 国际化运营阶段通过海外实体组织直接面对终端用户 获得市场反馈并扩大销售 [1] 国际化运营路径分类 - 传统路径包括海外建厂本地生产销售、建立海外销售组织、跨国并购或合资三种方式 [1] - 路径选择不互斥 企业可同时采用多种方式 [1] 海外本地生产销售路径 - 适用于技术制造类企业 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企业主流选择 [3] - 海尔1989年出口冰箱 1999年投资3000万美元建立美国生产基地 [3] - TCL 1999年在越南建生产基地 以此为支点拓展东南亚市场 [3] 直销模式路径 - 通过直接派遣人员海外销售建立组织 华为是典型代表 [3] - 通信设备需技术对接和持续运维 直销更适合产品特性 [4] - 除特定市场需代理渠道外 主要通过对电信运营商直销打开市场 [4] 高科技企业国际化特点 - 技术缄默性(Know-how)要求通过人员现场传授实现技术转移 [5] - 技术应用型知识需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学 [5] 跨国并购路径 - 通过收购快速实现国际化 代表企业包括联想、吉利、字节跳动 [6] - 联想2004年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电脑部门 [6] - 吉利2010年全资收购沃尔沃轿车 采用品牌独立协同发展策略 [7] - 字节跳动2017年收购Flipagram和Musical.ly(近10亿美元) 整合为TikTok拓展全球市场 [8] 跨国股权投资路径 - 腾讯通过海外投资实现国际化 2005年入股韩国GoPets公司8.33%股权 [9] - 截至2021年初投资22个国家140多个标的 海外资产超6000亿元 [9] - 海外收入仅占海外资产5.3% 在跨国企业中处于低位 [9] 国际化布局对比 - 腾讯在18个国家25个城市设海外办公点 [9] - 字节跳动在30个国家180多个城市设立办公室 [9] 当前国际化环境变化 - 贸易壁垒增高和地缘政治风险凸显需要新决策逻辑 [9] - 技术制造类企业海外本地生产可能成为必选项 [9] - 跨国并购因国家安全和脱钩断链考虑变得更加困难 [9]
咖啡业务增长遇阻 Keurig Dr Pepper(KDP.US)以157亿欧元收购JDE Peet‘s破局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08:06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Keurig Dr Pepper以184亿美元现金收购JDE Peet's NV [1] - 交易价格为每股31.85欧元 较JDE Peet's 8月22日收盘价存在20%溢价 [1] 被收购方业务概况 - JDE Peet's为全球咖啡与茶行业巨头 拥有超50个品牌 [1] - 旗下知名品牌包括L'OR、Peet's、Jacobs等 [1] 收购战略动机 - 显著扩充Keurig Dr Pepper产品矩阵 [1] - 重振持续承压的咖啡业务 [1] - 突破自2018年合并后始终未能解决的增长困境 [1] 收购前业务表现 - 第二季度咖啡销量基本持平 [1] - K-Cups咖啡胶囊提价策略部分对冲成本压力 [1] - 单杯咖啡胶囊及咖啡机出货量下滑制约整体表现 [1]
3亿美元认购意向告吹!盐湖股份“闪退”并购局,“煤超人”兖矿能源钾肥梦添变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09:24
交易终止事件 - 盐湖股份决定不再推进认购高地资源约3亿美元的交易 导致兖矿能源跨国并购计划终止[1][3][5] - 盐湖股份终止原因为综合评估后认为项目合作条件尚不成熟 旨在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5] - 兖矿能源公告称盐湖股份退出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亦不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6] 交易结构演变 - 原始交易结构为兖矿能源通过资产注入兖煤加拿大公司100%股权及现金认购方式成为高地资源第一大股东[2] - 2025年5月引入盐湖股份后改为盐湖股份以约3亿美元现金认购成为控制性最大股东[3] - 兖煤加拿大公司拥有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Southey钾盐矿项目 氯化钾资源量约16.96亿吨[2] 后续影响与挑战 - 交易终止使兖矿能源需修改认购方案 可能独自推进或寻找新战略合作伙伴[1][4] - EMR Capital作为高地资源最大股东和债权人 其话语权将成为影响交易走向的关键变量[6] - 兖矿能源面临重启原方案、寻找新合作伙伴或放弃控制权转为财务投资等多重选择[7] 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 并购旨在帮助兖矿能源盘活存量资产并切入全球钾肥产业链[2] - 交易涉及高地资源核心资产西班牙Muga钾盐矿项目及兖煤加拿大公司钾盐资产[3] - 原计划整合兖矿能源与盐湖股份资源优势以加速海外优质钾矿开发[3]
55亿跨国并购圆满交割,跃升全球珠光材料龙头
格隆汇· 2025-08-11 19:36
跨国并购交易 - 环球新材国际以6.65亿欧元完成对德国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的收购,创下国内珠光材料行业最大规模跨国并购纪录 [1] - 交易对价相当于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6.49亿元的3.4倍,标的资产2024年业务收入为4.02亿欧元 [2] - 并购后公司营业收入将提升至现有水平的3倍,目标公司估值低于行业12.8倍的中位数 [2] 战略意义 - 并购使公司正式跻身全球珠光材料行业第一梯队,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 [1] - 通过获得默克旗下Rona®、Xirallic®等品牌,公司建立起全球研发应用协同平台 [5] - 并购将帮助公司突破高端市场壁垒,特别是在汽车涂料和化妆品领域 [4] 业务协同 - 公司承诺保留原管理团队和技术研发体系,SUSONITY品牌将继续独立运营 [4] - 与韩国CQV的整合已见成效,2024年营收增长55%,毛利率保持50%以上 [8] - 公司持有CQV 42.45%股份,2024年通过增持3.16%进一步巩固控制权 [8] 行业前景 - 2023年全球珠光材料市场规模235亿元,2016-2023年复合增长率14.1%,预计2030年达440亿元 [9] - 全球汽车涂料市场2023年价值237.2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572.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4% [11] - 标的资产在汽车涂料和化妆品领域收入各占36.82%,均为1.48亿欧元 [11] 产能布局 - 七色珠光二期工厂已投产,年产能3万吨高端珠光颜料产品 [11] - 杭州桐卢亚太区总部及10万吨人工合成云母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底建成 [11] - 公司将融合亚洲速度与欧洲精度,打造全球表面性能材料解决方案平台 [12]
珠光材料市场重构 环球新材国际6.65亿欧元并购案落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2:49
并购交易概况 - 环球新材国际以6.65亿欧元完成对德国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的100%股权收购,成为中国珠光材料行业最大规模跨国并购交易 [1] - 交易涵盖默克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子公司与生产基地 [1] - SUSONITY在天然云母型珠光颜料市场排名第一,环球新材国际在合成云母型珠光颜料市场排名第一 [2] 战略协同效应 - 整合SUSONITY的世界级研发能力、欧洲先进制造资源、全球高端客户群及品牌积淀,形成"研发-生产-市场"全球化协同体系 [1] - 利用SUSONITY国际销售渠道拓展全球市场,同时支持SUSONITY在中国汽车涂料和化妆品领域的发展 [2] - SUSONITY的化妆品活性物质产品线和一线客户资源补充公司化妆品产品矩阵,促进交叉销售 [2] - SUSONITY的全球领导地位带来品牌溢价及定价能力增强 [2] 业务整合计划 - SUSONITY以独立品牌继续服务全球市场,保留核心团队及德国、美国、日本的原有业务架构 [2] - 成立整合委员会建立长期沟通机制,保留德国格恩斯海姆、日本小名滨及美国萨凡纳的生产设施 [2] - 留用SUSONITY全部1200名员工 [2] 行业趋势与背景 - 环球新材国际此前已完成对韩国CQV的并购,反映全球珠光材料市场处于重构期 [3] - 珠光材料应用场景向高纯度、超耐候、绿色安全方向演进 [3] - 合成云母等核心原料国产化突破使中国企业具备挑战国际巨头的产业纵深 [3] - 此次并购是中国企业在中高端材料赛道争夺全球定价权的重要一步 [3]
711便利店收购案告吹!母公司7&i被控诉损害股东利益
南方都市报· 2025-07-22 11:12
收购过程与失败原因 - ACT撤回对7&i的收购提议 指责7&i缺乏建设性参与并拖延行动 [1][2][4] - ACT曾于2024年8月发出收购邀约 后续将收购价提高至每股18.19美元 交易金额或达7万亿日元(约474亿美元) [1][12][13] - 7&i以反垄断监管风险和低估公司价值为由多次拒绝 ACT认为美国监管审批途径清晰且市场高度分散 [12][16][17] 双方立场与争议 - 7&i回应称ACT公告存在诸多错误描述 强调始终以诚信态度沟通但面临巨大反垄断障碍 [8][9] - ACT指责7&i管理层不愿进行实质性对话 如达拉斯会议中首席执行官缺席且仅读稿 [7] - 7&i曾尝试通过管理层收购私有化 伊藤工业株式会社提出9万亿日元报价但因融资失败而流产 [15][16] 业务与财务表现 - 7&i2025财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6%至27773.7亿日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9.2%至490.1亿日元 [23] - 便利店业务营收占比82.8% 北美市场利润同比增长182.2%至99.8亿日元 但包括中国等市场由盈转亏亏损7.7亿日元 [24][25] - 公司计划推动北美业务IPO 出售大型超市业务 并在2030财年末通过股票回购向股东返还约2万亿日元 [9][20] 行业背景与影响 - 若收购成功 ACT将拥有全球超10万家门店成为便利店冠军企业 目前ACT在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17000家门店 [1][2] - 日企治理特性体现为对控制权的执着 民族品牌情结强烈 常以战略分歧和文化不同拒绝收购 [21] - 便利店行业进入效率竞争时代 精细化运营成为关键 7&i需解决本土市场萎缩和海外盈利弱的问题 [21]
470亿美元收购告吹,7-Eleven便利店不卖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1:40
收购终止事件 - ACT撤回对7&i近470亿美元收购提案 交易正式终止[1] - ACT指责7&i尽职调查机会有限 管理层接触缺乏信息 特别委员会拒绝真正讨论[1] - 7&i确认ACT单方面终止协商 对公告中不实描述难以认同[1] - 收购撤回后7&i股价暴跌9.16% 创三个月最大跌幅 ACT股价飙升17%[1][7] 交易背景与过程 - ACT业务遍及31个国家地区 门店数超过1.67万家 以Couche-Tard和Circle K品牌为主[3] - 7&i在全球20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8万家门店 是全球便利店行业巨头[3] - Circle K以3.8%门店份额位居全美第二 7&i以8.5%份额位列第一[3] - ACT单店日均销售额比7-11高出18%[3] - 7&i认为每股14.86美元报价明显低估企业价值 ACT后续提出每股18.19美元更高报价[3] - 双方曾就剥离部分门店达成初步共识以避免反垄断障碍[4] 财务顾问影响 - 高盛担任ACT财务顾问 摩根士丹利联合三菱日联为7&i提供咨询 野村控股深度介入[5] - 交易失败导致各方损失数千万至数亿美元级别佣金收入[5] - 三井物产错失以约10亿美元出售所持7&i 2%股权的机会[5] 7&i经营状况 - 7-Eleven日本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2234.74亿日元同比下降0.7% 营业利润545.32亿日元同比下降11.0%[7] - 营业利润数据已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7] - 中国市场门店总数远不及美宜佳等本土品牌 销售额增速从2023年30.0%跌落至2024年19.7%[7]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便利店市场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 运营效率成为核心竞争力[2] - 罗森单店日均销售额58.4万日元实现五年连涨 全家客单价提升4% 7-Eleven客单价下降0.1%[2] 战略调整措施 - 7&i任命美籍CEO Stephen Dacus替换日籍社长井阪隆一 推行精益化改革[9] - 以8147亿日元向贝恩资本出售超市业务YORK Holdings 剥离非核心资产[9] - 计划2026年分拆北美7-Eleven业务上市[9] - 承诺通过股票回购 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及北美IPO等方式实现约2万亿日元股东回报[9] 日本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日本并购市场交易额达232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两倍 推动亚洲并购总额至6500亿美元[5] - 丰田 日本电信电话等企业推动上市子公司私有化 私募股权基金积极接手非核心资产[5] - 7&i考虑通过管理层收购方式实现私有化以抵御外资收购 已获多家金融机构及伊藤家族资金支持[6]
中化装备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业绩承压态势能否扭转
证券日报网· 2025-07-16 02:42
公司资产重组计划 - 公司拟购买益阳橡机100%股权和北化机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1] - 公司股票自7月15日起停牌 [1] 历史收购与业绩困境 - 2016年初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化工集团以9.25亿欧元收购德国KM集团 [2] - 2018年底公司以60.62亿元高溢价收购装备卢森堡100%股权,当时公司资产总额仅19.23亿元 [2] - 2019至2024年公司连续六年净亏损,累计亏损超70亿元 [3] - KM集团连续六年亏损,业绩承诺未兑现,控股股东进行高额业绩补偿 [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出售装备卢森堡90.76%股权,后者由全资子公司变为参股子公司 [3] 2025年上半年业绩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为-2206.45万元至-1470.97万元 [4] - 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722.22万元至-986.74万元 [4] - 化工装备、橡胶机械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归母净利润仍为负值 [4] 标的资产情况 - 益阳橡机是国内橡胶机械行业骨干,产品覆盖轮胎、输送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北化机是国内唯一具备离子膜电解槽全能力的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近50%,国际市场份额超20% [5] - 2018年股东承诺在益阳橡机业绩达标后一年内将其注入上市公司,2024年因业绩未达标采取托管方式 [5] 行业与整合挑战 - 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行业投资增速放缓压制设备需求 [4][5] - 益阳橡机与北化机的业务协同、团队融合及管理适配性需时间验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