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制度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刘纪鹏:A股慢牛面临最大考验,大股东全面减持潜在规模达15万亿
新浪证券· 2025-09-25 10:41
专题:专题|刘纪鹏:A股"924"一周年,仍处价值洼地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25日,在"924"政策出台一周年之际,A股市场已逐步呈现慢牛态势。新浪证券特邀中国政法大学商 学院教授、资本市场知名专家刘纪鹏先生,为投资者带来深入解读>>视频直播 刘纪鹏指出,资本市场健康上涨依赖三大支柱:基本面、流动性与制度政策。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下行 周期,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显著,就业形势严峻,基本面尚难形成有效支撑。然而,股市不仅是经济"晴 雨表",更是拉动增长的"发动机"。直接融资具有不还本付息、风险共担的特点,更契合科技创新企业 的资金需求。他强调,一国科技实力的壮大,必然以强大的资本市场为后盾。 目前我国社会融资总规模中银行贷款仍占绝对主体,约达三十六万亿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明显偏 低。刘纪鹏认为,应进一步扩大IPO、定向增发等渠道规模,为科技型企业注入长期资本,使股市真正 成为经济转型的助推器。 在流动性层面,刘纪鹏指出,当前央行与证监会之间的协同效率显著提升,中央金融委员会的统筹协调 机制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货币工具互换等手段为市场注入了充裕流动性,这一协调 ...
田轩解读 "924 政策" 一周年:流动性托底见效 结构性改革塑造长期生态
新浪证券· 2025-09-23 06:43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编者按: 2024年9月24日,央行推出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重磅政策工具,为资本市场注入 强心剂。如今一年过去,这些政策在稳定市场、引导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究竟表现如何?清 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近日接受专访,深入剖析政策实施效果与市场 生态变化,为投资者提供全景式解读。 田轩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 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田轩对 "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 + 产业政策" 的组合拳给予积极评价。回顾一年来的政策实践,田轩认为 央行工具组合在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互换便利有效缓解了非银机构流动性压力,尤其 在季末和跨节时段作用明显,显著增强了市场韧性。从市场表现看,政策实施后沪深300波动率明显下 降,风险溢价趋于收敛,表明工具组合在稳定预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他也坦言,短期内政策更多 体现为"托底"而非"拉升",部分工具传导效率不足,中小金融机构对互换便利使用仍显谨慎,加上宏观 经济修复节奏放缓,企业盈利预期尚未明显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政策托底效应显现 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 ...
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的三重机遇与双向冲击
搜狐财经· 2025-09-20 00:54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 - 2025年9月美联储潜在降息概率达92% 预期联邦基金利率从4.25%-4.5%下调25-50个基点 [1] - 美国二季度GDP增速较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 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速回落至2.3% [1] - 就业市场疲软迹象明显 为货币政策放松创造操作空间 [1] 中美利差变化影响 - 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从2023年2.1个百分点缩窄至0.3个百分点 [3] - 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下调150个基点 参考2019年历史经验 [3] - 航空运输业持有美元债务387亿美元 房地产企业存续美元债余额526亿美元 [3] 全球资本配置转换 - 过去12个月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市场2430亿元 [3] - 消费电子、新能源整车、高端装备制造三大领域占比达62% [3] - MSCI中国指数外资持仓权重超5%成份股平均估值低于近五年中枢值23% [3] 人民币汇率影响 -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回升至101-103区间可使基础进口商品采购成本降低6.3个百分点 [4] - 铁矿石、原油等年进口规模超3万亿元战略物资领域受益显著 [4] - 服装纺织行业每升值1个百分点侵蚀行业利润空间4.7个百分点 涉及出口企业超12万家 [4] 产业韧性表现 - 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 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至51.6 [4] - 高附加值产品利润弹性系数仅0.3 受汇率影响较小 [4] -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近期上涨9.2% 可能抵消输入性通缩缓解红利 [4] 港股估值状况 - 金融、地产板块市净率仅0.68倍 处于历史14%分位 [3] - 美联储降息周期可能触发价值重估 形成估值洼地效应 [3]
证监会: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重点任务举措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19:52
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深化制度改革 增强市场功能 [1] - 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支持境外优质企业回归A股 [1]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加快培育壮大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 战略资本 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1] 法律制度与监管体系 - 健全股票 债券 衍生品 跨境监管等资本市场重点领域法律制度 完善立体化追责体系 [1] - 严厉打击财务造假 市场操纵 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1]
中证A500指数继续上攻,A500ETF易方达(159361)成交持续活跃,机构称股指还有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5:40
指数表现 - 中证A500指数上涨0.3% [1] - 中证A100指数上涨0.6% [1] - 中证A50指数上涨0.8% [1] - A500ETF易方达(159361)连续9个交易日成交额超20亿元 [1] 市场观点 - 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推动"提高投资者回报" 改变社会各界对中国资产的价值观念并降低股市风险评价 [1] - 中国转型加快 无风险收益下沉与资本市场改革共同构筑中国股市"转型牛"基石 [1] - 股指还有新高预期 [1]
中证A500指数创年内新高,A500ETF嘉实(159351)整固蓄势,成分股中油资本10cm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8-21 02:57
中证A500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1日09:59,中证A500指数上涨0.05%,成分股中油资本涨停(10%),兆易创新上涨6.86%,中兴通讯上涨6.84%,牧原股份上涨6.48%,中核钛白上涨5.84% [1] - 截至8月20日收盘,中证A500指数上涨1.2%,创年内新高 [4] - 中证A5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19.83%,包括贵州茅台(3.87%)、宁德时代(2.89%)、中国平安(2.60%)、招商银行(2.47%)等 [3] A500ETF嘉实动态 - A500ETF嘉实盘中换手率3.35%,成交额4.23亿元,近1周日均成交33.70亿元 [3] - A500ETF嘉实最新规模达125.83亿元,近6月净值上涨10.43% [3] - 该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4.48%,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涨幅10.04%),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8.47% [3] 市场分析与机构观点 - 兴业证券认为市场未整体性过热,行业拥挤度中等,低位板块可承接资金热度,行情呈现"多点开花"轮动 [4] -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如提高投资者回报)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叠加转型加速和无风险收益下沉,形成"转型牛"基石 [4] 成分股涨跌与权重 - 前十大权重股中长江电力上涨0.69%,紫金矿业上涨0.24%,其余个股小幅下跌(贵州茅台-0.38%、宁德时代-0.19%等) [6] - 非权重成分股表现突出,如兆易创新(+6.86%)、中兴通讯(+6.84%)等 [1]
港股回调引资金逆势“抢筹”,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单日净流入1.3亿元,规模再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02:43
市场表现 - A股冲高回落 两市成交额超2.6万亿元[1] - 港股震荡调整 南向资金净买入超185亿港元[1] - 创新药板块领跌[1] ETF资金流向 - 全市场ETF合计净流入超50亿元[1] - 恒生科技指数相关ETF净流入14.2亿元 位居榜首[1][2]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相关ETF净流入14.1亿元 位列第二[1][2] - 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相关ETF净流入13.3亿元 排名第三[1][2] - 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单日吸金1.3亿元 规模创历史新高[1] - 港股通互联网和上证50指数获资金青睐[1] - 沪深300指数相关ETF净流出10.6亿元[2] - 中证1000指数相关ETF净流出11.5亿元[2] - 中证500指数相关ETF净流出13.1亿元[2] 指数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单日下跌0.67% 近5日上涨1.89%[2]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单日下跌1.88% 近5日上涨7.12%[2] - 证券公司指数单日下跌1.76% 近5日上涨5.58%[2] - 沪深300指数单日下跌0.38% 近5日上涨1.92%[2] - 中证1000指数单日上涨0.07% 近5日上涨4.01%[2] - 中证500指数单日下跌0.19% 近5日上涨3.70%[2] 估值水平 - 恒生科技指数近5年估值分位22%[2]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近5年估值分位24%[2] - 证券公司指数近5年估值分位75%[2] - 沪深300指数近5年估值分位77%[2] - 中证1000指数近5年估值分位94%[2] - 中证500指数近5年估值分位97%[2] 机构观点 - 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改变社会各界对中国资产的价值观念[1] - 制度改革降低股市风险评价[1] - 中国转型加快、无风险收益下沉与资本市场改革共同构筑股市"转型牛"基石[1] - A/H股指仍有新高空间[1]
国泰海通|策略:2025中国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二:资本市场制度改革
中国股市估值逻辑转变 - 核心观点:中国股市估值逻辑从经济周期波动转向贴现率下行,制度变化成为关键影响因素,A/H股指有望再创新高 [1] - 无风险利率下行与资本市场改革共同构成"转型牛"基石,推动市场预期改善 [1][4] - 历史案例显示资本市场改革曾多次带动股市走牛(如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2019年注册制改革) [4] 资本市场改革对投资观念的转变 - **制度可投资性提升**:通过退市新规、减持新规、交易监管等措施遏制资本漏出,显性提高市场可投资性 [2] - **股东回报机制强化**:2024年新"国九条"首次侧重投资定位,分红政策从自愿转向强制与激励并举,设立回购增持再贷款 [2] - **国际经验印证**:美日韩等市场改革案例表明制度变化能深刻改变投资者观念与市场表现 [2] 稳市机制与风险预期管理 - **流动性防火墙建立**:互换便利、回购再贷款等工具明确风险波动底线,改善投资者风险态度 [3] - **长期资本入市**:监管部门要求国有险企30%新增保费配置A股,推动"长钱长投"体系落地 [3] - 稳市机制与长期投资形成"防火墙+推进器"双重效应,系统性降低风险评价 [3] 无风险收益与改革双轮驱动 - 资本市场改革成为继无风险利率下行后股市上升的第二大动力,类比"水在沙漠与城市的不同估值"反映观念转变 [4] - 2025年调研显示"转型牛"趋势确立,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优化与社会信心提振 [4]
A股诞生多项纪录!沪指创近10年新高,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
搜狐财经· 2025-08-18 12:37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突破3731.69点创近10年新高 从2025年4月7日低点3040.69点累计上涨22.72% [1] - 深成指同期涨幅近30% 创业板指涨幅达47% [1]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历史大关 [3] 个股与板块 - 农业银行以2.21万亿元市值居首 工商银行(2.03万亿元)和贵州茅台(1.79万亿元)分列二三位 [3] - 中国石油、中国银行、宁德时代市值均超万亿元 [3] - 单日成交额达27642亿元 较前日增量5196亿元 超4000家公司收红 [3] 上涨驱动因素 - 政策托底与新动能显现带动市场信心 增量资金持续入市形成合力 [3] - 资本市场制度改革重塑价值观念 降低风险评价 推动"转型牛" [4] - 核心逻辑未变:政策底线思维+新动能亮点+增量资金入市 [3] 机构观点 - 兴业证券认为市场调整属阶段性休整 上涨基础未改变 [3] - 国泰海通证券看多后市 强调制度变革对估值的决定性作用 [4] - 无风险收益下沉与改革共同支撑股指再创新高 [4]
指数创新高后牛市开启?A股后市如何布局?机构这样看
第一财经· 2025-08-18 09:02
市场表现与数据 - 沪指站上3700点 盘中突破3731.69点 刷新近十年新高[1] -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突破2024年10月8日高点[1] - 北证50大涨6.79% 创历史新高[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76万亿元 创年内新高[1] - A股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1] - 两融余额自2015年以来重返2万亿元大关[2] 行情驱动因素 - 政策托底下新动能持续显现 带动市场信心活化和增量资金入市[2] - 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带动赚钱效应扩散 资金面流入成为行情重要推动力[2] - 结构性景气是市场主要推力[2] - 制度变化因素在中国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特别是"提高投资者回报"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3] - 外部条件无显著利空 关税博弈及地缘冲突出现部分缓和[3]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3] 行情特征与趋势判断 - 本轮慢牛行情始于6月23日 具有四个特征:结构性景气推动、内外部不确定性限制资金快速涌入、做多方向明确但节奏稳健、上半周强于下半周[2] - 市场呈现进三退二特点 情绪指标显示局部过热但尚未达到显著全面过热[3] - 支撑市场上涨的三个核心逻辑未变化:政策底线思维、新动能亮点涌现、增量资金入市[2] - 后续行情可能演化为两种路径:回调整固延续慢牛格局或加速赶顶导致大幅回调[3] 投资布局方向 - 科技成长板块:AI算力、机器人、创新药[4] - 金融板块:券商、保险[4] - 周期行业产能出清带来的红利资产[4] - 强者恒强的高弹性成长科技:AI、算力、机器人、军工[4] - 景气硬支撑或业绩超预期领域:稀土永磁、贵金属、工程机械、摩托车、农化制品[4] - 政策提振下的服务消费和房地产估值修复机会[4] - 反内卷概念:中长期视角下供需格局改善与行业盈利修复[4][5] - 安全边际较高的资产调整后配置机会[4][5] - 政策提振下的大消费板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