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保障

搜索文档
日本新干线5年后想要开进印度
第一财经· 2025-09-02 01:18
日印高铁合作进展 - 印度首条高铁孟艾高铁项目将引进日本"E10系"新干线列车 由日立制作所和川崎重工负责生产 印度计划采购10辆24节编组列车 部分列车需在印度国内生产[3][5] - 该项目计划于2030年在印度运行 目前双方已启动驾驶员及相关人员培训工作[3] - 项目全长约500公里 运行时间约2小时 但原计划2023年开通的高铁因诸多原因几经延迟[5] - 印度和日本工程师在信号系统等方面存在分歧 日方坚持采用新干线电缆技术 但印度国家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将7年合同授予国内合资企业提供过渡信号系统 可能导致成本上升[6] 日印经贸合作深化 - 日本承诺未来10年对印度投资约680亿美元(约合10万亿日元)[3] - 双方达成"日印经济安全保障倡议" 重点合作领域涵盖半导体、关键矿产、医药品、清洁能源、信息通信[5] - 日本将引进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赴日工作 缓解国内劳动力短缺问题[3] - 东京电子计划2026年在印度建立芯片工程师团队 为塔塔电子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6] - 2024年日印双边贸易额达到252亿美元[3] 美国关税影响 - 日本适用的美国"对等关税"税率为15% 但美方未完全落实承诺 日本要求纠正[9] - 美国对印度产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 使印度输美商品总税率高达50%[9] - 美国关税措施可能导致印度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下滑0.8个百分点[10] - 印度政府承诺提供财政援助应对关税冲击 包括加大银行贷款补贴力度和支持产业多元化[10] - 日美两国正在探讨减轻对日关税负担的特例措施和降低汽车关税的总统令 以及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的共同文件[9]
押注印度市场?美国关税重压下 日本新干线5年后想要开进印度
第一财经· 2025-09-01 05:21
高铁项目合作 - 日印确认孟艾高铁引进东日本铁路公司研发的E10系新干线列车 预计2030年在印度运行[1] - 印度计划采购10辆24节编组列车 部分列车根据印度制造业振兴政策需在印度国内生产[2] - 项目全长约500公里 原计划2023年开通但因分歧多次延迟 目前信号系统存在技术争议[2][3] 双边经贸关系 - 日本承诺未来10年对印度投资680亿美元(约10万亿日元)涵盖半导体、关键矿产、高铁等领域[1] - 2024年日印双边贸易额达252亿美元 日本将引进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缓解劳动力短缺[1] - 双方达成"日印经济安全保障倡议" 重点合作半导体、关键矿产、医药品、清洁能源及信息通信[2] 半导体产业合作 - 印度总理参观东京电子宫城县工厂 该芯片设备商计划2026年在印度建立芯片工程师团队[3] - 东京电子将为塔塔电子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日本远程和现场支持进行技术培训[3] - 印度政府提供激励措施吸引国际芯片制造商设厂 以缩小与先进经济体的技术差距[3] 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日本适用15%对等关税 但未兑现税率已达15%以上商品不再加征的承诺[4] - 美国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加征25%惩罚性关税 使印度输美商品累计税率达50%[5] - 凯投宏观评估美国关税将导致印度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各下滑0.8个百分点[5] 应对措施 - 日美拟同时发布减轻对日关税负担的特例措施和降低汽车关税总统令[5] - 印度政府承诺提供财政援助 包括加大银行贷款补贴力度和支持产业多元化[5] - 印度将促进对近5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重点推动纺织品、食品加工品等产品出口[5]
押注印度市场?美国关税重压下,日本新干线5年后想要开进印度
第一财经· 2025-09-01 05:19
日印经济合作 - 日本承诺未来10年对印度投资约680亿美元(约合10万亿日元)[1] - 日印双边贸易额2024年达到252亿美元[1] - 日本将引进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赴日工作以缓解国内劳动力短缺[1] 高铁项目合作 - 印度孟艾高铁将引进东日本铁路公司研发的"E10系"新干线列车 预计2030年运行[1] - 日立制作所和川崎重工负责生产10辆24节编组列车 部分列车需在印度国内生产[3] - 项目全长约500公里 原计划2023年开通但因故延迟[3] - 印度采用并行信号系统导致成本上升 与日本在信号系统技术存在分歧[4] 半导体产业合作 - 东京电子计划2026年在印度建立芯片工程师团队[5] - 东京电子将为塔塔电子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支持[5] - 印度政府提供激励措施吸引国际芯片制造商设厂[5] 美日贸易摩擦 - 美国对日本适用15%的"对等关税"税率 但未落实税率调整承诺[6] - 日美正探讨减轻关税负担的特例措施和降低汽车关税方案[6] - 拟发布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共同文件[6] 美印关税影响 - 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 累计税率达50%[6] - 关税措施导致印度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各下滑0.8个百分点[7] - 印度政府提供财政援助和银行贷款补贴支持受影响企业[7] - 印度将促进对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多元化[7]
面对美关税重压 日印“抱团取暖”
北京商报· 2025-08-31 15:55
日印经贸投资合作 - 日本承诺在未来10年向印度投资10万亿日元约合680亿美元 鼓励私营企业在印度投资[1] - 两国就印度高铁项目达成一致 将引进日本JR东日本研发的新型新干线列车E10系[2] - 投资合作是两国经济安全协议的一部分 在美国关税飙升带来贸易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加强合作[1] 日印安保与战略合作 - 修订《安全保障合作联合声明》 明确写入经济安全保障和防卫装备联合研发[2] - 合作范围扩展至网络空间 太空等新兴领域的技术管理 较2008年声明以联合训练和海上安全合作为核心有重大升级[2] - 两国表现出进一步抱团取暖的意向 推动日印关系向经济合作深化加地缘战略捆绑的双轨方向发展[4] 美印贸易关系紧张 - 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 使印度成为被美国加征关税税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2] - 加征关税涉及农产品市场准入 数字税和医药知识产权等长期分歧 美国要求印度放开大豆乳制品进口而印度坚持高关税[3] - 特朗普曾4次尝试与莫迪通电话均遭拒绝 美国谈判代表团原计划赴新德里谈判最终未能成行[2] 中印关系发展 - 莫迪表示中印关系自去年领导人会晤以来取得稳步积极的进展 称稳定可预见友好的双边关系对地区和平繁荣至关重要[4] - 印度同时参与QUAD和上合组织 反映其寻求在各大力量间保持平衡策略以实现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目标[5] - 莫迪最新表态对纠正印方过去几年对中国扭曲的战略认知有积极作用 两国关系稳定和回暖符合双方利益[5]
莫迪访日在即,日印拟建重要物资合作框架
日经中文网· 2025-08-20 02:58
日印经济安保合作框架 - 日本首相石破茂与印度总理莫迪将于8月29日举行会谈,重点讨论经济安全保障合作[2][4] - 两国将建立为期10年的经济安保合作框架,涵盖半导体、矿物资源、AI等六大重点领域[4][5] - 合作框架将包括研发、采购、企业投资等多个环节,由政府主导推进[4] - 双方将利用现有政府基金提供财政支持,并建立合作进展跟踪机制[4] 供应链多元化战略 - 日印两国在抗生素原料、化肥、半导体、稀土等领域高度依赖中国进口[2][4] - 合作旨在构建不依赖中国的稳固供应链,降低紧急情况下供应链中断风险[2][5] - 印度在新兴技术研究和初创企业成长方面具有优势,可与日本形成互补[5] - 印度已与美国建立类似经济安保框架,此次是日印17年来首次修订安保共同宣言[5] 双边经济合作现状 - 2024年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达9240亿日元,是10年前的3倍多[5] - 两国将新增防卫装备、技术转让等合作条款[5] - 印度在建高铁线路可能引入JR东日本开发的新型车辆"E10系"[5] - 若成功,这将是日本继2007年台湾高铁后的又一新干线车辆出口项目[5]
日本将扶持半导体
半导体芯闻· 2025-08-19 10:30
日本政府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 日本政府计划修改《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设立政企合作基金,支持日本企业在东盟及新兴国家拓展业务,重点领域包括半导体、稀土和造船 [1] - 目标是在2026年1月的通常国会上提交法律修正案,将海外业务拓展纳入支援对象 [1] - 支援对象涵盖半导体和稀土采购、造船(含船舶维修基地运营)、5G推广等,并包括与盟国政府及当地企业的合作项目 [1] 资金支持与实施机制 - 补贴将覆盖从研发、测试到量产和商业化的全周期,可能通过国际协力银行(JBIC)提供多年度资金支持 [1] - 此前政府仅补贴初期测试业务,新政策将延长支持周期以降低企业海外运营风险 [1] 政策背景与调整方向 - 《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于2022年通过,原聚焦物资稳定采购,修正后将扩展至海外业务本身 [1] - 调整后政策旨在强化日本在关键供应链(如半导体、稀土)的优势地位 [1] 其他行业动态 - 全球芯片公司市值排名及行业动向(未展开具体数据)[4] - 半导体领域技术进展(如HBM技术、RISC-V架构)被提及但未详细说明 [3]
日本2026年1月试采南鸟岛海域稀土
日经中文网· 2025-07-01 06:30
日本深海稀土开采计划 - 日本计划使用探测船从海平面下5500米处回收含有稀土的泥土,若成功将成为全球首例 [1] - 中国在全球稀土生产中占到大半份额,日本希望通过开发国产资源减少对外依赖 [1][3] - 日本专属经济区(EEZ)的南鸟岛周边稀土储量达1600万吨,为全球第3大规模 [1] 技术实施与时间表 -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将于2026年1月在南鸟岛海域开始试采,使用地球深部探测船"地球号" [1] - 2022年8~9月已在茨城县近海2500米深度成功试采,此次将在5500米深度验证技术可行性 [2] - 试采原计划2024年度进行,因管道制造延迟推迟至2025年度,实际执行时间为2026年1月 [2] 试采规模与成本 - 2026年试采将持续3周,回收35吨泥土,预计每吨泥土可获得2公斤稀土 [2] - 2027年度计划扩大试采规模,目标回收1000吨泥土,并在南鸟岛建设简易处理设施 [2] - 采购管道及相关设备花费约120亿日元 [2] 资源与经济意义 - 南鸟岛周边海底泥土富含镝(用于EV电机磁铁)和钆(用于反应堆控制材料)等稀土元素 [1] - 日本政府提出"促进在2028年度以后尽早实现社会应用",但需解决深海开采技术和运输成本问题 [1][2] - 尽管盈利性不确定,项目在经济安全保障上具有战略意义 [3] 其他相关开发 - 东京大学和日本财团也在推进回收"锰结核"(含稀有金属的岩石)的计划 [3]
日本讨论成立“国家造船厂”,由政府主导建设和装备造船厂
环球时报· 2025-06-23 21:38
日本政府重振造船业提案 - 日本自民党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本部提交提案,要求今秋前制定包含具体支援措施、实施时间表及预计公私部门投资规模的造船业振兴计划 [1] - 提案核心为"国家造船厂"构想,拟由政府新建/收购造船设施后委托私营运营,依据《防卫生产基础强化法》和《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提供支持 [1] - 计划将船体列为"特定重要物资"以获取财政援助,强化供应链,预计需1万亿日元(约490亿元人民币)投资,政府考虑设立专项基金并纳入2025财年补充预算 [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日本造船业从业人数5年内减少超1万人,2024年降至7.1万人(含外籍劳工) [2] - 全球市场份额从90年代50%跌至当前10%,2024年5月新船订单量同比暴跌48%至88.41万总吨 [3] - 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基础设施老化问题,产能萎缩导致市场份额落后于中韩 [2][3] 国际合作与战略目标 - 提案强调与美欧合作,包括技术协作及在日本船厂维修美军舰艇 [2] - 日美正筹备设立造船业振兴基金以吸引投资 [3] - 日本造船工业会提出2030年夺取20%全球市场份额的目标 [3] 行业风险预警 - 丹麦船舶金融公司报告显示,若无法获得大量新订单,日本船厂产能利用率或从2024年50%骤降至2027年20%,威胁工业产出与技术工人保留 [3]
日美将在G7峰会前再次举行关税磋商
日经中文网· 2025-05-31 08:07
日美关税谈判进展 - 日美关税谈判第四轮部长级磋商结束 双方同意在6月中旬G7峰会前再次举行磋商 [1] - 日方谈判负责人赤泽亮正表示"面向达成共识的讨论正在取得进展" [1] - 磋商持续约130分钟 美方出席人员包括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但USTR代表格里亚未出席 [1] 谈判重点议题 - 双方讨论扩大日美贸易、非关税措施及经济安全保障等议题 [1] - 日方再次强烈要求美国重新审视一系列关税措施 [1] - 美方强调应对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扩大投资以及共同应对经济安全保障等事项的重要性 [2] 半导体与稀土领域合作 - 赤泽提及半导体领域 表示日美各自拥有优势 通过互补构建强韧供应链是合作基础 [2] - 稀土被明确列为经济安全保障领域的重要议题 [2] 高层会谈安排 - 日本首相石破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预定在加拿大G7峰会期间举行会谈 [1] - 日方计划配合6月上旬巴黎OECD内阁会议 寻求与USTR代表格里亚展开谈判 [1]
日美首脑举行25分钟电话磋商
日经中文网· 2025-05-30 07:39
日美关税磋商 - 日本首相石破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约25分钟的电话磋商 讨论应对美国关税措施及经济安全保障问题 [1] - 此次磋商是应日本方面请求实现 双方进行了有助于推动日美合作的意见交流 [1] - 双方在5月30日华盛顿第四轮日美关税部长级磋商前交换了认识 这是5月以来第二次首脑通话 [1] 日美首脑会晤计划 - 日美首脑计划在6月15~17日加拿大G7峰会期间举行会谈 [2] 磋商细节 - 石破茂强调双方敞开心扉加深理解 但日本立场未发生变化 [1] - 上次首脑通话发生在第三轮部长级磋商之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