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制造

搜索文档
日本新干线5年后想要开进印度
第一财经· 2025-09-02 01:18
日印高铁合作进展 - 印度首条高铁孟艾高铁项目将引进日本"E10系"新干线列车 由日立制作所和川崎重工负责生产 印度计划采购10辆24节编组列车 部分列车需在印度国内生产[3][5] - 该项目计划于2030年在印度运行 目前双方已启动驾驶员及相关人员培训工作[3] - 项目全长约500公里 运行时间约2小时 但原计划2023年开通的高铁因诸多原因几经延迟[5] - 印度和日本工程师在信号系统等方面存在分歧 日方坚持采用新干线电缆技术 但印度国家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将7年合同授予国内合资企业提供过渡信号系统 可能导致成本上升[6] 日印经贸合作深化 - 日本承诺未来10年对印度投资约680亿美元(约合10万亿日元)[3] - 双方达成"日印经济安全保障倡议" 重点合作领域涵盖半导体、关键矿产、医药品、清洁能源、信息通信[5] - 日本将引进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赴日工作 缓解国内劳动力短缺问题[3] - 东京电子计划2026年在印度建立芯片工程师团队 为塔塔电子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6] - 2024年日印双边贸易额达到252亿美元[3] 美国关税影响 - 日本适用的美国"对等关税"税率为15% 但美方未完全落实承诺 日本要求纠正[9] - 美国对印度产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 使印度输美商品总税率高达50%[9] - 美国关税措施可能导致印度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下滑0.8个百分点[10] - 印度政府承诺提供财政援助应对关税冲击 包括加大银行贷款补贴力度和支持产业多元化[10] - 日美两国正在探讨减轻对日关税负担的特例措施和降低汽车关税的总统令 以及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的共同文件[9]
押注印度市场?美国关税重压下,日本新干线5年后想要开进印度
第一财经· 2025-09-01 05:19
日印经济合作 - 日本承诺未来10年对印度投资约680亿美元(约合10万亿日元)[1] - 日印双边贸易额2024年达到252亿美元[1] - 日本将引进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赴日工作以缓解国内劳动力短缺[1] 高铁项目合作 - 印度孟艾高铁将引进东日本铁路公司研发的"E10系"新干线列车 预计2030年运行[1] - 日立制作所和川崎重工负责生产10辆24节编组列车 部分列车需在印度国内生产[3] - 项目全长约500公里 原计划2023年开通但因故延迟[3] - 印度采用并行信号系统导致成本上升 与日本在信号系统技术存在分歧[4] 半导体产业合作 - 东京电子计划2026年在印度建立芯片工程师团队[5] - 东京电子将为塔塔电子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支持[5] - 印度政府提供激励措施吸引国际芯片制造商设厂[5] 美日贸易摩擦 - 美国对日本适用15%的"对等关税"税率 但未落实税率调整承诺[6] - 日美正探讨减轻关税负担的特例措施和降低汽车关税方案[6] - 拟发布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共同文件[6] 美印关税影响 - 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 累计税率达50%[6] - 关税措施导致印度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各下滑0.8个百分点[7] - 印度政府提供财政援助和银行贷款补贴支持受影响企业[7] - 印度将促进对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多元化[7]
上半年苏州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192.1亿元
苏州日报· 2025-08-05 00:34
近日,中国(苏州)硅光创新与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将积极以市场为牵引,聚焦硅光产业关键核心 技术攻关,创新生态构建、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苏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硅光产业创新高地。这是 苏州持续推进平台载体赋能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例证。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192.1亿元、同比增长6.6%,占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比重达56.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8%,持续保持两位数增 长态势,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达39.4%。苏州聚焦"高水平产出、高能级主体、高效率转化",在 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调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新动能加快积蓄,新产业加快成 势,科创"繁花"结出累累硕果。 "为满足该项目提升最大运行速度、降低运行能耗、提升车厢舒适性并提升产品可靠性的需求,我 们公司研发中心为CR450车厢提供冷却用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目前该产品已经通过铁道部路运测试,进 入车厢量产序列。"谷轮公司是一家拥有百年创新历史的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可持续供暖、制冷、冷链 和工业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革新制冷技术。谷轮亚太工程中心副总裁慎世 ...
吉林持续描绘“五彩缤纷”振兴蓝图
中国经济网· 2025-07-14 14:23
农业与资源 - 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超过800亿斤,占全国商品粮的10% [1] - 长白山地区是中国主要人参产区,产量和品质全国领先 [1] - 夹皮沟金矿拥有200多年开采历史,被誉为中国黄金第一矿 [1] 冰雪旅游 - 吉林省拥有68座雪场,其中3座位列中国十大滑雪场 [1] - 北大湖滑雪场是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滑雪场 [1] - 吉林万峰通化雪场是新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 [1] - 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场连续八年蝉联世界滑雪大奖 [1] - 吉林雾凇位列中国4大自然奇观 [1] - 查干湖冬捕打造了蜚声中外的旅游品牌 [1] 制造业与科技 - 中国40%的高铁列车产自吉林 [3] - 吉林省生产世界最快、时速450公里的动车组 [3] - 国内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吉林成功试跑 [3] - "吉林一号"卫星数据服务覆盖全球 [3] 生物资源与生态 - 长白山森林覆盖率达95%,拥有3000多种珍稀动植物 [3] - 长白山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3] - 人参、矿泉、松花砚并称"长白山三宝" [3] - 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源头 [3] 边境贸易 - 吉林省是全国9个边境省份之一,边境线长1452公里 [3] - 全国70%以上的帝王蟹来自吉林珲春 [3]
手握“看家本领”亮相国新办,这5位工匠有啥不为人知的绝活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02:55
航天工业 -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公司一线工人何小虎实现非精密环境中微米级精度控制,公差达0.008毫米(头发丝1/10),通过创新加工方法将关键部件合格率从20%提升至100% [3][5] - 团队攻克火箭发动机喷嘴加工难题,将12个切向孔精度误差控制在头发丝1/20以内,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9%,累计解决75项技术难题并申请25项专利 [5] 石油开采 - 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5亿吨,占全国同期总产量1/3,油罐车连接可绕赤道16圈,业务从"一油独大"转向"油气并举"并拓展新能源及国际市场 [6] - 采油班长刘丽练就"看电流判井下状况"等绝活,突破岩石孔隙采油技术瓶颈,创下15秒更换70斤抽油机皮带的纪录 [8] 重型装备制造 - 中国一重集团攻克CAP1400锥形筒体锻造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实现零米粒级缺陷要求,避免单次损失达数百万至上千万元 [9][11] - 万吨水压机团队掌握超大超难极限锻造工艺,解决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等数十项"卡脖子"技术 [9] 高铁制造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公司十年内完成6122辆高铁装配,铺设线缆3500万米,CR450动车组试验时速达450公里,运营能耗等指标国际领先 [12][14] - 装配工序需处理近2万根线缆和4万个零部件,通过"一口清"工艺标准实现零差错,复兴号等车型推动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 [14] 电力运维 - 国家电网山东公司李敏团队革新特高压带电作业模式,结合无人机技术提升效率,个人累计完成120余次带电检修任务,作业超500小时 [15][17] - 突破1000千伏带电导线检修技术(电压为家用4500倍),成为山东特高压带电作业第一人,保障电网不停电运行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