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消费升级

搜索文档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 云南文旅推出秋季“旅游大礼包”
新华网· 2025-09-24 12:51
同时,"双节"假日期间,中石化云南石油分公司将以"人、车、路、景、网"为核心,围绕构建自驾 游驿站、个性化旅游服务、个性化主题营销、文旅创新开发等七大方向,在自驾游服务领域多措并举助 力云南文旅消费升级。依托自有加能站网络,中石化云南石油分公司将在全省1500余座加能站中建成 200余座自驾游驿站,覆盖各大重点景区,形成道路服务网络,为自驾游旅客提供车辆加能、停车养 车、特色购物等免费服务,通过培育易捷自驾营地、完善充换电网络等举措,满足自驾游客多样化需 求。加油站还将设立"云品出滇"专区,展销普洱茶等云南特产,打造"驿站经济"新模式。 此外,9月26日,"旅行婚礼首选目的地·情定云南"系列活动将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启动,推出昆明、 大理、丽江、红河、保山、西双版纳、迪庆等旅行婚礼目的地,诚邀更多的恋人来云南开启幸福人生。 (完)(罗春明 刘云) 据9月23日举行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秋'丰'送爽"2025年云南文旅秋季主题新闻发布会消息,今 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日期间,云南省文旅系统将推出系列特色活动、优惠措施和应景应季的线路产 品,并联动相关部门做好服务保障,诚邀广大游客走进云南,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中航证券:多地文旅政策加码 十一假期文旅消费高景气延续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2:01
铁路方面,中国铁路上海局9月12日至10月11日增开多趟旅客列车,直连热门区段;民航方面,厦航新 开及加密航班126班次,覆盖杭州、武汉、新加坡等热门航线。文旅企业积极行动:湖北三峡旅游集团 增派游轮与临时班次,广州岭南集团锁定机位、酒店与门票资源,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并推动多渠道销 售。多方合力扩容运能与产品,提升了承接能力,为双节期间的客流高峰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出游需求提前释放,消费结构升级与出境游热潮共振。 美团预测9月16日将迎购票峰值,热门目的地集中在上海、成都、北京;同程旅行预计短途出游频次与 长线旅行品质同步提升,包车游热度同比翻倍,长线跟团游人均花费同比提升逾 20%。航旅纵横数据 显示国内机票预订量超326万张,日均同比+26%;飞猪数据显示人均交通预订量同比+4.2%,联运同比 +7%。出境游火热,欧洲占比近半,希腊热度飙升7倍,免签国家成首选。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航证券发布研报称,投运力扩容与消费升级驱动,十一旅游景气高位延续。在政 策支持、运力保障与需求升级三重驱动下,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有望延续高景气。建议关注:1.自 然景区与综合运营:长白山(603099.SH)、西域旅游(3 ...
关注“后苏超”时代传播路径 2025年度第三期“守正创新”镇宣学堂举办
镇江日报· 2025-09-10 23:46
9月9日下午,市委宣传部举办2025年度第三期"守正创新"镇宣学堂,进一步加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 干部政治历练、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关注"后苏超"时代,围绕全市宣传系统如何接续热度,推动赛 事"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增量"展开交流讨论。 活动中,来自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广旅局、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市文广集团等单位的9 名代表,围绕"苏超"带来的多维效应展开深度研讨。文旅创新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的成功实践,衍生项 目助力特色文创、旅游线路等新场景经济转化,"全民参与式"城市叙事为城市形象传播赋能……面 对"后苏超"时代,如何在城市形象宣传、文体旅商融合等方面创新思路、主动策划,9位代表也提出建 议与方向。 活动指出,要以赛事热度为支点,撬动城市形象传播、文旅消费升级、产业融合发展的"增量杠 杆",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要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让"后苏超"效应持续 释放,为镇江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能;要切实打造好"守正创新"镇宣学堂学习平台,让学思践悟的成 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和实干实绩,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 工作再上新台阶。(记者 吴韵晗) ...
我省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六大行动 培育文旅成支柱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9-04 23:20
行业政策与规划 - 江苏省出台《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六大行动和22项重点任务,目标是将文化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 [1][2] - 文旅消费近两年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国文旅消费比重约10% [1] - 2024年1-8月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43%,游客消费增长9.94%,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4.86%,占全国比重10.28%并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2] 消费促进措施 - 通过"以新促新"策略扩大服务消费:包括惠民新举措激发消费意愿、打造新热点释放消费潜力、拓展新空间增强消费动能 [2][3] - 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家门口"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活动、开发精品旅游演艺、深耕研学游/银发游/亲子游等细分市场,打造"太湖揽胜""自在驾游""水韵江苏"等特色品牌 [2][3] - 优化打造运河文化遗产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和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沿太湖和洪泽湖生态文化旅游区 [3] 产业融合发展 - 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融合,拓展研学/生态/工业/康养/冰雪/低空等旅游产品 [5] - 体旅融合成效显著: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带动外地游客量增长11.32%,计划推出"跟着'苏超'去旅行"主题线路和"水韵江苏·风雅德比"融合产品 [5] - 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街区/商圈,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丰富水上/低空/冰雪/骑行/越野等特色运动供给 [6] - 商文旅体融合方面:离境退税商店达389家(同比增长241.2%),依托5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举办促消费活动,鼓励外资投资文化娱乐/露营民宿等领域 [6][7] 供给侧改革与产业培育 - 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已成为千亿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培育"苏韵乡情"品牌、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和美丽休闲乡村推动发展 [4] - 开展"乡逢是首歌""村跑""村BA"等"村"字号系列活动,实现"活动办在村里、关注聚焦村里、消费留在村里" [4] - 创新文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和绩效激励机制,发展文旅消费信贷,使用"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支持文旅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8] 基础设施与要素保障 - 交通运输支撑体系完善:打造60余处网红主题服务区,建成31个旅游公路驿站,开通720条旅游班线(公交),4A级及以上景区旅游班线覆盖率超70% [8] - 发展水上旅游业态:推进连云港国际邮轮访问港、南通江海邮轮港、南京长江游轮港项目建设,谋划游艇业发展 [9] -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扩大文旅领域信贷投放,优化文旅场景支付服务和消费金融环境,惠及中小经营主体 [9] 市场监管与环境优化 - 依法查处"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重点景区和文博场馆预约售票管理 [8] - 强化安全风险防范和监管,营造暖心舒心放心的文旅消费环境 [8]
深圳欢乐海岸焕新融合多元体验 打造湾区夏日文旅新标杆
深圳商报· 2025-09-01 06:41
作为商务部"夜间经济示范项目",欢乐海岸水秀剧场推出暑期重磅演艺IP《海岸传奇 国际水秀大马 戏》,首创"水陆空三维视效"。熟悉的水秀剧场,迎来了一群拥有精绝才艺的新朋友——来自俄罗斯、 乌兹别克斯坦、保加利亚的表演团队,用最本真的技艺书写文明互鉴的故事。 欢乐海岸举办的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这不仅仅是展览,更让年轻人看见深圳的变迁脉络。"带着孩子观展的市民王女士感慨道。此外,海洋 奇梦馆也在积极拓展跨界合作,携手潮流品牌MighyGoods共同推出联名系列"海洋奇妙岛"。该系列产 品已于馆内商店正式上市,为游客带来融合海洋灵感与时尚设计的全新体验。 【深圳商报讯】(记者 涂竞玉)8月,深圳欢乐海岸以十四周年庆为契机,通过文旅焕新、国际演艺、 科技跨界、次元破圈四大维度,打造大湾区文旅消费升级的标杆性实践。数据显示,8月期间,欢乐海 岸日均客流达8万人次,Z世代群体占比提升47%,夜间消费贡献率突破65%。 12米潮汐生态缸实时还原深圳湾潮涨潮落,配合3D打印的"水下未来城市",构建"可触摸的生态课堂"; 疍家渔网编织场景复原,引发市民情感共鸣……在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背景下,欢乐海 岸 ...
刘敏:更好培育文旅消费增长点
经济日报· 2025-09-01 00:04
文旅消费市场表现 - 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 同比增长20.6% [1] - 上半年出游花费3.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5.2% [1] - 文旅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因素和扩大内需支撑 [1] 政策支持与产业建设 - 国务院提出深化"文旅+百业"融合以提升供给能力 [1] - 国家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和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 [1] - 财政金融政策创新推动文旅项目良性发展 [1] 现存市场挑战 - 文旅业态产品存在趋同性且地域特色挖掘不足 [2] - 数字技术与文旅资源融合停留在浅层应用阶段 [2] - 在线平台存在捆绑销售和节假日临时涨价问题 [2] 消费促进措施 - 鼓励延长营业时间并优化夜间公共交通组织 [2] - 开发沉浸式夜游产品和夜间消费打卡地 [2] - 引导传统场所转型建设多业态消费集聚地 [2] 金融与营销创新 - 推出旅游年卡 季票 联票等优惠套餐及消费券 [3] - 发行文旅消费联名银行卡并提供分期等权益 [3] - 在旅游旺季组织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 [3]
暑期博物馆游热度飙升 夜游、沉浸式体验成新潮流
新华财经· 2025-08-29 08:37
行业趋势 - 博物馆游从传统日间观光扩展至夜游、沉浸剧游、文创体验等多元形式 成为今夏最受关注的旅游现象之一 [1] - 静态文化知识通过AI、光影等技术转化为沉浸式消费产品 推动文旅消费升级 [2] - 博物馆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参与 成为彰显文化自信和促进文旅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 [2] 消费数据 - 8月夜游博物馆搜索量环比增长107% 景区夜游搜索量环比增长71.6% [1] - 三线及以下城市博物馆订单量占总订单三成 同比增长7% [2] - 潍坊风筝博物馆、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自贡恐龙博物馆等小众博物馆订单量实现成倍增长 [2] 创新活动 - 上海博物馆推出"7×24小时不闭馆"特别活动 结合NPC巡游、埃及鼓表演、主题市集等环节 近500款文创产品几乎售罄 [1] - 国家自然博物馆、常州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推出夜宿、4D影院、沉浸式剧游、古墓探秘演绎等夜间项目 [1] - 数字文物、机器人导览、剧本游、角色扮演等新型体验形式广泛推出 [2] 受众变化 - 博物馆受众从学生团队和亲子家庭扩展至年轻人、银发族 游客结构更加多元 [2] - 大众文化需求推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2]
中国消费向新而行丨走,到主题邮局打卡去
人民日报· 2025-08-25 01:18
核心观点 - 多地邮政部门通过打造主题邮局创新消费场景 促进文旅消费市场发展 [1] - 主题邮局结合地域文化和邮政服务 实现从信息传递向文化传播的转型 [1][5] - 全国主题邮局已达838家 2024年实现收入3.55亿元 其中159家位于5A级景区 [11] 北京地安门主题邮局案例 - 邮局始建于1906年 2016年底开始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进行改造 [1] - 创新设计"中国印的二十四节气""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等系列邮品 包括封片戳折卡等多种形式 [1] - 2023年起进行一年多翻新 2024年底重新开放 [3] - 改造后融合北京中轴线和大运河文化 设计系列邮品 外立面采用红墙浮雕体现节气主题 [5] - 设有时光邮局功能 游客可邮寄特色明信片和"给未来的信" [5] 青岛海洋研学主题邮局案例 - 位于青岛即墨区蓝谷创业中心 以"蛟龙"号深海探测为主题 [6] - 设有螺旋楼梯 深海邮筒和7062米台阶标记 对应"蛟龙"号下潜深度纪录 [6][7] - 2012年"蛟龙"号下潜成功时成立深海邮局 2022年与国家深海基地合作迁入现址 [7] - 联合科研院所开发"'蛟龙'号科考日记"研学课程 [7] - 推出个性化邮票海洋研学证书 联名邮票手账本和非遗烧箔画等文创产品 [7] 成都熊猫主题邮局案例 - 以熊猫YOYO为IP形象 配备邮政帽和绿围巾造型 [8] - 暑袜街旗舰店日均客流量近3000人 单店年营业额超千万元 [10] - 店内提供100多枚印章和1000多张样式各异的明信片 [9] - 开发明信片 集邮品和周边衍生品等2000余款特色产品 [9] - 开设熊猫餐厅提供主题套餐和熊猫拉花咖啡 [9] - 6家直营店70%客群为年轻人 [10] 全国主题邮局发展概况 - 自2009年首家主题邮局成立以来持续发展 [11] - 各地主题邮局结合历史文化 自然风光或民俗风情特色 [11] - 广西柳州螺蛳粉主题邮局 青海"长江1号"主题邮局和新疆雪都邮局等各具特色 [11] - 主题邮局成为"交+旅+邮"服务实践平台 [11]
成都世运会期间入境游出行人次同比提升逾3成;《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超10亿元|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23:33
成都世运会文旅消费 - 世运会期间成都入境游出行人次同比增长31% 泰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0国为主要客源地 [1] - 春熙路、太古里、天府广场等文旅地标成为热门目的地 印证大型国际赛事对区域文旅消费的拉动效应 [1] - 东南亚和日韩游客占比突出 反映成都在区域航线网络和文化吸引力上的竞争优势 [1] 国产动画电影市场 - 《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 超越《功夫熊猫3》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前十 [2] - 影片采用手绘线条和水墨晕染的二维风格 与主流3D动画形成差异化 显示原创内容的文化共鸣潜力 [2] - 无大IP支撑的逆袭案例 或推动资本加大对原创动画赛道的关注 [2] 在线旅行平台业绩 - 同程旅行上半年营收90.5亿元 同比增长11.5% 经调整EBITDA 23.4亿元(+35.2%) 净利润15.6亿元 [3] - 年累计服务人次达19.9亿(+7.2%) 付费用户规模创新高至2.52亿 体现国内出行需求回暖 [3] 铁路暑运数据 - 7月1日至8月17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7.12亿人次 同比增长4.1% 日均发送量1484万人次 [4] - 暑运期间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298列 加开573列 反映旺季交通需求与区域经济活跃度 [4]
街头旅拍成为文旅消费新场景 业内人士:行业健康发展既要维持活力也要规范秩序
四川日报· 2025-08-14 00:27
行业现状 - 街头旅拍服务在成都热门景点如IFS爬墙熊猫雕塑、宽窄巷子和东郊记忆等地呈现爆发式增长 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1][2] - 服务形式包括单点跟拍和服饰租赁组合 单点跟拍1小时收费约200元含精修照片 组合拍摄2小时收费300-400元 服饰租赁加化妆跟拍全套服务收费100-150元 [2] - 从业者多为个体摄影师或小型工作室 日均接单量2-5组 平均日收入约500元 客源主要依靠现场问询和老客推荐 [2] 商业模式 - 收费模式包含小时制和全天包价等多种形式 价格区间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缺乏统一服务标准 [3] - 部分服务存在精修加价现象 额外精修照片每张加收20元 存在价格远超预期的消费争议 [3] - 从业资质认证缺失 行业主要依靠经验与口碑 部分从业者通过与具有工商登记的正规服饰店合作获得背书 [3] 市场发展 - 旅拍行业从小众体验转变为大众需求 反映出游客对深度文旅体验的追求 暑期旅游旺季期间需求激增 [4] - 行业呈现野蛮生长态势 存在占机位、哄抬价格和强制消费等乱象 监管难度因行业门槛模糊和个体摄影师大量涌入而增加 [2][3] - 多地探索创新治理路径 包括划定拍摄区域、核发从业证件和建立价格公示机制 以平衡市场秩序与业态活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