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热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发布博物馆游年度“成绩单”
新华日报· 2025-09-19 21:51
博物馆开放成效 - 南京博物院和中运博分别延时开放101天315小时和103天312小时 累计接待观众1121.9万人次 同比增长8.7% [1] - 全省84家监测博物馆接待观众8125.12万人次 同比增长19.09% [1] - 新开发文创产品4659种 实现文创收入5.6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7.6%和15.3% [1] 暑期运营表现 - 91家博物馆实施延时开放 结合夜游活动推出1241场次专项活动 [1] - 47家延时开放博物馆暑期接待观众人次同比增长22.05% [1] 文旅消费带动效应 - 核心博物馆周边星级酒店入住率达88% 较暑期前提升25个百分点 [2] - 夜间游客消费同比增长25.2% 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消费额分别增长9.5%/10.7%/45.7%/16.3% [2] - 博物馆热持续推动城市夜经济发展 成为地方文旅消费新引擎 [2]
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以“小切口”撬动“大发展”
扬子晚报网· 2025-09-18 09:35
政策支持措施 - 商务部等9部门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扩大服务消费 包括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和景区营业时间 优化预约方式 鼓励免预约[1] - 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 收益可按规定用于绩效激励 根据工作成效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1] - 鼓励文博单位开放馆藏资源 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创和数字产品 推动市场化方式举办的文化展览进商场 进社区 进公园[1]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博物馆相关现存企业达1.16万家 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29.59%[3] - 超8成相关企业成立超5年 其中成立5-10年的企业最多占比50.05%[3] - 2021-2024年每年注册量维持在250-600家之间 2024年注册量达291家 今年已注册148家 新注册企业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3] 博物馆运营成效 - 江苏省84家博物馆接待观众8125.12万人次 同比增长19.09%[3] - 全省备案博物馆新开发文创产品4659种 实现文创收入5.6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7.6%和15.3%[4] - "数见苏韵"环省行活动接待观众209.7万人次 日均1.2万人次 实现文创销售1166.5万元[4] 文旅消费带动效应 - 延时开放博物馆周边2公里范围内星级饭店平均入住率达88% 较暑期前提高25个百分点[5] - 夜间游客消费同比增长25.2% 餐饮 住宿 娱乐 购物消费总额分别同比增长9.5% 10.7% 45.7%和16.3%[5] - 南博和中运博接待观众821万人次 其中外地观众占95% 按过夜游客人均消费1038元计算 直接带动当地消费超80亿元[5] 未来发展规划 - 推动各地文博场馆实行延时开放政策 提升开放服务效能[6] - 支持打造高品质展览 推出夜游项目和研学活动 开发爆款文创产品[6] - 实施"数字文物百宝箱"计划 推进"云上博物"数字博物馆建设 继续开展"家门口看大展"活动[6]
延时开放一年,江苏文博场馆点燃文旅新引擎
江南时报· 2025-09-18 08:07
核心观点 - 江苏省博物馆行业通过政策创新和延时开放等措施 实现游客接待量显著增长和文化消费扩容 形成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1][2][7] 机制创新 - 政策打破文博事业发展壁垒 全省13个设区市跟进出台延长开放时间等举措 [2] - 政策带动下84家博物馆接待观众8125.12万人次 同比增长19.09% [2] 延时开放 - 南京博物院延时开放101天/315小时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延时开放103天/312小时 累计接待1121.9万人次(+8.7%) [3] - 暑期91家延时开放博物馆推出1241场夜游活动 47家监测场馆接待人次同比增长22.05% [3] 展览与文创 - 全省博物馆举办1046个主题展览 4个展览入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4] - 新开发文创产品4659种(+47.6%) 实现文创收入5.67亿元(+15.3%) [4] - 数字展巡演覆盖13个设区市 接待209.7万人次 文创销售1166.5万元 [5] 经济带动效应 - 暑期博物馆周边星级酒店入住率达88%(+25个百分点) 夜间消费同比增长25.2% [7] - 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消费分别增长9.5%、10.7%、45.7%、16.3% [7] - 南博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接待821万人次 外地观众占比95% 直接带动消费超80亿元 [7]
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超7000家
长江商报· 2025-09-11 08:12
博物馆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 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660家 基本建立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1] - "十四五"期间出台展陈展览 公众教育 开放服务等系列改革发展政策文件 为行业提供顶层设计保障[1] 文物保护与藏品管理 - 全国博物馆新增藏品889.2万件/套 各地完成馆藏一级文物名录公布与家底清查工作[1] - 实施重点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重点保护珍贵濒危和材质脆弱的馆藏文物[1] 公共文化服务 - 中央五年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 接待观众总量超41亿人次[1] - 连年组织"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 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1] 文化教育与传播 - 全国年举办展览超4万个 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2] - 举办文物进出境展览300余场 打造"秦汉文明展""丝绸之路"等外展品牌 引进"金字塔之巅"等重磅进境展览[2] 供需优化措施 - 通过大馆带小馆 巡展 借展 联合办展 "云展览"等方式增强基层文化供给能力[3] - 科学实施预约机制 优化参观线路 在寒暑假及节假日通过调整预约量 取消闭馆日 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提升服务质效[3] 行业发展趋势 -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热门场馆出现"一票难求"现象 反映公众需求激增[2] - 未来将加强博物馆科学规划 发挥央属大馆及省级博物馆辐射作用 推动基层博物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3]
国家文物局:最大限度满足博物馆爆发式激增需求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05:19
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0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 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到7046家,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其中免费开放6444家,占 比91%以上。五年间,中央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接待观众超41亿人次。全国每年举 办展览超4万个、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传承,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增进了人民精神力量。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让一些热门馆在节假日"一票难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表示,通过调研发 现,少部分博物馆优质藏品展品集中、需求集聚,导致供不应求,这是"供给侧"普遍规律。对此,国家 文物局将积极指导各地文物部门和热门博物馆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一方面增强供给能力,通过大馆带 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云展览"等方式,把更多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质 效,科学实施预约机制,丰富优质文博内容,优化参观线路,提升公众参观体验。特别是在寒暑假和节 假日,进一步统筹安全和需求,通过调整单日预约量、取消闭馆日、延长开放时间等方式主动应对,最 大限度满足爆发 ...
“十四五”期间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文博游引领文旅新国潮
央视网· 2025-09-11 03:14
央视网消息: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在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博物 馆热"持续升温。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称,一方面增强供给能力,通过大馆带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云展览"等方式,把更多优质文 化资源送到基层;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质效,科学实施预约机制。特别是在寒暑假和节假日,通过调整单日预约量、取消闭馆日、延长 开放时间等方式主动应对,最大限度满足爆发式激增需求。 目前,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到7046家,其中免费开放6444家,占比91%以上,全国博物馆新增藏品889.2万件/套,每年举办展 览超4万个,年接待观众已近15亿人次。五年间,中央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接待观众超41亿人次,随着近年来"博 物馆热"持续升温,也出现了一些热门大馆,特别是在节假日"一票难求"的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采取有效举措进行应对。 ...
博物馆“预约难”怎么办?国家文物局回应
新京报· 2025-09-10 08:35
"特别是在寒暑假和节假日,进一步统筹安全和需求,通过调整单日预约量、取消闭馆日、延长开放时 间等方式主动应对,最大限度满足爆发式激增需求。"他说。 乔云飞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博物馆建设科学规划,注重优质资源统筹和组织调度,因地制宜、分类施 策、优化布局,发挥央属大馆、省级博物馆和重点专题博物馆辐射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基层中小博物馆 发展水平,推动各级各类博物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公众美好生 活需求相契合的博物馆"生活圈"。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7046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660家,基本建立起 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在节假日,一些热门馆"一票难求"。9 月10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 云飞表示,"这既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也对博物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 盼。" 乔云飞说,通过调研发现,少部分博物馆优质藏品展品集中、需求集聚,导致供不应求,这是"供给 侧"普遍规律。对此,国家文物局 ...
修复文物,修正偏见——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一线见闻
新华网· 2025-09-10 07:33
在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实训室里,几名学生围坐在一起,商讨给破 碎陶片"做手术"的具体方案。不同于别处的文物修复,这里的修复师是听障学生,交流主要依靠手语和 眼神。 新华社济南9月10日电 题:修复文物,修正偏见——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张力元 "别着急,现在还不到配补的时候。"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研主任李傲为记者"翻译"了现场的一句话。 课上认真、课后加练,学生进步斐然。现在,约70名在校生一年可以修复古籍上万页、陶瓷数百件,部 分学生还参与了山东博物馆的文物修复项目。"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修复文物时格外小心、仔细,在专 注于'拼凑完整'的过程中,好像也在用耐心和敬畏弥补着某种生命的遗憾。"李傲说。 随着国家进一步发展技能培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均得到极大提升。实训场地从最初的 两张桌子,变成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11间工作室、1间陈列室,测色仪等设备一应俱全。 接受采访时,学生小婧在手机备忘录里打下了这段话:"能运用科技的力量还原文物的样貌,将文物承 载的历史留下来,我感到光荣。这个专业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博物馆热 ...
为一馆赴一城 文博经济为什么“惹人爱”?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19:18
博物馆行业热度与消费趋势 - 上海博物馆埃及展吸引逾277万人次观众 创造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 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 拉动城市消费比例达1:48 [4] - 全国博物馆"五一"期间接待观众6049.19万人次 同比增长17% 创历史新高 [3] - 青年群体成为消费主力 35岁以下观众在国家博物馆占比超60% 跨省参观博物馆游客占比达53.4% [4][5] 博物馆运营创新模式 - 上海博物馆通过1200余款文创产品实现超300万件销量 文创收入达4.4亿元 超过门票收入 [9] - 采用沉浸式数字展陈技术 结合历史叙事与文物陈列 创新打造可携猫观展等特色活动 [6][7] - 企业博物馆推出非遗制酱体验 中医药文化市集等互动项目 实现非遗技艺生活化转型 [5] 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 全国博物馆文创销售收入34.28亿元 同比增长63.7% [9] - "00后"和"90后"成为消费主力 占比分别达31.0%和39.9% 超八成消费者具有购买意愿 [8][9] - 消费者最看重产品独特创意(占比72.6%) 文化内涵(占比68.1%)及纪念意义(占比65.3%) [9] 文化消费驱动因素 - 年轻人通过博物馆消费获得文化归属感 满足好奇心并产生审美愉悦和社交价值 [3] - 文创产品承载情感价值 满足个性化需求及文化身份表达 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转译 [10] - 特色文物如"彩绘陶牵手女俑""马踏飞燕"通过社交媒体传播 成为网红打卡标的 [5]
方寸之间,博古通今 中小博物馆如何成为各地文旅“破圈”密码?
央视网· 2025-08-18 22:37
博物馆行业趋势 - 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大型博物馆和中小型博物馆均出现参观热潮 展厅内人头攒动 入口处排起长队 [1][2] - 中小博物馆凭借特色馆藏和本土化内容成功"逆袭" 从"小众"走向大众视野 吸引游客"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 [3][10] -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 截至2024年底中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 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型博物馆 [9] 代表性中小博物馆案例 - 定州博物馆: - 作为县级博物馆跻身国家一级馆 拥有5万余件馆藏 含3件国宝级文物和上千件国家珍贵文物 [3] - 暑期取消周一闭馆 每天开放 提供4-8场公益讲解 对5人以上学生教师团体提供免费讲解服务 [6][8] - 开展诗词大会 古书库探秘 手绘等研学活动 吸引亲子游群体 [5][8] -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 全国最大蜀锦蜀绣文化传承基地 展陈面积3000平方米 含9373件馆藏(48件国家级珍贵文物) [12] - 设置清代道光年小花楼木织机现场演示 开设织造体验 蜀锦香囊等互动项目 [12][14] - 2024年7月1日至8月11日访客量达8.2万人次 同比增长近2倍 [14] 行业创新举措 - 数字化应用:山东青州博物馆搭建VR全景声动感影院 MR文化体验区等数字化场景 [11] - 运营模式创新:多地博物馆实施错时开放 延长时长 推出夜游 剧本杀 换装体验等新型服务 [11] - 内容差异化:中小博物馆聚焦细分领域(如航海 美食) 避免"千馆一面" 提供沉浸式专业体验 [11] 用户行为特征 - 亲子游成为暑期主力客群 家长带孩子以家庭或组团形式参观博物馆 [4][5] - 游客偏好从大型博物馆转向中小型博物馆 更注重特色体验和文化沉浸感 [3][10] - 研学活动需求旺盛 博物馆成为"暑期第二课堂" 吸引学生参与互动项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