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展览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推出超4200项文旅活动迎“超长黄金周”,全省89家博物馆将延时开放
扬子晚报网· 2025-09-25 15:22
2025年国庆假期与中秋相逢,形成长达8天的"超长黄金周"。9月25日,江苏省文旅厅召开2025年国庆中 秋优供给惠民生新闻发布会,假日期间,全省将推出各类文旅活动超4200项,其中重点活动170余项, 打造集艺术展演、文博展览、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文旅大餐"。 4200余项活动覆盖全域,打造"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双节期间,省文旅厅整合全省优质文化资源,综合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木偶、小品等多种 艺术表演形式,在江阴市顾山镇、靖江市马桥镇、建湖县芦沟镇、无锡惠山区、苏州昆山市等地,组织 开展"茉莉花开 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乡镇巡演、县区专场演 出25场,将艺术与欢乐送到百姓"家门口"。无锡太湖鼋头渚水上音乐烟花大会、徐州汉文化旅游节、连 云港西游记文化节等180余家A级旅游景区特色活动,也将同步上线,覆盖自然观光、文化体验、美食 旅游等多元场景。 "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音乐去旅行"依旧是潮流趋势,全省预计举办营业性演出464场,其中5000人以 上大型演出25场,观演人次有望突破60万。各地推出"票根+"联动优惠,如南京凭演出票可享景区、住 宿、餐饮三重优惠;苏州推 ...
“十四五”期间我国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取得新突破
经济日报· 2025-09-11 00:07
考古事业发展 - "十四五"期间实施1284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 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 一万年文化史 五千多年文明史 [2] - 实施基本建设考古发掘6500余项 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 雄安新区 沪渝高速公路等国家重大基建项目 [2] - 考古专有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包括考古发掘方舱和移动实验室 [2] 博物馆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 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3] - 免费开放博物馆6444家 占比超91% 中央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 [3] - 年接待观众超41亿人次 年举办展览超4万个 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 [3] 文化遗产申报保护 - 新增4项世界文化遗产 使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文化遗产41项 双重遗产4项) [5] - 实施故宫 莫高窟 长城 大运河 丝绸之路等重大保护展示项目 [5] - "十五五"时期将推进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 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申遗项目 [6] 供需优化措施 - 通过大馆带小馆 巡展 借展 联合办展 "云展览"方式增强文化供给能力 [4] - 优化预约机制 延长开放时间 取消闭馆日等措施应对寒暑假节假日客流高峰 [4]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 | 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提速
北京商报· 2025-08-26 06:02
博物馆数量与类型 - 北京拥有246家备案博物馆和56家类博物馆 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 [1][3][5] - 博物馆类型持续丰富 包括国家自然博物馆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大型场馆 [3][5] - 中国长城博物馆正在改扩建中 预计近年开放 [5] 展览与活动数据 - 2024年北京博物馆推出展览2000余个 举办线上线下活动近5万场 接待观众超过1亿人次 [8] - 国家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之夜"活动接待量达4.3万余人 较去年同期增加1000余人 [3] - "时空和鸣"特展实际参观人数突破15万人 远超5个月展期15万人次的预期 [8] 暑期运营表现 -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平日客流700-800人/天 周末达2500人左右 客群以亲子家庭和研学团队为主 [5] - 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持续至8月底 后续将展出来自汉阳陵的文物 [6] - 博物馆通过延长活动时间至一个月 提升科普活动质量等方式满足暑期需求 [3] 藏品与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贮备藏品达43.5万件 预计年底达46万件 年增长约3万件 [8] - 目标2029年新馆开放时藏品达到60万件 [8] - 新馆将建设成为南中轴地区博物馆群的地标性建筑 构建差异化课程体系 [8] 政策规划与发展目标 -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5年)》于2024年1月正式印发 [3] - 规划提出完善空间布局 增强文化供给能力 形成馆城融合格局等发展目标 [3] - 博物馆免费开放深入推进 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 [9]
文化中国行丨暑期“文博热” 各地博物馆推出多元体验新玩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9 02:26
博物馆暑期旅游热度 - 博物馆成为暑期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教育空间 尤其吸引青少年群体作为"暑期第二课堂" [1] - 贵州省博物馆7月以来参观人数超70万人次 同比增长18%以上 [5] -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暑期游客接待量突破35万人次 其中6-12岁儿童占比近20% [7] 重点展品与文物价值 - 贵州省博物馆展出北宋韩琦楷书信札 属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珍品 带有11位文人13段题跋 [1][3] - 馆藏战国时期纹饰精美铜钺吸引大量游客 总藏品数量达8万多件 [5] -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展出9米长梁氏关岭鱼龙怀孕标本 具有极高科研价值 馆藏3万多件古生物化石和矿物晶体 [7][9] 展览与教育创新 - 博物馆通过化石标本、场景复原和多媒体展示呈现贵州9亿年地质历史和6亿多年古生物历史 [11] - 太原市博物馆推出拓印生肖和文物上色等体验活动 增强青少年对文物的理解 [11][13] - 山西自然博物馆培训小讲解员提供科普讲解 并推出自然科普课程 日均客流量超1万人次 [15][17][19]
这个暑假,多家博物馆开启“超长待机”模式
南京日报· 2025-08-07 02:39
"白+黑"模式逛不停 天气很热,博物馆也很热。"早就听说南博的票难约,没想到这次我们约上了夜场。"来自沈阳的游 客吴露露告诉记者。 为破解"预约难"难题,暑假伊始,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旗下各个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 馆、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等纷纷宣布开启"超长待机"模式,延时开放。"白+黑"模式不仅缓解了博物馆 的日间客流压力,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灵活、丰富的参观体验,让"走进博物馆"成为夏夜生活的一抹亮 色。 当暮色降临,褪去暑气蒸腾,一幅徐徐展开的清凉卷轴从博物馆"打开"。这个暑假,南京多家博物 馆纷纷开启"超长待机"模式,延时开放、推出各种灵活丰富的参观体验,带市民游客解锁夜游博物馆的 新玩法。亮至深夜的展柜、沉浸在园林中的演出,照见的不仅是文物风华,更是一座古都将文化基因写 入现代生活的诚意。 从早上8时30分到晚上8时30分,很多游客选择日落时登塔,期待最后一缕阳光邂逅最美城市天际 线的刹那。 上周日晚,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还特别打造了"苏超"第二现场,在大报恩塔前草坪的LED屏同步直 播"苏超"精彩赛况,邀请球迷在塔下畅享独一无二的足球之夜。 沉浸式体验解锁夜游新玩法 "来南京,夜游博物馆,是我们看 ...
数量居全国首位! 北京设有245家备案博物馆与56家类博物馆
北京商报· 2025-08-06 14:13
博物馆数量与规划 - 截至2025年6月北京地区有245家备案博物馆和56家类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 [1] - 2024年北京出台《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5年)》设立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扶持资金鼓励多元化发展 [1] 文化活动与经济效益 - 春节清明端午三节期间全市博物馆举办307项活动接待观众401.65万人次实现收入8674.81万元 [1] - 春节期间活动最多达175项吸引239.46万人次清明端午分别接待92.74万和69.45万人次 [1]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截至7月6日接待108534人次创收1064.9万元 [2] - 国家自然博物馆达·芬奇特展结合科技与艺术预计成为暑期热点 [2] 博物馆季与品牌建设 - 2025年5月18日至10月上旬举办首届北京博物馆季每月设定主题整合文商旅体资源 [2] - 文创月活动推出"博物有吉"市探索"展览+文创+文艺+旅游"模式 [2] 教育与馆校融合 - 2024年北京市商务局联合教委推出"博物馆第一课"和馆校融合课程指导纲要 [2] - 2025年9月将上线"北京城的前世今生"等2节"博物馆第一课"面向中小学生 [3] - 计划发布博物馆教育课件资源库推动研学活动规范化 [3]
文化中国行丨这座博物馆像一部西南“百科全书” 里面有些啥宝藏?
央视网· 2025-07-25 16:08
博物馆历史与地位 -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第一家博物馆 我国第一座综合性大学博物馆 拥有111年历史 [1] - 被称为"巴蜀文明基因库" 凝结几代学者百年珍藏和学术积淀 [1] 核心馆藏与特色 - 八万多件特色文物 百万件珍稀动植物标本 涵盖自然科学 历史考古 民俗民族文化 [4] - 1934年开启三星堆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发掘 展出相关考古工具 费用清单 发掘日记等档案 [2][4] - 收藏上世纪30年代成都皮影戏班"春乐图"全套影箱 再现晚清民国市井生活 [5] - 展出藏族唐卡 纳西族东巴文长卷 元代彝族武士铠甲等多元民族文化珍品 [5] - 拥有国宝大熊猫 川金丝猴 野外灭绝的华南虎 中华鲟等动植物标本 多为川大师生采集 [5] 重点文物解析 - 唐代断臂单体菩萨立像来自邛崃龙兴寺 1947年洪水冲毁后修复 体现盛唐造像艺术 [10] - 民国木雕彩扎喜轿采用成都特有工艺 轿身装饰川剧戏台 蜀绣缎面 八抬大轿规格 [12] - 元代黄公望与王蒙合绘山水图 世存唯一"元四家"合作作品 展现披麻皴等技法 [14] 考古学术贡献 - 1986年川大考古队参与三星堆大规模发掘 发现两个祭祀坑 2019年新一代学者继续探索五六七号坑 [17] - 1978-1979年童恩正教授带队发掘西藏卡若遗址 出土5000年历史骨器骨针 填补西藏史前考古空白 [19] - 1992年霍巍教授团队发现西藏阿里皮央东嘎遗址 为西藏西部最大古代遗存 [20] 暑期活动亮点 - 推出小小考古学家 小小生物学家 古典国风系列研学活动 增强互动体验 [8]
趁“热”出发 陕西冷资源变身暑期消费热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7-24 07:55
避暑消费新趋势 - 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推动避暑消费成为夏日经济增长新引擎,传统避暑胜地客流激增,新兴"冷场景"不断涌现[1] - 避暑消费从单纯纳凉升级为集文化体验、技能学习、亲子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新业态[15] 乡村民宿经济 - 蓝田县灞源镇李家硷村的胡桃树下民宿夏季平均气温比城区低10℃,成为城市游客避暑热门去处[2] - 民宿开发亲子体验项目如秦岭徒步、农事体验、非遗文化参观,单日最高接待量达500余人[4][6] - 民宿通过收购村民山核桃制成核桃油、销售香菇酱等特色农产品,带动当地就业和农民增收[6] 文化避暑业态 - 西安人防科普教育馆通过VR/AR互动装置、实景演练等提供"清凉学习"体验,暑期参观量显著增长[9][11] -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展出2000余件非遗作品,四大主题展区结合研学活动吸引游客[11][13] - 陕西文旅系统推出268项研学旅游主题活动,线上线下联动推动文化消费[13] 反季冰雪消费 - 西安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温度维持在零下6℃,暑期日均客流量达300人次[14][15] - 滑雪场推出青少年集训班、免费公开课等营销活动,成为市民避暑新选择[15]
国风端午 畅游三秦
陕西日报· 2025-06-02 23:07
文旅市场表现 - 端午假期陕西省55个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70 21万人次 同比增长0 23% [1] - 旅游经营收入达11994 53万元 同比增长2 73% [1] - 入境游接待362团4324人 同比分别增长61 6%和72 2% [1] - 全省11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客流量192 39万人次 同比增长8 61% 营业收入1 25亿元 同比增长11 92% [6] 文体旅融合活动 - 安康汉江龙舟节吸引256万人次观看直播 包含抢鸭子、摸鲤鱼等特色节目 [2] - 汉中市举办100余项文商体旅促消费活动 包括桨板公开赛、亲水运动季等 日均吸引3万余名游客 [2] - 咸阳推出湖畔音乐会、国潮古风影视动漫主题曲专场等活动 [2] - 渭南火车站展示非遗产品 景区免费演出皮影戏 [3] - 商洛棣花古镇开展诗词诵读、包粽子活动 柞水溶洞景区举办百步投壶等互动项目 [3] 文化体验与创新 - 西安城墙景区推出金甲武士巡演、《不良帅》互动等盛唐主题内容 [4] - 张载祠通过拓印活动传播关学文化 大唐芙蓉园举办唐文化巡游及非遗展演 [5] - 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办儿童剧展演 包括《丑小鸭》等剧目 [5] - 多家博物馆推出青铜文明展、社教课程 并延长开放时间优化服务 [5] 演出市场动态 - 全省营业性演出举办229项1582场次 流行乐、儿童剧等占比28 8% [6] - 脱口秀、现代舞等新兴演出形式表现活跃 13类演出受年轻群体欢迎 [6]
去年接待观众近1.4亿人次!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将启
扬子晚报网· 2025-05-07 16:42
博物馆行业热度 - 五一假期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531.7万人次,同比增长31.5%,文创收入达2104.5万元 [1] - 2024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近1.4亿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占比20.9% [7] - 全年举办社会教育活动33,955场,线下活动占比96.2% [7] 博物馆活动与展览 - 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将举办171个主题展览、409项研学活动及107场"六进"活动 [3] - 2024年全省陈列展览总数2,397个,包括16个入境展览和17个出境展览 [7] - 4个展览入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终评,5个展览入选国家级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7] 博物馆数量与等级 - 2024年新增备案博物馆7家,全省总数达362家,其中国家等级博物馆98家(一级26家) [5] - 免费开放博物馆320家,占比88.4%,历史文化类占比最高(30.3%) [6] - 无锡市博物馆密度最高,每11.7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全省平均为23.6万人/座 [6] 博物馆资源与科技应用 - 全省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256.11万平方米,南京占比23.1%居首 [6] - 馆藏文物158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524件/套,2024年修复文物2,388件/套 [6] - 运用VR、AI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展览,强化青年群体互动与文化传承 [4] 文创与区域协作 -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将举办79个文创活动,如"南都繁会文创市集"等 [3] - 通过近千场省市联动活动整合文物资源,促进文化资源下沉基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