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XIACY)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7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过30000台。
快讯· 2025-08-01 02:03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至68亿美元 主要受云业务增长驱动[1] - 公司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42%至107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45%至92亿美元[1] - 公司运营利润率提升至45% 较去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1] 云业务增长 - 云基础设施收入同比增长21%至64亿美元 增速较上季度加快[1] - 云市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 显示强劲增长势头[1] - 生成式AI相关业务贡献显著 已形成数十亿美元规模收入[1] 资本配置策略 - 公司董事会批准额外回购700亿美元股票[1] - 季度股息提高至每股0.25美元 同比增长16%[1] - 过去一年通过回购和股息向股东返还超过300亿美元[1] 业务部门表现 - Google搜索及其他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4% 显示广告业务复苏[1] - YouTube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1%至81亿美元 增长加速[1] - Google网络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至74亿美元 表现相对疲软[1] 其他业务发展 - 订阅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8%至98亿美元 包括YouTube Premium和Google One[1] - 其他收入同比增长8%至67亿美元 涵盖硬件和非广告业务[1] - 谷歌云收入同比增长28%至95亿美元 保持强劲增长态势[1]
小米集团-W(01810)下跌2.01%,报53.65元/股
金融界· 2025-07-31 02:19
股价表现 - 7月31日盘中下跌2.01%至53.65港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17.62亿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112.93亿元 [1] - 同期净利润109.24亿元 [1] 业务构成 - 核心业务为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 [1] -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手机、IoT生活消费产品及互联网服务 [1] - 商业模式基于硬件创新、高效新零售与互联网服务三大支柱 [1] 信息披露 - 2025财年中报将于8月19日披露 [1]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27.20亿港元,小米集团-W净买入16.59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12:00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15%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1554.92亿港元 其中买入841.06亿港元 卖出713.86亿港元 净买入127.20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571.48亿港元 净买入68.42亿港元 港股通(沪)成交983.44亿港元 净买入58.78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活跃度 - 小米集团-W成交83.68亿港元 净买入16.59亿港元 股价下跌2.64% [1][2] - 腾讯控股成交45.43亿港元 净买入8.33亿港元 股价下跌0.09% [1][2] - 阿里巴巴-W净买入7.53亿港元 股价上涨0.08% [1][2] - 泡泡玛特净卖出3.51亿港元 股价上涨5.91% [1][2] - 美团-W净卖出2.88亿港元 股价下跌0.62% [1][2]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56.02亿港元 [1] 资金连续流向 - 4只个股获南向资金连续3天以上净买入 [2] - 腾讯控股连续4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20.89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连续3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13.03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连续3天净买入 [2] - 小米集团-W累计净买入24.46亿港元 [2] 相关金融产品 - 恒生医药ETF(159892)跟踪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 [4][5] - 该ETF近五日上涨5.21% [5] - 最新份额51.0亿份 减少500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2632.1万元 [5]
南向资金追踪|净流入逾127亿港元 买入小米集团流出美团和泡泡玛特
新浪财经· 2025-07-29 11:52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南向资金成交额1554.92亿港元 占恒指成交总额58.23% 交投连续收缩后重新放量 [2] - 南向资金净流入127.20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58.78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流入68.42亿港元 [2] - 近一月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108.10亿港元 沪港股通净流入573.94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流入534.16亿港元 [6] 个股资金净买入情况 - 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16.59亿港元 沪股通净买入9.89亿港元 深股通净买入6.70亿港元 [3][6]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8.33亿港元 沪股通净买入10.60亿港元 深股通净卖出2.27亿港元 [3][6]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7.53亿港元 沪股通净买入2.02亿港元 深股通净买入5.51亿港元 [3][6] - 石药集团获净买入6.52亿港元 沪股通净买入3.88亿港元 深股通净买入2.64亿港元 [3][6] - 信达生物获净买入5.14亿港元 主要通过深股通买入 [3][6] - 国泰君安国际获净买入4.31亿港元 沪股通净买入1.69亿港元 深股通净买入2.62亿港元 [3][6]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3.67亿港元 沪股通净买入2.43亿港元 深股通净买入1.24亿港元 [3][6] 个股资金净流出情况 - 泡泡玛特遭净卖出3.51亿港元 沪股通净卖出2.72亿港元 深股通净卖出0.80亿港元 [3][6][7] - 美团-W遭净卖出2.88亿港元 沪股通净买入2.21亿港元 深股通净卖出5.09亿港元 [3][6] 个股价格表现与短期资金动向 - 小米集团-W下跌2.64% 前5日减持4233万股 短线资金以流出为主 [4] - 腾讯控股下跌0.09% 前5日加仓15万股 短线资金趋势不明 [4] - 阿里巴巴-W上涨0.08% 前5日加仓90万股 短线资金小幅回流 [4] - 石药集团上涨8.46% 前5日减持8398万股 短线资金以流出为主 [4] - 信达生物上涨6.44% 前5日减持617万股 短线资金以流出为主 [4] - 国泰君安国际上涨0.30% 前5日减持6168万股 短线资金以流出为主 [4] - 中芯国际上涨0.47% 前5日加仓1931万股 短线资金流入趋缓 [4] - 泡泡玛特上涨5.91% 前5日减持367万股 短线资金延续流出趋势 [4] - 美团-W下跌0.62% 前5日减持1128万股 短线资金连续流出 [4]
北水成交净买入127.2亿 北水再度加仓创新药概念 全天买入小米(01810)超16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7-29 11:07
港股通资金流向 - 7月29日北水成交净买入127.2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58.78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68.42亿港元 [2] - 北水净买入前三为小米集团-W(01810) 腾讯(00700) 阿里巴巴-W(09988) 净卖出最多的为南方恒生科技(03033) [2] 个股资金明细 - 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9.89亿港元 买卖总额53.64亿港元(买入31.76亿/卖出21.87亿) [3]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10.60亿港元 买卖总额30.04亿港元(买入20.32亿/卖出9.72亿) [3]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2.02亿港元 买卖总额22.43亿港元(买入12.23亿/卖出10.21亿) [3]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2.43亿港元 买卖总额21.86亿港元(买入12.14亿/卖出9.71亿) [3] - 国泰君安国际获净买入1.69亿港元 买卖总额41.48亿港元(买入21.58亿/卖出19.90亿) [3] 港股通沪深活跃股 - 港股通深向小米集团-W净买入16.59亿港元 [5] - 港股通沪向中芯国际净买入1.24亿港元 买卖总额11.60亿港元(买入6.42亿/卖出5.18亿) [5] - 石药集团获净买入2.64亿港元 买卖总额9.11亿港元(买入5.88亿/卖出3.24亿) [5] - 信达生物获净买入5.14亿港元 买卖总额8.39亿港元(买入6.77亿/卖出1.62亿) [5] - 快手-W遭净卖出850.31万港元 买卖总额9.33亿港元(买入4.62亿/卖出4.71亿) [5] 公司动态与行业前景 - 小米AI眼镜项目获雷军亲自立项 目标三年内年出货量突破500万台 首款产品上市后迅速售罄 实际销量数倍于内部预期 [5] - 腾讯将于8月13日公布2025年Q2业绩 花旗预计非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升4.9%至601亿元 游戏业务因新游戏贡献及递延收入具上行潜力 [6] - 阿里巴巴发布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技术进展 产品已完成研发预计年内发布 并与渣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推进金融与AI技术融合 [6] - 汇丰看好创新药领域 预计2026至2029年多款新药推出 下半年临床数据有望推动对外授权合作 [7] - 中芯国际受益于工业及汽车下游补库需求 BCD Analog需求增长 Q2及下半年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有望持续提升 先进制程工艺迭代推动AI芯片国产替代 [7][8] - 锦欣生殖受益于《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2025年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3600元发放补贴 直接提振母婴消费市场及辅助生殖产业 [8] - 国泰君安国际获净买入4.3亿港元 南方恒生科技遭净卖出6787万港元 [9]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27.2亿港元 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额居前
金融界· 2025-07-29 10:02
南向资金净买入情况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127.2亿港元 [1] 重点公司资金流向 - 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16.59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8.33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7.53亿港元 [1] - 泡泡玛特净卖出3.51亿港元且为卖出额最高公司 [1]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127.2亿 北水再度加仓创新药概念 全天买入小米(01810)超16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09:56
北水资金流向 - 7月29日港股市场北水成交净买入127.2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58.78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68.42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前三名个股为小米集团-W(01810)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W(09988) [1] - 北水净卖出最多个股为南方恒生科技(03033) 净卖出6787.71万港元 [2][9] 个股资金明细 - 小米集团-W(01810)获净买入16.59亿港元 买卖总额53.64亿港元 [2][6] - 腾讯控股(00700)获净买入8.32亿港元 买卖总额30.04亿港元 净流入10.60亿港元 [2][6] - 阿里巴巴-W(09988)获净买入7.53亿港元 买卖总额22.43亿港元 净流入2.02亿港元 [2][7] - 中芯国际(00981)获净买入3.66亿港元 买卖总额21.86亿港元 净流入2.43亿港元 [2][8] - 美团-W(03690)买卖总额20.67亿港元 净流入2.21亿港元 [2] - 锦欣生殖(01951)获净买入1.94亿港元 买卖总额15.63亿港元 净流入1.95亿港元 [2][8]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获净买入4.3亿港元 买卖总额41.48亿港元 净流入1.69亿港元 [2][9] - 石药集团(01093)获净买入6.51亿港元 买卖总额9.11亿港元 净流入2.64亿港元 [4][7] - 信达生物(01801)获净买入5.14亿港元 买卖总额8.39亿港元 [4][7] - 泡泡玛特(09992)买卖总额8.06亿港元 净流出7973.47万港元 [4] 公司动态与行业动向 - 小米AI眼镜项目获雷军亲自立项 设定三年内年出货量突破500万台目标 首款产品上市后迅速售罄 实际销量数倍于内部预期 [6] - 腾讯控股将于8月13日公布2025年第二季业绩 花旗预计非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上升4.9%至601亿元 游戏业务因新游戏贡献及递延收入具上行潜力 [6] - 阿里巴巴发布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技术进展 产品已完成研发预计年内发布 与渣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将依托阿里云AI技术推进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7] - 汇丰研报指出内地创新药领域年初至今跑赢大市 预计2026至2029年将有多款新药推出 下半年临床数据有望推动对外授权合作 [7] - 中芯国际受益于工业及汽车下游补库需求 BCD Analog下游需求增长 二季度及下半年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有望持续提升 先进制程工艺迭代推动AI芯片国产替代 [8] - 锦欣生殖受益于《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国家自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3600元标准发放补贴 直接提振母婴消费市场及辅助生殖产业 [8]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逾127亿港元 小米集团获净买入居前
快讯· 2025-07-29 09:45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127.20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16.59亿港元 位列净买入首位 [1]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8.33亿港元 [1] 个股资金表现 - 泡泡玛特遭净卖出3.51亿港元 [1]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小米集团排名第297位,提高100位,雷军:向着 “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 挺进!
搜狐财经· 2025-07-29 09:20
公司排名与业绩表现 - 小米集团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97位,较上一年度提升100个名次,创下自2019年上榜以来的最大增幅 [2] - 公司2024年总收入达到3659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最高业绩记录 [2]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正式完成“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闭环,手机、汽车、大家电三大业务线共同构成增长动力 [2] - 公司以技术为核心发展方向,致力于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 [2] 公司管理层表态 -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通过社交媒体确认,2024年为公司创业第十五周年,并宣布开启新一轮增长阶段 [2]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小米集团排名第297位,较上一年提高100位,雷军:向着 “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 挺进!
搜狐财经· 2025-07-29 09:20
公司排名与业绩表现 - 小米集团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97位,较上一年提升100位,创2019年上榜以来最大增幅 [2] - 公司2024年总收入达3659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最高业绩纪录 [2] 战略发展与增长动力 - 公司正式完成“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闭环,手机、汽车、大三大增长曲线协同推进 [2] - 公司以技术为核心发展方向,目标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引领者” [2] - 2024年正值公司创业第十五周年,战略升级推动新一轮增长周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