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XIACY)

搜索文档
大摩:小米集团-W(01810)新手机及电动车客制化服务或成正面催化剂 目标价62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7:43
智能手机业务 - 公司发布旗舰智能手机小米17系列 包括17、17 Pro及17 Pro Max三款型号 [1] - Pro及Pro Max型号配备全新后置屏幕创新设计 [1] - 产品结合优良质量与吸引人价格 销售表现很可能超预期 [1] - 新产品可能加速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增长 [1] - 摩根士丹利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目标价62港元 列为行业首选 [1] 电动汽车业务 - 公司启动电动车"客制化服务" 推出五种新定制颜色和两种新内饰设计 [1] - 服务提供定制标志、安全带等新功能 [1] - 初期每月仅40辆 数量非常有限 [1] - 该服务预计将成为电动车业务关键竞争优势 [1] - 新电动车工厂利用率提升后 服务很可能扩展至大多数型号 [1] - 客制化服务将帮助公司维持稳健的新订单流 [1]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小幅回调,持仓股小米集团午后重挫5%,小米17系列发布会于昨日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6:09
港股市场表现 - 9月26日午后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科网股普跌 风电股走强 内房股普涨 汽车股活跃 生物医药概念走弱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持仓股中 地平线机器人 金山软件 小米集团 金蝶国际 阿里健康领跌 小米集团午后跌幅超5% [1] 小米集团业务动态 - 9月25日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手机 起售价4499元 小米17Pro起售价4999元 小米17ProMax起售价5999元 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1] - 雷军表示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自研手机SoC至少坚持10年 至少投入500亿元 [1] -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小米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前三厂商 全球最大的AIoT智能硬件平台 看好其AI加速产业重构过程中的端侧龙头卡位优势 [1] - 手机业务积极推进高端化战略及国际化扩展 IoT业务受益于核心自研能力提升和出海空间 汽车业务伴随车型矩阵完善及生态链协同 目标跻身全球前五车厂 [1] 阿里巴巴与恒生科技指数 - 阿里2025云栖大会点燃看涨狂潮 恒生科技有望再度向上突破 [2] - 阿里巴巴年内股价已翻倍 为恒生科技指数第一大权重股 权重高达9.17% [2] - 美联储降息重启 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内外资共振及AI叙事强化共同催化恒生科技估值重构 [2]
小米集团:2025 年秋季发布会回顾- 生态全链高端化;17 ProPro Max 创新成焦点;买入评级
2025-09-26 02:32
**小米集团 (1810 HK) 2025秋季发布会纪要研读**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智能手机行业 电动汽车(EV)行业 消费级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与白色家电行业 [1] * 公司为小米集团 涵盖智能手机 A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互联网服务及电动汽车业务 [1][3][47] **核心观点与论据** **智能手机业务** * 发布小米17系列旗舰手机(17 17 Pro 17 Pro Max)及国际版小米15T系列 全系搭载HyperOS 3 0系统 [1] * 小米17 Pro定价具竞争力 起售价4,999元人民币 较前代小米15 Pro降低200-500元 旨在吸引更多基础版用户并扩大在5,000元以上价格区间的市场份额(公司2Q25在5-6k人民币区间的份额约为15%) [2] * 新增旗舰型号17 Pro Max 起售价5,999元 较同规格iPhone 17 Pro Max便宜50% [27] * 关键规格升级包括:采用3nm骁龙8 Elite Gen 5 SoC CPU GPU NPU性能分别提升20% 23% 37% 能效提升35% 20% 16% Pro及Pro Max型号创新性加入后置副屏 研发投入达10亿元人民币 电池容量显著提升(17/17 Pro/17 Pro Max分别为7000mAh/6300mAh/7500mAh) 较iPhone 17系列高出90% 48% 47% 小米17续航达22 1小时 [25] * 发布窗口与苹果iPhone进一步接近 小米17中国发布日与iPhone 17全球发售日仅间隔16天 [38] **电动汽车(EV)业务** * 为YU7 Max和SU7 Ultra推出定制化服务 套餐价格不低于10万元/台 月配额40台 彰显其巩固中国高端汽车市场领导地位及普及豪华服务体验的承诺 [3] * 自推出以来 YU7交付量已超4万台 其标准版预计等待时间在9月25日缩短了6周 平均周交付运行率接近1万台 显示交付能力提升潜力 [3][61] * YU7用户画像:69%为家庭用户 59%为有孩家庭 [60] * 将3Q25E交付量预测上调至10 5万台 但维持2025E全年38 8万台的交付量预测不变 [60] **A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发布6款新品 涵盖平板 电视 路由器 智能音箱及白色家电 其中白色家电系列于欧洲市场首次亮相 [1][47] * 宣布自2025年起 所有小米空调(包括中央空调)提供10年免费保修服务 高于行业标准的6年 也优于格力仅对非中央空调提供的10年保修 旨在通过增强服务推动在中国空调市场的份额增长 [4][20][48] * 平板产品线强调轻薄设计(小米Pad 8厚5 75mm 重485g)及生产力特性 Pad 8及Pad 8 Pro起售价分别为2,199元/2,799元 较前代提高200-300元 [48] * 白色家电(冰箱 洗衣机)在欧洲市场的零售价显著高于中国/东南亚市场 [49] * 预计AIoT中国收入增长将从3Q25开始的高基数上放缓(例如 中国家用电器零售额8月同比+14% 低于7月的+29%和2Q25的+40%) [21][53] **人工智能(AI)与研发** * HyperOS 3 0的关键升级包括基于小米Vela内核和深度优化Linux内核的重构提升操作效率 新的HyperIsland功能 升级的Super Xiaoai AI助手以及增强的与iOS的互联互通(Xiaomi HyperConnect) [46] * 在8月发布两款多模态大模型(MLLM)后 于9月开源首个端到端语音模型MiMo-Audio 该模型在超过1亿小时数据上训练 在开源模型中实现了最先进(SOTA)的结果 并优于Google Gemini-2 5-Flash和OpenAI GPT-4o-Audio等闭源模型 [66] * 管理层重申未来5年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研发 未来10年在SoC领域投入5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承诺 致力于将小米从互联网公司转变为硬核科技公司 [6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基于SOTP的12个月目标价小幅上调至66港元(原为65港元) 估值基础滚动至2026E年中 [21] * 下调2025E-27E的EPS预测 主要因:1) 2025E-27E收入预测下调0-1% 因AIoT收入预测下调2-4% 反映中国AIoT收入增长在高基数下放缓 2) 智能手机毛利率(GPM)预测下调 反映内存成本上升 2025E-27E平均GPM为11 6% [21] * 最新财务预测(人民币):2025E/2026E/2027E收入分别为4,727 7亿/6,145 1亿/7,376 1亿 同比增速29% 30% 20% EBITDA分别为559 9亿/704 1亿/876 3亿 EPS分别为1 56元/2 13元/2 62元 [7][15] * 目标价66港元基于:1) 小米核心业务采用2026E-27E平均EV/NOPAT的21倍 2) 小米电动汽车业务采用DCF估值870亿美元(WACC 12% TGR 3%) 3) 10%的控股公司折扣 [21][23][82] **其他重要内容** * 市场数据:市值1 5万亿港元(约1,981亿美元) 企业价值1 3万亿港元(约1,725亿美元) 3个月平均日成交额79亿港元(约10亿美元) [7] * 下一步关注点:1) 电动汽车交付能力提升进展 2) 双十一GMV(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数据可能于10月31日/11月11日公布) 3) SU7(2023年11月)和YU7(2024年12月)之后新EV车型在工信部(MIIT)的申报情况 [22] * 投资主题:看好小米作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品牌(2024年出货量占比13 8%)及领先的消费AIoT/新能源汽车平台 认为其处于多年生态系统扩张的早期阶段 执行良好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80][81] * 主要风险:竞争加剧 智能手机/EV业务毛利率承压 高端化及EV业务执行不及预期 地缘政治及监管风险 宏观经济及需求疲软 [82]
小米集团-W跌超4% 小米17系列手机正式发布 售价4499元起
智通财经· 2025-09-26 02:10
股价表现 - 小米集团-W(01810)股价下跌4.04%至57港元 成交额达51.13亿港元[1] 新产品发布 - 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4499元 小米17Pro系列起售价4999元 小米17Pro Max系列起售价5999元[1] - 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1] - 雷军宣称小米17电池容量是苹果17的两倍 在价格方面比iPhone17Pro便宜4000元[1] 战略布局 - 公司强调芯片自研是成功必由之路 计划至少坚持10年并投入500亿元进行手机SoC研发[1] - 小米YU7 SUV车型自7月6日开启交付以来 已交付超4万台[1]
港股异动 | 小米集团-W(01810)跌超4% 小米17系列手机正式发布 售价4499元起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2:06
股价表现 - 小米集团股价在发布会后下跌4.04%至57港元 成交额达51.13亿港元 [1] 新产品发布 - 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4499元 Pro版起售价4999元 Pro Max版起售价5999元 [1] - 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1] - 公司宣称小米17电池容量为苹果17系列的两倍 [1] - 小米17 Pro版比iPhone 17 Pro便宜4000元人民币 [1] 战略布局 - 公司强调芯片自研是成功必由之路 计划坚持10年投入至少500亿元人民币开发手机SoC [1] - 小米YU7 SUV车型自7月6日交付以来累计交付量超过4万台 [1]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过去小米走的有点快,今天我们要求把设计质量拿起来,认真把各品类做好!小米也一直在持续学习提高之中
搜狐财经· 2025-09-26 01:35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使命为坚持生产感动人心且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实现全球科技平权 [1] - 5年前启动高端化战略 全面对标苹果进入高端手机领域 [1] - 在手机高端化取得进展后 当前正推动全品类高端化战略 [1] 高端化成果 - 手机业务经过5年高端化投入已取得显著成效 [1] - 汽车业务第二季度含税均价达28.9万元 确认进入高端价格区间 [1] - 公司相信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高端化推进能够实现战略目标 [1] 运营策略调整 - 公司承认过去发展速度过快 现在要求全面提升设计质量 [1] - 正在认真打造各个产品品类 持续学习提高运营水平 [1] - 将手机和汽车领域的高端化经验扩展到更多产品领域 [1]
小米集团-W(01810):小米17全系跨代升级,多IoT新品助力全品类高端化
招商证券· 2025-09-26 01:33
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看好公司中长期市值上升空间 [5] 核心观点 - 小米17全系产品力跨代升级 多IoT新品助力全品类高端化 [1] - 手机业务全面对标iPhone 数字系列迎来关键变阵 [5] - IoT生态竞争力持续强化 汽车定制服务推动个性化体验 [5] - 预计2025-2027年总营收达4899/6603/8233亿元 同比增长34%/35%/25% [5][6] - 预计调整后净利润431/635/866亿元 当前市值对应PE为31.6/21.4/15.7倍 [5] 手机业务 - 发布小米17/17 Pro/17 Pro Max三款新机 全系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5] - 全系搭载小米澎湃OS3 售价4499/4999/5999元起 [5] - 小米17采用6.3英寸小屏 配备7000mAh电池和徕卡三摄 [5] - 17 Pro系列搭载妙享背屏 17 Pro Max采用6.9英寸超大直屏和7500mAh电池 [5] IoT业务 - 发布Xiaomi Pad 8系列 售价2199元起 Pad 8 Pro搭载骁龙8至尊版芯片和9200mAh电池 [5] - 推出S Pro Mini LED 2026电视系列 采用2880分区背光和5200nits峰值亮度 首销价5199元起 [5] - 发布法式冰箱Pro 560L(首销价6399元)和米家三区洗衣机Pro(首销价3999元起) [5] - 推出高端旗舰路由器BE10000 Pro和最高端音箱Sound 2 Max [5] 汽车业务 - YU7发布3个月累计交付超4万辆 [5] - 正式推出小米定制服务 覆盖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5] - 定制内容包括5款外观颜色 2款内饰 以及定制缝线/迎宾灯/彩色安全带等 [5] - 预计下半年伴随北京工厂产能爬坡 YU7交付有望上量提速 [5]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4899/6603/8233亿元 同比增长34%/35%/25% [5][6] - 预计归母净利润393/605/839亿元 同比增长66%/54%/39% [5][6]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20.9%提升至2027年24.2% [10] - 净利率预计从2024年6.5%提升至2027年10.2% [10] - ROE预计从2024年12.5%提升至2027年20.8% [10]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59.45港元 总市值1547.2十亿港元 [1] - 2025-2027年预测PE为35.7/23.2/16.7倍 [5][6] - 2025-2027年预测PB为5.3/4.3/3.5倍 [10] - EV/EBITDA预计从2024年44.1倍降至2027年13.2倍 [10]
中概股逆势走强,小米集团ADR涨超4%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23:53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跌,道指跌0.38%,标普500指数跌0.5%,纳指跌0.5% [1][2][4] - 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下跌0.34%,特斯拉领跌超4%,Meta跌逾1%,亚马逊跌0.94%,微软跌0.61%,谷歌跌0.51% [1][4] - 苹果逆势上涨1.81%,英伟达涨0.41%,甲骨文盘后一度涨逾2% [1][4] 中概股表现 - 中概股逆势走强,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0.42%,中概科技龙头指数上涨0.79% [1][4] - 小米集团-ADR大涨4.31%,比亚迪股份-ADR涨2.45%,百度集团涨1.87% [1][4] - 大全新能源涨9%,世纪互联涨超7%,金山云涨超6%,蔚来和小鹏汽车涨超4% [4] 小米新品发布 - 小米17系列手机正式发布,标准版售价4499元起,Pro系列定价4999元起,Pro Max版本从512GB起步售价5999元起 [1] - 小米17标准版性能对标iPhone 17 Pro,搭载7000mAh小米金沙江电池,续航大幅领先iPhone [1] 大宗商品市场 - 贵金属期货普遍上涨,COMEX黄金期货涨0.33%至3780.5美元/盎司,伦敦金现货涨0.34%至3748.405美元/盎司 [1][5] - COMEX白银期货大涨2.89%至45.47美元/盎司,伦敦银现货涨2.81%至45.128美元/盎司 [5] - 国际原油价格涨跌互现,纽约轻质原油期货微跌0.02%至64.98美元/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0.16%至69.42美元/桶 [1][7]
为何对标苹果保时捷特斯拉?小米集团CEO雷军:敢于对标世界第一就是一种勇气,只有对标第一,学习第一,才能赶超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9-25 23:09
业务战略与协同 - 公司通过专业团队并行推进手机、汽车和芯片三大业务 [3] - 三大业务具有高度关联性 能够实现相互协同和相互促进 [3] - 公司采取对标行业第一的战略 选择苹果、保时捷和特斯拉作为学习标杆 [4] 资金投入与运营管理 - 公司为汽车和芯片业务投入1000亿人民币 接近当时全部账面资金 [4] - 内部采取紧缩运营策略 所有部门齐心协力支持新业务发展 [4] - 两项新业务进展比预期顺利 公司将其比喻为"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4] 管理经验与方法论 - 公司强调复盘的重要性 将复盘能力视为关键管理经验 [4] - 敢于同时投入资源密集型业务源于对标世界第一的勇气 [4] - 公司认为通过学习行业第一最终能够实现赶超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