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XIACY)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股价大跳水,雷军刷屏
证券时报· 2025-09-26 09:19
小米集团股价表现及产品发布 - 9月26日小米集团股价大幅下跌8.07%至54.65港元/股 全天成交金额达233.5亿港元[2] - 股价下跌主要因市场短线资金兑现发布会预期 进行获利了结[1][2] - 公司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 起售价4499元至5999元 并推出小米汽车定制服务及家电新品[2] 小米集团战略及管理层表态 - 董事长雷军宣布自研手机SoC将坚持至少10年 投入至少500亿元[2] - 雷军回应小米汽车成为"全网被黑最惨车企" 支持六部委打击黑水军行动[2] - 公司过去五年经历艰难转身 在内外压力下重新思考发展方向[2] 机构对小米集团评级展望 - 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62港元 认为小米17系列销售可能超预期[3] - 新产品配备创新后置屏幕设计 可能加速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增长[3] 港股科技板块整体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大跌2.89% 恒生指数下跌1.35%[4] - 多家科技股显著下跌:地平线机器人和金山云跌超8% 金山软件跌超7% 中芯国际跌超5%[4] - 阿里巴巴、京东、快手、哔哩哔哩等跌幅均超3%[4] 港股市场流动性及估值展望 - 流动性宽松周期已行至中段 后续1-2年整体保持宽松环境[4] - 港股估值经历三年熊市后处于低位 当前修复至中上分位[4] - 外资持续上调港股市场及中国资产评级 宏观流动性缓解有利于估值回升[4] 中国科技行业盈利表现 - MSCI中国指数成分公司2025年二季度盈利同比增长3% 营收保持平稳[5] - 非银行金融、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营收盈利表现最为出色[5] - 科技公司实现强劲盈利增长 管理层评论在所有行业中最为乐观[5]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观点 - 瑞银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评级 认为中国股市有进一步增长空间[1][5] - 家庭储蓄流入市场可能推动创新领域估值重估 如机器人技术[5] - 预计亚洲货币未来12个月兑美元平均升值4%[5]
港股收盘 | 恒指收跌1.35% 特朗普关税施压医药股 小米集团-W发布会后跌8%
智通财经· 2025-09-26 08:48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跌1.35%或356.48点至26128.2点 成交额3236.74亿港元 恒生国企指数跌1.49%至9303.1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2.89%至6195.11点 全周累计跌幅分别为1.57%/1.79%/1.58% [1] - 光大证券指出港股盈利能力较强 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等资产稀缺 估值偏低 在AI产业趋势及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背景下或继续震荡上行 [1] 蓝筹股表现 - 小米集团-W跌8.07%至54.65港元 成交额233.47亿港元 拖累恒指137.07点 公司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4499-5999元) 雷军表示自研手机SoC需坚持10年且投入至少500亿元 [2] - 恒生银行涨3.23%至118.2港元 贡献恒指4.36点 蒙牛乳业涨2.87%至14.71港元 贡献恒指2.05点 中芯国际跌5.01%至72.95港元 拖累恒指27.22点 比亚迪电子跌4.87%至39.5港元 拖累恒指2.45点 [2] 板块表现 - 大型科技股走低 阿里巴巴跌超3% 腾讯跌近1% 医药股承压(歌礼制药-B跌10.17%/维亚生物跌5.86%) 芯片股分化(华虹半导体涨超3%/中芯国际跌超5%) 苹果概念/机器人概念/光伏板块下挫 [3] - 风电股逆市上涨 金风科技涨4.13% 中国高速传动涨5.45%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风电行业通过自律实现反内卷 预计2025年初价格和盈利能力转机 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将超110GW [4][5] - 核电股走高 中核国际涨8.91% 中广核矿业涨5.23% 摩根大通报告显示铀价年内上涨约5% 因主要生产商减产及中国核电建设与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推动 [5][6] 热门异动股 - 新疆新鑫矿业涨32.43%至2.45港元 公司批准发行A股上市计划 委任申万宏源证券作为辅导机构 [7] - 嘉利国际涨33.33%至2.48港元 公司获纳入英伟达服务器机壳及机柜组件合格供应商名单 未来将交付更多AI服务器原型产品 [8] - 博雷顿涨20.2%至46.18港元 公司与鸣阳矿业订立战略协议 推进电动矿卡及自动驾驶系统在矿山应用 [9] - 小鹏汽车-W逆市涨5.03%至90.8港元 公司宣布进入瑞士/奥地利/匈牙利等五国市场 与Hedin集团合作推出2025款G6/G9车型 [10] - 华虹半导体涨3.02%至68.25港元 高盛指出公司产能利用率超100% 正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 预计影响2025年三季度业绩 [11]
港股收盘(09.26) | 恒指收跌1.35% 特朗普关税施压医药股 小米集团-W(01810)发布会后跌8%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8:48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1.35%或356.48点至26128.2点 成交额3236.74亿港元 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49%至9303.1点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89%至6195.11点 全周累计跌幅分别为1.57%、1.79%和1.58% [1] - 光大证券指出港股整体盈利能力较强 互联网、新消费和创新药等资产相对稀缺 尽管连续多月上涨但整体估值仍偏低 长期配置性价比高 在AI产业趋势和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背景下 港股或继续震荡上行 [1] 蓝筹股表现 - 小米集团-W领跌蓝筹 下跌8.07%至54.65港元 成交额233.47亿港元 拖累恒指137.07点 公司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 起售价4499-5999元 雷军表示自研手机SoC需坚持10年并投入500亿元 [2] - 恒生银行上涨3.23%至118.2港元 贡献恒指4.36点 蒙牛乳业上涨2.87%至14.71港元 贡献恒指2.05点 中芯国际下跌5.01%至72.95港元 拖累恒指27.22点 比亚迪电子下跌4.87%至39.5港元 拖累恒指2.45点 [2] 板块表现 - 大型科技股走低 阿里巴巴跌超3% 腾讯跌近1% 医药股承压 歌礼制药-B跌10.17%至10.34港元 维亚生物跌5.86%至2.41港元 泰格医药跌5.1%至44.66港元 荣昌生物跌4.67%至102港元 [3] - 风电股逆市上涨 中国高速传动涨5.45%至1.74港元 金风科技涨4.13%至13.36港元 大唐新能源涨2.29%至2.68港元 龙源电力涨1.68%至7.87港元 [4] - 核电股走高 中核国际涨8.91%至4.28港元 中广核矿业涨5.23%至3.22港元 [5] 行业动态 - 特朗普宣布自10月1日起对品牌或专利医药产品征收100%关税 不适用于在美国建厂的公司 分析认为对港股创新药实质影响有限 更多是情绪冲击 [4] -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风电价值链通过行业自律实现反内卷 2025年初实现价格和盈利能力转机 预计"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容量超110GW 2028-2030年达约120GW [5] - 摩根大通报告显示铀现货和期货价格上涨约5% 全球主要生产商削减产量 中国核电建设与AI数据中心推动需求强劲增长 [5] 个股表现 - 新疆新鑫矿业涨32.43%至2.45港元 公司批准开展发行A股上市工作 委任申万宏源证券作为上市前辅导机构 [6] - 嘉利国际涨33.33%至2.48港元 公司获纳入英伟达服务器机壳及机柜组件合格供应商名单 正致力于向英伟达交付更多原型产品 [7] - 博雷顿涨20.2%至46.18港元 公司与鸣阳矿业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在矿山无人驾驶运输领域建立合作 推进电动矿卡及自动驾驶系统应用 [8] - 小鹏汽车逆市涨5.03%至90.8港元 公司宣布进入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五国市场 与Hedin集团达成合作 [9] - 华虹半导体涨3.02%至68.25港元再破顶 高盛指出公司产品均价呈下行趋势 但在产能利用率超100%支撑下开始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 [10]
恒生指数收盘跌1.35%,恒生科技指数跌2.89%,小米集团跌约8%
新浪财经· 2025-09-26 08:18
股价表现 - 金山云股价下跌约8% [1] - 万国数据股价下跌约4% [1] - 京东集团股价下跌约4% [1] - 阿里巴巴股价下跌约3% [1]
小米集团-W(01810):小米发布会:17系列手机和汽车定制化服务是重点
华泰证券· 2025-09-26 07:56
投资评级 - 维持小米集团-W(1810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65.4港币[1][5][7] 核心观点 - 小米17系列手机价格具有竞争力 Pro系列背屏设计是最大亮点[2] - 汽车定制化服务有利于拓展高端用户 提升毛利率水平[3] - 持续投入硬科技研发 为"人车家"全生态发展奠定基础[1][4] - 基于SOTP估值法 非汽车业务估值46.3港币 汽车业务估值19.1港币[1][47] 产品发布详情 - 小米17系列全系搭载高通骁龙8 Elite芯片 采用台积电3nm工艺[2] - 续航能力显著提升:小米17/17 ProMax比iPhone17/iPhone ProMax续航时间分别提升109%/50%[2] - 价格策略:标准版4499元(12+256G)与去年持平 Pro版4999元降价300元 Pro Max版5999元起[2] - 背屏设计支持后摄自拍、信息显示、小游戏和远程控车等功能[2] - 汽车定制化服务每月限40辆 提供五种限定颜色及全方位定制选项[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Q25汽车及AI创新业务毛利率达26.4% 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3]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43.1/526.3/671.2亿元[5] - 2026年预测PE为30倍 当前市值1,547,240百万港币[5][8][11] - 2025E营收增速31.14% 2026E营收增速23.64%[11] 技术研发进展 - 自研玄界SoC芯片一次流片成功 已应用于多款手机和平板产品[4] - SU7 ultra搭载自研V8s电机 成为纽北赛道"最速"四门量产车型[4]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在芯片、AI和系统领域取得实质进步[4] 估值分析 - 非汽车业务估值基于21倍2026年预测PE[47] - 汽车业务估值基于2.5倍2026年预测PS[47] - 估值倍数高于行业均值 反映对小米生态价值的认可[47]
【真灼机构观点】小米(01810.HK):加量不加价的产品策略
新浪财经· 2025-09-26 07:47
产品发布与规格升级 - 小米17系列全系搭载全球首发高通骁龙8至尊版Gen5处理器 采用台积电第三代3nm工艺 双超大核主频提升至4.6GHz 功耗较上代降低约10% 配备独立图形缓存16MB [3] - 小米17标准版定价人民币4499元起 Pro版4999元起 Pro Max版5999元起 覆盖5000至7000元高端市场 [3] - YU7基本版续航由620公里升至835公里 保持标准版定价不变 [3] 公司战略与研发投入 - 公司通过加量不加价策略强化产品性价比 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3] - 芯片研发需至少投入500亿元人民币及坚持十年 [3]
大摩:小米集团-W新手机及电动车客制化服务或成正面催化剂 目标价62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6 07:44
小米17系列产品发布 - 公司发布旗舰智能手机小米17系列包括三款型号17、17Pro及17Pro Max [1] - Pro及Pro Max型号配备全新后置屏幕创新设计 [1] - 结合优良产品质量及吸引人价格 销售表现很可能超预期 [1] - 新产品可能加速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增长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摩根士丹利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目标价62港元 [1] - 该股被定位为行业内首选 [1] 电动车客制化服务启动 - 公司已在电动车业务启动客制化服务 [1] - 服务推出五种新定制颜色、两种新内饰设计及定制标志和安全带等功能 [1] - 初期数量非常有限 每月仅40辆 [1] - 该服务将成为电动车业务关键竞争优势 [1] - 新电动车工厂利用率提升后 服务很可能扩展至大多数型号 [1] - 客制化服务有助于维持稳健新订单流 [1]
大摩:小米集团-W(01810)新手机及电动车客制化服务或成正面催化剂 目标价62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7:43
智能手机业务 - 公司发布旗舰智能手机小米17系列 包括17、17 Pro及17 Pro Max三款型号 [1] - Pro及Pro Max型号配备全新后置屏幕创新设计 [1] - 产品结合优良质量与吸引人价格 销售表现很可能超预期 [1] - 新产品可能加速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增长 [1] - 摩根士丹利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目标价62港元 列为行业首选 [1] 电动汽车业务 - 公司启动电动车"客制化服务" 推出五种新定制颜色和两种新内饰设计 [1] - 服务提供定制标志、安全带等新功能 [1] - 初期每月仅40辆 数量非常有限 [1] - 该服务预计将成为电动车业务关键竞争优势 [1] - 新电动车工厂利用率提升后 服务很可能扩展至大多数型号 [1] - 客制化服务将帮助公司维持稳健的新订单流 [1]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小幅回调,持仓股小米集团午后重挫5%,小米17系列发布会于昨日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6:09
港股市场表现 - 9月26日午后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科网股普跌 风电股走强 内房股普涨 汽车股活跃 生物医药概念走弱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持仓股中 地平线机器人 金山软件 小米集团 金蝶国际 阿里健康领跌 小米集团午后跌幅超5% [1] 小米集团业务动态 - 9月25日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手机 起售价4499元 小米17Pro起售价4999元 小米17ProMax起售价5999元 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1] - 雷军表示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自研手机SoC至少坚持10年 至少投入500亿元 [1] -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小米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前三厂商 全球最大的AIoT智能硬件平台 看好其AI加速产业重构过程中的端侧龙头卡位优势 [1] - 手机业务积极推进高端化战略及国际化扩展 IoT业务受益于核心自研能力提升和出海空间 汽车业务伴随车型矩阵完善及生态链协同 目标跻身全球前五车厂 [1] 阿里巴巴与恒生科技指数 - 阿里2025云栖大会点燃看涨狂潮 恒生科技有望再度向上突破 [2] - 阿里巴巴年内股价已翻倍 为恒生科技指数第一大权重股 权重高达9.17% [2] - 美联储降息重启 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内外资共振及AI叙事强化共同催化恒生科技估值重构 [2]
小米集团:2025 年秋季发布会回顾- 生态全链高端化;17 ProPro Max 创新成焦点;买入评级
2025-09-26 02:32
**小米集团 (1810 HK) 2025秋季发布会纪要研读**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智能手机行业 电动汽车(EV)行业 消费级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与白色家电行业 [1] * 公司为小米集团 涵盖智能手机 A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互联网服务及电动汽车业务 [1][3][47] **核心观点与论据** **智能手机业务** * 发布小米17系列旗舰手机(17 17 Pro 17 Pro Max)及国际版小米15T系列 全系搭载HyperOS 3 0系统 [1] * 小米17 Pro定价具竞争力 起售价4,999元人民币 较前代小米15 Pro降低200-500元 旨在吸引更多基础版用户并扩大在5,000元以上价格区间的市场份额(公司2Q25在5-6k人民币区间的份额约为15%) [2] * 新增旗舰型号17 Pro Max 起售价5,999元 较同规格iPhone 17 Pro Max便宜50% [27] * 关键规格升级包括:采用3nm骁龙8 Elite Gen 5 SoC CPU GPU NPU性能分别提升20% 23% 37% 能效提升35% 20% 16% Pro及Pro Max型号创新性加入后置副屏 研发投入达10亿元人民币 电池容量显著提升(17/17 Pro/17 Pro Max分别为7000mAh/6300mAh/7500mAh) 较iPhone 17系列高出90% 48% 47% 小米17续航达22 1小时 [25] * 发布窗口与苹果iPhone进一步接近 小米17中国发布日与iPhone 17全球发售日仅间隔16天 [38] **电动汽车(EV)业务** * 为YU7 Max和SU7 Ultra推出定制化服务 套餐价格不低于10万元/台 月配额40台 彰显其巩固中国高端汽车市场领导地位及普及豪华服务体验的承诺 [3] * 自推出以来 YU7交付量已超4万台 其标准版预计等待时间在9月25日缩短了6周 平均周交付运行率接近1万台 显示交付能力提升潜力 [3][61] * YU7用户画像:69%为家庭用户 59%为有孩家庭 [60] * 将3Q25E交付量预测上调至10 5万台 但维持2025E全年38 8万台的交付量预测不变 [60] **A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发布6款新品 涵盖平板 电视 路由器 智能音箱及白色家电 其中白色家电系列于欧洲市场首次亮相 [1][47] * 宣布自2025年起 所有小米空调(包括中央空调)提供10年免费保修服务 高于行业标准的6年 也优于格力仅对非中央空调提供的10年保修 旨在通过增强服务推动在中国空调市场的份额增长 [4][20][48] * 平板产品线强调轻薄设计(小米Pad 8厚5 75mm 重485g)及生产力特性 Pad 8及Pad 8 Pro起售价分别为2,199元/2,799元 较前代提高200-300元 [48] * 白色家电(冰箱 洗衣机)在欧洲市场的零售价显著高于中国/东南亚市场 [49] * 预计AIoT中国收入增长将从3Q25开始的高基数上放缓(例如 中国家用电器零售额8月同比+14% 低于7月的+29%和2Q25的+40%) [21][53] **人工智能(AI)与研发** * HyperOS 3 0的关键升级包括基于小米Vela内核和深度优化Linux内核的重构提升操作效率 新的HyperIsland功能 升级的Super Xiaoai AI助手以及增强的与iOS的互联互通(Xiaomi HyperConnect) [46] * 在8月发布两款多模态大模型(MLLM)后 于9月开源首个端到端语音模型MiMo-Audio 该模型在超过1亿小时数据上训练 在开源模型中实现了最先进(SOTA)的结果 并优于Google Gemini-2 5-Flash和OpenAI GPT-4o-Audio等闭源模型 [66] * 管理层重申未来5年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研发 未来10年在SoC领域投入5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承诺 致力于将小米从互联网公司转变为硬核科技公司 [6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基于SOTP的12个月目标价小幅上调至66港元(原为65港元) 估值基础滚动至2026E年中 [21] * 下调2025E-27E的EPS预测 主要因:1) 2025E-27E收入预测下调0-1% 因AIoT收入预测下调2-4% 反映中国AIoT收入增长在高基数下放缓 2) 智能手机毛利率(GPM)预测下调 反映内存成本上升 2025E-27E平均GPM为11 6% [21] * 最新财务预测(人民币):2025E/2026E/2027E收入分别为4,727 7亿/6,145 1亿/7,376 1亿 同比增速29% 30% 20% EBITDA分别为559 9亿/704 1亿/876 3亿 EPS分别为1 56元/2 13元/2 62元 [7][15] * 目标价66港元基于:1) 小米核心业务采用2026E-27E平均EV/NOPAT的21倍 2) 小米电动汽车业务采用DCF估值870亿美元(WACC 12% TGR 3%) 3) 10%的控股公司折扣 [21][23][82] **其他重要内容** * 市场数据:市值1 5万亿港元(约1,981亿美元) 企业价值1 3万亿港元(约1,725亿美元) 3个月平均日成交额79亿港元(约10亿美元) [7] * 下一步关注点:1) 电动汽车交付能力提升进展 2) 双十一GMV(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数据可能于10月31日/11月11日公布) 3) SU7(2023年11月)和YU7(2024年12月)之后新EV车型在工信部(MIIT)的申报情况 [22] * 投资主题:看好小米作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品牌(2024年出货量占比13 8%)及领先的消费AIoT/新能源汽车平台 认为其处于多年生态系统扩张的早期阶段 执行良好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80][81] * 主要风险:竞争加剧 智能手机/EV业务毛利率承压 高端化及EV业务执行不及预期 地缘政治及监管风险 宏观经济及需求疲软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