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丰田(TM)
icon
搜索文档
丰田汽车(TM.US)战略转型:RAV4将采用全混合动力,关税风险成最大变数
智通财经网· 2025-05-21 07:05
公司战略调整 - 丰田汽车宣布在美国市场停产RAV4燃油版本 新一代车型仅提供混合动力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 标志着公司加速推进多技术路线并举的电动化战略 [1] - 延续去年凯美瑞轿车全面电动化的转型路径 混合动力版RAV4起售价32,300美元 比燃油版高3,000美元 成为经销商最抢手车型 [1] - 选择全球年销47.5万辆的RAV4作为技术载体 因其覆盖多市场的庞大保有量 去年美国售出的RAV4中48%产自加拿大工厂 19%来自日本 [4] 市场表现 - 今年一季度丰田及雷克萨斯品牌在美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比达53% 较去年同期的37%大幅提升 混合动力需求激增推动丰田成为美国市场该领域领导者 [1] - 在紧凑型SUV市场 RAV4的电动化转型将直接冲击本田CR-V 日产Rogue等依赖海外生产的竞品 [4] - 目前丰田在美国市场80%在售车型已提供电动选项 明年将加入第三款纯电动车型 [5] 技术升级 - 新款RAV4将成为丰田首款搭载Arene操作系统的车型 该软件平台整合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功能 预留与未来车身架构 动力系统深度对接的接口 [4] - 第六代RAV4改款将系统综合功率从219马力提升至236马力 插电混动版纯电续航里程达50英里(约80公里) 较现款提升20% [4] 行业影响 - 业内分析认为丰田此次战略调整是对混合动力需求激增的顺势而为 也是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提前应对 [5] - 在纯电动车增速放缓的当下 丰田"多技术路线并行"策略正为行业转型提供新范本 [5]
Toyota redesigns America's top-selling RAV4 SUV to exclusively be a hybrid
CNBC· 2025-05-21 01:00
丰田RAV4全面混动化战略 - 2026款丰田RAV4将首次取消传统燃油版 仅提供混动和插电混动版本 搭载2.5升四缸发动机与混动技术[1][2] - 该车型是美国最畅销SUV 去年销量增长9.3%至47.52万辆 其中混动版占比44% 插混版占6.5%[4][7] - 混动版起价约33,700美元 比燃油版(30,645美元)溢价10% 全系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8][9] 丰田混动产品布局 - 公司现有7款专属混动车型(含凯美瑞/普锐斯等) RAV4将成为第8款[7] - 2024年丰田在美国的电气化车型(含混动/插混/纯电)销量占比达43.1% 总量230万辆[4] - 北美负责人表示将扩大混动产品线 包括增加插混车型[6] 行业混动化趋势 - 去年美国混动+纯电车型销量创新高 达320万辆(占新车销量20%) 其中混动190万辆 纯电130万辆[5] - 尽管纯电推广慢于预期 车企通过混动技术平衡性能与环保法规要求[3] - 丰田自1990年代推出普锐斯后持续引领混动技术发展[3] 供应链与关税挑战 - 84.3%的RAV4依赖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 公司计划增加肯塔基工厂产量应对25%进口关税[10][11] - 当前RAV4库存周转仅29天 远低于行业平均66天 是全美销售最快车型之一[13] - 公司正进行多情景规划 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仍存[14] 市场竞争表现 - RAV4去年销量超越福特F-150(含所有变体) 成为非皮卡类销量冠军[12] - 不同统计口径下 RAV4位列全市场第三(落后F系列/Silverado)或第一(单比F-150)[12] - 新一代车型将进行内外设计革新 并升级性能与技术配置[8]
Three
Prnewswire· 2025-05-21 01:00
产品发布 - 丰田汽车北美公司发布全新2026款RAV4,这是第六代车型,提供Core、Rugged和Sport三种设计风格,包括全新Woodland等级和美国市场首款RAV4 GR SPORT车型 [1] - 2026款RAV4将提供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两种动力系统选择,成为丰田不断增长的纯电动车型系列中的一员 [1] - 新车引入多项新技术,包括Arene软件开发平台、新版丰田音频多媒体系统以及丰田安全感知主动安全套件的更新 [1] 设计特点 - Core设计采用流线型格栅和丰田标志性的锤头式前脸,提供17、18或20英寸轮毂选择,包括LE、XLE和Limited等级 [2] - Rugged设计专为户外风格的Woodland车型打造,配备全地形轮胎、车顶行李架和后部活动支架,标准配备AWD系统,可选HEV或PHEV动力 [3] - Sport设计以RAV4 GR SPORT为首,采用赛车工程调校的悬挂系统、20英寸轮毂和前后扰流板,仅提供PHEV动力系统 [4] 动力系统 - PHEV系统采用新开发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达320马力,比上一代增加18马力,纯电续航里程提升至50英里(制造商估计) [5][7] - HEV系统升级至第五代混合动力技术,AWD车型综合输出功率达236马力,FWD车型首次提供226马力 [5][9] - PHEV车型增加至四个等级,包括新增的Woodland和GR SPORT,均标配AWD系统,XSE和Woodland支持DC快充 [7] 技术升级 - 采用丰田新全球架构-K(TNGA-K)平台,增强车身刚性和悬挂安装点,提高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13] - 引入Arene软件开发平台,支持丰田安全感知4.0系统和新一代丰田音频多媒体系统 [20][21] - 配备10.5英寸或可选12.9英寸触摸屏、12.3英寸数字仪表盘和可选抬头显示系统 [17] 市场定位 - 2026款RAV4将成为美国最畅销的紧凑型SUV,全系电动化,提供HEV或PHEV动力选择 [6] - 车型阵容扩展至七个等级,包括全新Woodland和GR SPORT,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6] - 提供多种驱动方式选择,首次在混合动力LE、XLE和SE等级上提供FWD选项 [16] 规格参数 - 车身尺寸因等级而异,长度从180.9英寸到181.8英寸不等,宽度从73.0英寸到74.0英寸,高度从66.4英寸到67.8英寸 [24] - AWD车型最大牵引能力达3,500磅,FWD车型和LE AWD车型牵引能力为1,750磅 [11] - 提供多种内饰选择,包括织物、SofTex和BRIN•NAUB微绒材质,以及多种颜色搭配 [18]
丰田、本田、日产频传“绯闻”,加码中国市场行动一致
中国经济网· 2025-05-20 10:40
日本车企合作动态 - 丰田有意拉拢日产并提出支援计划以展开更深层合作 目前日产尚未置评 丰田正在核实相关报道内容 [1] - 本田、日产、三菱汽车曾在2024年12月签署谅解备忘录开启合并谈判 旨在打造日本汽车第二极 但最终谈判破裂 [2] - 丰田正向日产抛出橄榄枝 显示出日本车企抱团取暖的趋势 [2] 2024财年业绩表现 - 丰田2024财年营收48.0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5% 净利润4.77万亿日元小幅下滑3.6% [1] - 丰田2024财年全球产量967万辆减少2.9% 全球销量1027万辆微降0.3% [1] - 本田2024财年营收21.69万亿日元增长6.2% 但净利润下滑24.5%至8358.4亿日元 [1] - 日产2024财年营业利润698亿日元下滑87.6% 净亏损6710亿日元同比下滑257.3% [2] 电动车发展现状 - 丰田2024财年纯电动车销量仅14.45万辆 占整体销量不足1% [1] - 丰田预计2025财年营业利润将下降至3.8万亿日元 净利润或下滑近35% [1] - 本田预计关税政策改变将在新财年中造成55万辆整车进出口减量 营业利润或下降59%至5000亿日元 [1] 中国市场战略布局 - 丰田在中国市场投资力度空前 提出"立全球 更中国"战略 [2] - 丰田在2025上海车展展出bZ家族5款产品及全球首发车型铂智7等电动化产品 [2] - 雷克萨斯在上海建立涵盖动力电池和整车业务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2] - 本田在2025上海车展宣布与中国企业Momenta、深度求索、宁德时代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3] - 本田旗下纯电动品牌"烨"产品已开始陆续上市 [3] - 日产将中国视为扭转全球颓势的关键 启动"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 [3] - 日产计划到2027年夏季投放10款新能源汽车 并强化研发能力 [3]
丰田重建在美EV战略,特斯拉失速带来良机
36氪· 2025-05-20 09:38
丰田美国EV战略调整 - 公司计划2025年后将美国市场EV车型从2款扩充至5款,并采用美国专属命名策略"bZ"以强化品牌识别[2][3] - 2026年将推出与斯巴鲁联合开发的四驱越野车型"bZ Woodland",同时引入欧洲市场小型SUV EV"C-HR"[5] - 雷克萨斯品牌将从2025年下半年新增2款EV车型,全系配备新型锂离子电池使续航提升25%,并标配特斯拉NACS充电接口[5] 美国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特斯拉市场份额从峰值80%降至不足50%,为丰田等厂商创造机会,但丰田当前EV份额仅3%,落后于通用(10%)和现代集团[8] - 美国EV新车渗透率仅8%,远低于拜登政府2030年50%目标,政策补贴存续性受特朗普主张取消影响[6][8] - 公司针对性改进美国市场痛点:延长续航里程、适配本地充电标准、增加车型选择,重点吸引环保意识强的自由派消费者[8] 生产与供应链布局 - 初期所有EV车型均在日本生产(元町/高冈工厂及斯巴鲁群马工厂),电池从日本出口,计划2026年后启动美国本土生产[9] - 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将支持未来本土化供应链建设,以规避潜在关税风险[9] - 全球战略规划显示2030年EV销量预计达3176万辆(2024年的3倍),公司计划2027年前推出15款EV并增设海外生产基地[9]
丰田重建在美EV战略,特斯拉失速带来良机
日经中文网· 2025-05-20 07:19
丰田美国EV战略调整 - 公司计划2025年后将美国市场EV车型从2款扩展至5款 采用美国专属命名策略"bZ"取代原有"bZ4X"命名体系 [1][3] - 2026年将推出与斯巴鲁联合开发的四驱越野车型"bZ Woodland" 并引入已在欧洲上市的小型SUV EV"C-HR" [4] - 雷克萨斯品牌计划2025年下半年新增2款EV车型 包含改良版本 [4] 产品技术升级 - 新型锂离子电池使续航里程最高提升25% 标配特斯拉NACS充电接口 兼容全美数千个充电站 [4] - 快充技术实现30分钟内电池容量从10%充至80% [4] 市场竞争格局 - 特斯拉在美国EV市场份额从峰值80%降至不足50% 主要受CEO政治言论引发的抵制运动影响 [6] - 2024年Q1丰田(含雷克萨斯)在美国EV市场份额仅3% 落后于通用汽车(10%)和现代集团(10%) [6] - 美国EV渗透率当前为8% 远低于拜登政府2030年50%的目标 [6] 本地化生产计划 - 初期EV生产全部依赖日本工厂:元町/高冈工厂生产"bZ" 斯巴鲁群马工厂生产"bZ Woodland" [7] - 美国本土生产计划推迟至2026年后 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将支持未来本地化供应链 [7] 行业前景预测 - Global Data预计2030年全球EV销量达3176万辆 较2024年增长约3倍 [7] - 公司计划2027年前推出15款自主研发EV 在中国/日本外增设生产基地 [7]
丰田所有车型将实现后加装功能
日经中文网· 2025-05-20 03:07
丰田RAV4后加装服务策略 - 消费者可通过追加费用安装先进安全装置等选配件 增加选择空间并提升单车收益 [1] - 2025年秋季后上市新车型将逐步支持制造时选配件的后加装功能 涉及电气系统的硬件升级 [1] - 公司针对日本市场萎缩背景 通过新车销售外的增值服务维持销售额 [1] 技术实施与行业对标 - 设计阶段预留传感器布线 支持高性能摄像头和雷达障碍检测功能的后加装 [1] - 美国特斯拉通过SDV模式提供有偿自动驾驶更新 丰田同步推进SDV开发与硬件后加装 [1] - 日本市场选配件分制造商与经销商两类 后加装突破原新车专用限制 [1] 服务落地时间线 - 日本KINTO公司已在部分车型试行汽车包月服务 包含后加装功能 [2] - 2025年秋季新款RAV4将成为首款全面应用该策略的车型 后续扩展至所有新车 [2]
日系车企三强电动化突围:丰田稳健、本田阵痛、日产生死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2:15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丰田营收48.0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4.77万亿日元,同比微降3.6%,营业利润4.7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0.4% [2][5] - 丰田2024财年营业利润率为10.0%,较上一财年的11.9%有所下降 [6] - 本田2024财年营收21.6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2%,但净利润同比骤降24.5%至8358.4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2.2%至1.21万亿日元 [2][7][10] - 日产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同比下滑257.3%,创历史第三大年度亏损,营业利润仅为698亿日元,同比下滑88% [3][11][13] - 丰田在北美市场营业利润因关税政策暴跌4205亿日元,日本本土市场营业利润减少3275亿日元,中国市场营业利润缩水1148亿日元 [2][6] 市场压力与挑战 - 日系车企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未能及时跟上电动化步伐而受到冲击 [3] - 日产中国区销量从2021年的超过113万辆降至2024财年的约69.7万辆 [13] - 本田预计新一财年关税将对营业利润造成6500亿日元的打击,其中对成品车进出口影响约为55万辆,利润影响约3000亿日元 [11] - 本田加拿大公司推迟其在安省投资高达150亿加元的电动车超级项目,并计划将部分生产转移到美国 [10] 战略转型与电动化举措 - 日系车企三强加速拥抱中国先进的电气和智能技术,推出全新电动车型以应对市场压力 [3] - 丰田在2024财年于电池/氢能/软件领域投资了7450亿日元,并推出智能电动车铂智3X和纯电轿跑bZ5 [16] - 本田计划在2030财年前投入约10万亿日元资源推进电动化转型,目标到2035年在中国销售的车型纯电动车占比达到100% [16] - 日产在中国市场推出艾睿雅和N7两款纯电车型,并加速固态电池研发,预计2028年量产 [16] - 丰田与本田等四家日本车企联合宣布,未来5年内投资1500亿泰铢用于在泰国生产电动汽车 [16] 成本削减与重组 - 日产宣布裁员约1.1万人,预计整体裁员规模达约2万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5%,并计划关闭7个工厂以节省成本 [14] - 日产重组计划目标是在2024财年实际成本基础上节省5000亿日元固定和变动成本,其中变动成本削减目标为2500亿日元 [14] - 日产希望通过裁员和关厂等措施,在下一财年实现汽车业务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转正 [14] 产品结构与技术路线 - 丰田2024财年全球销量1027.4万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46.2%,其中HEV占43.2%,PHEV占1.6%,BEV仅占1.4% [15] - 丰田公司首席技术官表示公司将根据每个地区的能源状况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HEV、PHEV和BEV [15] - 日产在2021年提出"日产2030愿景"以扩大电动化投入,但至今落地的电动化产品仍屈指可数 [15]
日媒哀叹:工厂建不动,日本国产电池被中国甩远
观察者网· 2025-05-19 11:09
日产汽车战略调整 - 日产汽车宣布放弃在日本国内建设首座动力电池工厂计划,原规划年产能5GWh,目标2028年投产并降低电池成本30% [1][2] - 公司财务状况低迷,新任CEO伊万·埃斯皮诺萨启动降本计划,目标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约合人民币243.9亿元),全球制造工厂从17个缩减至10个,年产能降至250万辆,裁员2万人 [4] - 北九州电池工厂暂停导致日本政府557亿日元补贴(约合人民币27.7亿元)及1万亿日元产业价值(约合人民币500亿元)预期落空 [2] 日本电池产业困境 - 日本经济产业省2030年150GWh年产能目标受日产退出威胁,当前承诺产能仅120GWh [1] - 丰田推迟福冈电池工厂建设,原计划2028年投产并供应续航1000km的纯电动车,延期因需求不足及成本高昂 [6] - 松下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下降18%至35.1GWh,市占率跌至3.9%,全球排名第六,计划与斯巴鲁投资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3亿元)建厂但面临压力 [8] 日本电动车市场表现 - 2024年丰田纯电动车全球销量仅14万辆(占总销量1.3%),较原150万辆目标大幅下调至80万辆 [9] - 日本本土2023年电动车销量不足6万辆(同比下降三分之一),渗透率低于2% [9] - 日系车企仍以燃油车和混动车型为核心,电动车产品力不足导致需求疲软 [9] 中国供应链主导地位 - 中国企业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领域全球份额分别达89.4%、93.5%、87.4%和85% [11] - 日本高度依赖中国氢氧化锂等原材料,中国供应链垂直整合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11]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6家为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67.1%,宁德时代装机量达339.3GWh(市占率37.9%,约为松下10倍) [8][11]
固态电池专利“暗战”:这三年,中日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19 10:12
全球固态电池技术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专利申请超4.6万件 日本企业占比37% 中国企业占比30% 差距持续缩小 [1][4] - 中国已成为全球固态电池专利布局最多的市场 占比35% 日本占比25% 美国13%位列第三 [1][5] - 韩国在固态电池专利布局中掉队 市场格局从动力电池"中日韩三国杀"转变为"中日美三强" [5] 中日固态电池发展路径对比 - 日本曾垄断全球锂电池市场90%份额 但因2010年后押注氢燃料电池导致动力电池领域落后 [3] -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推动下 动力电池企业快速崛起 2024年全球前十动力电池厂商中中国企业占6席 市占率67.1% 日本仅松下占3.9% [3] - 日本将固态电池视为"翻身仗"关键 中国加速追赶 2010-2025年日本专利申请占比从45%降至37% 中国从21.8%升至30% [4] 头部企业技术储备对比 - 日本丰田固态电池专利达2100余件 授权1200余件 断层领先 松下910余件 日产420余件 本田290余件 [6][7] - 中国宁德时代固态电池专利170余件 比亚迪90余件 蜂巢能源150余件 国轩高科120余件 授权量均不足百件 [6] 产业化时间表竞争 - 中国企业计划2025-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示范 2030年大规模量产 包括比亚迪 广汽 长安 上汽等 [8] - 日本丰田计划2025年小规模量产 日产2028年应用 本田2030年前量产 时间表略早于中国企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