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生物制药(SBHMY)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生物制药:TQC3302“ICS/LAMA/LABA软雾吸入制剂”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批准
智通财经· 2025-08-05 10:46
公司研发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2 3类改良型新药TQC3302 ICS/LAMA/LABA软雾吸入制剂获得NMPA临床试验批准 拟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治疗 [1] - TQC3302为依托软雾吸入技术平台开发的三联复方制剂 已通过临床前研究证实三联组方安全性 [1] - 公司正在积极推进TQC3302临床开发 有望为COPD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1] 产品技术优势 - 软雾吸入剂利用机械动力以缓慢细雾形式递送药物 使气溶胶释放时间更长速度更慢 [1] - 该剂型减少药物在口咽部损失 使肺部沉积率更高 且对手口协调性要求较低 [1] - 剂型适用于儿童老人等给药困难人群 相较于传统雾化干粉剂型具有显著优势 [1] 市场竞争地位 - 全球目前尚无ICS/LAMA/LABA三联复方软雾吸入制剂获批上市 [1] - TQC3302作为改良型新药属于2 3类药品注册分类 [1]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TQC3302"ICS/LAMA/LABA软雾吸入制剂"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批准
格隆汇· 2025-08-05 10:44
公司研发进展 - 自主研发的2 3类改良型新药TQC3302 ICS/LAMA/LABA软雾吸入制剂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 [1] - 药物拟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维持治疗 [1] - 通过临床前研究证实三联组方的安全性 [1] 产品技术特性 - TQC3302为ICS/LAMA/LABA三联复方制剂 [1] - 依托软雾吸入技术平台开发 [1] - 软雾吸入剂利用机械动力以缓慢细雾形式递送药物 [1] - 相较传统雾化干粉剂型具有更长气溶胶释放时间和更慢速度 [1] - 减少药物在口咽部损失并提高肺部沉积率 [1] - 对患者手口协调性要求较低 适用于儿童老人等给药困难人群 [1]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 自愿公告 - TQC3302「ICS/LAMA/LABA软雾吸入制剂...
2025-08-05 10:4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自主研发的2.3类改良型新药TQC3302获NMPA临床试验批准[4] - TQC3302拟用于COPD维持治疗[4] - 公司正积极推进TQC3302临床开发[5] 其他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5日[7] - 董事会有六位执行董事和五位独立非执行董事[7]
中国生物制药(01177)下跌2.19%,报7.16元/股
金融界· 2025-08-04 02:24
股价表现 - 8月4日盘中下跌2.19%至7.16港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3.03亿元 [1] 公司业务定位 - 创新研究和研发驱动型医药集团 [1] - 主营业务涵盖医药研发、智能化生产及销售 [1] - 核心产品包括生物药和化学药 [1] - 在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具有优势 [1] 市场地位 - 2000年上市后入选MSCI全球标准指数及恒生指数成分股 [1] - 连续六年入选《制药经理人》"全球制药企业TOP50" [1] - 核心企业正大天晴药业和北京泰德制药多年位列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 [1] - 公司产品收入占比呈现逐年提升趋势 [1] 财务数据 - 2024年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288.66亿元 [1] - 同期净利润为35.0亿元 [1]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创新管线价值重估 制药龙头华丽转身
格隆汇· 2025-08-01 19:41
公司创新转型成果 - 中国生物制药的创新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果,创新药物研发围绕肿瘤、肝病/代谢、呼吸、外科/镇痛四个重点领域,已形成丰富的创新药管线 [1]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收入的17.6%,较2019年的9.9%大幅提升,创新产品收入占比在2024年达到42%,较2015年的11%显著增长 [2] - 公司累计获批创新药物(包括生物类似药)已达17款,多个管线具备海外授权潜力 [2] 创新药管线与潜力 - 公司创新药管线中,安罗替尼已获批9个适应症,并有4个适应症已提交NDA申请,通过与肿瘤免疫疗法联用,将进一步释放销售潜力 [3] - 创新肿瘤管线包括全球进展最快的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全球进度第二的HER2双抗ADC TQB2102以及全球研发进度最快的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TQB2868等潜在重磅品种 [3] - 全球BIC潜力的PDE3/4抑制剂TQC3721有望成为重磅COPD治疗药物,具备海外授权合作潜力 [3] 生物类似药与化学仿制药业务 - 公司已获批7款生物类似药,样本医院市场容量合计为240亿元(2024年),首仿帕妥珠单抗有望快速放量 [3] - 化学仿制药业务在2024年收入重回正增长(+3.1% YoY),仿制药集采影响已基本出清,第十批集采品种仅占公司2024年总收入的1% [3] 研发合作与海外授权潜力 - 公司2019至2024年平均每年完成超过3项License in交易,增强了创新药管线的丰富度 [2] - 通过并购礼新医药,公司的早期研发实力将显著增强,为创新出海进一步夯实基础 [2] - 多个产品具备达成海外授权合作的潜力,包括TQC3721、罗伐昔替尼、TQB2102、TQB3616等 [2] 财务预测与目标价 - 预计公司收入在2025E/26E/27E同比增长11.4%/10.5%/9.6%,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2.2%/11.5%/10.5% [4] - 基于10年DCF模型(WACC:9.3%;永续增长率:2.0%),给予目标价9.40港元,对应37倍26年经调整PE [4]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的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0:30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177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30,000,000,000 | HKD | | 0.025 HKD | | 75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HK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30,000,000,000 | | HKD | | 0.025 HKD | | 750,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HK ...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拟8月1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01 09:01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批准刊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 [1] - 董事会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 [1]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 董事会召开通知
2025-08-01 08:40
业绩相关 - 2025年8月1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刊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3] - 会议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人员相关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有六位执行董事[4]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有五位独立非执行董事[4]
中国生物制药(01177)下跌2.13%,报7.36元/股
金融界· 2025-08-01 05:24
股价表现 - 8月1日盘中下跌2.13%至7.36港元/股 成交额5.19亿元[1] 公司业务定位 - 创新研究和研发驱动型医药集团 业务涵盖医药研发、智能化生产及销售[1] - 核心产品包括生物药和化学药 在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具有优势[1] 市场地位 - 2000年上市后入选MSCI全球标准指数及恒生指数成分股[1] - 连续六年入选《制药经理人》"全球制药企业TOP50"[1] - 核心企业正大天晴药业集团与北京泰德制药多年位列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88.66亿元 净利润35.0亿元[1] 业务发展 - 公司产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1]
大行评级|招银国际:首予中国生物制药“买入”评级及目标价9.4港元
格隆汇· 2025-08-01 02:41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 - 招银国际首次覆盖中国生物制药,给予"买入"评级 [1] - 基于10年DCF模型的目标价为9.4港元,对应2026年经调整市盈率37倍 [1] 业务发展前景 - 创新药业务进入收获期,生物类似药快速增长,化学仿制药保持稳健 [1] - 已获批7款生物类似药的样本医院市场容量合计240亿元(2024年) [1] - 凭借成熟销售网络,生物类似药销售有望快速放量,特别是首仿帕妥珠单抗 [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增长11.4%、10.5%、9.6% [1]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增长12.2%、11.5%、10.5% [1] - 当前预测未考虑多个重磅创新产品的潜在海外授权BD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