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生物制药(SBHMY)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 自愿公告 - LM-302「CLDN18.2 ADC」纳入突破性治疗...
2025-08-19 08:3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礼新医药自主研发的创新药LM - 302「CLDN18.2 ADC」被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4] - 2025年ASCO年会上,LM - 302联合PD - 1单抗治疗胃癌有相关疗效数据[4] - LM - 302正在中国开展Ⅲ期临床试验[5] 其他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有六位执行董事和五位独立非执行董事[6]
花旗给予中国生物制药买入评级
新浪财经· 2025-08-19 07:50
花旗对中国生物制药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上调目标价至10.5港元并给予买入评级 因管理层预计未来三年将有19种以上新产品获批 其中多款产品销售潜力超20亿 且创新候选制剂如TQC3721(PDE3/4)具外授权潜力 [1] 招商证券(香港)对同程旅行评级维持 - 维持买入评级 因公司2Q25核心OTA业务收入增长符合预期且运营利润率提升 受益于经营杠杆释放 预计下半年核心OTA业务收入和非GAAP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 [1] 中信证券对京东健康评级维持 - 维持买入评级 因2025H1业绩符合预期 药品及健康产品销售增长强劲 AI医疗多维度布局提升平台效率 公司作为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医疗龙头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优势明显 [2] 中信证券对网易-S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上调目标价至240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因2Q25游戏收入稳健增长且递延收入同比增长 长线运营能力持续验证 预计后续重磅新游上线将带动收入增长 [3] 中金公司对海丰国际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上调目标价至28港元并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因上半年量价齐升 净利润大幅增长且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考虑下半年旺季表现及运价预期 [4] 中信证券对零跑汽车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上调目标价至89.2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因2025H1业绩符合预期 毛利率改善且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预计下半年新车周期加速 销量和盈利有望持续超预期 [5] 中信证券对特步国际评级维持 - 维持买入评级 因2025H1业绩稳健增长 主品牌电商驱动增长且索康尼线下同店双位数增长 多品牌战略协同及长期跑步赛道竞争力受看好 [6] 中金公司对渣打集团评级维持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因2Q25业绩好于预期 非息收入超预期增长 金融市场服务及财富管理收入显著增长 且上调盈利预测 [7] 华兴证券对腾讯控股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上调目标价至685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因2Q25各业务板块表现强劲 AI驱动广告收入增长 游戏及金融科技板块持续复苏 [8]
创新药意外跳水,中国生物制药领跌7%!行情到哪了?
新浪财经· 2025-08-19 06:45
港股创新药市场表现 - 8月19日港股创新药板块明显回调,$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场内价格下跌2.6%,但实时溢价率达0.28%,显示买盘资金态度积极 [1] - 个股普遍回调,中国生物制药领跌逾7%,三生制药、信达生物跌超4%,康方生物、百济神州跌超1% [3]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12.33%,大幅跑赢恒指(23.50%)和恒科指(22.05%),超额收益分别达86.82和87.46个百分点 [3][4] 中国生物制药业绩表现 - 中国生物制药上半年营收175.7亿元,同比增长10.7%,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大增140.2%,连续三个报告期保持双位数增长 [3] - 业绩超预期主要得益于创新产品收入增速超预期以及股息收入 [3] 创新药行业前景 - 机构认为当前回调属技术性调整,中长期看国内政策支持与海外价值认可将支撑行业持续发展,中国创新药产业将迎来价值重估 [3] - 天风证券指出海外合作将为中国创新药打开全球市场(规模约为国内十倍),商业化方式从医保转向海外授权 [5] - 中金公司看好行业长期发展,认为国内工程师红利、临床资源丰富和政策支持推动国产创新药从跟随走向引领,未来10年将深度参与全球市场 [6] 指数与ETF信息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精准聚焦创新药产业链,成份股以研发企业为主,重仓股集中度高,龙头优势显著 [6]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是全市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ETF [6] - 指数历史表现:2021年-22.72%,2022年-16.48%,2023年-19.76%,2024年-14.16% [4]
中国生物制药 - 2025 年上半年销售额和核心利润符合预期;业务发展仍是近期重点-Sino Biopharmaceutical-1H25 Sales and Core Profit In Line; BD Remains A Near-term Focus
2025-08-19 05:42
公司及行业 * 公司为中国生物制药(Sino Biopharmaceutical,1177 HK),属于中国医疗保健行业[1][5][68] * 摩根士丹利给予公司"超配"评级,目标价8.40港元,较当前股价有6%上行空间[5]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收入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比摩根士丹利预期高2%[7] * 1H25基础净利润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比摩根士丹利预期高11%[7] * 若剔除来自科兴中维(Sinovac LS)的13.6亿元人民币税后股息收入(1H24为0),公司核心利润增长为13.0%[7] * 公司维持两位数收入和核心利润增长指引,新产品销售额1H25同比增长27%,与全年增长25%的指引一致[7] * 毛利率为82.5%,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得益于生物类似药产能扩张带来的规模效益和运营效率提升[2] * 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得益于人均产出提升和数字化工具的应用[2] * 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至18.1%,其中仅有约4.3%被资本化,凸显公司对管线推进的持续投入[2] 产品管线与业务发展 * 管理层预计增长将加速,受新药数量增加驱动(2027年达35+个),届时新药将贡献约60%的收入[7] * 2025年下半年预计有两款创新药获批[3] * 2026年将有五款以上创新药上市,2027年将有十款以上创新药上市[3] * 国际化战略保持不变且是首要任务,管理层对在未来数月达成对外授权协议充满信心[7] * 重点管线药物及其峰值销售预测: * TQB3616 (CDK2/4/6):预计峰值销售额20亿元人民币,目标覆盖中国50%的乳腺癌患者[8] * Zongertinib (HER2 TKI,自BI授权引入):用于HER2+非小细胞肺癌,公司预计峰值销售额15亿元人民币[8] * TQB2102 (HER2 BsAb ADC):与DS-8201相比具有更优的安全性[8] * TQC3721 (PDE3/4):中国上市最快的PDE3/4药物,目标为使用LABA+LAMA或LABA+LAMA+ICS背景疗法的更广泛患者群体[8] * Lanifibranor (PPAR):首个用于MASH的口服药物[10] * TQC3721的Ph2b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数据将在2025年欧洲呼吸学会(ERS)上公布[9] 估值与风险 * 估值方法采用DCF(加权平均资本成本9.6%,永续增长率3%)和SOTP交叉检验[11] * SOTP各部分估值: * 仿制药:10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11] * 现有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鉴于贴膏剂和生物类似药的带量采购风险,给予2.5倍峰值销售额市盈率[11] * 管线创新药(国内销售):2.5倍峰值销售额市盈率[11] * 隐含业务发展(BD)价值:反推价值为200亿元人民币[11] * 上行风险:关键管线药物提早上市、后续集采降价幅度小于预期、增值并购活动或积极授权引入交易[13] * 下行风险:关键管线药物上市延迟、后续集采出现超预期大幅降价和利润侵蚀、辅助用药政策对销售产生超预期影响[1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发行在外稀释后股本为14.9亿股,当前市值约117.83亿港元[5] * 摩根士丹利持有或与众多中国医疗保健公司存在业务往来,包括投资银行、做市等服务[19][20][21][22][23][24][58]
中国生物制药_初评_上半年股息收入带动业绩超预期;重申近期重大业务发展交易-Sino Biopharmaceutical (1177.HK)_ First take_ 1H earnings beats on dividend income; Major near-term BD deal re-iterated
2025-08-19 05:42
公司及行业 * 公司为中国生物制药 (Sino Biopharmaceutical, 1177 HK) [1] * 行业为中国医药、生物科技及医疗器械行业 (China Pharma, Biotech & Medtech) [7][15] 核心财务表现与业绩驱动因素 * 上半年销售收入达17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7% 符合预期 主要由创新药产品强劲增长27.2%所驱动 [1] * 剔除已终止经营业务利润后 上半年盈利达34亿元人民币 实现140%的强劲同比增长 主要得益于15亿元人民币的重大股息收入及5.5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收益 [1] * 核心制药业务经营利润同比下降2% 研发费用以24%的同比增速显著增长 销售及一般行政管理费用保持稳定 占销售额的42.9% [1] * 管理层重申2025年实现收入与盈利双双两位数增长的指引 并指出合作收入可能带来额外上行空间 [1] * 公司拥有近200亿元人民币的净现金 管理层指出未来有潜力进行更多收购、产品授权引进或基于平台的合作 以进一步丰富研发管线 [2] 研发管线与业务发展 * 管理层重申近期有望达成一项重大的业务发展合作 并强调了具有全球化机遇的领先资产 [2] * 重点资产包括TQC3721 (PDE3/4抑制剂)、TQB2103 (HER2双特异性ADC)、TQ05105 (JAK/ROCK抑制剂)、TQB3616 (CDK2/4/6抑制剂) 以及通过收购Lanova平台获得的更多早期阶段肿瘤微环境技术资产 [2] * 凭借其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及未来两年将上市的10余种新药 公司产品销售的稳定增长被视为可实现的 [1] 估值、目标价与风险 * 基于分类加总估值法得出的12个月目标价为6.19港元 较当前7.91港元的价格有21.8%的下行空间 [3][7] * 目标价构成:创新药管线贴现现金流估值693亿港元 仿制药业务基于12倍退出市盈率及5%的5年复合年增长率估值468亿港元 [3] * 关键下行风险包括:仿制药组合面临更广泛降价、管线中关键产品监管审批延迟、研发投资因资源分配不当而回报低下、创新药放量速度低于预期 [3] 其他重要信息 * 高盛在过去12个月内曾向中国生物制药提供投资银行服务并收取报酬 目前做市该证券 并预计在未来3个月内寻求或获得相关报酬 存在潜在利益冲突 [5][16] * 公司并购可能性评级为3 代表成为收购目标的可能性低(0%-15%)[7][13] * 研究报告包含财务预测数据 例如预计2025年收入为336.4亿元人民币 每股收益为0.20元人民币 [7]
港股异动丨中国生物制药绩后跌超6%
金融界· 2025-08-19 04:19
股价表现 - 盘中跌幅超6%至7.4港元 成交额近13亿港元且明显放大 [1] 财务业绩 - 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175.75亿元 同比增长10.71% [1] - 毛利率82.5% 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1] - 股东应占盈利33.89亿元 同比增长12.31% [1] - 每股盈利18.82分 派发中期股息5港仙 [1] 产品研发进展 - 上半年2个创新产品获批上市(普坦宁、安启新) [1] - 创新产品收入78亿元 同比增长27.2% [1] - 5个仿制药获批上市 仿制药业务整体收入保持正增长 [1]
中国生物制药将于9月23日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9 04:11
股息派发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23日派发中期股息 [1] - 派息标准为每股0.05港元 [1]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 股票发行人现金股息公告
2025-08-19 04:01
EF001 免責聲明 |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 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 | | --- | --- | | 股票發行人現金股息公告 | | | 發行人名稱 | 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 | 股份代號 | 01177 | | 多櫃檯股份代號及貨幣 | 不適用 | | 相關股份代號及名稱 | 不適用 | | 公告標題 | 二零二五年中期股息 | | 公告日期 | 2025年8月18日 | | 公告狀態 | 新公告 | | 股息信息 | | | 股息類型 | 中期(半年期) | | 股息性質 | 普通股息 | | 財政年末 | 2025年12月31日 | | 宣派股息的報告期末 | 2025年6月30日 | | 宣派股息 | 每 股 0.05 HKD | | 股東批准日期 | 不適用 | | 香港過戶登記處相關信息 | | | 派息金額及公司預設派發貨幣 | 每 股 0.05 HKD | | 匯率 | 1 HKD : 1 HKD | | 除淨日 | 20 ...
中国生物制药:当“创新占比”正在越过奇点
华尔街见闻· 2025-08-19 02:54
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制药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正经历结构性拐点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达44.4% 驱动利润增速达101.1% 远超收入增速[1][2][3] - 公司通过内部资源重构和外部收购礼新医药 形成双轮驱动研发模式 未来三年预计近20款创新产品上市[5][8][15] - 公司战略从跟随创新转向全球首创 拥有305亿元资金储备支持未来并购和研发[18][19][2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总收入175.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7%[2] -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30.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速101.1%[2] - 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至18.1% 其中78%用于创新产品开发[5] - 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微降至42.9% 实现连续五年下降[5] - 现金储备达305亿元人民币[19] 创新转型 -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44.4% 同比增长27.2%[2][4] - 创新产品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预计全年占比突破50%[2][18] - 收购礼新医药获得三大技术平台:LM-TMETM、LM-AbsTM和LM-ADCTM[8] - 研发管线覆盖四大核心治疗领域 包括肿瘤、肝病/代谢、呼吸等[10][13] 产品管线 - 肿瘤领域:CDK2/4/6抑制剂TQB3616临近获批 HER2双抗ADC药物TQB2102安全性优异[13] - 礼新医药贡献Claudin18.2ADC药物LM-302 获中美突破性治疗资格 CCR8单抗LM-108全球开发进度第一[13] - 肝病/代谢领域口服MASH药物拉尼兰诺进入III期临床[13] - 呼吸领域PDE3/4抑制剂TQC3721全球研发进度第二[13] 战略规划 - 2025-2027年为创新超级周期 预计超20款创新产品上市 其中半数峰值销售额有望突破20亿元[15][18] - 2025年创新药收入占比突破50% 2026年5款新药上市 2027年超10款新药上市[18] - 研发战略从follow向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转变[18] - 通过收购、产品引进和平台技术合作持续扩张[19][20] 市场定位 - 公司成为兼具成长性与安全性的稀缺标的 拥有已验证的商业化能力和成熟体系[6][7] - 资本市场需以全球化眼光重新评估公司价值[23] - 管理层对下半年增长持乐观态度 预计全年实现双位数增长[20][21]
港股异动 | 中生制药(01177)绩后倒跌逾5% 创新产品收入增速超预期 上半年收入同比增超10%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02:28
股价表现 - 中生制药股价绩后下跌5.31%至7.49港元 成交额达8.03亿港元 [1] 中期财务业绩 - 营业额175.7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7% [1] - 纯利33.8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3% [1] - 每股盈利18.82分 派中期息5港仙(上年同期3港仙) [1] 创新产品表现 - 创新产品销售额达7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 [1] - 管理层预期2025财年创新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5% [1] 增长指引与产品管线 - 维持2025财年收入及净利双位数增长指引目标 [1] - 未来三年预计19种以上新产品获批 多款产品销售潜力超20亿元 [1] - 对创新候选制剂(含TQC3721)外授权潜力持乐观态度 [1] 机构评价 - 中金指出业绩超预期 主因创新产品收入增速及股息收入 [1] - 花旗确认利润及营收高于预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