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泡泡玛特(开曼)(PMRTY)
icon
搜索文档
7788亿珠宝赛道,泡泡玛特来抢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3:14
行业趋势 - 金价持续走高 9月22日现货黄金突破3720美元/盎司 [1] - 黄金珠宝市场规模达7788亿元 "买金保值"消费热度居高不下 [1] - 90后和00后已成为黄金消费主力人群 推动"痛金"消费潮流 [1] 公司战略 - 泡泡玛特推出珠宝品牌Popop进军黄金珠宝赛道 [1] - 采用核心IP Baby Molly开发足金系列产品 包括串珠/吊坠/金条等品类 [1] - 产品采用"一口价"销售模式 0.7克爱心串珠售价1380元 单克价格近2000元 [1] - 产品定价较传统品牌溢价显著 比老铺黄金同类产品平均贵25% [1] 市场表现 - 上海和北京两家门店开业三天客流和销售额明显上涨 [1] - IP形象Labubu/星星人等转化为金饰产品引发粉丝消费兴趣 [1] - 但未出现排队抢购现象 LABUBU补货后热度有所下降 [1] 产品特性 - 产品结合IP元素与黄金材质 主打年轻消费群体 [1] - 高溢价产品仍受市场接纳 体现IP商业变现能力 [1]
泡泡玛特杀入珠宝赛道 定价比老铺黄金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3:20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推出旗下珠宝品牌Popop的首个足金系列产品 依托Baby Molly IP打造黄金串珠、吊坠等产品 发售三天即带动上海、北京两家线下门店客流与销售额显著增长 [1] - 公司跨界布局珠宝黄金赛道 旨在借助黄金市场东风和自身IP优势打破增长瓶颈 但"IP+珠宝"模式仍需市场检验 [2][3][6] 黄金产品与定价策略 - Popop足金系列产品面向亲子受众 包括黄金串珠、吊坠、金条和摆件等 价格区间为980元至6800元 多数串珠、吊坠类产品定价在2000元以下 [2] - 采用"一口价"定价模式 非传统"金价+加工费"方式 例如Baby Molly系列抱抱奶瓶黄金摆件定价56800元(金重约41克 单克约1385元) Baby Molly爱心黄金串珠定价1380元(金重仅0.7克 单克近2000元) [3] - 相比老铺黄金类似总价单品 Popop平均克价高出约25% 业内人士认为高位金价下"一口价"模式可能削弱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购买意愿 [3] 市场背景与行业规模 - 2024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达727亿元 预计2028年增至911亿元 2024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市场规模约7788亿元 为潮玩市场规模的10倍有余 [2][5] - 珠宝行业中铂金及白银产品市场规模约80亿元(占比1%) 流行饰品及其他品类市场规模约130亿元(占比2%) 显示极大发展潜能 [5] - 跨界融合与IP联名开发周边产品被视为珠宝品牌打造爆款潮品、获取风口红利的新路径 [5] 公司战略与IP布局 - 泡泡玛特自2024年6月开始探索"IP+珠宝"融合路径 Popop首批产品于上海SKULLPANDA THE SOUND SHOW亮相 [5] - 公司具备多元IP矩阵优势 除LABUBU外 MOLLY、SKULLPANDA、星星人等IP影响力显著 IP受众与珠宝黄金消费者存在重叠 [6] - 2025年多家"全球首店"相继开业:3月Hirono小野全球首家品牌概念店落地上海 5月全球首家臻藏店POP MART COLLECTION进驻成都SKP [7] 业绩表现与市场反应 - LABUBU全球热潮助推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超过2024年全年 股价于8月底触及339.80港元/股历史高点 [1] - 随着LABUBU产能扩大导致稀缺性下降 二手市场价格下滑 股价出现回落 9月25日收盘报261.80港元/股 [1][5] - 但THE MONSTERS心底密码系列上月底发售即售罄 显示市场对LABUBU热情未消退 [6] - 珠宝黄金作为新业务未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体现 [8]
泡泡玛特(0999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5 08:32
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 - 收入为人民币138.763亿元,同比增长204.4%[11][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38.763亿元,同比增长204.4%[15] - 公司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5.578亿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38.763亿元,同比增长204.4%[60][6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38.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4%[64] - 公司总销售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557.8百万元增长到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3,876.3百万元,增长204.4%[94][97] - 毛利为人民币97.611亿元,同比增长234.4%[11] - 经营溢利为人民币60.437亿元,同比增长436.5%[11] - 除所得税前溢利为人民币61.569亿元,同比增长401.2%[11]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46.817亿元,同比增长385.6%[1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45.744亿元,同比增长396.5%[11] - 经营溢利增长436.5% 从人民币1,126.4百万元增至6,043.7百万元[112][117] - 期内盈利增长385.6% 从人民币964.1百万元增至4,681.7百万元[115][120] 成本和费用同比增长 - 销售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638.7百万元增加到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115.2百万元,增长151.1%[100][103] - 一般及行政开支增长77.3% 从人民币434.4百万元增至770.4百万元 行政及设计开发人员数量从1,238人增至1,830人[106][109] - 经销及销售开支增长135.9% 从人民币1,353.2百万元增至3,192.6百万元[108] - 运输及物流开支增长546.7% 从人民币104.7百万元增至677.1百万元[111] - 雇员福利开支增长51.4% 从人民币370.5百万元增至560.8百万元 销售人员数量从4,232人增至6,219人[111] - 所得税开支增长 从人民币264.3百万元增至1,475.2百万元 实际税率从21.5%升至24.0%[114][119] 利润率变化 - 毛利率为70.3%,去年同期为64.0%[11] - 纯利率为33.7%,去年同期为21.2%[11] - 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64.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0.3%,毛利增长234.4%至人民币9,761.1百万元[101][104]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率为33.9% 较上年同期的22.3%有所提升[123] 各地区收入表现 - 中国地区收入为人民币82.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13] - 亚太地区收入为人民币28.509亿元,同比增长257.8%[13] - 中国市场收入人民币82.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15] - 亚太地区收入人民币28.509亿元,同比增长257.8%[15] - 美洲地区收入人民币22.649亿元,同比增长1142.3%[15] - 欧洲及其他地区收入人民币4.777亿元,同比增长729.2%[15] - 中国地区收入82.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2%,占总收入59.7%[64][67] - 亚太地区收入28.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7.8%,占总收入20.6%[64][75] - 美洲地区收入22.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2.3%,占总收入16.3%[64] - 欧洲及其他地区收入4.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9.2%,占总收入3.4%[64] - 亚太地区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7.9667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8.50902亿元人民币,增长257.8%[76] - 美洲总收入从1.82317亿元人民币增至22.64882亿元人民币,增长1,142.3%[82][83] - 欧洲及其他地区总收入从0.57605亿元人民币增至4.7768亿元人民币,增长729.2%[88][89] 各业务线/IP系列收入表现 - THE MONSTERS IP系列实现收入人民币48.14亿元[18][21] - MOLLY IP系列实现收入人民币13.572亿元[18][21] - SKULLPANDA IP系列实现收入人民币12.205亿元[18][21] - CRYBABY IP系列实现收入人民币12.182亿元[18][21] - DIMOO IP系列实现收入人民币11.051亿元[18][21] - 毛绒产品收入人民币61.392亿元,同比增长1,276.2%,占总收入44.2%[33][35] - MEGA COLLECTION收入人民币10.071亿元,占总收入7.3%[37][40] - 毛绒玩具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46.1百万元增长到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6,139.2百万元,增长1,276.2%,收入占比从9.8%提升至44.2%[97][99][102] - 自主产品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382.7百万元增加到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3,753.4百万元,增长213.8%,占总收入99.1%[92][93] - 艺术家IP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687.8百万元增加到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2,228.6百万元,增长231.6%,收入占比从81.0%提升至88.1%[94][98] - THE MONSTERS IP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人民币4,814.0百万元,同比增长668.0%[94][98] 渠道和门店表现 - 全球门店总数571家,净增40家;机器人商店总数2,597台,净增105台[38][41] - 中国市场门店443家,净增12家;亚太市场门店69家,净增5家[42][44] - 美洲市场门店41家,净增19家;欧洲市场门店18家,净增4家[42][44] - 中国线下渠道收入50.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1%,其中零售店收入44.06亿元(+119.9%),机器人商店收入6.78亿元(+100.9%)[68][69] - 中国线上渠道收入29.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2.2%,其中泡泡玛特抽盒机收入11.25亿元(+181.9%),天猫旗舰店收入6.58亿元(+230.7%)[68][72] - 中国零售店数量从399家增至443家,机器人商店从2224台增至2437台[70] - 港澳台地区零售店收入7.5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2.8亿元大幅增长[70] - 中国批发及其他业务收入2.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73] - 亚太线下渠道收入从5.02585亿元人民币增至15.25588亿元人民币,增长203.5%,其中零售店收入占比52.4%[76][77] - 亚太线上渠道收入从1.65325亿元人民币增至10.69214亿元人民币,增长546.7%,官方网站收入增长690.3%至3.12968亿元人民币[76][78] - 美洲线上渠道收入从0.63857亿元人民币增至13.26565亿元人民币,增长1,977.4%,官方网站收入增长2,984.2%至8.86501亿元人民币[83][85] - 美洲线下渠道收入从0.99779亿元人民币增至8.4239亿元人民币,增长744.3%,零售店数量从10间增至41间[83][84] - 欧洲线下渠道收入从0.413亿元人民币增至2.76527亿元人民币,增长569.6%,零售店数量从9间增至18间[89] - 欧洲线上渠道收入从0.11309亿元人民币增至1.64963亿元人民币,增长1,358.7%,官方网站收入增长6,390.0%至0.84694亿元人民币[89][90] - 全球零售店扩张显著,亚太从39间增至69间,美洲从10间增至41间,欧洲从9间增至18间[77][84][89] - 欧洲及其他地区线下渠道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1.3百万元增长到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76.5百万元,增长569.6%[91] - 欧洲及其他地区零售店数量从2024年上半年的9间增长到2025年上半年的18间[91] - 欧洲及其他地区线上渠道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1.3百万元增长到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65.0百万元,增长1,358.7%[91] 会员和电商表现 - 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会员总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4608万人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5912万人,新增注册会员1304万人[48][50] - 2025年上半年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91.2%,会员复购率为50.8%[48][50] - 公司电商平台旗舰店在天猫、抖音及京东618购物节行业销售排名第一[43] - 公司官方电商平台在天猫、抖音、京东平台的618期间行业销售排名均位列第一[45] - 公司官方电商平台在平台行业访客排名中位居榜首[45] 国际业务拓展 - 公司获得大部分授权IP的全球授权,覆盖全球18个国家[32][34] - 公司官方网站在37个国家上线,其中34个国家同步推出自研APP[46][49] - 公司在东南亚通过Shopee和Lazada平台触达本地消费者[47][49] - 公司在欧美市场借助Amazon的规模与物流能力拓展业务[47][49] - 公司在多个国家入驻TikTok,通过创意直播活动吸引年轻用户[47][49] 产品与运营举措 - 上半年为10个IP推出近20款毛绒产品,覆盖软脸及硬脸款式[36][39] - 成都SKP及北京SKP-S各开设一家POP MART COLLECTION臻藏店[37][40] - 通过LABUBU搪胶毛绒等工艺提升产品竞争力及辨识度[33][35] - 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开设了一家"popop"饰品店[58][6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非损益类) - 存货从人民币15.245亿元增加至人民币22.737亿元,增幅49.1%[128][13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人民币61.09亿元增加至人民币119.227亿元,增幅95.2%[129][134] - 贸易应收款项从人民币4.777亿元增加至人民币9.716亿元,增幅103.4%[132] - 贸易应付款项从人民币10.101亿元增加至人民币16.277亿元,增幅61.1%[130][135] - 存货周转天数从102天减少至83天[128][133] - 资产负债率从26.8%上升至32.4%[138][142] - 财务净收入下降 从净收益人民币83.8百万元降至65.5百万元[113][118] - 其他收入增长112.9% 从人民币31.6百万元增至67.2百万元 其中政府补助从10.3百万元增至37.8百万元 IP授权费收入从18.9百万元增至25.8百万元[107][110] - 公司无银行借款[131][136] 资本开支和募资使用 - 资本开支从人民币1.864亿元增加至人民币3.745亿元,增幅100.9%[146]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7.817亿港元[164][166] - 上市所得款项30.0%(17.345亿港元)已全部用于消费者渠道及海外市场扩张[168] - 上市所得款项27.0%(15.611亿港元)中已有3.118亿港元用于行业价值链投资,剩余12.493亿港元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168]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动用剩余12.493亿港元进行产业链投资及战略联盟[168] - 新零售店开设投入9.54亿港元(占上市所得款项16.5%)[168] - 新机器人商店开设投入3.469亿港元(占上市所得款项6.0%)[168] - 海外市场扩张投入4.336亿港元(占上市所得款项7.5%)[168] - 技术举措投资总额为8.672亿港元,占总募资净额15.0%,已动用7.031亿港元,未动用余额1.641亿港元[170] - 数字化软硬件采购投入3.469亿港元(占6.0%),期间动用2940万港元,剩余1.641亿港元计划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170] - 线上营销优化投入3.468亿港元(占6.0%)已全额动用[170] - IP库扩展投入10.407亿港元(占18.0%),已动用3.644亿港元,未动用余额6.763亿港元[171] - 收购热门IP预算6.938亿港元(占12.0%),期间仅动用1750万港元,剩余6.763亿港元计划2025年底前使用[171] - 人才招募投入1.735亿港元(占3.0%)已全额动用[170][171] - 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投入5.782亿港元(占10.0%)已全额动用[171] 人力资源相关 - 员工总数8,049人,其中销售员工6,219人[147][150] - 2025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人民币9.927亿元[147][150]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治理存在例外情况:董事长与CEO由王宁同一人担任,违反联守则C.2.1条款[175][176][177] - 公司主席及行政總裁由王寧先生一人擔任,董事會認為現行架構不會削弱權力平衡[179] - 董事會共9名董事,包含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佔比33.3%[179] - 王寧先生持有公司股份654,381,407股,佔總股本48.73%[192] - 司德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0,338,126股,佔總股本0.77%[192] - 文德一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319,618股,佔總股本0.10%[192] - 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為1,342,943,150股[192]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342,943,150股[194] - 王宁通过GWF Holding Limited持有561,131,960股(占总数41.78%)[194] - 王宁通过Tianjin Paqu Holding Limited直接持有31,196,420股(占总数2.32%)[194] - 王宁通过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间接持有25,416,920股(基于40.96%持股比例计算)[194] - 司德通过Sidsi Holding Limited持有8,833,075股(占总数0.66%)[194] - 司德另持有1,505,051股奖励及购买股份(609,851股奖励+895,200股购买)[194] - 文德一直接持有823,290股(占总数0.061%)[196] - 文德一通过Justin Moon Holding Limited间接持有496,328股(占总数0.037%)[196] - 所有披露持股涉及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特殊目的公司[194][196] - 股权披露基准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194][196][197] - 所有董事確認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遵守證券交易標準守則[182][185] - 公司秘書李鴻軒於報告期內持續檢討內部政策並與聯交所保持溝通[181][184] - 可能接觸未公開內幕信息的員工須遵守證券交易標準守則[183][18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董事及行政總裁權益披露無其他變動[187][189]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截至2025年6月30日)[156] - 报告期内未进行任何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企业(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57] - 报告期后无重大需披露事项[158] - 2025年上半年未宣派中期股息[172][174]
泡泡玛特杀入7000亿元珠宝赛道!定价比老铺黄金贵 Z世代买账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8:39
泡泡玛特跨界黄金业务 - 公司旗下珠宝品牌Popop于近期正式发售首个足金系列产品 包括黄金串珠、吊坠、金条和摆件等 依托Baby Molly IP面向亲子受众 [2] - 产品定价区间为980元至68000元 多数串珠和吊坠类产品定价在2000元以下 采用"一口价"模式 [3] - 以Baby Molly系列抱抱奶瓶黄金摆件为例 官方定价56800元 金重约41克 折算单克价格约1385元 Baby Molly爱心黄金串珠定价1380元 金重仅0.7克 单克价格接近2000元 [3] 定价策略与市场对比 - Popop未采用传统黄金品牌"金价+加工费"的定价方式 整体单价较高 类似总价单品的平均克价比老铺黄金高出约25% [6] - 以老铺黄金一款售价57780元的古法手工足金手环为例 金重约52.2克 单克价格1107元 [6] 市场反响与业务影响 - Popop足金系列发售仅三天 直接带动上海港汇恒隆和北京国贸两家线下门店的客流与销售额显著增长 [1] - 黄金业务目前未在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体现 [13] 行业背景与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达727亿元 预计到2028年激增至911亿元 [2] - 2024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市场规模约7788亿元 是潮玩市场规模的10倍有余 [2] - 铂金及白银产品市场规模约80亿元 占比仅1% 流行饰品及其他品类市场规模约130亿元 占比2% 显示行业存在极大发展潜能 [11] 公司战略与IP运营 - 公司自2024年6月开始探索"IP+珠宝"融合路径 Popop首批产品在上海SKULLPANDA THE SOUND SHOW亮相 [11] - 公司形成多元IP矩阵 除LABUBU外 MOLLY、SKULLPANDA、星星人等IP影响力显著 [12] - 2025年多家"全球首店"相继开业:3月Hirono小野品牌概念店落地上海中环广场 5月臻藏店POP MART COLLECTION进驻成都SKP [12] 股价表现与市场关注 - LABUBU全球热潮助推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超过2024年全年 股价在8月底触及339.800港元/股历史高点 [2] - 随着LABUBU产能扩大和稀缺性下降 股价回落至9月23日收盘的264.000港元/股 [2] - 公司近期发售的"THE MONSTERS心底密码系列"上线即售罄 显示市场热情未消退 [12]
泡泡玛特副总裁谈潮流IP的全球化运营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07:59
核心观点 - IP是公司最核心的驱动力和连接全球用户的情感纽带 通过全球化运营和多元业态拓展推动潮流文化创新与传播 [1][2][4] IP运营战略 - IP孵化和运营是公司核心业务 通过签约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实现多元化创作 [2] - 围绕IP进行多维度拓展 产品从潮玩手办延伸至积木 珠宝饰品 甜品餐饮及城市乐园 [1] - 通过地区限定产品实现文化交融 如英国朋克风格SKULLPANDA 泰服LABUBU 卢浮宫联名系列 [2] - 筹备动画番剧和电影项目 从产品导向向内容生态延伸以增强IP文化感染力 [1] 全球化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底在全球拥有超过550家直营门店和2500台机器人商店 [2] - 电商网络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超去年全年 [2] - 在美洲 亚太 欧洲及大中华区均实现超过100%的增长 [2] - 线上官方渠道覆盖37个国家 其中34个国家同步上线自研APP [3] - 海外官方商城和独立站点实现多语言多货币支持 曾登顶美国及新加坡Apple Store购物榜 [3] 本地化发展策略 - 通过"文化适配+场景共创"逻辑推动IP在不同市场深度渗透 [3] - 参与国际外事盛会 如中泰建交50周年推出泰服DIMOO官方限定形象 [3] - 在伦敦考文特花园举办小野Hirono联名限时画廊活动 结合当地艺术氛围 [3] - 2024年6月至11月在新加坡与Lazada合作办赛探索体育与潮流IP结合 [3] - 线下门店注重与地标文化结合 如巴黎卢浮宫主题店 越南岘港古堡主题店 [3] 体验式业态拓展 - 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是全球首个潮玩行业沉浸式IP主题乐园 [1] - 乐园成为北京入境游热门打卡地 体现IP在推动城市更新和文旅融合方面的潜力 [1] - 通过多元业态丰富IP表达方式 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元消费体验 [1][3]
实探泡泡玛特珠宝北京首店 最贵足金产品5.6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4:50
黄金市场表现 - 国际黄金价格达3766.85美元/盎司 COMEX黄金和SHFE黄金年内累计涨幅分别为43.77%和36.73% [1] 泡泡玛特黄金业务布局 - 泡泡玛特开设珠宝店"popop"并推出Baby Molly足金系列产品 产品采用一口价模式 价格区间覆盖980元至56800元 [1] - 产品线包括黄金摆件、金豆、串珠、吊坠及宇宙金条四大类 目前为品牌唯一足金系列 [1] - 核心IP Molly上半年营收13.6亿元 同比增长73.5% 位列公司前八大IP营收第二位 [2] 痛金消费趋势 - 痛金指黄金品牌与热门动漫IP联名产品 被年轻群体视为最保值周边商品 [2] - 产品溢价显著 市场价格通常为金价的2-3倍 主要满足投资需求与情绪价值双重属性 [3] - 泡泡玛特凭借Molly IP影响力切入黄金市场 吸引年轻女性客群 [1][2] 公司财务表现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4%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 同比增长362.8% 半年业绩超越2024全年 [3]
泡泡玛特未来可期!IP电影、生日庆等即将来袭
北京青年报· 2025-09-24 03:19
公司战略与IP开发 - 泡泡玛特正在积极筹备IP电影项目 旨在使IP形象更加立体鲜活[1] - Molly和拉布布两大IP将分别迎来二十周年和十周年生日庆典[1] - 公司计划以潮流文化方式参与中泰建交五十周年庆祝活动[1] 品牌活动与市场推广 - 公司通过北京文化论坛平台宣布IP影视化及周年庆计划[1] - 二十周年庆涉及Molly这一核心IP 十周年庆涉及拉布布IP[1] - 国际业务板块将结合外交节点开展品牌营销活动[1]
视频|泡泡玛特王宁为母校正名,笑称应该是“双一流”,合作伙伴、太太也是校友
新浪财经· 2025-09-23 14:22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档不包含任何实质性的公司或行业信息、新闻、事件或财务数据,仅包含免责声明和编辑信息。因此,无法提取任何关键要点。
2亿元融资创纪录!AI玩具火爆出圈,资本集体押注下一个泡泡玛特
搜狐财经· 2025-09-23 09:53
公司融资与产品表现 - 跃然创新在8月25日完成A轮系列融资 金额达2亿元 创AI玩具赛道融资金额记录[1] - 公司2023年7月推出首款爆品BubblePal 售价389元 一年销量20万台 累计销量超25万台 带来收入1亿元[4] - 2024年8月推出升级款CocoMate 功能增强 可精准识别语气和情绪 上线即售罄 处于预售阶段[5] 行业竞争格局 - 近百家投资机构涌入AI玩具赛道 包括红杉、顺为、字节跳动、京东等大厂和VC[7] - 创业者多来自百度、微软、阿里、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 如维他动力创始人出自百度地平线 萌友智能创始人履历横跨微软百度字节 珞博智能创始人曾任职小鹏机器人[8] - 部分创业公司3个月内连拿两轮融资 或刚成立即获资本关注[8] 商业模式与盈利水平 - AI玩具商业模式为硬件销售加后端订阅服务[8] - 产品毛利率惊人:BubblePal基础款毛利率50%-65% 中高端产品如汤姆猫机器人/RoPet毛利率达70%-85% 日本LOVOT等售价6万元的高端产品毛利率超90%[9] - 行业毛利率水平超越泡泡玛特的70.3%[10] 行业发展挑战 - 行业存在严重价格竞争 原价100多元的玩具被压价至19.9元甚至9.9元[14] - 产品留存率低 库存积压问题突出[14] - 技术公司缺乏IP和内容护城河 行业共识认为未来胜出者需具备迪士尼式IP运营能力而非纯技术能力[16] - 实际存活率极低:约四五十家创业公司中仅不超过三家仍维持运营[16] - 大量案例显示企业融资后仅做出样机即消失 工厂多为Demo服务而非量产准备[16] 市场规模预测 - Market Research Future预测到2034年AI玩具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247.5亿美元[16] -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0.48%[16]
销售假冒“泡泡玛特”商品,海淀一商户被罚款
新京报· 2025-09-22 14:18
执法行动 -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查处某零售店铺销售涉嫌侵犯泡泡玛特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 案件[1] - 执法人员现场发现多款标注POP MART及THE MONSTERS标识的盲盒和毛绒挂件 包装设计与正品高度相似但做工粗糙且无正规防伪标识[1] - 经商标权利人专业鉴定确认该批商品均非泡泡玛特或其授权企业生产 属于侵权商品[1] 案件细节 - 涉案商户从网上非正规渠道购入侵权商品 并以低于正品价格销售 非法经营额共计2322元[1] - 监管部门对商户作出没收全部侵权商品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1] - 查获的侵权商品被依法集中销毁 并对上游生产供应单位线索予以追溯[1] 消费警示 - 泡泡玛特商标及相关商品具有较高市场辨识度 侵权商品存在材质劣质和工艺粗糙问题[2] - 侵权商品可能导致消费者无法获得良好消费体验 并因质量问题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2] - 消费者发现疑似侵权商品可通过12315或1234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