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亿纬锂能(300014)
icon
搜索文档
龙头企业加码布局 固态电池产业密集催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9-04 12:49
固态电池概念股表现 - 9月4日固态电池概念股持续活跃 多只概念股大幅上涨 [1] 龙头企业技术进展 -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揭牌 "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能量密度达300Wh/kg 体积能量密度700Wh/L 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技术路线为硫化物路线 [2] - 赣锋锂业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 形成全链路布局 覆盖硫化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关键环节 首款500Wh/kg级10Ah产品实现小批量量产 技术路线为氧化物和硫化物体系 [2] -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正式贯通 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 [2] 产业化进程与市场预测 -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 [1] - 固态电池凭借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低空、消费电子等领域具备广阔应用前景 [1] - 固态电池有望在eVTOL等领域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 通过量产带动成本下降 2027年前为小规模量产阶段 2030年后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3] - 固态电池产业具有可市场化条件 但核心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 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2] 产业链上游布局 - 厦钨新能匹配氧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已实现供货 硫化物路线正极材料与国内外下游头部企业保持技术研发合作 [4] - 紫金矿业跨界投资固态电池 参与屹锂新能A+轮融资 屹锂新能为国内头部电池企业及一线整车厂商的核心固态电解质材料供应商 [4] - 固态电解质是替代传统液体电解液的关键材料 包括固态电解质、正负极材料等 [4] 技术优势与发展挑战 - 固态电池对比半固态或液态电池具有明显技术优势 一旦技术成熟且成本下降 将迅速提升市场渗透率 [3] - 当前固态电池仍处于技术持续积累过程 存在技术难点和成本劣势 [3] - 应用场景包括高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机器人及消费电子等 [3]
东吴证券:维持亿纬锂能“买入”评级,目标价92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09:55
核心观点 - 亿纬锂能经营拐点已至 后续量利双升 利润弹性可期 [1] 产能与出货 - 25年Q2出货27.3GWh 同环比增长30%和21% [1] - 6月产能利用率达90% [1] - 预计25年出货130GWh 同比增长60%以上 [1] - 26年出货有望达200GWh 同比增长50%以上 [1] - 27年仍维持高速增长 [1] 盈利能力 - 电池价格已触底 [1] - 储能业务持续满产满销 [1] - 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1] - 合资材料工厂即将盈利 [1] - 预计Q3经营大幅改善 [1] - 26年单wh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 [1] - 动储业务预计贡献70亿利润 [1] - 26-27年利润弹性可期 [1] 产品与市场 - 打造差异化产品 大圆柱+大铁锂订单饱满 [1] - 26年布局收获期 [1] - 小鹏 零跑等爆款车型放量 [1] - 海外市场大规模放量 [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维持25年归母净利润47亿元 同比增长16% [1] - 考虑到公司出货高速增长 给予26年25x估值 [1] - 对应目标价92元 [1]
跑输大盘!新能源车要歇歇脚?私募这样看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09:41
板块近期表现 - 新能源车板块受政策面利好消息兑现影响冲高回落 出现放量震荡和小幅回调 [1] - 通达信新能源车板块指数日内一度逆势下探逾1% 收盘时涨幅仅0.43% [3] - 比亚迪下跌2.32%至164.08元 成交金额109.6亿元 宁德时代下跌1.58%至256.02元 成交金额46.8亿元 [7] - 新能源车板块指数11月以来上涨3.44% 四季度以来上涨15.79% 今年以来上涨44.61% 均跑赢主要股指 [7] 机构观点与驱动因素 - 多家私募机构看好新能源车板块前景 认为短期仍可积极介入 长期有望成为主流资金关注的第四大人气板块 [2]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被券商视为长期利好 有望加速电动车普及和成本下降 [8][9] - 驱动因素包括需求端超预期增长和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目标20% 较目前5%的渗透率有约3倍增长 [10] - 比亚迪单日成交金额多次过百亿元 被私募比作A股的特斯拉 [9]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重点聚焦以特斯拉为首的产业链 关注相关中游细分行业龙头 [10] - 中游企业业绩增速可能加快 如氟化工 电解液 电极材料等细分领域 [10] - 零部件(汽车玻璃 座椅 轮毂)投资逻辑未被充分发掘 [11] - 传统造车企业的科技赋能及电动化转型带来的衍生需求 [11]
研报掘金丨东吴证券:维持亿纬锂能“买入”评级,目标价92元
格隆汇APP· 2025-09-04 09:37
经营表现 - 25年Q2出货量27.3GWh 同比增长30% 环比增长21% [1] - 6月产能利用率达90% 预计25年出货130GWh 同比增长60%以上 [1] - 26年出货量有望达200GWh 同比增长50%以上 27年维持高速增长 [1] 盈利前景 - 电池价格已触底 储能业务持续满产满销 [1] - 合资材料工厂即将盈利 预计Q3经营大幅改善 [1] - 26年动储业务预计贡献70亿利润 单wh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 [1] 产品与市场 - 大圆柱+大铁锂产品订单饱满 26年进入布局收获期 [1] - 小鹏、零跑等爆款车型放量带动产能利用率提升 [1] - 海外市场大规模放量推动业绩增长 [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维持25年归母净利润47亿元 同比增长16% [1] - 给予26年25倍估值 对应目标价92元 [1]
电动车25Q2财报总结:盈利触底回升,龙头强者恒强
东吴证券· 2025-09-04 08:5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电动车行业整体持积极态度 投资建议首推格局和盈利稳定的龙头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结构件企业(科达利) 并看好具备盈利改善的材料龙头(湖南裕能、璞泰来、尚太科技、天奈科技、震裕科技、富临精工、天赐材料) 其次看好新宙邦、容百科技、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星源材质、恩捷股份 同时碳酸锂价格已见底 看好具备优质资源龙头(中矿资源、永兴材料、赣锋锂业、雅化集团) 并看好优质零部件企业(浙江荣泰、中熔电气、威迈斯等)[2] 核心观点 - 25Q2行业整体高景气 全球电动车销量525万辆 同环比+29%/+23% 储能Q2产量135.5GWh 同环比+60%/+32% 板块营收9317亿元 同环比+10%/+18% 归母净利润444亿元 同环比+1%/+9%[2] - 电池占利润比重42%(同比+7pct) 整车33%(同比-12pct) 中游材料9%(同比+3pct) 碳酸锂2%(同比+0pct) 核心零部件10%(同比+2pct)[2] - 25Q2三元正极、铜箔同比高增 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速排序:三元正极407%>铜箔325%>正极169%>添加剂150%>负极34%>锂电设备31%>汽车核心零部件25%>隔膜23%>电池19%>三元前驱体0%>整车-3%>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3%>铁锂正极-9%>结构件-15%>铝箔-29%>碳酸锂-36%[2] - 25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排序:正极127%>锂电设备123%>铜箔117%>添加剂66%>铁锂正极65%>负极36%>汽车核心零部件24%>锂电池中游23%>电池22%>隔膜19%>三元正极18%>结构件15%>三元前驱体13%>碳酸锂7%>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8%>整车-26%>铝箔-65%[2] - 25Q2碳酸锂板块盈利同增环降 毛利率24% 同环比-8/-2pct 归母净利率3.9% 同环比+0.5/-3pct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99.2亿元 同环比+70%/+981%[2] 终端需求 - 25年H1全球电动车累计销952万辆 同比增长30.4% 累计电动化率22% 25年Q2电动车销量525万辆 同环比+29%/+23%[7] - 国内电动车25年H1累计销693.5万辆 同比增长40.3% 累计电动化率46% 25年Q2电动车销量386万辆 同环比+35%/+26%[7] - 25年H1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504.4GWh 同环比增长37.3%/-5% 其中Q2装机量282.6GWh 同环比+36%/+27%[11] - 25年Q2全球储能电池产量135.5GWh 同环比+60%/+32% 25H1产量238GWh 同环比+90%/+9%[11] 电动车板块盈利 - 25年H1新能源汽车板块营业收入17219亿元 同环比+10%/-12% 归母净利润853.3亿元 同环比+16%/+24%[16] - 25年Q2新能源汽车板块营业收入9317亿元 同环比+10%/+18% 归母净利润444亿元 同环比+1%/+9%[16] - 25年Q2毛利率16.1% 同比-1.2pct 环比-0.2pct 归母净利率4.8% 同比-0.4pct 环比-0.7pct 费用率10.6% 同比-0.7pct 环比-0.4pct[19] - 25年Q2资本开支970亿元 同比上升33% 环比上升2%[21] - 25年Q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442亿元 同比增长46% 环比增长991%[23] 上中游环节分析 - 25Q2锂电池中游占比同比显著提升 电池占利润比重42%(同环+7/+4pct) 整车33%(同环比-12/-4pct) 中游材料9%(+3/+1pct) 碳酸锂2%(+0/-1pct) 核心零部件10%(+2/+1pct)[25] - 碳酸锂板块25H1营收450亿元 同比-5% 归母净利润24亿元 同比+319% 25Q2营收239亿元 同比-6% 环比+13% 归母净利润9.4亿元 同比+7% 环比-36%[37] - 锂电池中游板块25Q2营收3099亿元 同比+9% 归母净利润241.6亿元 同比+23% 环比+18% 毛利率18% 同比-0.6pct 净利率8% 同比+0.9pct[43] - 电池板块25H1营收3093亿元 同比+8% 归母净利润343.8亿元 同比+24% 25Q2营收1654亿元 同环比+8%/15% 归母净利润186.6亿元 同环比+22%/19%[55] - 宁德时代25H1全球装机190.9GWh 份额37.8% 同比+0.1pct 比亚迪装机89.9GWh 份额17.8% 同比+2.4pct[64] 细分领域表现 - 结构件竞争格局稳定 龙头盈利稳健 二线盈利改善[77] - 动储电芯价格已企稳 电池价格底部明确 25年8月523方形电芯价格维持0.38元/Wh 方形铁锂电芯价格维持0.32元/Wh[70] - 海外电池企业Q2营收水平有所提升 但剔除IRA补贴后仍处于微利或亏损水平 25Q2宁德时代/LGES/三星SDI/松下/SKI营业利润率分别为22.8%/8.8%/-14.6%/14.5%/-3.2%[74]
重磅消息!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附全固态电池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9-04 08:33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进展 -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并宣布自主研发的"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2] - "龙泉二号"为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00Wh/L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AI终端等高端应用场景[2] - 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液从根源上解决漏液起火等安全隐患同时支持更高倍率充放电提升设备续航与响应速度[2] - 量产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将于2025年12月建成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二期计划于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交付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50万颗电芯[2] 固态电池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全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方向其高能量密度理论可达500Wh/kg以上本质安全性及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将重塑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产业格局[2] - 当前全球固态电池技术仍处于研发攻坚阶段尚未形成明确龙头企业[2] - 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中国电池企业已占据第一梯队而亿纬锂能中航锂电等通过技术突破加速追赶[2] 中国主要企业固态电池布局 - 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积极研发致力于突破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及充电效率目标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3] - 比亚迪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上取得一定进展探索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旨在提升电池的安全性与续航性能[3] - 国轩高科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尤其关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的固态电池应用推动电池技术的升级与应用创新[3] - 亿纬锂能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技术研发探索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与高端储能系统中的应用提升电池性能和安全性[3] - 中科院电工所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在固态电池的材料和设计方面开展多项研究推动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3] 中国车企固态电池发展规划 - 广汽集团在2024年4月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超400Wh/kg续航超1000公里[3] - 广汽旗下安瓦新能源全球首条1.25GWh固态电池产线首批样件下线计划2026年将全固态电池首批搭载于昊铂高端车型[3] - 上汽集团计划2026年实现新一代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是传统动力电池的一倍以上并在2027年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智己新车实现量产交付[3] - 当前中国固态电池发展正处于加速研发阶段半固态电池正逐步实现商业化2026年开始全固态电池将开始小规模搭载在实车上[3] 行业数据与挑战 - 2023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出货量2GWh含实验室不良品等[5] - 全固态电池技术仍面临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低界面阻抗大等挑战但行业已形成"半固态过渡全固态突破"的共识[7]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2030年左右全固态电池技术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7]
300Wh/kg,亿纬锂能全固态电池正式下线
鑫椤锂电· 2025-09-04 07:44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成都固态电池量产基地正式揭牌 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分两期建设 一期2025年12月建成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 二期2026年12月实现年产能100MWh [1] - "龙泉二号"10Ah全固态电池下线 能量密度300Wh/kg 体积能量密度700Wh/L 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低空飞行器及AI高端装备 [1] - 全固态软包电池工作温度范围-20℃至60℃ 20MPa压力下保持稳定 循环性能45℃@1C达2000圈以上 60℃满电存储28天容量恢复率>93% 功率性能达8C放电 通过挤压和200℃热箱测试 [1] - 采用三元正极 硅碳负极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组合 正极双层包覆技术提高离子扩散并稳定晶格氧 外层卤化物电解质防止副反应 负极使用低膨胀硅碳材料并碳包覆抑制副反应 [2] - 电解质采用双层设计 正极耐氧化 负极耐还原 通过颗粒粒径调控界面粗糙度实现机械互锁提高倍率性能 [2] - 已开发出Ah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 百MWh中试线预计2025年投入运行 [2] - 公司计划通过"龙泉"系列电池开展多路线研发 推动技术迭代 2025年目标实现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 体积能量密度1000Wh/L [1] 财务与产能状况 - 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82亿元 同比增长30.06% 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24.9% [2] - 动力电池出货21.48GWh 同比增长58.58% 储能电池出货28.71GWh 同比增长37.02% [2] - 全球拥有八个生产基地及两个在建基地 国内覆盖惠州 湖北 江苏 四川 云南 浙江 海外布局马来西亚和匈牙利 [2] - 马来西亚基地已实现量产 储能项目预计2026年初投产 [2] 客户与市场覆盖 - 客户覆盖全球前十大电动工具公司80%以上 新能源乘用车前20大供应商60%以上 [3] - 消费电池客户包括三星 博世 小米等 车企客户涵盖BMW 奔驰 小鹏等 储能客户包括ABB 南方电网等 [3] 研发与专利布局 - 累计申请超10,000项专利 承担25项国家级项目 [3] - 布局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及乘用车等应用领域 [3]
亿纬锂能成交额达10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06:45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上涨3.28% [1] - 公司股票成交额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1]
创业50ETF(159682)跌3.50%,半日成交额5.3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06:07
基金表现 - 创业50ETF(159682)午间收盘下跌3.50%至1.270元 成交额达5.33亿元 [1] - 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为31.83% 近一个月回报率达29.61% [1] 重仓股涨跌 - 宁德时代下跌0.96% 东方财富下跌1.24% 汇川技术下跌3.50% [1] - 中际旭创重挫11.83% 迈瑞医疗下跌1.60% 新易盛暴跌13.61% [1] - 阳光电源逆势上涨4.41% 胜宏科技下跌6.14% 亿纬锂能大涨6.17% 同花顺下跌2.50% [1] 基金基本信息 - 业绩比较基准为创业板50指数收益率 管理人为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基金经理为汪洋和张晓南 基金成立于2022年12月23日 [1]
储能需求超预期,晶澳科技午后涨停,碳中和ETF泰康(560560)一度涨超3%,权重股深度参与储能行业
新浪财经· 2025-09-04 05:45
碳中和ETF泰康(560560)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4日13:16早盘一度涨超3%现涨1.72%盘中换手4.12%成交294.56万元 [1] - 近1周累计上涨6.30%最新规模达7025.29万元创近3月新高 [1] - 跟踪指数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000977)强势上涨1.02% [1] 成分股表现 - 中伟股份上涨10.04%晶澳科技上涨10.00%大全能源上涨8.78%天赐材料爱旭股份等个股跟涨 [1] 储能行业动态 - 全球储能需求持续向好国内市场因各省份推出"136号文"承接政策明确容量电价等补贴持续推进现货市场需求超预期 [2] - 欧洲推行动态电价机制叠加补贴加码大储及工商储持续高增 [2] - 印尼推出百GW级别光储规划澳洲推出23亿澳元户储电池补贴美国"大而美"法案下储能补贴持续 [2] 储能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新增储能项目中独立储能占比快速提升业主更关注全生命周期成本而非价格对能量转换效率衰减率等要求提高 [2] - 市场化需求驱动下行业加速向头部集中中小厂商逐步出清各环节价格企稳回升 [2] - 头部电池厂反馈储能产能供不应求储能电芯已出现不同程度涨价 [2] 碳中和ETF成分企业优势 - 前十大权重股深度参与储能行业宁德时代位居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一凭借技术优势切入系统领域取得阿联酋19GWh全球最大储能项目订单 [3] - 阳光电源为全球光储龙头储能系统从中美市场开拓至欧洲中东等新兴市场 [3] - 亿纬锂能作为储能电池前列企业储能产能已供不应求 [3] 指数结构与投资价值 - 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由清洁能源发电能源转换及存储清洁生产及消费与废物处理等公司组成全面反映低碳经济主题表现 [3] - 指数精选50家低碳经济核心企业构建"清洁能源发电—能源转换存储—清洁生产消费"全产业链布局 [3] - 电力产业清洁化转型新能源产业技术突围为成分股带来业绩增长确定性一篮子持股特性规避个股淘汰风险捕捉龙头红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