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002594)

搜索文档
比亚迪累赚1285亿37名骨干增持 巴菲特清仓退出投资17年回报38倍
长江商报· 2025-09-22 23:03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历史 - 2008年伯克希尔以每股8港元价格买入比亚迪港股2.25亿股 总投资额约18亿港元[1][3] - 持股近14年间未减持 期间股价最高达278.4港元/股 较买入价上涨33.8倍[4] - 2022年8月开始减持 2024年7月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2025年9月确认清仓[1][4][5] 投资回报表现 - 持有期间比亚迪股价累计上涨3890% 投资回报超38倍[2][5] - 清仓后伯克希尔能源子公司财务文件显示该项投资账面价值为零[4] - 巴菲特曾表示比亚迪是"非凡公司"但需寻找更好资金用途[5][6] 比亚迪财务表现 - 2011年A股上市以来累计盈利1284.97亿元[2][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02.54亿元 同比增长34%[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12.81亿元 同比增长23.3%[7]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 同比增长13.79%[7] 业务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汽车销量214.6万辆 同比增长33.04%[7]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009.2亿元 同比增长14% 环比增长17.9%[8]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63.56亿元 同比下滑29.87% 环比下降30.58%[8] 公司管理层动向 - 37名核心人员(含高管)9天内合计斥资5232.78万元增持公司股份[9][10] - 高管团队增持22.18万股金额2362.42万元[9] - 其他核心人员增持26.64万股金额2870.36万元[9] - 公司回应行业竞争激烈 "一口价"等乱象扰乱正常商业秩序[8]
比亚迪李云飞回应巴菲特清仓:股票投资 有买就有卖
搜狐财经· 2025-09-22 16:36
伯克希尔哈撒韦清仓比亚迪股份事件 -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彻底清仓比亚迪股份 该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并冲上热搜榜单[1] -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回应称减持是正常市场行为 强调股票投资有买就有卖[1] 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历程 - 2008年9月26日通过中美能源公司以每股8港元认购2.25亿股比亚迪H股 占比亚迪配售后10%股份 交易总金额18亿港元[2] - 投资后多年间比亚迪在伯克希尔投资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2] 减持过程详细时间线 - 2022年8月24日首次卖出133万股 均价277.1港元[2] - 2022年9月1日再次减持171.6万股 平均作价262.7243港元[2] - 2022年11月1日减持329.7万股 平均作价169.8685港元[2] - 2023年3月31日出售248万股后持股比例降至10.90%[2] - 2023年10月25日完成出售82.05万股 持股比例从8.05%降至7.98%[2] - 2024年7月16日以每股238.4港元卖出139.55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4.94%[2] - 2024年3月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完全清仓比亚迪股份[2] 持股比例变化 - 2022年8月开始陆续减持 至2023年6月持股比例已降至5%以下[1] - 根据港交所规定 持股比例低于5%后无需再披露减持情况[2]
今日新闻丨极速496km/h、纽北7分内,仰望U9 Xtreme全球首发!保时捷推迟电动化战略!新款AION RT上市!
电动车公社· 2025-09-22 16:06
仰望U9 Xtreme全球首发 - 极速达496.22km/h 刷新量产车型极速纪录 [1] - 纽北圈速6分59.197秒 刷新量产电动车纪录 [1] - 搭载3019马力三电系统 采用升级空气动力学套件 [1][3] - 配备四轮独立扭矩控制 每电机峰值功率555kW [6] - 电池采用30C放电倍率磷酸铁锂 支持高功率输出 [6] - 全球限量30台 标志技术领先地位 [1][8] 新款AION RT上市 - 推出4款车型 售价区间9.98-12.38万元 [8] - 最高配650智尊版官方指导价11.98万元 [10][11] - 置换补贴后最低价降至8.58万元 [10] - 车身尺寸4865/1875/1520mm 轴距2775mm [18] - 搭载55.1/68.1kWh磷酸铁锂电池 CLTC续航520/650km [22] - 新增云际灰配色 升级无线充电/电动尾门等配置 [18][20] - 提供0首付/0利息金融方案 月供最低1000元 [13][16] 保时捷电动化战略调整 - 推迟电动化进程 燃油车将延续至2030年代 [22] - 全新旗舰SUV先推燃油及插混版 纯电版待定 [22] - 反映欧洲车企在技术路径与政策间存在摇摆 [24]
盈利近40倍!“股神”巴菲特挥别比亚迪
国际金融报· 2025-09-22 14:53
投资退出事件 - 伯克希尔哈撒韦于2022年8月开始减持比亚迪股份 并于2023年9月21日确认完全退出投资[1][3] - 减持前伯克希尔持股比例低于5% 累计套现至少80.71亿港元[1][5] - 投资期间比亚迪股价累计上涨3890% 最高达333港元/股[1][4] 投资历史与收益 - 2008年9月以每股8港元购入2.25亿股 总投资额18亿港元[1] - 持有期间最高盈利超40倍 2022年8月单次减持均价277.1港元/股[4] - 投资时市盈率10.2倍 市净率1.53倍[2] 公司经营表现 - 2023年上半年总营收3712亿元 同比增长23.3%[6] - 汽车业务营收3025亿元 占比提升至81.48%[6] - 海外收入1354亿元 同比增50.5% 营收占比达36.5%[7] - 2023年1-8月累计销量超286万辆 8月单月销量突破37万辆[8] 行业地位变化 - 2022年6月市值突破1万亿元 成为首家跻身万亿俱乐部的中国车企[5] - 全球车企市值排名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汽车[5] - 2023年上半年营收规模首次超越特斯拉[6] 投资决策背景 - 初始投资基于查理·芒格推荐 评价王传福为"爱迪生与韦尔奇的混合体"[1] - 减持决策考虑估值水平与投资战略转向美国市场等因素[6] - 巴菲特公开评价比亚迪为"非凡的公司"并由"非凡的人"经营[6]
A+级新能源轿车首搭高速爆胎稳行系统,秦L EV长沙上市
长沙晚报· 2025-09-22 13:33
产品发布与定价 - 秦L EV在长沙上市 限时售价10.98万至12.98万元 即日起至9月30日 [1] - 秦家族作为王朝网开山IP 上市以来月销持续过万 [3] 产品设计与空间 - 秦L EV采用宽体低趴设计 提供大空间体验 配备65L前备厢 [3] 科技配置升级 - 秦L EV云辇型在顶配基础上升级 新增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 首次在A+级家轿搭载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 [3] - 云辇C系统强化垂直方向控制 实现舒适与运动平衡 对颠簸路面 急转加速制动 紧急避险等场景提升稳定性与安全性 [3] - TBC系统可从横纵垂三维稳定车身 将高速爆胎时横向偏移抑制在75厘米内 即使在140公里时速下也能瞬间介入 [3] 基础款型价值重塑 - 秦L EV原有款型价格杀入10万元级 标配前双球头麦弗逊+后五连杆悬架 后驱布局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4] - 标配天神之眼C-辅助驾驶三目版和智能座舱高阶版DiLink100 [4] 智能功能升级 - 智能泊车新增车头泊入+车尾泊出 偏置泊车 窄车位自动收后视镜功能 覆盖300种场景基础上扩展 [4] - 智能座舱新增导航流转 音乐接续 游戏中心 成语接龙等功能 未来将更新无麦K歌功能 [4] 行业竞争策略 - 在车市竞争白热化背景下 车企认可不应卷价格而应卷硬实力 秦L EV增配升级引领A+级家轿市场发展 [4]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股票!李云飞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9-22 13:31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事件 - 比亚迪高管回应股票减持属于正常市场行为 感谢巴菲特团队17年投资与陪伴 [3] - 伯克希尔自2022年8月开始减持 去年6月持股比例已降至5%以下 [3][4] - 2024年6月港交所披露伯克希尔清仓比亚迪股份 持股比例低于5% [5] 伯克希尔投资历程 - 2008年9月以每股8港元购入2.25亿股比亚迪H股 总投资额约18亿港元 [4] - 持有14年间未变动持仓 2022年8月首次以每股277.1016港元减持133万股 套现3.69亿港元 [4] - 累计投资收益达38倍 符合"高估即卖出"原则(2020-2022年股价涨幅超600% 市盈率突破200倍) [5][6] 比亚迪经营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3712.8亿元 同比增长23.3% 净利润155.1亿元 同比增长13.79% [6]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14.6万辆 同比增长33.04% 1-8月累计销量286.39万辆 同比增长23% [6] - 当前股价107.99元 总市值9845.66亿元 2025年以来涨幅15.98% [8]
2025最新世界500强公布,美国独占138家,日本跌至38家,中国呢?
搜狐财经· 2025-09-22 12:51
榜单总体格局 - 美国上榜企业138家 中国上榜企业130家 日本上榜企业38家[3] - 中美企业合计占据世界500强近270席 形成双寡头格局[5] - 榜单前十名中美国企业占6家 中国企业3家 沙特企业1家[5] 企业营收表现 - 沃尔玛以680,985百万美元营收位列榜首 亚马逊以637,959百万美元居次席[1] - 国家电网以548,414.4百万美元营收排名第三 中石油以412,645.3百万美元营收排名第五[1] - 中国企业平均营收超过800亿美元 美国企业平均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7] 企业利润表现 - 沙特阿美以104,982.3百万美元利润成为全球利润最高企业[1] - 美国企业总利润达1.33万亿美元 占全球500强利润总额44.6%[9] - 中国企业平均利润42亿美元 低于世界平均值59亿美元 仅为美国企业平均利润97亿美元的一半[9] 行业结构差异 - 美国企业集中在高科技 金融和消费品等高利润行业[7] - 中国企业偏重能源 制造和金融领域 利润模式单一[7] - 利润前十企业中美国占8家 均为科技巨头 中国仅工商银行1家入围[11][13] 中国企业个案分析 - 拼多多排名提升176位至第266位 净资产收益率达36.4%[17][18] - 拼多多2024年营收3938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1223亿元人民币[18] - 比亚迪首次进入前100强排名第91位 新能源车与动力电池双线发展[20] - 华为重回前100强排名第83位 依靠通信设备 智能终端和鸿蒙系统实现突破[20][22] 发展模式对比 - 美国企业依靠科技霸权获取高额利润 谷歌净利润突破1000亿美元 苹果利润达937亿美元[11] - 中国能源企业营收规模庞大但利润率低下 部分企业净利润率不足1%[13] - 中国企业过去依赖人口红利和低成本扩张 现在需要向创新驱动转型[15] 未来发展方向 - 拼多多通过电商模式创新 比亚迪通过新能源技术创新 华为通过自主研发突破[22] - 中国需要在高科技领域持续加码 推动更多企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24] - 中国企业需从规模扩张转向利润率 核心技术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26]
Here's why BYD stock is crashing today


Finbold· 2025-09-22 12:26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 - 伯克希尔哈撒韦已完全退出对中国电动汽车领导者比亚迪的投资 结束超过15年的持股关系[1] - 2008年初始投资2.3亿美元获得225百万股 约占10%股权[1] - 2022年开始减持 当时比亚迪股价已上涨超过20倍[2] 减持过程与规模 - 2025年初伯克希尔能源部门仍持有4.15亿美元比亚迪股份[2] - 2025年3月完成全部退出 根据申报文件显示[2] 市场反应 - 巴菲特退出后比亚迪海外交易股价下跌约3.4%[3] - 尽管年内仍上涨约20% 但失去伯克希尔支持预计改变投资者情绪[3] - 主要竞争对手特斯拉股价在9月21日上涨超过2% 达到429美元[4] 比亚迪经营状况 - 出现三年半以来首次季度利润下滑[4] - 8月国内销量连续第四个月下降[4] - 将2025年销售目标下调最多16%至460万辆[4] 行业环境 - 政府采取措施缓解价格战 对行业利润造成影响[3] - 特斯拉CEO马斯克与特朗普总统会面后股价获得提振[4]
Warren Buffett fully dumps this extremely profitable Tesla rival stock
Finbold· 2025-09-22 12:14
伯克希尔投资退出 - 伯克希尔哈撒韦已完全退出对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的长期投资 该投资曾是其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1] - 初始投资于2008年以2.3亿美元购入2.25亿股 17年间投资价值飙升近3900% 在2022年第二季度达到约90亿美元的峰值 [2] - 退出过程逐步进行 从2022年8月开始减持 到2023年6月已出售近76%的持股 使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2] 投资价值变化 - 根据香港规则 持股低于5%后无需披露后续销售 投资价值从2022年第三季度的51亿美元下降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17亿美元 [3] - 到2025年第一季度 持有该头寸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报告投资价值为零 [3] - 该投资位列巴菲特最盈利的投资之一 巩固了其作为全球最精明投资者之一的声誉 [6] 比亚迪经营挑战 - 比亚迪面临三年来最困难时期 报告三年半来首次季度利润下降 因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且价格战加剧 [7] - 占其交付量80%的国内销售已连续四个月下降 公司被迫将2025年销售目标下调高达16% [7] - 尽管向亚洲和拉丁美洲扩张 但欧洲市场推进受高达35%关税挤压 美国市场则因100%关税被排除在外 [8] 市场竞争态势 - 比亚迪2023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 但其2030年前海外销售占比过半的雄心计划日益不确定 [8] - 今年早些时候 比亚迪在欧洲等关键市场对特斯拉构成激烈竞争 当时特斯拉正面临销售下降和与CEO政治观点相关的强烈反对 [9]
一则消息,彻底引爆!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11:56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76%至26344.14点 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07%至9370.73点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58%至6257.91点 [2][3] - 南向资金净流入127亿港元 市场成交额达2905亿港元 [2][3] - 大金融板块普遍下跌 科网股多数下跌 市场整体表现低迷 [3] 半导体板块表现 - 中芯国际股价上涨5.16%至73.35港元创历史新高 华虹半导体上涨3.57% 峰昭科技上涨2.12% [3][4] - 半导体板块活跃度提升 受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上会消息刺激 [3][4] - 华为发布昇腾芯片迭代时间线 多家公司披露与摩尔线程存在股权或业务合作关系 [4] 新能源汽车板块表现 - 比亚迪股份下跌3.35%至109.7港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已完全退出其投资 [5][6] - 蔚来下跌2.56% 零跑汽车下跌1.46% 长城汽车下跌1.4% 板块整体表现不佳 [5][6] - 比亚迪高管回应称伯克希尔减持属正常投资行为 感谢其过去17年陪伴 [6] 大金融板块表现 - 中资保险指数下跌1.99% 众安在线下跌3.7% 中国人寿下跌3.05% 中国太平下跌2.95% [7][8] - 券商银行保险板块全线下跌 中国平安下跌1.85% 中国太保下跌0.78% [7][8] - 摩根大通看好银行股前景 预计A股银行板块最大上涨15% H股银行股有望攀升8% [9] 科技股表现 - 京东集团下跌3.31% 快手下跌2.37% 美团下跌2.26% 科网股多数下跌 [10][11] - 苹果概念股表现强势 高伟电子上涨11.3% 丘钛科技上涨10.15% 瑞声科技上涨9.85% [11][12] - OpenAI与立讯精密合作开发消费级AI设备 iPhone17预购超预期促使立讯精密提升日产量40%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