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科技(002459)

搜索文档
硅产业链新闻动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5-29 07:01
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要求政府立即封堵东南亚光伏组件进口关税漏洞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针对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太阳能产品做出损害终裁,本土制造商与进口商博弈加剧 [1] - 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SEMA)呼吁USITC最迟6月2日前公布最终关税细则,否则可能导致大量东南亚组件在新关税生效前突击涌入美国市场 [1] - 若USITC在6月2日后公布关税实施决定,进口商可在公告后90天内完成清关并规避新关税,可能导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东南亚组件以当前低税率进入美国 [1] - 差异化税率针对四国不同企业实施,柬埔寨部分企业面临3521%惩罚性税率,越南未列名企业适用3959%税率,泰国和马来西亚平均税率分别为3752%和344% [2] - 中国光伏巨头在东南亚产能受影响,晶科能源越南工厂组件税率245%,马来西亚产税率40%,天合光能泰国工厂税率375%,越南产税率超200%,晶澳科技越南组件税率约120% [2] - 美国制造商如韩华Q CELLS、First Solar称东南亚低价组件导致本土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50%,First Solar股价在USITC裁决后上涨14% [2] - 美国清洁能源协会(ACP)警告东南亚四国占美国太阳能组件进口量的77%,关税可能导致光伏项目成本上涨15%-30% [3] - 行业分析师指出若USITC未能堵住窗口期漏洞,2025年第三季度美国可能出现东南亚组件抢进口潮 [3] 土耳其对华启动反倾销调查 - 土耳其贸易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启动反倾销调查,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全年,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0日 [4] - 涉案产品土耳其税号为854442900011、854460100011、854460900000 [4] - 利益相关方应于公告发布37日内提交调查问卷 [5] 泰国停止对光伏等行业投资优惠 - 泰国投资委员会(BOI)停止对供给过剩或易受美国及其他国家贸易限制行业的投资促进优惠,包括太阳能电池及面板制造等 [6][7] - 针对易受美国贸易措施影响行业强化关键生产流程审查,如汽车零部件、电器、电子、金属制品与轻工业等 [7] - 调整外籍人员聘用条件,制造业企业总雇佣人数达100人及以上需至少雇佣70%泰国员工,外籍人员需符合最低薪资标准 [7] - 帮扶受美国关税影响的中小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期限从3年提升至5年,限额从投资额的50%提升至100% [8] 特朗普对等关税被叫停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暂停特朗普政府4月2日宣布的一揽子加征关税政策,认定特朗普越权 [9] - 法院认为总统无权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全面关税,国会将"不受限制的关税权力"授予总统违反宪法 [9] - 特朗普政府4月2日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统一征收10%关税,60个国家被认定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将额外征收"对等关税" [9]
晶澳或出售美国工厂,中东+北非布局提上日程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5-28 14:28
核心观点 - 晶澳科技考虑出售美国亚利桑那州2GW组件工厂,主要因生产成本高企及政策补贴不确定性[4][8][10] - 美国政策突变导致IRA税收抵免提前终止,直接影响晶澳美国工厂盈利模式[10][11] - 子公司被列入UFLPA实体名单加剧供应链风险,可能影响美国客户采购意愿[12] - HJT技术路线在美国新建产能中占比超60%,对晶澳TOPCon技术形成竞争压力[14][16] - 美洲市场贡献公司23.37%营收且毛利率达31.43%,是核心盈利区域[17][18] - 东南亚"双反"税率高达120.69%,迫使公司转向阿曼/埃及新建产能作为替代方案[19][20][22] 美国工厂运营困境 - 亚利桑那工厂原计划2023Q4投产但延迟至2024Q4,主因人工成本达东南亚5-8倍,组件总成本0.37美元/W接近售价上限[7][8] - IRA政策下原有0.07美元/W税收抵免可覆盖成本,但"美丽大法案"拟提前终止住宅太阳能30%税收抵免[9][10] - 工厂所在地亚利桑那州属"红州",政策变动风险更高[11] 技术路线竞争 - 美国规划58.3GW产能中HJT占比超60%,主要企业包括Revkor/Nuvision/Enel等[14][15] - HJT单GW人工需求比TOPCon少60%,更适配美国环保要求[16] - 竞争对手阿特斯/梅耶博格已积极布局HJT产能[16] 市场战略调整 - 越南工厂面临120.69%双反税率(52.54%反倾销+68.15%反补贴)[19][20] - 新建阿曼6GW电池+3GW组件项目投资39.57亿元,拟2025年底投产作为美国供货核心[22][25] - 埃及2GW电池+2GW组件项目投资2.13亿美元作为备份方案[22][23] - 阿曼地缘优势显著:税率10%、外交中立、东西方贸易枢纽[24] 财务数据表现 - 2024年美洲营收16.39亿元同比增长20.74%,毛利率31.43%但同比下降4.63%[17][18] - 境内市场营收29.70亿元同比降20%,毛利率-7.98%[18] - 欧洲市场营收12.73亿元同比降27.77%,毛利率-3.51%[18] - 港股IPO募资首要用途为海外产能扩张,重点支持阿曼项目[25]
手握255亿现金,晶澳科技何以奔赴港股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2:18
晶澳科技H股发行进展 - 中国证监会已接收晶澳科技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备案申请材料,距离"A+H"两地上市再进一步 [1] - 港股发行仍需获得香港证监会、香港联交所及中国证监会等机构批准,参考钧达股份案例,从备案到正式挂牌可能耗时超一年 [1] - 2024年以来多家A股新能源公司筹划"A+H"上市,光伏、锂电产业链企业为主,钧达股份和宁德时代已于2024年5月成功港股挂牌 [1][7] 新能源企业港股二次上市动因 - 赴港上市核心诉求包括优化股权结构、降低负债率及寻求国际投资者合理估值认可 [7] - 港股流动性充裕且国际资本配置意愿强,成为吸引A股新能源公司的重要因素 [7] - A股与H股估值差异显著,过去A股估值更高,但当前A股融资趋严推动企业转向港股 [8] - 港股可作为企业出海和跨境并购的跳板,叠加时间成本较低的优势,"A+H"阵营持续扩容 [8] 晶澳科技财务状况分析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余额255.54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但主要源于借款增长 [3][4] - 2025年一季度短期借款73.44亿元、长期借款192亿元,2024年二季度单季新增借款超130亿元 [4] - 带息债务达399.59亿元,短期债务占比54.88%,带息债务占总投入资本比例59.80% [5] - 2024年营业收入701.21亿元同比降14.02%,亏损46.56亿元(2023年盈利超70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06.72亿元同比降33.18%,亏损16.38亿元 [5] - 2024年资产负债率74.74%,较2023年上升超10个百分点,主因亏损导致净资产下降及融资增加 [6] 港股估值分化现象 - 钧达股份港股发行价22.15港元/股(招股价区间中下沿),宁德时代顶格发行达263港元/股,显示行业估值认可度差异显著 [8] - 部分新能源企业A/H股价差逆转,如宁德时代A股溢价率-10.39%,比亚迪-2.91%(截至2024年5月27日) [9]
晶澳科技跌2.11% 近5年3募资共191.6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5-27 09:10
股价表现 - 晶澳科技今日股价收报9 28元 跌幅2 11% [1] - 目前该股处于破增发价状态 [3] 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 - 2020年9月15日非公开发行244,131,455股A股 发行价格21 3元/股 [1] - 募集资金总额51 999999915亿元 扣除承销费0 3924528295亿元后剩余51 6075470855亿元 [1] 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 - 2022年非公开发行74,382,624股A股 发行价格67 22元/股 [2] - 募集资金总额49 9999998528亿元 扣除承销费0 3132075463亿元后剩余49 6867923065亿元 [2] 2023年度可转换公司债券 - 2023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89,603,077张 每张面值100元 [2] - 募集资金总额89 603077亿元 扣除承销费0 2442887549亿元后剩余89 3587882451亿元 [2] 募资总额 - 近5年3次募资共计募集191 60亿元 [3]
兴业证券:供给侧改革、技术变革和海外变局是光伏行业当前关注的重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5-27 01:42
供给侧改革与行业复苏 - 光伏行业经历2020-2023年大周期调整后,目前主链全行业处于亏现金流状态,部分二三线企业持续亏损近两年,产业处于盈利周期底部 [1] - 2025年3月以来受抢装潮影响,企业利润逐步向上修复,利润修复短期看价格,长期看需求 [1] - 自2024年10月18日协会发布"反内卷"倡议后,自律联盟、配额减产、新产能投产限制等措施逐步推行,未来或出台渐进式政策控制产能无序增长并扩大需求,目标使行业回归合理盈利水平 [1] - 2025年政策核心是引导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通过供需两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行业出清 [1] 欧洲工商储市场与逆变器需求 - 2024年欧洲工商储装机2.7GWh,占欧洲总储能装机12%,预计2025年达5.4GWh(同比+100%),2028年达19.5GWh(2024-2028年CAGR 64%) [2] - 欧洲工商储安装费用显著高于国内,若费用降低将进一步刺激需求,逆变器旺季需求有望放量 [2] 技术变革与铜浆导入 - 当前新技术包括BC/HJT/铜浆料/叠栅,其中爱旭股份和隆基绿能引领的BC技术2025Q1已规模出货 [3] - 银浆占电池非硅成本50%以上,少银/去银化技术成为大厂攻关重点,纯铜浆料最快有望下半年导入,其加工费和用量均高于现有银浆,可能加速BC/HJT技术迭代 [3] 石英砂国产替代进展 - 光伏产业链国产化水平高,但4N8级以上石英砂仍依赖进口 [4] - 2025年4月10日高纯石英矿被列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河南东秦岭、新疆阿勒泰发现类似美国的高纯石英资源,国产替代将加速 [4] 投资建议与标的 - 工商储放量推荐关注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等) [5] - 技术变革推荐关注BC/HJT/贱金属化进展(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 [5] - 国产替代建议关注石英股份 [5] - 海外电池产能缺口推荐钧达股份等 [5] - 主链及辅材龙头推荐通威股份、晶科能源等 [5]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辞任总经理;六国化工定增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23:20
晶澳科技赴港上市备案申请 - 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并于近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备案申请材料并获接收 [1] - 若成功上市 将有助于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并提升影响力 [1] 六国化工定增申请进展 - 公司于2025年5月26日收到上交所受理定增申请的通知 上交所将依法进行审核 [2] - 本次定增尚需上交所审核通过及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2] - 若成功实施 将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并助力业务拓展 [2] 隆基绿能管理层变动 - 创始人李振国辞去董事 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 未来专注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 [3] - 辞任后李振国将继续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及首席技术官 领导光伏前沿技术攻关 [3] - 钟宝申接任总经理职务 管理层调整预计对公司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3]
晶澳科技(002459) - 关于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备案申请材料获中国证监会接收的公告
2025-05-26 11:15
新策略 - 2025年4月28日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上市申请[3] - 公司已向中国证监会报送本次发行并上市的备案申请材料,近日获接收[3] - 本次发行并上市尚需取得相关批准、核准或备案,存在不确定性[4]
晶澳科技资产负债率居首,赴港IPO加速募资上产能?
新浪财经· 2025-05-23 17:28
行业动态 - 硅料行业前6厂商计划收购剩余产能以"减产挺价",但行业减产共识尚未达成[3] - 2024年光伏行业92家A股上市公司中36家亏损,61家收入同比下降[4] - 行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组件价格持续下跌,TOPCon电池片出货占比从23.2%增至67.9%[11][15] 公司概况 - 晶澳科技是全球第三大光伏组件供应商,市场份额12.3%,已实现硅棒至组件的垂直整合[8] - 公司2007年纳斯达克上市,2019年借壳登陆深交所,股价从峰值57.31元跌至9.67元,市值缩水超80%[5][6] - 2024年营收701.21亿元同比降14.02%,净利润-50.95亿元,毛利率从16.4%骤降至4.3%[8][10]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106.72亿元同比降33.18%,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6.38亿元,毛利率-7.47%[13][14] - 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从2022年58.3%升至2025Q1的76.33%,为同业最高[20][21] - 短期借款增75.19亿元(+768.35%),长期借款增127.65亿元(+864.35%)[20] 市场与产能 - 组件售价从2023年1.47元/W跌至2024年0.92元/W,2025年进一步跌破0.65元/W[11][15] - 2024年硅棒/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利用率分别降至80.5%/69.8%/84.6%/80.0%[17] - 逆周期扩产阿曼6GW电池+3GW组件项目,计划2026年投产[18] 战略举措 - 赴港IPO募资用于海外产能建设、研发投入及偿还3.5%-3.8%利率贷款[4][20] - 研发费用率稳定1.4%左右,但技术人员从2471人缩减至2148人[19] - 机构持股比例从81.45%降至66.62%,基金持股比例从19.92%降至9.67%[7]
BC电池概念下跌1.08%,主力资金净流出31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5-14 08:51
BC电池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5月14日收盘,BC电池概念下跌1.08%,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1] - 板块内股价上涨的有9只,涨幅居前的包括海目星上涨2.27%、芯碁微装上涨1.21%、有研粉材上涨1.13%[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海优新材、永和智控、钧达股份[1] 板块资金流向 - 今日BC电池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出5.20亿元[2] - 31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出,其中5只主力资金净流出超3000万元[2] - 净流出资金居首的是通威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57亿元,隆基绿能净流出6858.10万元,晶澳科技净流出5573.80万元,爱旭股份净流出5223.56万元[2] - 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个股包括罗博特科净流入4671.18万元、天合光能净流入2700.49万元、TCL中环净流入2412.89万元[2] 个股表现详情 - 钧达股份下跌3.70%且主力资金净流出3400.79万元[2] - 永和智控下跌5.12%且主力资金净流出2682.57万元[2] - 海优新材下跌5.79%且主力资金净流出356.87万元[3] - 通威股份下跌3.05%且换手率达2.16%[2] - 晶澳科技下跌1.77%且换手率达2.47%[2]
晶澳科技(00245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5月13日)
2025-05-13 12:06
公司基本情况 - 2025年5月13日通过网络方式在“进门财经”举办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接待人员有董事、副总经理杨爱青等 [2] 产能分布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组件产能达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分别达到组件产能的80%以上和70%以上,电池产能已完成由p型向n型的切换,国内工厂分布在内蒙古等多地,海外有越南北江工厂及筹建中的阿曼工厂 [2] 盈利增长点 - 截至2024年底,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产能高度匹配,可控制产品质量等并降低供应链风险;智慧能源事业群推进光伏电站相关业务,拉动组件出货并提供研发验证平台;材料与装备事业群提供协同配套产品,探索新业务实现增收节支统一 [2][3] 储能业务 - 已成立储能研究中心,建立相关技术储备和产品,围绕分布式户用、分布式商用以及集中式光伏电站推出3个系列储能产品,适用于各场景,提供“一站式”光储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4] 行业去产能情况 - 中国光伏行业进入本轮下行周期最后阶段,到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度有望好转,但实质性出清或再平衡可能需更久,实际去产能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会有波动 [5] 股价应对措施 -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通过优化生产工艺等夯实核心竞争力,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6] 行业及公司业绩 - 本年一季报显示,行业内企业承受巨大盈利压力,公司属头部企业,业绩趋势与几家头部企业一致 [7] 扭亏信心 - 虽行业处于严峻调整期,但公司因长期技术投入、稳健现金流管理、完善全球化布局和积极企业文化,有信心穿越周期 [8] 资产负债率和经营现金流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3.47亿元,2025年一季度为7.87亿元;因亏损和融资使资产负债率上升,公司正采取加强研发、全球化布局等措施管理,推进REITs、A+H等资本市场工具优化 [10] 技术研发 - 建立完整技术研发体系,研发模式有“自主研发模式”和“与第三方合作研发模式”,保持对自主BC技术研发投入 [10] 可转债相关 - 后续转股价格会综合考虑行业和公司情况,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0] 行业发展前景 全球光伏装机量 -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599GW,同比增长35%,截至2024年底累计装机超2TW,预计2025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超煤电 [12] GW级市场 - 2024年全球前十大光伏市场占超75%市场份额,2024年全球GW级国家和地区市场达36个,比2023年增加4个,预计2025年增至40个 [13] 市场前景 - 2023年COP28等会议提出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举措;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增长,但面临电力系统平衡等问题;中国、欧洲、美国是主要增量市场但增速放缓,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装机增长迅速 [13] 公司本期盈利水平 - 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06.72亿元,归母净利润 - 16.3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87亿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