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文化(000802)
icon
搜索文档
2025北京文化论坛召开 咖啡机器人引得外宾惊呼“That's good!”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9:27
行业趋势 -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成为行业核心主题 渗透于论坛各个角落 [1] - 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服务业 咖啡机器人实现一分钟两杯的制作速度 [1] 技术应用 - 机器人咖啡师通过机械臂操作 配比精准度超越人工标准 [1] - 全自动化操作流程显著提升卫生标准 获得外国嘉宾认可 [1] 产品表现 - 机器人制作的咖啡口味获得与会外宾正面评价 引发"That's good"惊呼 [1] - 科技应用体现人文温度 融合技术实用性与用户体验 [1]
当长城遇见塞纳河:中法电影音乐会奏响2025北京文化论坛序曲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08:48
活动概述 - 北京文化论坛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推出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 以音乐和影像致敬中法电影艺术成就并开启文化交流新篇章 [1] - 活动通过老胶片展示1922年电影劳工之爱情和数字技术呈现2023年电影封神第一部 结合谭派京剧与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镜头诗学实现跨时空艺术对话 [1] 重要嘉宾参与 - 中宣部副部长慎海雄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出席致辞 强调中法电影130周年和120周年纪念意义 以及电影作为桥梁深化情感联结的作用 [2] -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 演员朱丽叶·比诺什 中国演员刘烨 安娜伊思·马田等两国电影人共同参与活动 [2][5] 艺术表演与展示 - 现场演奏中法合拍电影风筝和狼图腾配乐 法国工作者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珍贵影像 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呈现馆藏作品定军山和西厢记片段 [7] - 京剧演员谭正岩表演定军山片段 体现传统艺术与电影融合 [3] 合作成果与案例 - 拉法兰提及中法在电影修复 合拍 影人交流成果 包括狼图腾 山河故人 熊猫月亮等影片 以及刘烨 赵涛等艺术家的贡献 [5] - 演员窦骁分享参演狼图腾经历 称其提升工作包容共情能力 并希望未来挑战海洋题材影片 [5] 文化交流与互赠 - 卓别林孙女卡门·卓别林赠送卓别林与梅兰芳合影给梅兰芳曾孙梅玮 梅玮回赠书籍梅兰芳菲 象征中法电影文化传承 [7] - 中国电影资料馆与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互赠电影礼物 寓意合作圆满持久 [7] 活动意义与后续规划 - 活动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盛典 后续将组织法国影人访问北京文化机构 与中国电影人 学者 青年学生开展多维度交流 推动共同创作 [7] - 活动被定义为文明互鉴的镜像对话 为两国人文交流注入活力 绘就文化并肩前行图景 [7]
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中外嘉宾共话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8:36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举行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1] - 约800名中外嘉宾包括知名专家学者 文化名人 行业领军人物参与交流 [1] - 主论坛通过致辞和演讲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与文明交流互鉴 [1] 活动形式 - 论坛期间举办20余场专业沙龙活动 [1] - 沙龙分布于城市多个文化空间 关注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与交流互鉴等话题 [1]
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李书磊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网· 2025-09-23 06:56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在北京开幕 主题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1][2] - 论坛由中宣部和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 - 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位嘉宾出席论坛 [2] 核心发展理念 -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 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和信息化转型 [1] - 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促进文化生产内容和传播方式变革 [1] - 提高文化创新广度和深度 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1] 战略实施方向 - 坚持价值引领 需求导向和着眼长远的发展原则 [1] - 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 [1] - 加强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文化产品数字化生产 [1] - 搭建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1]
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AI赋能文化发展成热议话题
新京报· 2025-09-23 06:11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正式开幕 [1] - 论坛吸引800多名中外文化和各界嘉宾参会共商文化大事 [1] 行业热点 - AI赋能传统文化升级创新成为论坛讨论热点议题 [1]
北京文化产业跨界创新活力涌现
北京晚报· 2025-09-23 06:10
公司创新与业务发展 - 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引入超大无人售货机 最多可容纳9000个商品并支持24小时运营 机器人配送夜间订单 [1] - 同仁堂将药食同源理念与年轻消费潮流结合 推出枸杞拿铁 陈皮拿铁等创新热销单品 [1] - 集思科技在"模数世界"产业社区开发数字人生成技术 3分钟录入形象声音 2小时生成高度还原的数字人 [2] - 集思科技生成的个性化数字人已应用于超过500家品牌直播间 问答准确率超过98% [2] 行业技术应用与升级 -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文化创意升级 数字人技术突破传统形象生成限制 [2] -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通过VR影院提供沉浸式体验 数字文物展打破时空限制汇聚海内外博物馆瑰宝 [2] - 文化数据资产柜集成展示 存储 管理功能 解决文化单位数据资产管理难题 [2] 产业生态建设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模数世界"人工智能新质产业社区 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 [2] - 传统中医文化混搭新消费潮流 人工智能科技赋能文化升级 数字技术助力文化传承 [1][2]
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中外嘉宾话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05:38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开幕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永久主题为传承·创新·互鉴 约800名中外嘉宾参与交流 [1] - 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 北京市委 市政府共同主办 包含主论坛及6场平行论坛 聚焦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尊重文明多样性等热门议题 [1][3] 活动内容 - 举办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等配套活动 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与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首次公开放映珍贵历史影像 法国知名影人让·雅克·阿诺 朱丽叶·比诺什出席 [3] - 设置20余场专业沙龙分布于城市文化空间 重点关注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与交流互鉴话题 [3] - 计划于9月24日召开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 安排优质项目推介 引导金融资源注入文化产业 [3] 文化交流 - 喜剧大师卓别林孙女卡门·卓别林与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孙梅玮在活动中互赠礼品 包括卓别林与梅兰芳在上海见面的合影及丛书《梅兰芳菲》 [3] - 论坛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通过搭建文化之桥推动人文合作与文明交流互鉴 [1]
北京文化在坚定的守望里历久弥新
新京报· 2025-09-23 03:35
核心观点 - 北京文化守护人通过专业行动和科技创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强化城市文化底蕴 [1][2][3] 文化守护者行动 - 吕舟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项目主持人 推动中轴线价值教育融入中小学教材并借助数字技术活化文化遗产 [2] - 马未都于2024年8月7日受邀成为天坛文化大使 肩负传播天坛文化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2] - 张涛所属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遗产预防保护部 运用高科技手段为万宁桥做心电图检测并化解雍和宫安全隐患 [2] - 高巍持续从事二十四节气推广工作 以北京为基地宣传节气文化 [2] - 李俊阁以八级木工身份重组碎块藻井 实现国家级文物重生 [2] - 张鹏飞在颐和园管理处深耕十年 致力于让古籍中的颐和园重新说话 [3] 文化传承形式 - 通过媒体专题报道传播守护人故事 新京报《北京文化守护人》专题已进行至第三季 [1] - 文化守护融入技术手段(如古建体检)、教育体系(教材编写)及日常生活(节气歌谣)形成多维度保护网络 [2][3] - 守护行动涵盖古建筑修复、文物预防性保护、传统文化推广及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 [2][3] 文化价值体现 - 北京中轴线于2024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文化领域重大事件 [1][2] - 文化守护强调细节坚持(如养云轩窗户痕迹保护)而非运动式行动 通过微小努力汇聚成文脉保护力量 [3] - 守护者通过案头执笔、短视频传播、街巷行走及技艺专注等方式实现文化印记留存 [3]
专访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孙华:希望早日建成三星堆遗址公园
新京报· 2025-09-23 03:09
三星堆文化历史价值 - 三星堆文化位于中国夏商文化圈西南边缘 融合长江黄河流域文明精华并具有自身特色 其宗教祭祀器物埋藏坑出土了三千多年前神庙内的神像和人像等非寻常物品[2] - 文化贡献包括整合古老神话形成十日宇宙体系 比战国文献记载早数百年 形成类似后世"投龙"的天人关系思想 以及贡献"法天"都城规划思想 其中都城以天河象征进行规划[2][3][4] 三星堆文物特征 - 最重要文物包括铜木复合神像 铜头木身人像和组合铜器 其中凸目尖耳青铜神面像代表"三神体系" 与佛教道教造像结构类似 另有上百个人头像展现独特祭祀主体塑造[5] - 组合铜器高度达2.6米 两棵近5米高铜神树象征东方扶桑和西方若木 树上鸟的展翅与收翅状态暗示太阳值班与休息的循环[5][6] 考古研究重点方向 - 三星堆城址新发现包括一座大城和三座小城 北城区可能为行政区 南城区为宗教区 目前大城城门尚未完全确认 仅发现两个水门和一个小城城门[6] - 文物来源与处理方式存在未解之谜 如印度洋海贝的传入路径可能通过北方或南方丝绸之路 祭祀器物被打坏后整齐埋葬的原因反映特定时代背景 需更多证据证实[7] 遗址保护与申遗进展 - 三星堆—金沙遗址确定为2028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申遗主要目的是加强遗址保护利用而非获取称号 当前遗址尚未开放 需完成遗迹标识 旅游线路设定和环境整治等工作[8] - 遗址公园建设需让观众亲临现场获得临场感 同时需加强文物资料整理研究和发布 目前多数报告尚未公布影响公众全面了解[9] 数字化展示应用 - 数字化应重点复原文物残缺部分如碳化木头 并重建文物在祭祀场所中的相互关系 而非孤立展示 技术次要性强调内容优先 需避免粗制滥造作品[10] - 观众在参观前需阅读大量背景资料 文化水平提高有助于更好欣赏文物本身而非展示形式[9][10]
北京文化论坛专业沙龙举行,探寻数智时代文化新生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3 02:59
论坛主题与背景 - 北京文化论坛专业沙龙以"数智时代的文化新生态"为主题 聚焦"网络文化IP孵化和传播"及"数字技术驱动文化传播"两大方向 [1] 网络文化IP发展现状 - 网络文化IP成为文化资源核心载体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关键角色 [3] - 外国博主跨文化传播趋势增强 推动中国故事全球化展示 外国网友对中国IP认知从传统符号扩展至《三体》、游戏、短剧等多元领域 [5] - 中国互联网普及为IP孵化提供优质土壤 民间"草根跨文化使者"数量增加 有效降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现象 [5] 文化传播实践案例 - 视觉设计师转向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运用科技与AI工具降低叙事门槛 助力北京故事传播 [7] - 2025北京文化论坛设定"传承·创新·互鉴"永久主题 年度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包含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及20余场专业沙龙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