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沈阳化工(000698)
icon
搜索文档
沈阳化工(000698) -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通知
2025-08-01 09:00
股东会安排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现场会议8月18日下午2:30开始[1] - 会议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8月13日[2] - 登记时间为2025年8月14日9:00 - 11:30、14:00 - 16:30[8] 投票信息 - 网络投票时间8月18日9:15 - 15:00(不同系统时间有别)[1][15][16] - 普通股投票代码为“360698”,简称为“沈化投票”[14] 提案决议 - 提案1、2为普通决议,需过半数通过,关联股东回避[5] - 提案3为特别决议,需三分之二以上通过[5][7] 计票披露 - 公司对中小投资者表决票单独计票,结果股东会决议公告披露[5]
沈阳化工(000698) -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8-01 09:00
会议安排 - 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通知7月29日发出,8月1日召开[2] - 召开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议案获通过[5] 议案表决 - 子公司委托贷款暨关联交易等3项议案需提交临时股东会审议[3][4] - 修订《累积投票制实施细则》等7项制度的议案获通过[4][5]
炼化及贸易板块7月31日跌0.7%,齐翔腾达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1188.75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7-31 08:37
板块整体表现 - 炼化及贸易板块当日下跌0.7% 领跌个股为齐翔腾达(-5.26%)[1] - 上证指数下跌1.18%至3573.21点 深证成指下跌1.73%至11009.77点[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188.75万元 游资净流出631.33万元 散户净流出557.43万元[2] 个股价格变动 - 涨幅最大个股:统一股份涨1.13%至19.62元 渤海化学涨0.50%至4.02元[1] - 权重股表现平稳:中国石化收平于6.01元 中国石油微跌0.11%至8.87元[1] - 跌幅超3%个股包括:齐翔腾达(-5.26%)宝利国际(-5.03%)荣盛石化(-4.69%)恒力石化(-4.04%)泰山石油(-3.45%)桐昆股份(-3.43%)[2] 成交活跃度 - 中国石油成交额15.48亿元居首 中国石化成交额10.87亿元次之[1] - 广汇能源成交量104.12万手 为板块最高[1] - 恒力石化成交3.54亿元 桐昆股份成交4.64亿元[2] 资金流向分布 - 中国石油获主力净流入1.44亿元(占比9.3%)但遭散户净流出9001.98万元[3] - 中国石化获主力净流入1.17亿元(占比10.76%)游资净流出4936.72万元[3] - 东华能源主力净流入2609.58万元(占比10.11%)统一股份主力净流入2149.2万元(占比13.12%)[3]
丙烯酸概念涨2.35%,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11:53
丙烯酸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7月18日收盘,丙烯酸概念上涨2.35%,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3 [1] - 板块内9股上涨,沈阳化工涨停,万华化学、华谊集团、本立科技涨幅居前,分别上涨8.29%、7.41%、4.28% [1] - 跌幅居前的有双象股份、红墙股份、兴业股份等,分别下跌1.00%、0.89%、0.63% [1] 资金流动情况 - 丙烯酸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8.75亿元 [2] - 6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万华化学净流入8.49亿元居首,国恩股份、沈阳化工、卫星化学分别净流入5029.49万元、3427.99万元、1860.60万元 [2] - 资金流入比率方面,国恩股份、万华化学、沈阳化工居前,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分别为12.53%、12.32%、12.09% [3] 个股资金数据 - 万华化学今日涨跌幅8.29%,换手率3.77%,主力资金净流入8.49亿元,净流入比率12.32% [3] - 国恩股份涨跌幅-0.29%,换手率6.59%,主力资金净流入5029.49万元,净流入比率12.53% [3] - 沈阳化工涨跌幅10.05%,换手率8.40%,主力资金净流入3427.99万元,净流入比率12.09% [3] - 卫星化学涨跌幅0.97%,换手率1.98%,主力资金净流入1860.60万元,净流入比率1.58% [3] - 本立科技涨跌幅4.28%,换手率7.01%,主力资金净流入621.87万元,净流入比率4.28% [3] - 保立佳涨跌幅1.26%,换手率2.77%,主力资金净流入42.82万元,净流入比率1.68% [3] - 渤海化学涨跌幅0.23%,换手率2.52%,主力资金净流出45.62万元,净流入比率-0.38% [3] - 日科化学涨跌幅2.73%,换手率4.74%,主力资金净流出132.72万元,净流入比率-0.98% [4] - 华谊集团涨跌幅7.41%,换手率2.59%,主力资金净流出382.68万元,净流入比率-0.94% [4] - 阿科力涨跌幅0.96%,换手率0.95%,主力资金净流出497.14万元,净流入比率-13.65% [4] - 红墙股份涨跌幅-0.89%,换手率7.84%,主力资金净流出885.15万元,净流入比率-6.67% [4] - 兴业股份涨跌幅-0.63%,换手率3.38%,主力资金净流出1200.85万元,净流入比率-8.62% [4] - 双象股份涨跌幅-1.00%,换手率2.47%,主力资金净流出2285.60万元,净流入比率-18.40% [4] - 天龙集团涨跌幅-0.47%,换手率4.09%,主力资金净流出2881.22万元,净流入比率-13.17% [4]
POE胶膜概念下跌2.39%,7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千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09:38
POE胶膜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截至7月15日收盘 POE胶膜概念板块下跌2.39% 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1] - 板块内拓日新能下跌10.07% 亚玛顿下跌9.99% 赛伍技术下跌7.04% 长阳科技下跌4.64% 天洋新材下跌3.26%[1][2][3] 板块资金流向 - 当日POE胶膜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出3.09亿元[2] - 20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出 其中7只个股净流出超千万元[2] - 亚玛顿主力资金净流出6560.30万元居首 卫星化学净流出6267.80万元 长阳科技净流出5875.43万元 万华化学净流出4991.47万元[2] - 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个股为岳阳兴长净流入1053.57万元 诚志股份净流入895.91万元 拓日新能净流入755.44万元[2][3] 相关概念板块表现对比 - 涨幅前列概念包括中国AI 50上涨3.91% ERP概念上涨3.35% 共封装光学(CPO)上涨2.39%[2] - 跌幅前列概念包括低辐射玻璃(Low-E)下跌3.55% 硅能源下跌2.85% POE胶膜下跌2.39%[2]
沈阳化工(000698) - 2025 Q2 - 季度业绩预告
2025-07-14 08: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300万元 - 68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62% - 123.89%,上年同期亏损28460.28万元[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4700万元 - 61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43% - 181.03%,上年同期亏损7528.04万元[3] - 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065元/股 - 0.083元/股,上年同期亏损0.347元/股[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及子公司增强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成果显著[5] - 孙公司中化东大(泉州)有限公司24万吨/年聚醚多元醇项目试生产成功形成利润[5] - 上年同期原子公司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5] - 公司本报告期同比扭亏为盈,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变动较大[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3] - 业绩预告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4] - 业绩预告数据为初步估算,具体数据将在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6]
沈阳化工:预计上半年净利润5300万元-6800万元
快讯· 2025-07-14 08:44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300万元至6800万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为118.62%至123.89% [1]
丙烯酸概念下跌0.80%,主力资金净流出10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7-11 09:28
丙烯酸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7月11日收盘,丙烯酸概念板块下跌0.80%,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阿科力、天龙集团、国恩股份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48%、2.16%、2.13% [1] - 保立佳、渤海化学、红墙股份逆势上涨,涨幅分别为0.60%、0.46%、0.24% [1] 市场整体概念板块涨跌情况 - 稀土永磁板块涨幅居首,单日上涨5.64% [2] - MLOps概念、中船系、金属锌板块涨幅均超2.5%,分别上涨3.05%、2.84%、2.71% [2] - 房屋检测板块跌幅最大,单日下跌1.47% [2] - PCB概念、铜缆高速连接板块分别下跌1.17%、1.07% [2] 丙烯酸概念板块资金流向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2.13亿元 [2] - 万华化学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达1.45亿元 [2] - 天龙集团、华谊集团、双象股份分别净流出6373.44万元、1884.92万元、1411.71万元 [2] - 卫星化学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258.84万元,位居板块首位 [2][3] - 兴业股份、沈阳化工分别获净流入677.64万元、262.26万元 [2][3] 个股交易数据 - 万华化学换手率1.28%,股价下跌1.22% [2] - 天龙集团换手率6.64%,股价下跌2.16% [2] - 渤海化学换手率3.34%,股价上涨0.46% [2] - 红墙股份换手率6.90%,股价上涨0.24% [2]
研判2025!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产业链、产量及重点企业分析:结构性矛盾凸显,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4 01:29
行业概述 - 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家具、汽车、家电、建筑保温等行业,通过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环氧化物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生成 [1][2] - 按应用和特性分类,聚醚多元醇可分为软泡聚醚、硬泡聚醚和特种聚醚三大类 [2]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80-1992年起步阶段(天津石化建成全国最大聚醚装置,年产2万吨),1993-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产能达26万吨/年,较1994年增长近50%),2000-2010年技术创新阶段(长春吉大建成500吨/年聚醚醚酮装置打破垄断),2010年至今绿色发展阶段(2023年产能达785万吨,产能利用率约63.16%) [4][5] - 绿色发展阶段新增产能集中于POP聚醚、高回弹聚醚等高端产品,行业响应"双碳"战略推动绿色生产技术,如长华化学启动全球首套低温低压制二氧化碳聚醚项目(年产8万吨) [5][6]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基础化工原料(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等)、起始剂、催化剂、特殊功能单体及生产设备,中游为聚醚多元醇生产制造,下游应用于汽车、软体家具、鞋材等领域 [8] - 环氧丙烷是核心原材料之一,2025年1-5月中国环氧丙烷产量为215.93万吨,同比增长6.52%,供应能力提升有助于缓解原料紧张局面 [10]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聚醚多元醇产量为548万吨,同比增长7.07%,但产能利用率低于70%,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特种聚醚占比不足30%,进口依存度超15% [1][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万华化学占据国内7%市场份额,聚醚多元醇产能达159万吨/年,产品覆盖软泡、硬泡、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掌握DMC催化连续化生产技术,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30.68亿元,同比下降6.70% [14][16] - 隆华新材POP聚醚国内市占率近30%,2024年聚醚多元醇业务营业收入为55.13亿元,同比增长12.28%,毛利率为3.84% [14][18] - 长华化学高回弹PPG产品技术领先,产品以软泡聚醚为主(占比超60%) [14] 行业发展趋势 - 绿色转型与高端化发展加速,万华化学计划2025年建成10万吨/年生物基聚醚装置,碳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40%,特种聚醚需求年均增速超15% [20] - 市场需求多元化与结构升级,新能源汽车带动CASE用聚醚需求激增,高端家居市场对零醛环保聚醚需求增长 [21][22] - 产业链整合与全球化布局深化,万华化学环氧丙烷自给率超80%,成本较外购低12%,并在匈牙利建设30万吨/年聚醚基地 [23]
1.58亿主力资金净流入,丙烯酸概念涨1.88%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08:58
丙烯酸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6月6日收盘,丙烯酸概念上涨1.88%,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7 [1] - 板块内8股上涨,渤海化学涨停,双象股份、沈阳化工、保立佳涨幅居前,分别上涨4.49%、2.93%、2.59% [1] - 跌幅居前的公司包括天龙集团、卫星化学、本立科技,分别下跌0.98%、0.35%、0.35% [1]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金属锌以3.22%涨幅领涨,兵装重组概念以-4.38%跌幅居末 [2] - 丙烯酸概念涨幅1.88%,在涨幅榜中排名第7,表现优于PVDF概念(1.76%)和金属铜(1.68%) [2] 资金流动情况 - 丙烯酸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58亿元 [2] - 6家公司获主力资金净流入,渤海化学以8672.95万元净流入居首,万华化学、卫星化学、日科化学分别净流入7123.54万元、1702.69万元、1180.15万元 [2] - 资金流入比率前三为渤海化学(14.08%)、沈阳化工(5.97%)、日科化学(5.93%) [3] 个股资金动态 - 渤海化学主力资金净流入8672.95万元,换手率13.09%,涨幅10.10% [3] - 万华化学主力资金净流入7123.54万元,换手率0.77%,涨幅1.14% [3] - 资金净流出较多的公司包括天龙集团(-1620.76万元)、双象股份(-1097.78万元)、华谊集团(-535.23万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