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帝奥微(688381)
icon
搜索文档
破发股帝奥微扣非连亏2年半 2022上市即巅峰募26.3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06:0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6亿元 同比增长15.11% [1][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20.92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盈利2676.58万元)[1][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2383.69万元 亏损同比扩大887.3% [1][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76.61万元 同比改善42.45% [1][3]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5.26亿元 同比增长37.98% [3][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706.82万元 同比转亏(上年同期盈利1539.38万元)[3][4] - 2024年扣非净利润-9367.97万元 亏损同比扩大66.4% [3][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616.00万元 现金流恶化明显 [3][4] 历史业绩对比 - 2023年营业收入3.81亿元 较2022年5.02亿元下降24.1% [4] - 2023年扣非净利润-5629.63万元 较2022年1.42亿元由盈转亏 [4] - 2022年归母净利润1.74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4亿元 [4]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2022年8月23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6305万股 发行价41.68元/股 [4] - 募集资金总额26.28亿元 净额24.16亿元 超募9.16亿元 [5] - 原计划募集资金15亿元 用于模拟芯片产品升级及产业化等项目 [5] - 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与太平洋证券获得承销保荐费用1.81亿元 [5] - 中信建投投资跟投189.15万股 获配金额7883.77万元 限售期24个月 [5] -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低于发行价41.68元 [4]
帝奥微:高效率DCDC、模拟开关、电平转换等产品已在头部客户导入
巨潮资讯· 2025-09-17 10:40
公司产品进展 - 公司已推出多款应用于光模块的产品 基本覆盖光模块所需的大部分模拟芯片[3] - 高效率DCDC、模拟开关、电平转换等多类产品已在头部客户导入[3] - 针对高速光模块推出多款新品 包括国内首款高精度、低噪声的模拟前端芯片[3] 行业需求背景 - 光模块作为光通信和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的核心器件 对模拟芯片的功耗、精度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3] - AI算力需求和数据流量激增推动高速光模块市场发展[3] 国产替代机遇 - 国产模拟芯片企业在光模块等高端应用领域渗透率仍较低[3] - 公司通过DCDC、电平转换、限流开关等产品迭代 实现头部客户导入验证[3] - 未来有望在光模块及相关高速互联场景中加快国产替代进程并提升市场份额[3]
帝奥微(688381.SH):不涉及DSP相关的产品
格隆汇· 2025-09-17 08:03
公司产品布局 - 帝奥微目前不涉及数字信号处理器相关产品 [1]
帝奥微(688381.SH):推出的PCIE开关和电平转换已经拿到国内客户订单
格隆汇· 2025-09-17 08:03
服务器领域产品布局 - 公司PCIE开关和电平转换产品已获得国内客户订单 [1] - 推出国内首款应用于I3C总线的集线器系列产品 针对DIMM模块管理、多节点存储系统和智能传感器网络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1] - 构建覆盖PCIE/I2C/USB/SPI/I3C全接口的服务器信号开关产品体系 [1] 未来产品开发规划 - 后续将布局开发Retimer和PCIE等高速接口产品 [1] - 通过新产品开发进一步丰富公司在服务器领域的业务布局 [1]
反倾销或缓解价格战压力,国产模拟芯片承接空间广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1:49
行业背景与事件驱动 - 中国商务部于9月13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1] - 美国是全球模拟芯片最大生产国 其相关产能占比超过50% [1][6] - 美国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 ADI 博通 安森美 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41% [6] - 反倾销调查产品主要涉及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6] 市场影响与规模变化 - 2022年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持续上升 分别为11.59亿颗 12.99亿颗和15.90亿颗 [7] - 中性测算下反倾销将使中国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市场分别扩张至3.3倍和1.6倍 [7] - 乐观测算下反倾销将使中国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市场分别扩张至13.4倍和8.8倍 [7] - 反倾销调查有望解放模拟厂商竞争压力 在2025/2026年走出价格战压制 [7] 行业周期与财务表现 - 模拟芯片行业自2022年第四季度进入下行周期 2023年至2024年面临库存高企和需求疲软问题 [2] - 行业自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进入上行周期 [2] - 2025年上半年A股模拟芯片设计板块实现营收244.05亿元 同比增长13.12% [2] - 归母净利润达5.02亿元 同比增长280.49% [2] - 毛利率为35.34% 同比小幅下滑0.51个百分点 净利率达1.91% 同比提升1.34个百分点 [3] 企业动态与战略调整 - 海外模拟芯片大厂TI等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 导致国内外厂商盈利承压 [2][4] - 2023年纳芯微净亏损3.05亿元 2024年净亏损4.03亿元 [2] - 2025年年中TI宣布新一轮涨价 意味着其前期竞争策略发生调整 [5] - 国产厂商产品力显著增强 有力承接出让份额 [7] 国产替代与机遇 - 反倾销调查有望直接缓解价格战压力 推动国产模拟芯片厂商盈利修复 [1] - 海外厂商产品涨价促使下游客户寻求替代 为国内模拟芯片公司创造新导入机会和订单需求 [5] - 国产芯片份额有望提升 利好具备核心技术和客户基础的企业 [5] - 工业领域需求复苏信号逐步明确 国内晶圆厂对成熟制程稼动率持乐观预期 [1]
反倾销落地,国产模拟芯片迎转机
钛媒体APP· 2025-09-15 11:21
商务部反倾销及反歧视调查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1][2][17] - 申请调查产品自美进口量2022至2024年累计增长37%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 [2][17] - 涉及美国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ADI、博通、安森美 申请调查产品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17] - 商务部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 [1][4] 全球及中国半导体市场表现 - 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 同比增长18.9% 其中模拟芯片增长4% [4] - A股半导体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3212亿元 归母净利润245亿元 同比增长约30% [4] - 模拟芯片行业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约4倍 34家企业中6成第二季度盈利同比上涨 [4] 国内模拟芯片企业财务表现 - 多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超30% 包括希荻微(102.73%)、思瑞浦(87.33%)、纳芯微(79.49%)、杰华特(58.2%)、芯朋微(40.32%)、美芯晟(36.83%)、赛微微电(31%) [6] - 部分企业净利润大幅增长 美芯晟同比增长131.25% 芯朋微同比增长106.02% 艾为电子同比增长71.09% [6] - 思瑞浦归母净利润6569万元同比扭亏 电源管理产品销售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46.11% [8] - 晶丰明源归母净利润1576万元同比扭亏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业务收入同比上升约40% [8][12] 企业营收增长驱动因素 - 希荻微营收增长主因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带动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需求上升 [7] - 纳芯微营收增长受汽车电子需求稳健增长及泛能源领域复苏推动 [7] - 杰华特营收增长动力来自电源芯片(同比增长49.8%)和信号链芯片(同比增长651.97%) [7] - 芯朋微营收增长得益于新产品门类增长和新市场拓展 非AC-DC品类营收提升73% 工业市场营收提升57% [7] 行业盈利能力提升 - 模拟芯片行业销售毛利率中位数从一季度34.72%提升至二季度35.05% [11] - 头部企业毛利率超50% 包括赛微微电和圣邦股份 [11] - 多家企业毛利率同比提升 美芯晟毛利率同比增长11.91% 芯海科技从33.37%升至35.59% 艾为电子上升8.03个百分点至36.12% [11][12] - 纳芯微毛利率连续两个季度回升 从2024年Q4的31.53%提升至2025年Q2的35.97% [13] 库存管理效率改善 - 2025年第二季度存货周转天数中位数177天 超过2022年同期水平 [16] - 多家企业库存周转天数大幅缩减 杰华特缩减101.5天 希荻微缩减128.11天 思瑞浦缩减137.8天 赛微微电缩减356天 [16] 行业并购整合动态 - 必易微拟以2.95亿元收购上海兴感半导体100%股权 拓展传感器芯片业务 [18] - 晶丰明源拟以32.83亿元收购易冲科技100%股权 加强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能力 [18] - 杰华特联合斥资4.18亿元购买新港海岸66.25%股权 布局时钟芯片和高速接口芯片 [19]
【国信电子|模拟芯片专题】推荐具有高端化和平台化能力的企业
剑道电子· 2025-09-12 14:20
模拟芯片行业周期与市场规模 - 全球模拟芯片行业正处于周期向上阶段 ADI和TI营收在连续多个季度同比下降后于2025年首季同比转正[3][7] - 2025/2026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分别增长3.3%/5.1%至822/864亿美元 2004-2024年CAGR为4.77%[3][12] - 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减少2.0%至796亿美元 占半导体销售额比例12.6%[12] 中国模拟芯片市场结构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1953亿元 2020-2024年CAGR为12.7%[18][21] - 电源管理芯片规模1246亿元 信号链芯片规模707亿元[18] - 下游应用中消费电子占比37%达722亿元 汽车电子增速最高2020-2024年CAGR为23.9%[21] 国产化发展空间 - 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35% 但自给率仍偏低[7][34] - TI/ADI/MPS 2024年来自中国收入分别约30/21/12亿美元 合计63亿美元[7][34] - A股龙头圣邦股份2024年收入仅33.5亿元 显示巨大国产替代空间[7] 重点发展领域 - 工业领域需求呈现小量多种类特点 竞争格局较好且毛利率优于消费电子[7] - AI数据中心带动多相电源管理等核心电源管理芯片需求[7] - 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提供增量 国内车厂积极布局推动国产化突破[7] 行业特性与成长模式 - 模拟芯片产品型号和客户数量众多 ADI产品数量约7.5万款 客户超1.25万家[23] - 产品生命周期长 ADI约一半收入来自10年以上产品[24] - 成长模式呈现产品与客户相互强化趋势 产品种类齐全可导入更多客户[28] 国际厂商布局重点 - TI来自工业和汽车电子收入占比分别从2013年24%/13%提升至2024年34%/35%[37] - ADI工业和汽车电子收入占比从FY2009的43%/10%提高至FY2024的46%/30%[37] - MPS计算与存储及汽车电子收入占比从2011年16%/0%提升至2024年55%/19%[37] 企业经营模式对比 - IDM模式以TI为代表 积极扩建产能预计2030年内部制造比例达95%[48] - 混合制造模式以ADI为代表 超过一半晶圆来自外部代工[48] - Fabless模式以MPS为代表 完全依赖外部晶圆制造[48] 国内企业竞争格局 - 圣邦股份2025上半年收入18.19亿元(YoY+15%) 毛利率50%[52] - 纳芯微2025上半年收入15.24亿元(YoY+79%) 但毛利率仅35%[52] - 思瑞浦2025上半年收入9.49亿元(YoY+87%) 毛利率46%[52] 产品型号与研发投入 - 圣邦股份2024年末在售产品型号5900款 研发人员1219人[52] - 纳芯微2024年末产品型号约3600款 研发人员588人[52] - 杰华特2025年中研发人员1022人 在售产品型号3200+款[52]
国信证券:模拟芯片行业周期向上 推荐具有高端化和平台化能力的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1:24
行业周期与增长前景 - 模拟芯片行业正处于周期向上阶段 国内企业新产品有望进入规模放量阶段 [1] - 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增长3.3%至822亿美元 2026年增长5.1%至864亿美元 [1] - ADI在连续七个季度营收同比下降后于2QFY25首次同比转正 TI在连续九个季度下降后于1Q25首次转正且2Q25持续正增长 [1] 市场规模与国产化空间 - 2024年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约35% 是国际大厂主要收入来源地之一 [2] - TI/ADI/MPS 2024财年中国收入分别达30亿/21亿/12亿美元 合计63亿美元 [2] - A股龙头圣邦股份2024年收入仅33.5亿元 显示国产化潜在空间巨大 [2] 下游应用领域布局 - 工业领域去库存后恢复正常采购 新产品规模放量可改善企业盈利能力 [2] - 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提供增量 国内车厂积极布局推动国产化突破 [3] - AI数据中心及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应用带来广泛增量需求 [1] 重点企业推荐 - 核心推荐逻辑包括去库周期结束、AI增量、国产化率提升、份额增长及盈利改善 [1] - 重点推荐标的涵盖圣邦股份、杰华特、思瑞浦、纳芯微、南芯科技、艾为电子、芯朋微、帝奥微、晶丰明源 [1] 细分领域发展特点 - 工业领域需求呈现小量多种类特征 竞争格局较好且毛利率优于消费电子 [2] - AI产业链国产化以多相电源管理芯片为重点 既是增量市场也是技术难点 [2] - 消费电子领域企业从聚焦单产品转向一站式解决方案 马太效应日益显著 [3]
刚刚,涨停潮!重磅利好来袭!
券商中国· 2025-09-11 06:24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全线走强 创业板指大涨超4%并站上3000点 [2] - 芯片、算力、液冷服务器等板块掀起涨停潮 海光信息录得20%涨停并创历史新高 工业富联涨停并录得2连板亦创历史新高 [2][3] - 多只科技股大涨超10% 包括寒武纪、盛科通信、东芯股份、利扬芯片、杰华特、曙光数创、同飞股份、中富电路、杰创智能等 [3] - 港股半导体股集体走强 英诺赛科大涨10.75% 中芯国际涨超6% 华虹半导体和上海复旦涨超5% [4] 行业驱动因素 - 甲骨文剩余履约义务(RPO)飙升至4550亿美元 同比暴增359% 主要源于与OpenAI、xAI、Meta等AI巨头签订大规模云合同 [5] - 甲骨文美股单日暴涨35.91% 创1992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5] - 博通2025财年第三财季营收159.6亿美元 同比增长22% 创第三财季历史新高 得益于定制AI加速器和网络基础设施增强 [6] - 英伟达推出新一代GPU"Rubin CPX" 专门为海量上下文处理设计 [6] - OpenAI启动"星际之门项目" 计划未来四年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 今年首笔投入1000亿美元 [6] - 亚马逊2024年计划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1000亿美元 远超2023年的480亿美元 大部分资金用于数据中心和服务器 [6] 机构观点 - 全球AI军备竞赛加速 算力、芯片、液冷服务器等板块受益于AI基础设施需求催化 [2][7] - 算力基础设施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受AI大模型需求爆发和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双重驱动 [7] - AI Infra作为连接算力硬件与AI应用的枢纽 需适配硬件迭代并响应应用需求 呈现高景气 [7] - 光通信板块基本面稳固 AI驱动的算力扩张周期仍未结束 [7] - 国产算力实现从模型、芯片到代工等多个核心环节的突破性进展 [8] - 全球数据中心容量预计到2030年每年增长23% 其中美国贡献60%的增长 阿联酋和沙特容量扩张6-7倍 [8] - 美国大型科技公司AI资本支出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19% [8]
帝奥微涨2.02%,成交额4137.68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8.2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03:2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25.76元/股,成交额4137.68万元,换手率0.85%,总市值63.7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68.24万元,大单买入占比19.67%(814.04万元),卖出占比18.02%(745.81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5.06%,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2.38%/8.88%/28.03% [2] - 年内两次登上龙虎榜,最近8月19日龙虎榜净卖出2036.21万元,买入总额1.60亿元(占比17.31%),卖出总额1.80亿元(占比19.52%) [2] 公司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15.11%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20.92万元,同比下滑115.73%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电源管理芯片51.58%,信号链芯片48.42% [2] - A股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1.53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1.56万户,较上期微增0.25% [2] - 人均流通股11799股,较上期减少0.2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行业属性与业务定位 - 公司属于电子-半导体-模拟芯片设计行业 [2] - 概念板块涵盖小盘股、安防、模拟芯片、专精特新、机器人概念等 [2] -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