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医疗(688271)

搜索文档
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0)早盘涨1.08%,医保座谈会提振创新药械预期
搜狐财经· 2025-07-22 02:14
市场表现 - 科创生物医药ETF上涨1.08% 关联指数科创生物上涨1.10% [1] - 成分股博瑞医药上涨5.91% 君实生物-U上涨4.04% 百济神州-U上涨1.74% 泽璟制药-U上涨1.87% 联影医疗上涨0.87% [1] 政策动态 - 国家医保局召开创新药械医保综合价值评价座谈会 市场预期政策支持力度强化 [1] - 医保谈判成功率超90% 创新药获政策持续支持 [2] 行业观点 - 西南证券指出BD加速创新药重估 看好创新药及产业链、AI医疗、脑机接口等结构性机会 [2] - 生命科学领域行业扩容持续 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2] - 中信建投强调集采规则优化推动企业向质量竞争转型 创新药国际化竞争力提升 [2] - 看好具有严格质量体系和规模优势的企业 提及百济神州、泽璟制药等创新主线代表 [2] 公司案例 - 奥浦迈细胞培养基产品管线快速拓展 截至25Q1已有258个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其产品 [2]
富国医疗产业混合发起式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15.75万元 净值增长率1.46%
搜狐财经· 2025-07-22 01:57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基金利润15.75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147元 [3] - 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1.46%,截至二季度末规模1101.36万元 [3][9]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9.46%,同类排名123/138;近半年增长率7.07%,同类排名134/138;近一年增长率8.42%,同类排名125/133 [4] 基金经理与产品特征 - 基金经理孙笑悦管理3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其中富国医药成长30股票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81.88% [3] - 基金成立以来夏普比率0.3405,最大回撤22.85%,2025年二季度单季度最大回撤9.64% [8] - 成立以来平均股票仓位84.42%,同类平均86.95%,2024年末最高仓位87.23%,2024年三季度末最低仓位80.88% [8] 投资策略与持仓结构 - 基金差异化深耕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板块,重点布局国内医疗器械产业 [3] - 持股集中度较高,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惠泰医疗、爱尔眼科、药明合联、澳华内镜、药明康德等医疗器械及服务企业 [12] - 单位净值截至7月21日为1.068元 [3]
AMAC专用设备指数上涨1.29%,前十大权重包含北方华创等
金融界· 2025-07-21 14:37
AMAC专用设备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AMAC专用设备指数上涨1.29%,报3496.58点,成交额811.75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5.85%,近三个月上涨8.72%,年至今上涨7.57% [1] 指数编制背景 - 中基协基金估值行业分类指数依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编制,包含16个门类指数(不包括制造业)和27个制造业大类指数,共43条行业分类指数 [1] - 基日为2009年01月01日,基点为1000.0点 [1] 十大权重股 - 北方华创(6.49%)、迈瑞医疗(6.42%)、三一重工(5.43%)、中微公司(3.77%)、徐工机械(3.37%)、联影医疗(3.0%)、中联重科(1.81%)、先导智能(1.3%)、华海清科(1.27%)、爱美客(1.26%) [1] 市场板块分布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7.23%,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2.77% [1]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53.32%,医药卫生占比24.75%,信息技术占比17.44%,能源占比1.75%,可选消费占比0.89%,金融占比0.59%,原材料占比0.51%,公用事业占比0.39%,房地产占比0.24%,主要消费占比0.13% [2]
联影医疗_ Risk Reward Update
2025-07-21 14:26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271.SS),以及其他众多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公司,如3SBio、Adicon Holdings Ltd等[1][78] - **行业**:中国医疗保健行业,重点涉及医疗影像设备市场[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上海联影医疗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评级**:维持Equal - weight(等权重)评级[3] - **目标价**:从人民币145.00元下调至140.00元,牛市情景从190.00元降至180.00元,基础情景同步调整,熊市情景为80.00元[1] - **论据**:2Q25模型调整,预计收入增长15%,净利润仅增长1%,因省级带量采购激烈竞争下大幅降价侵蚀运营利润率;2025 - 27年分别上调收入预测2.4%/2.8%/2.8%,但2025年净利润保守下调12%,2026 - 27年净利润分别下调8%和7%,基于较低毛利率假设和较高运营成本[1][2] 等权重评级依据 - **市场增长**:CIC预计2020 - 30年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以7.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因渗透率低[8] - **国内优势**:联影将受益于有利政策,与全球同行相比保持成本优势[8] - **海外销售**:短期内海外销售增速将超过国内[8] - **经常性收入**:随着高端设备安装增加和进入顶级客户,维护服务、软件等经常性收入可能扩大,有利于利润率提升[8] - **AI集成**:通过姊妹公司成为AI集成先驱[9] - **估值考量**:溢价估值反映稀缺价值和长期潜力,但近期行业不确定性导致给予等权重评级[9] 不同情景分析 - **牛市情景(180.00元)**:国内领导地位巩固,全球扩张加速,包括中国医疗设备采购从2025年恢复并加速增长,全球扩张快于预期,新产品快速推出[11] - **基础情景(140.00元)**:增长符合预期,海外扩张顺利,但受反商业贿赂运动过渡影响,之后医院采购活动正常化,产品管线和推出按计划进行,规模经济和成本控制推动利润率扩张[12] - **熊市情景(80.00元)**:中国增长乏力,全球扩张放缓,受反商业贿赂时间和强度不利变化、财政刺激减少、地缘政治风险、新产品推出缓慢、运营利润率恶化、监管收紧等因素影响[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财务数据 - **关键盈利输入**:2024 - 2027年影像和放疗设备同比增长分别为(14.9)%、19.0%、16.9%、17.6%;维护服务同比增长分别为26.8%、30.0%、30.0%、30.0%;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7%、16.0%、15.0%、14.5%[17] - **摩根士丹利与市场共识对比(2026e)**:摩根士丹利预计销售额/收入为137.68亿元,EBIT为18.23亿元,净利润为20.04亿元,每股收益为2.4元;市场共识分别为178.983亿元、31.46亿元、36.906亿元、4.5元[20] 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政策利好、海外销售增长、经常性收入增加、AI发展、有利监管、市场份额扩大、规模经济和成本控制提升利润率、海外快速扩张和经常性收入增长[21] - **下行风险**:意外监管收紧、政府资本支出支持减少、市场份额损失、不利产品组合转变导致运营利润率恶化、海外扩张和经常性收入增长慢于预期、地缘政治风险[21] 其他信息 - **所有权定位**:机构投资者活跃占比97.7%[20] - **相关参考链接**:提供了期权概率方法、风险回报主题描述、区域层次解释等多个参考链接[22] - **摩根士丹利业务关联**:与众多覆盖公司有业务往来,存在潜在利益冲突,分析师薪酬与多种因素相关但不与特定投资银行或交易台业绩挂钩[4][35] - **评级系统说明**:采用相对评级系统,包括Overweight、Equal - weight、Not - Rated、Underweight,与传统买卖评级不同,投资者应综合阅读研究报告[39]
冒名推广“优必选商业版”App以实施诈骗?优必选:已报案
犀牛财经· 2025-07-21 08:07
公司声明与诈骗警示 - 优必选科技发布官方声明提醒公众警惕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义进行诈骗活动[2] -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抖音、小红书、百度贴吧、邮箱等渠道推广名为"优必选商业版"的诈骗APP[10] - 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采取法律手段追究冒用名义的违法行为[7][10] 诈骗手段分析 - 不法分子以"团队激励"和"抽取红包"为诱饵要求用户邀请新用户赚取佣金并套取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和身份证号[4][10] - 通过极高收益诱导用户进行"机器人开机"并伪造公司授权文件以"投资返利"诱使用户投入资金后卷款跑路[4][10] - 诈骗形式包括搭建虚假网站和建立"土豆群"等方式实施诈骗[10] 官方信息验证渠道 - 公司官方网站为https://www.ubtrobot.com[5] - 官方联系邮箱包括legalaffairs@ubtrobot.com、sales@ubtrobot.com和investor@ubtrobot.com[5] - 所有业务均在官方平台明确公示办理流程且不会索要银行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6] 公司业务背景 - 优必选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并于2023年12月29日上市[11] - 2014年推出小型人形机器人Alpha 2018年推出中国首个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Walker[1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12] - 毛利为3.74亿元同比增长12.4%[12] - 净亏损11.60亿元同比收窄8.3%[12]
医药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BD加速创新药重估,后续持续看好创新药及产业链、AI医疗、脑机接口等结构性机会
西南证券· 2025-07-20 12:3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医药生物板块迎来拐点与结构性行情,持续关注创新药及其产业链、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方向结构性机会 [3] - BD出海、研发与商业化进程推进、政策支撑,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加速价值重塑;AI医疗技术融合与应用拓展加速推进,关注重点适配方向的前沿进展 [5] - 组合推荐稳健组合和港股组合,涉及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云顶新耀、再鼎医药等公司 [10] 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复盘 股价走势 - 2025年初以来医药行业上涨10.10%,跑赢沪深300指数8.90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4;表现最好的前三板块分别是化学制剂、其他生物制品、原料药 [22] - 2025上半年子行业股价走势分化,药品产业链领涨,增长前五的子行业依次为化学制剂、其他生物制品、原料药、医疗研发外包和线下药店,跌幅前三板块分别为中药、血液制品、疫苗 [29] - 2025上半年港股医药指数大幅跑赢大盘,美股医药指数表现逊色 [34] 个股涨跌幅 - 2025年初至7月6日,480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中绝对涨幅>0%的共有348家,占比72.5%;相对涨幅跑赢医药指数超过50pp的有44家,占比9.2% [41] 估值 - 截至2025年7月6日,医药生物指数PE(TTM)为28.5倍,略高于近4年的50分位线(26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80.91%,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9.97%,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27.20% [43] 基金持仓 - 2025Q1公募基金持仓环比增加,外资持股占比基本持;化学制剂占比24.8%,环比增加最大,+9.3pp;其他生物制品占比7.1%,环比+5.7pp,原料药占比2.0%,环比+1.4pp [58][60] - 2025Q1非医药基金持仓中,其他生物制品占比0.30%,环比增加最大,+0.24pp;医疗研发外包占比0.27%,环比+0.07pp;原料药占比0.04%,环比略有增加 [65] 行业收入与利润增速 - 2025年1 - 5月,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9947.9亿元(-1.4%),实现利润收入1353.2亿元(-4.7%) [103] 医保基金 - 医保基金收入从2003年的89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4810亿元,CAGR达19.1%;医保基金支出从2003年的65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676亿元,CAGR达19.9%,医保基金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109] - 2025年1 - 5月,医保统筹基金收入12295亿元(+5.9%),医保统筹基金支出9443亿元(+1.2%) [109] 中美商保 - 美国医保制度以商保为主,社保主要保障特殊人群;中国商保以社保为主,商保作为补充 [119] - 2025年商保创新药目录将落地,制定第一版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纳入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目录,但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的创新药 [119] 医药子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逻辑 创新药及制剂 - 把握“BD出海+进展/突破+政策支撑+业绩增长”多条主线,关注创新药在BD、研发突破、商业化、政策落地、业绩超预期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131] - 2025上半年创新药走出独立行情,关注研发进展、商业化进展、BD授权等主线,相关标的包括创新药龙头、转型创新、Biotech等企业 [133] - 关注优质创新重要催化和商业化成绩单,如创新药加速落地、临床数据披露、新药获批情况、国产创新药授权出海等 [185] 医疗器械 - 常态化背景下,瞄准刚需替代、出海、主题投资三大方向 [256] - 2025H1器械板块股价下跌0.6%,整体表现较为平稳;政策多发,包括以旧换新政策、集采政策、地缘政治政策等 [258] 血制品 - 并购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处于上升通道;2024年血制品板块逐步走出基数影响,十四五新设浆站逐步投采,行业浆量稳定增长 [368] 中药 - 政策定调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多地落实中药集采通知;看好中药三大方向,包括品牌中药、国企混改、基药目录调整等 [400] 医药分销 - 内部稳中求变,外部政策利好;业绩承压,看好政策出台缓解院端回款压力、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商业模式优化三大方向 [462] 药店 - 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行业持续出清 [130] 医疗服务 - 关注Ai+布局,静待需求释放 [130] CXO - 重回增长轨道,上半年国内投融资活动回暖 [130] 原料药 - 业绩显著改善,关注产业能力升级 [130] 生命科学试剂及制药装备 - 期待国内需求端复苏,国产替代大趋势未改变 [130] 疫苗 - 传统品种边际改善,建议关注创新+出海两条主线 [130]
联影医疗: 联影医疗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16:16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0元(含税),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送红股 [1][2] - 分配基数以股权登记日总股本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股份为准,截至公告日总股本为824,157,988股,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65,601,909.76元(含税) [2] - 差异化分红方案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若股权登记日前基数变动将相应调整分配总额 [2] 除权除息计算 - 除权(息)参考价格计算公式为(前收盘价格-现金红利)÷(1+流通股份变动比例),本次仅现金分红导致流通股份变动比例为0 [3] - 每股现金红利经摊薄调整后约为0.0796元/股,最终除权参考价=前收盘价格-0.0796元/股 [3] 分红实施安排 - 股权登记日、除权(息)日及现金红利发放日具体日期未披露 [1][3] - 除限售流通股及自行发放对象外,其他股东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资金清算系统派发 [4] - 未办理指定交易的股东红利暂由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保管,待指定交易完成后派发 [4] 税务处理细则 - 自然人股东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超1年免征个人所得税,持股1年以内暂不扣税,转让时按持股期限补缴(税率10%-20%) [5][6] - 限售股自然人股东解禁前股息红利按10%税率扣税,税后每股派发0.072元 [6] - QFII股东按10%税率代扣企业所得税,税后每股派发0.072元 [7] - 沪股通香港投资者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可申请税收协定优惠 [8] - 其他法人股东及机构投资者自行申报纳税,税前每股派发0.08元 [8]
联影医疗(688271)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差异化分红事项的核查意见
2025-07-18 10:31
股份回购 - 2023年8月22日决定回购,资金4 - 8亿元,截至2024年8月22日累计回购5,205,476股[2] - 2024年11月25日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股份登记完成,回购专用账户减少1,071,360股[3] - 截至2025年7月4日,回购专用账户股份数量为4,134,116股[3] 权益分派 -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差异化分红,回购股份无利润分配权利[4] - 拟以总股本扣减回购股份为基数,每10股派现0.80元,不转增不送股[5] - 截至2025年7月4日,总股本824,157,988股,扣除后基数820,023,872股,预计派现65,601,909.76元[6] 股价相关 - 2025年7月14日收盘价格为124.84元[7] - 实际分派每股现金红利0.08元,除权除息参考价124.76元/股[8] - 虚拟分派每股现金红利约0.0796元,除权除息参考价124.7604元/股[9] - 本次差异化权益分派对除权除息参考价格影响绝对值为0.00%,小于1%[9]
联影医疗(688271) - 联影医疗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2025-07-18 10:30
利润分配方案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红利0.80元(含税),不转增股本和送红股[8] - 实际参与分配股本数820,023,872股,拟派现金红利65,601,909.76元(含税)[8] 时间安排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24日,除权(息)日和现金红利发放日为2025年7月25日[4] 税收情况 - 不同持股情况和股东类型有不同税负及税后派现金额[13][14][15]
全球医疗科技百强榜发布!12家中国企业上榜!2025 Global MedTech TOP100
思宇MedTech· 2025-07-18 06:22
全球医疗科技百强榜概览 - 思宇MedTech新媒体矩阵发布《2025全球医疗科技百强榜(GMT100)》,基于2024财年营收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1日 [1][3] - 榜单连续第三年发布,旨在为全球医疗器械从业者、投资者、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市场格局洞察 [3] - 榜单兼顾全球视野,特别关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崛起,上榜中国企业共有12家 [4] 全球榜单总体情况 - 美敦力(Medtronic)位居榜首,2024年营收达2394.54亿元人民币,Top10巨头总营收突破1.6万亿元人民币,占榜单总营收逾60% [5] - 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高度集中,Top10企业合计营收超16,000亿元,排名11-30的20家公司合计营收约11,500亿元 [11] - 排名31-50的企业收入区间多为300亿至700亿元,排名51-70的企业收入多在200亿元以下,71-100的企业普遍在100亿元以下 [11] 地区分布透视 - 北美企业占据榜单半壁江山,上榜公司数量占比近50%,合计营收占比超65%,全球排名前五均为北美企业 [14] - 欧洲企业占比约30%,在影像诊断、体外诊断、骨科等领域表现稳健 [14] - 亚洲企业数量占比仍在20%以内,但存在感持续增强,中国和日本的龙头企业逐渐攀升 [14] 中国企业表现 - 中国上榜企业12家,迈瑞医疗位列第26位,为中国排名最高的医疗器械公司 [4][14] - 中国上榜企业2024年合计营收超2,000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进一步增长 [14] - 中国企业在细分领域表现突出,涵盖影像诊断、监护耗材、心血管介入、神经调控、精准外科等 [14] 行业未来展望 - 全球医疗科技产业呈现"马太效应",Top10巨头掌控逾六成市场份额,新兴企业以较小收入体量冲击传统格局 [13] - AI与机器人技术推动精准医疗成为主流,国产替代加速,中国全球化布局初见成效 [14] - 欧美主导格局稳固,但亚太特别是中国的份额逐年上升,并购与创新并行成为行业趋势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