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豪威集团(603501)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GPU放量加速,半导体产业链迎来成长引擎,数字经济ETF(560800)涨超3.5%
搜狐财经· 2025-09-18 05:25
指数表现 - 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强势上涨3.66% [1] - 成分股大华股份、瑞芯微、科博达均涨停10.00% [1] - 均胜电子、中微公司等个股跟涨 [1] - 数字经济ETF上涨3.51% 报1.06元 [1] 流动性数据 - 数字经济ETF盘中换手率2.72% 成交额1989.53万元 [1] - 近1周日均成交额4058.73万元 [1] 行业动态 - 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公布AI技术及产品进展 [1] - 腾讯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并投入软硬件协同优化 [1] - 美国将多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列入实体名单 [1] - 中国对英伟达开展反垄断调查及反歧视立案调查 [1] - 芯片领域国产化替代趋势预计延续 [1] 国产GPU市场 - 国产GPU市场规模达千亿元量级(基于英伟达中国大陆171亿美元收入换算) [2] - 国产GPU放量加速成为半导体产业链重要成长引擎 [2] - AI浪潮推动算力需求提升服务器、AI芯片、光芯片等环节价值量 [2] 指数成分结构 - 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36% [3] - 权重最高个股为东方财富(10.51%) [3][5] - 中芯国际权重6.34% 当日涨7.08% [5] - 北方华创权重5.12% 当日涨7.61% [5] - 海光信息权重4.75% 当日涨9.02% [5] 指数跟踪关系 - 数字经济ETF紧密跟踪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 [2] - 指数覆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及高数字化应用领域上市公司 [2]
DeepSeek-R1开创历史!AI小宽基人工智能ETF(515980)半日收涨3.37%,成分股掀涨停潮,均胜电子三连板!
搜狐财经· 2025-09-18 04:58
人工智能行业研究突破 - DeepSeek团队研究成果登上《自然》期刊封面 开创历史性突破 [1] 人工智能ETF市场表现 - 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强势上涨3.26% 成分股凌云光上涨16.91% 和而泰与瑞芯微涨停 均胜电子实现三连板 [1] - 人工智能ETF半日收涨3.37% 近一周累计上涨8.38% [1] - 人工智能ETF最新规模达69.25亿元 资金净流入1.10亿元 近5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1.07亿元 [1] 人工智能成分股表现 - 中际旭创涨1.69% 权重8.20% 新易盛涨1.29% 权重7.36% 科大讯飞涨2.54% 权重6.63% [4] - 豪威集团涨4.29% 权重6.28% 中科曙光涨5.56% 权重5.65% 金山办公涨3.03% 权重4.24% [4] - 澜起科技涨3.39% 权重4.07% 寒武纪涨2.14% 权重3.97% 浪潮信息涨2.86% 权重3.01% 海康威视涨2.67% 权重2.28% [4] 全球人工智能贸易展望 - 世界贸易组织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有望使2040年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额增长近40% 贸易成本降低与生产率提升将推动全球贸易增长34%至37% [2] - 全球GDP可能随之增长12%至13% 但缺乏适当政策支持可能加剧经济鸿沟 [2] 中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发展 -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日均Token消耗量在2025年上半年达10.2万亿 较2024年下半年激增363% [2] -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全栈式云厂商迎来新增长机遇 中国AI基础设施投资叙事重燃 [2] - 国产大模型和AI应用发展推动算力需求增长 国外算力封锁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 国产算力业务迎来新机遇 [2] 人工智能ETF产品特性 - 华富人工智能ETF全面覆盖人工智能算力和应用各方向 通过独家因子筛选高AI纯度成分股 聚焦景气业绩落地环节 [4] - 场外投资者可选择华富人工智能ETF联接基金A类008020和C类008021 [4]
半导体ETF(159813)涨超5.2%,芯片半导体全线爆发
新浪财经· 2025-09-18 03:02
指数与ETF表现 - 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980017)强势上涨5.13% [1] - 成分股中微公司上涨10.77% 瑞芯微上涨10.00% 海光信息上涨7.71% 北方华创和闻泰科技等个股跟涨 [1] - 半导体ETF(159813)上涨5.25% 冲击7连涨 最新价报1.14元 [1] 行业驱动因素 -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项目 披露阿里平头哥最新研发的面向人工智能PPU芯片 主要参数指标超越英伟达A800 与H20相当 [1] - 天风证券认为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在AI算力需求快速增长 终端智能化加速 汽车电子复苏及国产化替代深化多重驱动下呈现结构性繁荣 [1] - 二季度半导体多数子板块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三季度旺季有望延续景气 2025年AI驱动下游增长 [1] 指数成分与结构 - 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反映沪深北交易所芯片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市场表现 [2]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寒武纪 中芯国际 海光信息 北方华创 澜起科技 豪威集团 兆易创新 中微公司 长电科技和紫光国微 [2]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0.69% [2] 产品信息 - 半导体ETF(159813)设有场外联接A(012969) 联接C(012970)和联接I(022863) [3]
消费电子有望成为最先落地的AI应用之一,消费电子ETF(561600)涨超1.4%冲击7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9-18 02:57
行业前景 - 消费电子单价较低容易起量 有望成为AI应用最先落地的场景之一[1] - 电子化推进和AI赋能将使消费电子产品越来越多[1] - 2025年AI眼镜是值得关注的进展 Meta已推出多款产品 字节和阿里也计划在年内发布新品[1] - 消费电子板块后续催化较多[1] 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8日10:02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931494)上涨1.48%[1] - 截至2025年9月17日 该指数近一周累计上涨10.32% 涨幅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一[1] 成分股表现 - 指数成分股瑞芯微(603893)上涨10.00%[1] - 芯原股份(688521)上涨5.82%[1] - 闻泰科技(600745)上涨4.44%[1] - 安克创新(300866)和中芯国际(688981)等个股跟涨[1] ETF表现 - 消费电子ETF(561600)上涨1.41% 报价1.23元 冲击7连涨[1] - 截至9月17日 该ETF近一周日均成交额达8330.20万元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1] - 盘中换手率为4.37% 成交1699.16万元[1] 指数构成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元器件生产、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2]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4.8%[2] - 前三大权重股为寒武纪(688256)权重5.79%、立讯精密(002475)权重8.06%、中芯国际(688981)权重8.04%[2][4] 权重股详情 - 京东方A(000725)权重6.71% 当日涨0.72%[4] - 豪威集团(603501)权重4.99% 当日涨1.62%[4] - 澜起科技(688008)权重4.31% 当日涨2.37%[4] - 工业富联(601138)权重3.89% 当日涨1.83%[4] - 兆易创新(603986)权重3.84% 当日涨2.57%[4] - 歌尔股份(002241)权重2.61% 当日跌0.42%[4] - 亿纬锂能(300014)权重2.57% 当日跌3.08%[4] 产品信息 - 消费电子ETF(561600)提供场外联接基金 包括A类015894、C类015895和E类024557[4]
豪威集团确认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境外营收占81%
长江商报· 2025-09-17 07:48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支持NVIDIA DRIVE AGX Thor生态系统并利用先进成像解决方案为下一代智能驾驶汽车提供动力 [1][2] - 传感器数据可直接与英伟达Blackwell GPU的AI算力结合 实现多摄像头图像的实时处理与融合 [2] - 英伟达DRIVE AGX Thor开发者套件于2025年8月开放预订 公司传感器解决方案已预集成到套件中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 同比增长22.41% 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 同比增长498.11%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9.56亿元 同比增长15.42% 创中期历史新高 归母净利润20.28亿元 同比增长48.34% [4] - 归母净利润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高速增长 2025年二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1][4] 市场分布 - 2024年境外市场营业收入209.61亿元 同比增长14.35% 占营业收入比例超81% [2] - 随着打入英伟达供应链 境外营业收入有望持续增长 [1][3] - 公司正在冲击港股IPO 已向港交所递表并刊登发行上市申请资料 [3] 业务结构 - 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74.76%(2024年)和74.21%(2025年上半年) [2][6] - 半导体设计业务2025年上半年贡献营收115.72亿元 占比83.01% 同比增长11.08% [5] - 半导体代理销售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41.73%高速增长 收入23.14亿元 [5] 细分市场表现 - 物联网图像传感器收入11.73亿元 同比大增249.42% 成为新增长驱动力 [6] - 汽车领域图像传感器营收37.89亿元 同比增长30.04% [6] - 智能手机领域图像传感器收入达39.2亿元 [6] 研发投入 - 2021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1.1亿元、24.96亿元、22.34亿元、26.22亿元 逐年增长 [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3.65亿元 同比增长8.7% [6]
豪威集团:公司的LCOS产品可以应用于波长选择开关(WSS)领域,并已在全球量产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3:49
公司LCOS产品技术优势 - LCOS产品应用于波长选择开关(WSS)领域并已在全球量产使用 体现卓越光谱灵活性 更高可扩展性及对灵活网格架构适应性 [1] - 作为无机械运动部件的固态技术 通过施加不同电压改变液晶分子排列方向调制入射光相位 可编程衍射光栅将光束偏转到指定输出端口 [1] - 可靠性和寿命优于MEMS技术 同时成本更低 [1] AI数据中心应用前景 - LCOS技术方案在AI数据中心光电路交换(OCS)中具有独特性能特点 [1] - 伴随AI数据中心对OCS需求爆发性增长 预期产品将在高速高效光互连 超大端口交换矩阵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 可降低数据中心功耗 提高网络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1]
每日投资策略-20250917
招银国际· 2025-09-17 03:40
核心观点 - 全球市场呈现分化态势 港股科技板块领涨 美股能源和消费板块表现突出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机构投资者情绪转向乐观[2] - 中国高端制造和科技行业受内外资机构重点关注 韩国设立大规模产业基金支持战略产业发展 日本央行加息预期增强[2] - 消费韧性支撑经济增长 美国零售数据连续超预期 高收入群体贡献率创新高[2][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单日上涨0.19% 年内累计上涨31.80% 恒生科技指数单日上涨1.48% 年内累计上涨36.02%[2] - 分类指数中工商业指数年内涨幅达34.29% 金融指数年内涨幅29.99% 地产指数年内涨幅27.35%[1] - 南向资金净买入31.89亿港元 可选消费、工业与信息技术板块上涨 原材料、医疗与地产建筑板块下跌[2] 全球股市表现 - 美股纳斯达克单日上涨0.87% 标普500上涨0.34% 道琼斯下跌0.17%[2] - 欧洲主要股指普遍下跌 德国DAX下跌1.56% 英国富时100下跌0.94%[2] - 亚太市场涨跌互现 日经225上涨0.30% 澳洲ASX200上涨0.15% 台湾加权指数上涨0.61%[2] 行业与公司调研动态 - 9月以来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等行业接受机构调研次数最多[2] - 下半年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电子仪器、医疗保健等科技与高端制造企业获外资调研频次最高[2] - 中国商务部表示将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2] 重点公司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吉利汽车目标价25港元(上行空间31%) 理想汽车目标价80港元(上行空间26%)[4] - 高端制造:中联重科目标价7.4港元(上行空间14%) 三一国际目标价8.9港元(上行空间29%)[4] - 消费板块:绿茶集团目标价10.74港元(上行空间66%) 珀莱雅目标价129.83元(上行空间60%)[4] - 科技与互联网:腾讯目标价705港元(上行空间9%) 小米集团目标价62.96港元(上行空间12%)[4] - 半导体:北方华创目标价460元(上行空间22%) 贝克微目标价93港元(上行空间72%)[4] 货币政策与利率预期 - 市场完全定价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 预计年底前合计降息50-75个基点[2] - 日本央行可能于第四季度加息一次 2025年加息1-2次 主因薪资增长和通胀压力[2] - 美债收益率回落 美元指数下跌 日元兑美元走强 日美国债利差回升[2] 产业政策与投资动态 - 韩国设立1,080亿美元国家基金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半导体、核能等战略产业 其中核聚变获得20亿美元额度[2] - 白宫计划设立50亿美元矿业投资基金 降低关键矿产对外依赖 支撑再工业化战略[3] - 美国加强对制药广告监管 平价减肥药供应商Hims & Hers Health因FDA警告股价大跌[2] 消费与经济数据 - 美国8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6% 连续三个月超预期 实际零售增长2.1%[2][3] - 高收入群体(前10%)对消费贡献率达49.2% 创1989年以来新高[3] - 在线零售、服装和体育用品销售表现突出 消费韧性受财富效应支撑[2][3]
Meta Connect 2025举办在即,消费电子ETF(561600)冲击6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9-17 01:49
Meta Connect 2025活动信息 - Meta Connect 2025定于太平洋标准时间9月17日至18日召开 创始人扎克伯格将分享AI眼镜最新资讯及AI与元宇宙愿景 [1] - 市场预期Meta或将发布新款AI眼镜 AI眼镜有望成为消费电子板块的最新催化 [1] - 年内还有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的AI眼镜产品或将发布 [1] 消费电子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7日09:34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931494)上涨0.09% [1] - 指数成分股三环集团上涨7.38% 电连技术上涨5.49% 长盈精密上涨4.55% 东山精密上涨3.00% 中芯国际上涨2.77% [1] - 消费电子ETF(561600)上涨0.08% 最新价报1.19元 冲击6连涨 [1] - 截至2025年9月16日 消费电子ETF近1周累计上涨10.69% [1] 指数与ETF产品信息 - 消费电子ETF紧密跟踪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 [1]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元器件生产、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寒武纪、立讯精密、中芯国际、工业富联、京东方A、澜起科技、豪威集团、兆易创新、歌尔股份、东山精密 [2]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4.8% [2] - 消费电子ETF场外联接包括平安中证消费电子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015894)、C(015895)和E(024557) [2]
豪威集团(603501):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8% 车载及新兴市场增速提升显著
新浪财经· 2025-09-17 00:3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9.56亿元 同比增长15.42% 归母净利润20.28亿元 同比增长48.34% 扣非归母净利润19.51亿元 同比增长42.21% 毛利率30.48% 同比提升1.34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4.84亿元 同比增长16.07% 环比增长15.63% 归母净利润11.62亿元 同比增长43.58% 环比增长34.17% 毛利率30.00% 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03个百分点 [1] 业务板块分析 - 汽车图像传感器业务收入37.89亿元 同比增长30.04% 最新一代TheiaCel技术产品保持关键性能指标行业领先 Nyxel近红外技术新品丰富车规级产品矩阵 [2] - 手机图像传感器业务收入39.20亿元 同比下降19.48% 高端产品OV50H进入生命周期尾声 新产品5000万像素OV50X实现量产交付 2亿像素产品获客户验证导入 [2] - 新兴市场图像传感器业务收入11.73亿元 同比增长249.42% 主要受益于全景及运动相机、智能眼镜领域扩张 LCOS产品提供高解析度、低功耗单芯片显示解决方案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310.93/372.39/436.78亿元 归母净利润45.51/58.03/71.28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6.3/28.5/23.2倍 [3]
豪威集团确认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境外营收占81%全球市场再突破
长江商报· 2025-09-16 23:24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支持其NVIDIA DRIVE AGX Thor生态系统 为下一代智能驾驶汽车提供先进成像解决方案[1][2] - 传感器数据可直接与英伟达Blackwell GPU的AI算力结合 实现多摄像头图像的实时处理与融合[2] - 英伟达DRIVE AGX Thor开发者套件于2025年8月开放预订 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 传感器解决方案已预集成到套件中[2] - 公司与AdaCore、QNX等工具链供应商合作 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栈支持 降低客户开发门槛[2]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 同比增长22.41% 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 同比增长498.1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9.56亿元 同比增长15.42% 创中期历史新高 归母净利润20.28亿元 同比增长48.34%[4] - 2025年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连续8个季度实现高速增长[4][5] - 境外市场营业收入209.61亿元 同比增长14.35% 占营业收入比例超81%[2] 业务结构 - 半导体设计业务贡献营收115.72亿元 占比83.01% 同比增长11.08%[5] - 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收入103.46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74.21% 同比增长11.10%[6] - 半导体代理销售业务收入23.14亿元 同比增长41.73%[5] - 图像传感器来源于汽车领域营收37.89亿元 同比增长30.04%[6] - 物联网图像传感器收入11.73亿元 同比增长249.42%[6] - 智能手机领域图像传感器收入39.2亿元[6]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费用26.22亿元 2021-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1.1亿元、24.96亿元、22.34亿元、26.22亿元[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3.65亿元 同比增长8.7%[6] 战略发展 - 公司由韦尔股份更名而来 旨在更全面体现产业布局和实际情况[4] - 正在冲击港股IPO 已向港交所递表并刊登发行上市申请资料[3] - 作为全球前十大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之一 大多数收入来自国际市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