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沪高铁(601816)
icon
搜索文档
京沪高铁:在全球紧张局势中具备增长潜力,2024 年第四季度业绩强劲后
2025-04-15 07:0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基础设施、工业与运输[4] - 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Beijing - Shanghai High - Speed Railway,BJ - SH HSR)[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观点 - 京沪高铁在全球紧张局势下具备增长潜力,维持增持评级[2] - 2025年公司盈利前景积极,有望持续增长[8] 论据 - **战略定位优势**:业务以国内需求为驱动,自由现金流生成能力强,能抵御外部经济冲击;中美贸易紧张,中国对美进口加征125%关税,预计航空转铁路趋势加速,波音飞机占中国机队42%,航空业受挑战,京沪高铁可抢占国内航空旅行市场份额;处于中国“四纵四横”高铁走廊战略位置,能有效应对需求波动和监管变化[2][4] - **财务表现良好**:2024年第四季度初步利润同比增长加速至17%(2024年前9个月为12%),超预期(比摩根大通预期高11%);2024财年预公告显示,上、下限及中点数据均有同比增长,实现率良好[2][6] - **列车技术升级**:CR450高速列车预计2026/2027年商业化,将部署在京沪高铁等主要长途干线,扩大高铁旅行潜在市场,推动客运量增长和票价提升[4][5] - **客运流量增长**:年初至今中国铁路客运流量增长强劲,清明节客运量同比增长约8%,北京和上海是热门目的地;中国铁路总公司设定2025年全年客运量同比增长约5%的目标,高于摩根大通对京沪高铁2025年3%的营收增长预测[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投资亮点 - 公司于2011年6月30日开始运营,2020年1月16日上市,拥有强大自由现金流和稳健资产负债表,可进行战略举措,如资产注入和股票回购,提升股东价值[7] - 拥有连接北京和上海等主要经济枢纽的广泛铁路网络,持有京福安徽高铁65%股权,增强资产基础[7] 估值 - 基于DCF估值,2026年6月目标价为7.30元人民币,关键假设包括无风险回报率2.2%、股权风险溢价6.8%、公司贝塔系数0.78、股权成本5.8%、税后债务成本2.7%、目标债务与总资本比率15%、加权平均资本成本5.3%、终端增长率1%[8][10] 风险因素 - 宏观经济环境挑战下商务流量弱于预期,影响公司业绩[9] - 航空公司竞争加剧,影响客运量和营收增长[10] - 资产注入或新战略举措等催化剂无明确时间表,延迟对公司估值的积极影响[10] 评级历史 - 2022年5月25日至2025年2月11日期间,摩根大通对京沪高铁的评级有“减持”和多次“增持”,目标价在4 - 7.5元人民币之间波动[15] 摩根大通相关业务披露 - 是京沪高铁金融工具的做市商和/或流动性提供者,可能持有其债务证券头寸[13] - 研究分析师薪酬基于研究质量和准确性、客户反馈、竞争因素和公司整体收入等多种因素[23] - 非美国分析师可能未按FINRA规则注册为研究分析师,不受相关规则限制[24] 全球各地区业务及监管信息 - 涵盖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国、迪拜、欧洲经济区、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南非、中国台湾、泰国、英国、美国等地区的业务分布、监管机构及相关规定[35 - 56]
京沪高铁(601816) -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选举职工监事的公告
2025-04-14 10:15
人事变动 - 公司召开职工大会选举张一鸣为第五届监事会职工监事[1] - 郑勇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职工监事职务[1] 人员信息 - 张一鸣大学本科,工学学士,工程师[3] - 张一鸣曾任职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等[3]
中证全指运输指数上涨0.25%,前十大权重包含中远海控等
金融界· 2025-04-14 08:06
指数表现与交易数据 - 中证全指运输指数当日上涨0.25% 报1537.59点 成交额271.52亿元 [1] - 近一个月下跌0.62% 近三个月上涨1.55% 年初至今下跌4.72% [2] 指数编制规则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点 [2] - 样本按中证行业分类分为11个一级行业至200余个四级行业 [2]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期间固定不变 [3] 成分股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62% 京沪高铁(9.83%)、顺丰控股(9.29%)、中远海控(8.23%)位列前三 [2] - 大秦铁路(6.17%)、上海机场(3.74%)、中国东航(2.99%)、南方航空(2.86%)、中国国航(2.53%)、招商公路(2.45%)、春秋航空(2.43%)分列第四至十位 [2] 市场板块分布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75.92%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24.08% [2] 行业构成分析 - 铁路运输占比最高达18.18% 航运(16.69%)和航空运输(14.11%)分列二三位 [3] - 快递行业占比13.27% 物流综合占12.05% 高速公路占9.70% [3] - 港口行业占比9.57% 机场行业占5.34% 公路运输仅占1.09% [3] 跟踪基金产品 - 华夏中证全指运输联接A、联接C及ETF为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产品 [3]
京沪高铁试点宠物托运,我们更关心这些事
新京报· 2025-04-10 02:12
文章核心观点 京沪高铁试点“隔离运输 + 专人看护”宠物托运服务引发热议,该服务有市场需求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发展有待观察 [2][4][17] 分组1:宠物托运需求与现状 - 中国宠物犬猫数量超1.2亿只,Z世代养宠人群占比超60%,携宠出行成刚需 [4] - 传统宠物托运方案分散且各有利弊,公路托运缺标准服务,航空托运手续繁琐成本高、线路有限,传统铁路慢车托运有季节局限,自驾是少数选项 [4] - 过去几年大家对高铁托运呼声大,中铁集团早有相关调研 [5] 分组2:宠物托运现存问题 - 宠物托运行业起步晚,早期运输服务缺乏规范,无消毒流程,司机随意放置宠物致生病、应激甚至死亡案例不少 [7] - 多数托运服务难满足年轻用户成本与服务的双重要求,航空托运经济门槛高、不高效便捷,陆路平台托运缺标准化服务 [7] - 运输过程不透明,宠物主不知运输路上情况,期待价格适中、过程透明、舒适度高的托运方式 [7] 分组3:高铁宠物托运情况 - 试点线路中宠物专用托运箱仅一个尺寸,可托运肩高40cm、体重15公斤以下的宠物 [8] - 每趟列车设一组高铁快运柜存放宠物运输箱,位于中部车厢一端,与旅客乘车空间隔离 [10] - 工作人员通过检测系统观察宠物状态,定时巡查,视情况添加饮用水不予喂食,全程不开箱,托运人不能探视宠物 [10] - 高铁托运专用运输箱配备空气循环等,降低宠物应激反应,采用全程不开箱、到站消毒的标准化服务 [13] - 高铁宠物托运七折优惠后最低360元/只,约比航空便宜50%,和二等座价格差不多,线上提前预约更便捷 [13][14] 分组4:高铁宠物托运面临挑战 - 宠物主质疑高铁托运能否照顾宠物情感、降低应激,旺季运力紧张时宠物舱位可能挤压行李空间,需动态调整资源分配 [14] - 能否“全程可见”宠物实时状态,未来是否加入专业人员跟车等问题待解决 [14]
京沪高铁试点宠物托运服务七折优惠 与旅客相对隔离
中国经营报· 2025-04-08 04:57
文章核心观点 京沪高铁4月8日起推出高铁宠物托运服务并进行试点,公司还将推出多项增值服务,同时研究京沪间交通方式以保持运输优势地位 [2][4][5] 高铁宠物托运服务试点情况 - 4月8日起推出高铁宠物托运服务,初期在沿线5座车站和10趟列车上试点 [2] - 可接受服务的车站为京沪高铁北京南、济南西、南京南、上海虹桥和杭州东;车次为G119/118、G121/122、G127、G134、G183/184、G195/196 [2] 高铁宠物托运服务规则 - 服务原则为“隔离运输、人宠分开、专人看护”,旅客需提前2天及以上在线上预约 [2] - 实行“人宠同出发、同到达”规则,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客户端“宠物托运”功能查询对应车次,预约成功后,乘车前按约定时间携带宠物及相关证件前往出发高铁车站的中铁快运营业部办理托运手续,抵达后通过短信或电话提示领取宠物 [4] 高铁宠物托运服务收费标准 - 运距1000公里以内360元/只;运距为1000 - 1500公里460元/只;运距为1500 - 2000公里660元/只;2000公里以上860元/只,此为7折后金额 [3] 高铁宠物托运服务限制条件 - 不能托运除猫和犬类以外的宠物,且单只体重不超过15公斤、身高不超过40厘米 [3] 高铁宠物托运服务运输安排 - 采用专用装备,实行隔离运输,每趟列车设置一组位于中部车厢一端的高铁快运柜存放宠物运输箱,与旅客乘车空间相对隔离,全程独立存放 [3] - 行程中工作人员全程不开箱,通过监测系统观察宠物状态,巡视检查间隔不超2小时,途中给宠物添加饮用水但不喂食,托运人不能探视宠物 [3] - 一次托运完成后,及时对宠物运输箱清洁消毒,列车终到后对高铁快运柜进行全面清洁消毒 [3] 公司其他举措 - 除宠物托运服务外,还将推出沿线车站家庭休息室、行李寄送到家、影院娱乐等增值服务 [4] - 对京沪间旅行的航空、公路、自驾和普速铁路等交通方式进行研究,以保持京沪高铁在该区域运输的优势地位 [5]
京沪高铁(601816) - 2024 Q4 - 年度业绩预告
2025-04-08 03:46
业绩预告期间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2] 预计净利润 - 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5亿元到130亿元[2] 业绩数据说明 - 以上业绩数据为初步核算,未经审计,具体以2024年年度报告为准[3]
京沪高铁(601816) -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与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
2025-04-06 08:00
市场合作 - 公司2025年4月2日与经规院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 - 协议有效期五年,期满可延期或重签[10] 合作内容 - 围绕高铁多方面开展合作,经规院提供咨询服务[5] - 联合申请课题或探索资本合作,共享成果[7][8] - 建立人员交流和人才培养机制[10] 业绩影响 - 协议预计对2025年度业绩无重大影响[11]
京沪高铁(601816) - 关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于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5-04-06 07:46
回购计划 - 公司拟用10亿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回购股份[3] - 回购价格上限从5.87元/股调至5.75元/股[3][4] - 回购期限为2024年5月30日至2025年5月30日[3] 回购进展 - 2025年3月累计回购125,187,600股,占比0.2549%[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回购180,805,241股,占比0.3682%[2][5] 回购资金与价格 - 2025年3月支付回购资金692,955,887.58元[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支付回购资金999,493,000.34元[2][5] - 2025年3月回购最高价5.40元/股,最低价5.20元/股[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回购最高价5.72元/股,最低价5.20元/股[2][5] 分红情况 - 2023年度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116元[4]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物流指数报664.86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京沪高铁等
金融界· 2025-04-02 07:56
文章核心观点 - 介绍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物流指数的行情、表现、编制规则、持仓情况及样本调整规则 [1][2] 指数行情与表现 - 4月2日上证指数低开震荡,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物流指数报664.86点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1.53%,近三个月下跌3.20%,年至今下跌3.20% [1] 指数编制规则 - 中证沪港深主题指数系列基于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指数样本和中证沪港深500指数样本,结合中证行业分类主题定义选取样本,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情况 - 十大权重分别为京沪高铁(9.37%)、顺丰控股(6.77%)、中远海控(5.95%)、中通快递 - W(4.55%)、大秦铁路(4.25%)、港铁公司(2.87%)、中远海控(2.47%)、极兔速递 - W(2.36%)、海航控股(2.34%)、中国东航(2.03%) [1] - 持仓市场板块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55.88%、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26.37%、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17.75% [1] - 持仓样本行业中,铁路运输占比18.28%、航运占比17.98%、快递占比16.64%、航空运输占比14.16%、物流综合占比10.38%、高速公路占比9.70%、港口占比9.00%、油气流通及其他占比3.17%、公路运输占比0.70% [2] 指数样本调整规则 - 指数系列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相同,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 [2] - 特殊情况进行临时调整,样本退市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指数和中证沪港深500指数样本变动时进行相应调整 [2]
左手绩优右手红利 基金经理看好系统性向上重估
中国证券报· 2025-03-31 20:40
公募基金2024年持仓动向 - 公募基金2024年净买入金额前十个股为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宁德时代、比亚迪、立讯精密、中国平安、长江电力、赛力斯、京沪高铁、招商银行 [1] - 公募基金净卖出金额前十个股包括贵州茅台、恒瑞医药、长安汽车、泸州老窖、陕西煤业、通富微电、沪电股份、中际旭创、紫金矿业、工业富联 [2] 重点买入个股及业绩表现 - 美的集团获净买入208.26亿元居首 2024年营业总收入4091亿元同比增长9.5% 归母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14.3% [2] - 格力电器获净买入132.46亿元 2024年股价涨幅超过50% [2] - 宁德时代获净买入超100亿元 2024年股价涨幅近70% [2] - 比亚迪获净买入超100亿元 2024年营收7771亿元同比增长29% 归母净利润402.5亿元同比增长34% [2] - 立讯精密、中国平安、长江电力、赛力斯、京沪高铁、招商银行获净买入金额均在60亿-100亿元之间 [2] 重点卖出个股及市场表现 - 贵州茅台遭净卖出177.02亿元居首 2024年股价跌幅近10% [2][3] - 泸州老窖遭净卖出 2024年股价跌幅近30% [3] - 长安汽车遭净卖出 2024年股价跌幅近20% [3] - 沪电股份遭净卖出 2024年股价涨幅超80% [3] - 中际旭创遭净卖出 2024年股价涨幅超50% [3] - 工业富联遭净卖出 2024年股价涨幅近50% [3] 行业配置偏好 - 公募基金重点配置家电、新能源领域绩优公司及金融、能源领域红利资产 [1][2] - 红利资产成为重点配置方向 包括格力电器、中国平安、长江电力、京沪高铁、招商银行等 [1][2] 基金经理观点 - 部分核心资产品种估值已非常合适 红利价值类品种分红收益率相比长债收益率具有吸引力 [3] - 人工智能领域突破激发市场风险偏好 AI产业赋能加速将推动中国资产系统性重估 [3] - 科技创新成长空间与政策驱动消费修复值得关注 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升级是核心方向 [4] - 港股市场风险收益比突出 经济企稳与科技创新非线性增长是主要看点 [4] - 白酒行业股价已反映悲观预期 部分公司股息率不逊于类债资产 行业进入投资价值区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