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电气(601727)
icon
搜索文档
主力个股资金流出前20:中银证券流出7.00亿元、恒生电子流出6.77亿元
金融界· 2025-07-30 02:55
主力资金流出情况 - 中银证券主力资金流出7.00亿元 位列首位 [1] - 恒生电子主力资金流出6.77亿元 位列第二 [1] - 宁德时代主力资金流出5.15亿元 位列第三 [1] - 上海电气主力资金流出4.92亿元 位列第四 [1] - 恒宝股份主力资金流出4.64亿元 位列第五 [1] - 北方稀土主力资金流出4.53亿元 位列第六 [1] - 四方精创主力资金流出4.37亿元 位列第七 [1] - 西藏天路主力资金流出4.07亿元 位列第八 [1] - 盛和资源主力资金流出4.01亿元 位列第九 [1] - 建设工业主力资金流出3.84亿元 位列第十 [1] - 山河智能主力资金流出3.18亿元 位列第十一 [1] - 中钨高新主力资金流出3.15亿元 位列第十二 [1] - 中油资本主力资金流出2.94亿元 位列第十三 [1] - 比亚迪主力资金流出2.80亿元 位列第十四 [1] - 云南锗业主力资金流出2.57亿元 位列第十五 [1] - 天孚通信主力资金流出2.52亿元 位列第十六 [1] - 东芯股份主力资金流出2.48亿元 位列第十七 [1] - 中航沈飞主力资金流出2.43亿元 位列第十八 [1] - 中大力德主力资金流出2.42亿元 位列第十九 [1] - 内蒙一机主力资金流出2.11亿元 位列第二十 [1]
30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26股获融资净买入额超1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2:31
行业融资净买入情况 - 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有30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1] - 医药生物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达34.37亿元 [1] - 电子行业获融资净买入17.12亿元 [1] - 银行行业获融资净买入14.62亿元 [1] - 电力设备行业获融资净买入8.51亿元 [1] - 国防军工行业获融资净买入7.47亿元 [1] - 食品饮料行业获融资净买入6.71亿元 [1] - 非银金融行业获融资净买入6.69亿元 [1] - 通信行业获融资净买入6.02亿元 [1] - 有色金属行业获融资净买入5.56亿元 [1] 个股融资净买入情况 - 2008只个股获融资净买入 [1] - 191股净买入金额超3000万元 [1] - 26股融资净买入额超1亿元 [1] - 新易盛获融资净买入11.4亿元居首 [1] - 寒武纪获融资净买入7.8亿元 [1] - 药明康德获融资净买入3.56亿元 [1] - 国泰海通获融资净买入2.57亿元 [1] - 民生银行获融资净买入2.41亿元 [1] - 伊利股份获融资净买入2.19亿元 [1] - 华泰证券获融资净买入2.02亿元 [1] - 上海电气获融资净买入2.02亿元 [1] - 复星医药获融资净买入1.99亿元 [1]
制造业借AI东风加速跃迁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探馆侧记
中国化工报· 2025-07-30 02:18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进展 -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正在为制造业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化工行业借助AI加速向智能化 绿色化跃迁 [1] - 中控技术时间序列大模型在氯碱 石化 热电 煤化工等领域上百套装置落地 在镇海炼化实现常减压装置油品切换操作时长降低到2小时以内 为用户减少每年上千万元损失 [2] - 万华化学通过pH值精准预测控制 将废液处理过程从6-8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 广西华谊能化智能安全体系将预警反应时间缩短20% 风险识别精准度提升30% 应急响应效率提高30% [2] 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突破 - 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与AI算法融合 以4台控制器精准调度144台电机 展现复杂工业产线提质增效潜力 [2] - 上海电气人形机器人"溯元"可自主识别定位搬运不同规格箱体 双臂机器人"灵柯"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5倍以上 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切换工具 [3] - 深圳赛博格机器人实现机身结构减重62.5% 单机负载20千克 故障率低于0.1% 技术路径有望补全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4] 科学智能与前沿技术发展 - 上海AI实验室与同济大学发布化学反应优化多智能体ChemBOMAS 在抗菌药物前体合成反应中将贵金属Pd催化剂用量降低至1/10 产率从20%提升至96% [6] - 国际化工巨头正从单点应用向AI+数字孪生+工业元宇宙的全局智能化演进 未来AI将实现从分子设计到工厂运营的全链条自主决策 [3] - 清华大学教授指出大模型与小模型协同工作模式将推动机器人技术迈向新阶段 未来机器人行为表现将更加流畅自然 [4]
7月29日杠杆资金净买入前十:新易盛(11.40亿元)、寒武纪(7.80亿元)
金融界· 2025-07-30 02:04
融资净买入数据 - 7月29日沪深两市融资净买入前十的股票包括新易盛(11.40亿元)、寒武纪(7.80亿元)、药明康德(3.56亿元)、国泰海通(2.57亿元)、民生银行(2.41亿元)、伊利股份(2.19亿元)、华泰证券(2.02亿元)、上海电气(2.02亿元)、复星医药(1.99亿元)、华友钴业(1.95亿元)[1]
主力动向:7月29日特大单净流出195.93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10:29
市场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全天特大单净流出195.93亿元,其中1658只个股净流入,3155只个股净流出 [2] - 沪指当日收盘上涨0.33% [2] 行业资金分布 - 医药生物行业特大单净流入规模居首,达19.19亿元,行业指数上涨2.06% [2] - 通信行业净流入资金9.72亿元,行业指数上涨3.29% [2] -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出规模最大,达28.60亿元 [2] - 机械设备行业净流出22.79亿元,银行和基础化工行业净流出规模居前 [2] 个股资金流入 - 新易盛特大单净流入9.22亿元居首,收盘价193.39元,涨幅8.77% [1][4] - 恒生电子净流入9.10亿元,收盘价37.82元,涨停 [2][4] - 25只个股特大单净流入超2亿元,主要集中于电子、电力设备、通信行业 [2][4] - 净流入前五个股还包括上海电气(7.94亿元)、云南锗业(5.65亿元)、天风证券(5.62亿元) [2][4] 个股资金流出 - 中国电建特大单净流出8.27亿元居首,收盘价7.16元,涨幅1.85% [2][4] - 孩子王净流出7.73亿元,收盘价13.69元,涨幅2.24% [2][4] - 北方稀土净流出6.89亿元,收盘价39.43元,下跌1.57% [2][4] 股价表现 - 特大单净流入超2亿元个股平均上涨8.14%,表现强于沪指 [3] - 睿智医药、福斯特等个股以涨停收盘 [3]
7月29日上海电气AH溢价达165.92%,位居AH股溢价率第六位
金融界· 2025-07-29 08:59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33%至3609.71点 恒生指数下跌0.15%至25524.45点 [1] - 上海电气A股上涨5.61%至8.29元 H股上涨3.65%至3.41港元 [1] - AH股溢价率达165.92% 位列AH股溢价率第六位 [1] 公司定位 - 公司为全球领先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业务聚焦能源与工业两大领域 覆盖能源生产传输至智能化工业全链条 [1] - 服务范围延伸至"海陆空网油"全产业链 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多行业 [1] 战略方向 -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导向 [1] - 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创造绿色可持续价值 [1]
应收账款普遍逾期 上海电气收上交所监管函
北京商报· 2025-07-28 03:02
事件概述 - 上海电气控股子公司通讯公司发生重大应收账款逾期事件 已提起诉讼 涉案应收账款本金41.27亿元[1][2] - 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母公司归母净利润损失83亿元 相当于公司2020年全年净利润的2.2倍[1][6] - 上交所火速下发监管函 要求公司妥善处置风险事项并合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3] 风险暴露规模 - 通讯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达86.72亿元 账面存货余额22.3亿元[2][4] - 商业银行借款余额12.52亿元 到期日分布在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2][4] - 上海电气提供的股东借款金额达77.66亿元 到期日分布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2][6] 业务模式与风险成因 - 通讯公司采用预付款模式 客户仅需支付10%预付款 余款分期支付[2] - 自2021年4月末发现应收账款普遍逾期 客户出现不同程度欠款行为[2] - 业务模式导致大额资金沉淀 公司对其加大了资金支持[2] 潜在财务影响 - 可能计提大额资产减值损失 包括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和存货变现损失[4] - 股东权益账面值5.26亿元可能全额损失[6] - 商业银行借款中的9.02亿元部分获得公司安慰函或流动性支持函[4] 市场与股东影响 - 公司总市值804.1亿元 最新股东户数29.82万户[6] - 事件可能对上市公司造成重大财务损失和舆论影响[3] - 公司股价报收5.12元/股[6]
上海电气与德昌电机合资成立动界智控
快讯· 2025-07-26 23:06
公司动态 - 动界智控(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于7月26日在长宁区举行揭牌仪式 [1] - 公司由上海电气旗下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与德昌汽车电气有限公司合资成立 [1] - 公司落地于长宁区"上海硅巷" [1] - 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全套关节模组核心技术 [1] 行业活动 - 揭牌仪式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之际举行 [1] 出席人员 - 长宁区委书记张伟出席揭牌仪式 [1] - 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平出席揭牌仪式 [1] - 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出席揭牌仪式 [1] - 上海电气党委副书记、总裁朱兆开出席揭牌仪式 [1] - 德昌电机主席、行政总裁汪穗中出席揭牌仪式 [1]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点评:绿色甲醇项目陆续投产,为绿电消纳提供新方向
国信证券· 2025-07-26 11: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以来全球绿色甲醇项目陆续投入运营,绿色甲醇在交通、化工、能源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绿醇制备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新的方向,建议关注金风科技、运达股份 [3][8] 相关目录总结 全球首个规模化绿氢耦合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 - 7月14日,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一期5万吨正式投产,预计下半年启动二期,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25万吨 [4] - 项目建设2×300吨/天纯氧生物质流化床气化装置、67.2MW风电、8200Nm³/h制氢装置、10万Nm³储氢装置、5万吨/年绿色甲醇及合成装置,是国内首批符合ISCC - EU绿色认证要求项目,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均由上海电气自研自产 [4] - 项目将农林废弃物与风电就地消纳转化为高附加值绿色甲醇,实现生物质能与风能的高效利用 [4] - 项目是国家首批绿电制氢就地消纳示范项目、吉林省百亿级重点工程之一、“氢动吉林”“吉氢入沪”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有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绿色新能源 + 绿色化工”产业链,为大规模绿电消纳提供新路线和商业模式 [5] 香港中华煤气布局绿色甲醇业务 - 7月23日,香港中华煤气向Golden Island Pte Ltd交付5000吨ISCC EU认证绿色甲醇用于新加坡加注业务 [6] - 香港中华煤气是香港最大管道燃气公司,业务涵盖天然气全产业链,是综合性跨行业集团,其内蒙古工厂用自主研发技术将废旧轮胎和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绿色甲醇,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获欧盟ISCC EU及ISCC PLUS国际认证,目前年产10万吨,计划2025年底前提至15万吨 [6] - 2025年4月,韩国“HMM Green”货轮在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加注2903吨香港中华煤气生产的绿色甲醇,是国产绿色甲醇首次大规模加注作业,也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的绿色甲醇加注项目 [6] - 7月,香港中华煤气与佛燃能源共同设立合资公司VENEX,各自持股50%,香港中华煤气将内蒙古易高煤化科技有限公司注入VENEX,双方计划在多地投资建设绿色甲醇生产基地,目标年产能100万吨,广东佛山中华煤气绿色甲醇项目(一期)已签约,预计年产30万吨,总投资50亿元 [8] 相关公司盈利预测 | 代码 | 公司简称 | 市值(亿元人民币) | 归母净利润(亿元人民币)2024A | 归母净利润(亿元人民币)2025E | 归母净利润(亿元人民币)2026E | PE2024A | PE2025E | PE2026E | P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2202.SZ | 金风科技 | 421 | 18.6 | 26.6 | 36.6 | 22.6x | 15.9x | 11.5x | 1.1 | | 300772.SZ | 运达股份 | 101 | 4.6 | 7.0 | 9.6 | 21.8x | 14.4x | 10.6x | 1.6 | [10]
创新驱动高端装备制造提质升级,上海电气携自研机器人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09:43
上海电气人形机器人产品发布 - 公司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自研人形机器人"溯元",标志着在人形机器人应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4] - "溯元"身高167厘米,体重50千克,全身拥有38个自由度,行走速度5千米/小时,负重能力10千克,单臂负载2千克 [4] - 机器人配备激光雷达和双目摄像头,端侧算力达275TOPS,具备自主导航行走能力,可部署大语言模型实现人机交互 [4] 机器人技术参数与应用场景 - "溯元"已能完成箱体搬运场景,通过视觉识别算法和多关节协同控制自主识别、定位和搬运不同规格箱体 [5] - 公司后续将深入拓展"人机协同、机机协同"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升级 [5] - 双臂机器人"灵柯"展示工业场景应用,凭借高精度操作、灵活协作和数据闭环能力为制造业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 [7] 机器人核心技术优势 - "灵柯"通过高精度力控和智能路径规划完成大型构件作业,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切换工具,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5倍以上 [8] - 基于空间网关技术与异构机器人协同作业,展现多机协同的"群体智慧" [8] - 采用"数据-模型-部署"闭环技术,实现从"被动执行"向"主动进化"跃迁,推动制造业迈向"柔性智能" [8] 产业链布局与行业合作 - 公司构建覆盖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及下游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9] - 已部署10余款泛人形机器人,服务10余个工业场景训练,2个场景解决方案实现落地 [9] - 联合30余家机构编制《全球工业人工智能导则》,推出AI智能体综合服务平台和智能磨床解决方案 [10] - 携手中国联通推出全球首发风电全生命周期AI解决方案,赋能风电叶片智能巡检与塔筒参数化设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