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邮储银行(601658)
icon
搜索文档
国有六大行合计日赚超3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2 20:20
核心业绩表现 - 六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 平均每日净赚超37亿元[2]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4270.92亿元居首 建设银行3942.73亿元 农业银行3699.37亿元[2] - 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1681.03亿元最高 建设银行1620.76亿元 农业银行1395.1亿元 中国银行1175.91亿元 邮储银行492.28亿元 交通银行460.16亿元[2]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6% 交通银行增长1.61% 邮储银行增长0.85%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2] 资产规模与质量 - 工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52万亿元达52.32万亿元 保持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3] - 六大行不良贷款率集体同比下降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2%为六大行最低水平[4] - 拨备覆盖率维持较高水平 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健[4] 净息差与经营策略 - 受LPR下调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 存款期限结构变动影响 六大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5] - 工商银行表示净息差边际降幅已收窄 建设银行预计后续仍存在下行压力但降幅将收窄[5] - 农业银行预计通过负债端付息成本下降带动息差边际趋稳[6] - 多家银行通过资产负债久期管理 拓宽非息收入来源应对息差压力[5][6] 信贷投放与业务重点 - 上半年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等领域[4] - 下半年将继续聚焦制造业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4] - 通过优化信贷结构 加快数字化转型 加强风险防控实现更高质量信贷投放[4]
上市银行竞逐移动端 加速迭代提升服务质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2 16:39
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 手机银行已成为银行重要数字化展示窗口及获客入口 比拼的是银行综合服务能力 [1] - 截至2025年6月末 工商银行手机银行个人客户数6亿户居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5.86亿户位列第二 建设银行有资产客户4.32亿户 邮储银行3.86亿户 中国银行签约客户超3.02亿户 [1] - 股份制银行中 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1.78亿户较2024年末增长2% 浦发银行签约客户突破9000万户 光大银行注册用户6790.61万户同比增长6.21% 兴业银行有效客户6641.19万户较2024年末增长5.77% [1] 企业手机银行发展特点 - 企业手机银行持续提升支付结算、跨境金融、外汇业务等综合服务能力 与个人端形成差异化发展 [2] - 工商银行企业网银和手机银行客户达1787万户 月活759万户 客户规模和活跃度同业第一 农业银行企业掌银注册客户970万户较2024年末增加96万户 [2] - 中国银行上线鸿蒙版企业手机银行 充实跨境金融等特色专区 民生银行发布6.0版 优化移动端工作台、消息中心、结算等服务 [2] 双核驱动发展模式 - 个人手机银行以客户规模与体验升级为核心 追求广度与普惠 重用户规模与活跃度 [3] - 企业手机银行聚焦专业化服务 追求深度与专业 形成大众服务+企业赋能的互补生态 [3] - 发展差异在于目标与路径 个人端强调便捷性与场景覆盖 企业端聚焦综合服务能力 [3] 生态化建设与技术创新 - 多家银行完成鸿蒙系统适配 邮储银行推出免安装即点即用服务 中国银行发布企业手机银行鸿蒙版 建设银行支持11个App鸿蒙适配 [4] - 平安银行升级鸿蒙版本App功能 迭代适老化和多语言版本 强化电诈提醒和信息保护 [4] - 银行深化人工智能应用 探索各类手机银行应用场景 打造服务生态 全面提升客户线上服务质效 [4] 用户活跃度提升 - 农业银行掌上银行月活客户数2.63亿户较2024年末增加1237万户 中国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9759万户 邮储银行突破8100万户 [5] - 交通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4912.28万户同比增幅8.63% 兴业银行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8.40% [5] - 浦发银行推出极简开户、线上测额等便捷服务 细化客群分层分类 推动用户增长和流量转化 [5]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构建可持续的用户体验管理体系 布局以AI手机为调度中心的全终端智能化体系 [6] - 提升大模型与中台能力 通过多模态技术与原子化服务支持用户自主编排个性化金融方案 [6] - 基于动态界面渲染实现千人千面服务体验 打造用户自驱、前后端协同的智慧金融新范式 [6]
明年发行?“数字日元”浮出水面
北京商报· 2025-09-02 15:39
日本邮储银行数字日元计划 - 日本邮储银行计划于2026财年末推出数字日元DCJPY 以方便储户进行数字金融交易和代币化证券结算 [1][3] - DCJPY由法定日元1:1支持 储户可免费兑换并用于即时交易区块链资产 [3] - 该行拥有1.2亿储户账户和约190万亿日元存款 目标在下一财年实现用户使用数字日元购买公司债券等小规模金融产品 [3] 数字货币技术特性 - DCJPY采用区块链技术提供即时透明交易 在许可网络运行且代表直接银行存款 与稳定币存在本质区别 [3] - 交易结算时间可从数天缩短至即时 有望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并简化金融交易流程 [3] 日本数字货币发展进程 - 日本自2016年起与欧洲央行开展批发型数字货币技术研发 2020年初完成四阶段系统实验 [5] - 日本银行研究所2018年设立法律问题研究会 结算部门2023年7月设立数字货币小组推进零售型数字货币系统构建 [5] - 日本央行2020年10月启动数字日元研究 2023年4月开展试点计划 但政府尚未最终决定是否发行 [5] 无现金支付发展趋势 - 日本无现金支付比例从2010年13.2%增长至2024年42.8% 提前一年达到40%政策目标 [7] - 数字货币可能加速无现金社会到来 央行官员指出纸币使用未来可能大幅减少但短期依赖不会消失 [7][8] - 政策制定者视无现金化为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及促进金融全球化的关键 [7] 数字货币实施考量 - 零售型数字货币设计不替代物理货币 仅充当辅助作用且不排除商业银行中介职能 [8] - 日常支付场景CBDC需满足通用访问性、安全性、强韧性、即时到账和互操作性五大特性 [8] - 需平衡监管与隐私保护 改善私营支付系统并提高跨境支付互操作性 [4] 潜在挑战与顾虑 - 高龄化社会对现金依赖较强 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数字货币系统瘫痪 [6] - 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引发金融挤兑风险 影响商业银行中介功能及收益流动性 [6] - 个人隐私保护及系统安全问题需深入论证 发行前需充分准备 [4][6]
逆势崛起,18万亿零售大行竟成“黑马”?
证券时报· 2025-09-02 13:54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对公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量质并优的高速增长 公司贷款增幅14.83% 公司中收增长41.62% 不良率仅0.49% 显著优于同业均值 成为全行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 [1][3][5] - 通过"一体化、高效率、差异化、金融+"四大战略实现差异化突围 聚焦主办行客户、流程优化、细分市场及生态服务 推动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8][9][10] - 对公业务五年复合高增长 贷款总量突破4万亿元跻身行业第六 中收增长超6倍 成为稳定营收的第二增长曲线 [1][4][6] 业务表现 - **贷款与存款增长** 公司贷款较年初新增5410.98亿元 增幅14.83% 总规模达4.19万亿元 存款新增2296.23亿元 增幅13.86%至1.89万亿元 增速均超国有大行均值6.51和10.21个百分点 [3] 五年内公司贷款增长115% 总量突破4万亿元 存款净增额及公司中收实现三年翻番 [1][4] - **中间业务与收入结构** 公司中收同比增长41.62% 其中投行业务增长48% 交易银行增长34% 2020-2024年公司中收累计增长超6倍 [1][6] 新投放公司贷款收益率高于同业近30BP 负债付息率低20BP [5] - **资产质量与风控** 公司贷款不良率0.49% 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 低于国有大行均值0.91个百分点 [1][5] 战略与执行 - **一体化客户经营** 构建"1+N"经营体系 主办行客户数上半年增长62% 其营收和RAROC为一般客户的1.93倍和1.33倍 [8] 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达6.43万亿元 较年初增15.72% 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4] - **差异化市场定位** 聚焦科技金融(服务超10万户企业 贷款余额9300亿元)、绿色金融(贷款余额9586.39亿元 增11.59%)及普惠小微(余额1.72万亿元)等战略领域 [5] 深耕"十大市场缝隙"如产业园区、文旅等 新领域贷款占新增超25% 收益率高全行均值30BP以上 [9] - **数字化与效率提升** AI审贷技术覆盖12个行业 应用率95% 批复金额2.4万亿元(同比增261%) 智慧投行系统缩短93%操作时间 大数据平台日处理超50亿条数据 [14] 通过流程重构实现前中后台协同 提升响应及审批效率 [9] 行业定位与前景 - 公司金融收入贡献较可比同业低20个百分点 显示巨大成长潜力 [13] - 积极申请设立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补全"股权+债权"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14] - 对公业务成为零售战略支撑点、资金资管业务着力点 推动向"均衡型银行"进化 [12][14]
逆势崛起!18万亿零售大行竟成“黑马”?
券商中国· 2025-09-02 13:27
文章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对公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量质并优的高速增长 成为公司金融领域的"黑马" 其公司贷款增速、存款增速及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均大幅超越同业均值 同时保持优异资产质量[1][2][3] - 公司通过"一体化、高效率、差异化、金融+"四大战略关键词实现差异化突围 构建"1+N"经营体系 深耕十大市场缝隙 并推动服务模式从传统金融向"基于金融的产业赋能"升维[7][8][9] - 对公业务已成为邮储银行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 有效弥补零售业务压力 推动向零售、公司、同业三大支柱协调发展的"均衡型银行"进化[10][12] 对公业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贷款新增5410.98亿元 增幅14.83% 总规模达4.19万亿元 稳居国内商业银行第六位 超出其他五大国有行平均增幅6.51个百分点[2] - 公司存款新增2296.23亿元 增幅13.86%至1.89万亿元 超出其他五大行平均增幅10.21个百分点[2] - 公司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62% 其中投行业务收入增长48% 交易银行收入增长34%[1][6] - 公司贷款不良率仅0.49% 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 低于其他国有大行均值0.91个百分点[1][5] 长期成长性指标 - 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达6.4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5.72% 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3]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中收增长超6倍 公司客户整体规模三年增长65%[3][6] - 实现"三个翻番":公司贷款和存款净增额、公司中收均三年翻番[3] 信贷结构与发展质量 - 科技贷款余额突破9300亿元 服务科技型企业超10万户 上半年净增超900亿元[4] - 绿色金融贷款余额9586.3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1.59%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2万亿元 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居国有大行前列[4] - 新投放公司贷款收益率高于可比同业近30BP 公司负债付息率较同业低20BP[5] 战略打法与运营体系 - 构建"1+N"经营服务体系 上半年主办行客户增长62% 其贡献营收为一般客户的1.93倍 RAROC为1.33倍[7] - 通过前中后台联动体系提升审批效率 后台运营实现高频业务线上化、自动化、集中化处理[8] - 聚焦"十大市场缝隙" 2024年以来新市场领域贷款投放占比超公司贷款新增投放的四分之一 部分领域收益率高于全行平均30BP以上[8] - 创新"金融+"生态体系 推出"邮银财管+"服务 将银行服务嵌入企业管理流程[9] 未来发展与能力进化 - 公司金融收入贡献较可比同业仍有20个百分点差距 显示巨大增长潜力[10] - 积极申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 打造投贷联动等四大平台 提供"股权+债权"全生命周期服务[11][12] - AI和大数据深度应用:"看未来"审贷技术覆盖12个行业 应用率95% 批复金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261% 智慧投行系统缩短债券交易操作时间93% 大数据平台日处理超50亿条数据[12]
万联证券给予邮储银行增持评级:储蓄代理费率调整推动业绩回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11:05
信贷增长 - 信贷增长维持高位 [1] 资产质量 - 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 [1]
邮储银行(601658):点评报告:储蓄代理费率调整推动业绩回升
万联证券· 2025-09-02 10:50
投资评级 - 维持邮储银行增持评级 [3][4] 核心观点 - 储蓄代理费率调整推动业绩回升 邮储银行1H25营业收入 拨备前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 14.9%和0.8% 较1Q25分别提升1.6 8.3和3.5个百分点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7%但降幅收窄 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11.6%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速达25.2% 业务管理费率因储蓄代理费率调整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 [2] - 信贷增长维持高位 1H25贷款同比增长10.5% 总资产同比增速达10.8%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2% 环比提升1.31个百分点 [2] - 资产质量面临压力 1H25末不良率0.92% 关注率1.21% 环比分别上升1BP和14BP 不良生成率0.93% 较2024年上升9bp 其中公司贷款 小企业贷款和零售贷款不良生成率分别为0.12% 1.60%和1.53% 拨备覆盖率260% 环比下降5.8个百分点 [3]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882.47亿元 905.1亿元和933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04% 2.56%和3.08% [3]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3548.61亿元 3673.97亿元和3816.30亿元 增速分别为1.74% 3.53%和3.87% [4][8]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B估值分别为0.71倍 0.66倍和0.62倍 [3][4] 利润表详细预测 - 2025-2027年净利息收入预测分别为2900.26亿元 3030.55亿元和3177.63亿元 [8] - 2025-2027年净手续费收入预测分别为267.99亿元 270.67亿元和273.38亿元 [8] - 2025-2027年业务及管理费预测分别为2206.74亿元 2272.95亿元和2341.14亿元 [8] 资产负债表详细预测 - 2025-2027年贷款总额预测分别为9.69万亿元 10.49万亿元和11.31万亿元 [8] - 2025-2027年存款总额预测分别为16.66万亿元 18.08万亿元和19.53万亿元 [8] - 2025-2027年资产总额预测分别为18.65万亿元 20.22万亿元和21.83万亿元 [8]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9月2日涨2.18%,工商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24.0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2 08:59
板块表现 -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单日上涨2.18% 显著跑赢大盘 上证指数下跌0.45% 深证成指下跌2.14% [1] - 工商银行领涨板块 单日涨幅2.57% 收盘价7.57元 成交额57.571亿元 [1] - 农业银行成交额最高 达40.73亿元 建设银行成交额22.71亿元 中国银行成交额25.14亿元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4.08亿元 游资净流出9.4亿元 散户净流出14.68亿元 [1] - 工商银行获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入10.05亿元 净占比17.45% [2] - 农业银行主力净流入5.49亿元 净占比13.48% 邮储银行是唯一获游资净流入个股 金额4294.36万元 [2]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回应热点问题!
金融时报· 2025-09-02 08:10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通过A股定向增发1300亿元获得国家大规模注资 解决了长期资本约束问题 为业务扩张奠定基础 [1][7] - 公司负债端优势显著 存款核心竞争力巩固 对公存款增长14.53% 付息率低至1.18% 零售存款付息率1.23% 同业存款增长超1200亿元 [3] - 净息差压力缓解 二季度利息净收入环比增长1.95% 公司贷款利息收入逆势增长2.08% 上半年不良贷款处置本息473亿元同比增长超50% [4][5] - 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9% 公司板块中收增速达42% 其他非息收入增长24.72% 启动"中收跃升三年计划" [6]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0.52% 上市以来首次调整代理费率 上半年代理费554亿元同比下降9% [7] 负债端表现 - 对公存款同比增长14.53% 高于行业平均11个百分点 付息率1.18%较年初下降14BPs [3] - 个人存款付息率1.23%较年初下降22BPs 通过支付结算和资产配置服务带动AUM增长9% [3] - 同业活期存款增长超1200亿元 自营存款同比多增近1300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 [3] 息差管理 - 二季度单季利息净收入环比增长1.95% 信贷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缓解息差压力 [4] - 公司贷款利息收入逆势正增 上半年同比增长2.08% [4] - 上半年息差较一季度仅下降1BP 降幅趋缓 精细化管理系统构建长期优势 [5] 中间业务发展 - 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9% 营收占比提升0.85个百分点 [6] - 公司板块中收同比增速达42% 银团贷款/财务顾问/债券承销取得突破 [6]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4.72% 营收占比提升2.45个百分点 [6] 资本与代理业务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2% 较上年末提升0.96个百分点 [7] - 上半年代理费554亿元 同比减少54亿元下降9% 代理费率主动调整效果显现 [7] - "自营+代理"模式优势通过两次费率调整进一步巩固 [7]
流量的游戏:冰与火之歌
36氪· 2025-09-02 08:10
行业竞争格局 -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手机银行MAU排名中占据绝对优势 前五名均为国有银行 农业银行以2.38亿MAU位居榜首[3][4] - 国有银行形成三个明显梯队 第一梯队为亿级MAU银行包括工商银行(1.79亿) 农业银行(1.37亿) 建设银行(1.13亿)[6] - 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用户活跃度下滑压力 招商银行虽然以7001.1万MAU保持股份行首位 但同比减少1.2%[6] 市场发展阶段 - 手机银行App市场正式步入存量竞争阶段 用户规模连续三年停滞在6.5-7亿区间[3] - 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长从4.93分钟显著下降至2.70分钟 表明用户黏性有待提升[3] -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 银行物理网点线上迁移基本完成 账户迁移已接近尾声[4] 运营策略转变 - 银行从基础增长策略转向精细化运营 应对个性化推荐不精准 产品服务同质化等技术架构敏捷性不足等挑战[1] - 国有大行正从功能型App向生态型平台跃迁 将金融服务嵌入政务办理 校园管理 社区养老等高频生活场景[5] - 推动银行APP向综合金融"超级APP"进化 覆盖用户衣食住行 看病 旅游 购物等需求 成为高频应用[10] 技术应用创新 - 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AI成为驱动行业变革核心引擎 深度应用于智能交互 智能风控和精准营销三大核心场景[15] - 工商银行通过升级生态直连模式 实施蒙屏降噪工程 优化可交互式场景卡片布局提升服务可得性[15] - 浦发银行在"66生活"页签集成生活服务生态 构建垂直场景服务平台 推出差异化付费权益[16] 用户行为分析 - 银行APP不是客户在线渠道的需求中心 微信和支付宝在银行APP之前构建了护城河 客户可随时更换绑定银行[10] - 招商银行APP+掌上生活APP用户数超过3.4亿 远超其零售客户数(2.02亿) 显示非持卡用户也被生活服务吸引[12] - 银行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分时活跃数据显示 下午时段用户活跃度最高 掌上生活APP达608.11万活跃用户[17] 差异化发展路径 - 头部银行需深化既有优势客群服务 中小银行要绑定区域特色 将本地生活服务与金融产品深度融合[16] - 招商银行最早在APP上提供饭票 电影票 充值话费等生活服务 吸引非持卡用户使用"周三5折"等服务[11] - 单纯依靠场景融入和金融科技优化主要助力存量用户挖潜 对吸引增量用户作用有限[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