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保险(601336)
icon
搜索文档
以股息补票息 险企增配权益资产 每年入市增量资金或超6000亿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4 00:38
核心观点 - 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上半年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全面提升 股票配置显著增长 险资通过增配高股息股票应对低利率环境 未来三年每年入市规模或达6000-8000亿元 [1][2][7] - 四家险企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新华保险以33.5%增速领跑 投资收益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1][2] - 行业面临净投资收益率下滑压力 平均净投资收益率3.0%接近负债成本 存在利差损风险 [4][5] 业绩表现 - 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33.5% 中国人保265亿元增16.9% 中国太保279亿元增11% 中国人寿409亿元增6.9% 中国平安680亿元(剔除一次性因素后归母营运利润777亿元同比增3.7%)[1] - 新华保险投资收益187.63亿元 较2024年同期9.66亿元大幅增长1842% 主要源于投资资产买卖价差收益增加 [2] 资产配置变化 - 股票配置比例全面提升:中国平安10.5%(+2.9pct) 中国人寿8.70%(+1.12pct) 新华保险11.6%(+1.4pct) 中国人保5.4%(+1.7pct) 中国太保9.7%(+0.4pct)[2] - 行业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整体提升1.3个百分点至13.9% 配置余额较年初增加近4800亿元 [3] - FVOCI股票配置比例较年初上升1.3个百分点 为2023年以来最大增幅 FVTPL股票配置比例增0.3个百分点至5.5% [3] - 全行业股票配置比例达8.8% 较2024年末提升1.2个百分点 上半年增配额度达0.64万亿元 [3] 投资策略方向 - 重点布局高股息策略与成长板块 通过股息收益弥补票息收入缺口 [1][3][6] - 中国平安增配高分红股票作为"收益压舱石" 新华保险优化权益资产内部结构控制波动 [3] - 中国人寿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优质高股息股票 港股市场因新经济资产配置价值获得显著收益 [6] 行业挑战与趋势 - 平均净投资收益率3.0%接近3%左右刚性负债成本 部分公司股息收益率低于0.5% [4][5] - 78%保险资产负债成本位于3%-4.025%区间 增额终身寿险热销拉长负债端久期 [5] - 预计未来三年每年增配权益资产1-1.5个百分点 对应6000-8000亿元入市资金 其中3000-4000亿元投向高股息股票 [7]
73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858亿
证券日报· 2025-09-04 00:14
行业整体表现 - 73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858.05亿元,同比增长约25% [1][2] - 52家公司实现盈利,合计盈利1900.77亿元,21家公司亏损,合计亏损42.72亿元 [1][2] - 行业净利润回暖主要受业务结构优化、降本增效举措生效及投资收益回暖驱动 [1][3] 头部公司盈利格局 - 平安人寿以506.02亿元净利润居首,中国人寿(403.30亿元)、太保寿险(206.58亿元)、泰康人寿(159.98亿元)和新华保险(143.34亿元)位列前五 [2] - 寿险"老七家"合计净利润1555.90亿元,占行业总利润八成以上 [5] - 11家公司净利润超10亿元,36家公司净利润低于10亿元 [2] 业务转型与成本优化 - 行业通过下调产品预定利率、推动分红型产品转型降低刚性负债成本 [3] - 中国人保首年期交规模保费同比增长25.5%,通过压缩趸交高成本业务提升新业务价值率 [4] - "报行合一"政策推动费用成本压降,实现经营提质增效 [4] 投资端表现与市场环境 - 资本市场回暖及利率中枢下行推动固收资产估值上升,贡献账面盈利 [3]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低位,行业面临"资产荒"压力,但稳增长政策落地预期缓解新增固收投资收益率压力 [5][6] - 长债利率持续上行,经济复苏预期下负债端与投资端有望同步改善 [6]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小险企在品牌、资金、渠道方面处于劣势,需聚焦细分市场提供特色化产品(如居家养老服务、健康险附加值服务) [5] - 行业呈现显著马太效应,存量客户竞争加剧背景下头部企业优势持续扩大 [5]
发挥长钱长投优势险资系私募偏好大蓝筹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22:42
险资系证券私募发展 - 平安资管旗下恒毅持盈私募基金完成登记,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均为3亿元,由平安资管100%持股,首期基金规模达300亿元,聚焦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重点布局符合政策导向的优质上市公司 [1]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批准三批,累计试点金额2220亿元,目前共有7家险资系证券私募获批,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及人保资产等 [2][4] 险资系私募基金投资动向 - 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基金新进成为中国石油A股第6大流通股东,持股2.17亿股,持仓市值约18.57亿元,同时新进成为中国神华A股第9大流通股东,持股5200万股,持仓市值约21.16亿元 [2] - 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三期1号私募基金位列中国石化第8大股东,持股3.05亿股,对应市值超过17亿元,并新进成为大秦铁路第4大股东,持股2.98亿股,对应市值超19亿元 [3] - 鸿鹄志远基金一期继续出现在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的前十大股东之列,持股数量较上一季度保持不变 [3] 险资系私募基金经营表现 - 鸿鹄志远基金一期截至6月30日总资产达571.12亿元,净资产556.84亿元,上半年营业收入12.03亿元,营业利润11.75亿元,净利润9.68亿元 [3] - 鸿鹄志远系列基金通过低频交易和长期持有方式获得稳健股息收益,投资策略聚焦公司治理良好、经营稳健、股息稳定的大盘蓝筹股,以减少股价短期波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4] 险资投资策略与市场作用 - 险资系私募基金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长钱长投"原则,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属性,以高质量发展理念看待资本市场,促进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4] - 险企通过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入市,有助于发挥险资长钱长投优势,支持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 [4]
今年上半年多家险企银保新业务价值同比翻倍 重新站上“C位”,银保渠道何以狂飙?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9:22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高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平安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同比增长168.6% [1] -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36.04亿元同比增长155.97% [1]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32.67亿元同比增长137.08% [1] 银保渠道价值贡献占比提升 - 平安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贡献占比提升至27% [1][3] -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价值贡献占比达到37.8% [3]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价值占比超过50%成为第一大价值贡献渠道 [2] 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增长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249.39亿元同比增长150.3% [2] - 平安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保费228.75亿元同比增长74.67% [3] -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规模保费416.60亿元同比增长82.6% [3] 期交业务快速发展 - 平安寿险银保渠道期缴保费169.6亿元同比增长148.79% [3] -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新保期缴规模保费88.40亿元同比增长58.6% [3] - 新华保险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111.04亿元同比增长55.4% [2] 行业格局变化 - 头部公司银保市场期交业务同比增长48.9%远高于行业平均的4.8% [3] - 头部公司市场份额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三分之一 [3] - 银保在保险行业整体收入中占比达到50% [3] 渠道战略升级 - 新华保险将银保渠道发展上升至公司战略高度 [2] - 平安银保可经营网点数量从1.2万个拓展至1.7万个 [9] -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期缴举绩网点总数达1.3万个同比增长28.9% [8] 产品结构转型 - 银保渠道从趸交短险为主转向长期期交和保障型产品 [2] - 各公司稳步推进浮动利率型产品 [6] - 产品从单一理财向全生命周期规划转变 [5] 市场潜力巨大 - 银保成交客户仅占银行个人客户的3%-5% [6] - 不到5%客户通过线上触达转化 [6] - 不到5%客户配置健康保障产品 [6] 国际经验借鉴 -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银保占寿险保费销售的60%-70% [4] - 欧洲银保一体化合作模式包含产品定制和数据共享等五大维度 [8] - 银行保险通过分销网络和电子技术实现规模经济 [4] 银保合作深化 - 监管取消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数量限制 [8] - 太保国有行期缴举绩网点数同比增长164.9% [8] -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724.44亿元同比增长45.7% [8] 驱动因素转变 - 从费用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和产品驱动 [5] - 老龄化加剧带来养老健康保障需求 [5] - 健康医疗需求节节攀升 [5]
41家券商推荐281只9月份金股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3 16:38
券商金股推荐概况 - 截至9月3日 41家券商推荐9月金股 覆盖281只个股 恺英网络和中兴通讯均获5家券商推荐 [1] - 牧原股份 洛阳钼业 兆易创新 中航沈飞 东方财富 新华保险 金山办公 深信服均获4家券商联合推荐 [2] 个股推荐逻辑 - 开源证券认为恺英网络四季度进入新产品周期 储备新品上线驱动业绩加速增长 [2] - 国信证券分析中兴通讯作为通信设备头部企业 受益AI发展和芯片突破 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2] 券商市场观点 - 招商证券认为市场保持震荡上行概率较大 赚钱效应积累带动增量资金流入形成正反馈 [2] -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A股有望在流动性驱动下延续结构性行情 需关注基本面线索和政策预期 [3] - 长城证券看好科技板块支撑因素 算力 人工智能 消费电子 国产替代等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3] 8月金股表现 - 8月券商推荐287只金股 其中244只实现上涨 上涨比例达85% [4] - 华胜天成上涨115.11% 寒武纪上涨110.36% 思泉新材上涨100.66% 三只个股涨幅超100% [4] - 新易盛等8只金股涨幅超50% 涵盖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4] 机构关注度与表现 - 东方财富8月获7家券商推荐 当月上涨24.45% [4] - 洛阳钼业上涨38.26% 牧原股份上涨18.55% 东鹏饮料上涨10.74% 三只个股均获5家券商推荐 [4] 行业表现 - 大金融板块15只金股中14只上涨 东方财富 广发证券 中国人保 国金证券涨幅均超10% [4] 券商金股指数表现 - 开源证券金股指数8月上涨25.58% 表现最佳 [5] - 华鑫证券金股指数和中原证券金股指数月涨幅均超20% [6]
非银金融2025中报综述:“慢牛”新周期,板块重估时
长江证券· 2025-09-03 15: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 维持 [2]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呈现ROE系统性提升带来的价值重估机会 银保高速增长印证"存款搬家"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逻辑 负债成本率改善 增配权益资产趋势显著 [7] - 券商业绩延续强势表现 2025H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3%和65.6% 自营及经纪业务为主要驱动 投行业务明显回暖 [7] - 金融科技板块C端业务收入弹性较强 B端业务承压 行业利润率大幅改善 [7] -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盈利弹性较大的公司及行业内龙头和高股息个股 [7] 保险行业总结 - 2025H上市险企内含价值达到38,475亿元 较年初增长5.6% NBV达到666亿元 同比增长31.0% NBVM提升至18.3% 较年初上升2.03个百分点 [12][13] - 银保渠道驱动新单保费高增 上市险企总投资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均在19%左右 [19] - 负债成本明显改善 NBV打平收益率较年初下降69个基点至1.9% [12][13] - 权益资产配置增加 股票及基金敞口较年初提升86个基点至13.3% [12][13] - 个股表现分化 新华保险NBV同比增长58.4% 中国人寿增长20.3% 中国平安增长39.8% [16][17] - 行业ROE=(投资收益率 - 负债成本率) * 经营杠杆 看好ROE重估机会 [7][36] 券商行业总结 - 2025H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18.94亿元 同比增长11.3% 归属净利润1,036.05亿元 同比增长65.6% 平均ROE为3.5% 同比提升1.23个百分点 [39][40][47] - 业务结构变化显著 自营业务收入1,180.00亿元 同比增长54.1% 占比提升至46.8% 经纪业务收入637.72亿元 同比增长43.6% 投行业务收入155.47亿元 同比增长17.7% [39][40] - 头部券商盈利稳定性凸显 ROE领先的包括东方财富(6.7%)、国泰海通(6.3%)、国信证券(5.3%) [43][44] - 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7.53个百分点至51.44% 信用减值损失率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至0.2% [48][49] - 行业集中度保持相对稳定 营业收入CR5为39.5% CR10为61.5% [53] - 自营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从2022年的19.2%提升至2025H的47.0% [63][66] - OCI权益配置延续增配趋势 2025H末行业合计OCI权益规模5,717.7亿元 较年初增长30.8% [74][77] 金融科技行业总结 - C端业务表现强劲 同花顺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3.2% 九方智投投顾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3.3% [83][84] - B端业务仍然承压 财富趋势软件收入同比下降10.0% [83][84] - 大平台竞争格局稳固 同花顺、东财、大智慧APP月活数分别为3501、1714、1192万人 [90] - 小平台加大流量采购投入 九方智投流量采购费用同比增长17.5% 指南针广告费用同比增长62.5% [93] -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同花顺扣非后净利率提升2.1个百分点至28.2% 九方智投提升60.5个百分点至41.2% [97][98] - 2025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东方财富120.5亿元(同比增长25.4%) 同花顺37.0亿元(同比增长102.7%) 九方智投15.2亿元(同比增长457.4%) [100][101]
中银增长混合A:2025年上半年利润1438.13万元 净值增长率1.21%
搜狐财经· 2025-09-03 14:55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1438.13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032元 [2]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1.21%,截至9月2日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48.49% [2][6]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33.62%(同类排名29/182),近半年26.14%(同类排名43/182),近三年-7.14%(同类排名133/172) [6] 基金规模与持仓结构 - 截至上半年末基金规模13.06亿元,持有人7.5万户,总份额44.47亿份 [2][32][35] - 个人投资者占比100%,机构持有0.01%,管理人员工持有73.88万份(0.02%) [35]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79.59%(同类平均87.22%),2023年末最高仓位91.96% [31] 投资组合特征 - 十大重仓股包括新易盛、中信证券、中际旭创、紫金矿业、新华保险等 [41] - 持股加权市盈率16.32倍(同类均值29.05倍),市净率1.81倍(同类均值2.22倍),市销率1.85倍(同类均值1.85倍) [12] - 持股加权营收增长率0.11%,净利润增长率0.26%,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11% [18] 风险收益指标 - 近三年夏普比率-0.2381(同类排名141/174),最大回撤40.81%(同类排名53/172) [26][28] - 单季度最大回撤24%(2021年一季度),最近半年换手率191.8%持续高于同类均值 [28][38] 投资策略与展望 - 重点关注AI、创新药等强产业趋势板块及非银金融、中小市值等流动性驱动板块 [3] - 通过资产类别分散和行业对冲控制风险,关注铜铝等价值板块布局机会 [3] - 预计无风险利率与风险溢价下降将推动资金入市,微观资金面保持充裕 [3] 宏观环境分析 - 预计美国减税和监管放松政策落地,经济继续走弱但不衰退,货币宽松持续 [2] - 国内经济前高后低,政策重心转向调结构、防风险和补短板 [2] - 通胀预期将对市场行情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2]
盘点上市险企负债端:银保、分红险撑起增长,新能源车险进入盈利区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3 14:44
寿险新业务价值表现 - 五家A股上市险企上半年寿险新业务价值共计754亿元 同比增长超30% [1] -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达1525.47亿元 同比高增76.19% [2] - 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幅分别达150.3%和111.1% 中国太保增长95.6% [2] -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占所有渠道比重达41.38% 同比提升13.24个百分点 [3] - 中国平安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提升9.7个百分点至28.6% [4] - 上市险企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占比平均为38.9% 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 [4] 银保渠道发展驱动因素 - 银保渠道爆发受"报行合一"政策导致2024年上半年基数较低影响 [2] - 渠道费用率下降及银保网点合作数量限制放开推动业务扩张 [2] - 银行在净息差收窄背景下重视保险中间业务收入 [3] - 险企个险改革推动多元化渠道转型 银行渠道成为理财型产品主推阵地 [3] 分红险转型进展 - 上市险企产品结构向分红险转型初显成效 [5] - 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个险渠道分红险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 [6] - 平安人寿分红险占个险新单比例提升至40%左右 [6] - 新华保险分红险长期险首年保费从去年同期200万元增至46.27亿元 [6] - 中国太平分红险占比达29% 为同业最高 [6] - 行业预计全年分红险占比将进一步上升 [7] 产险综合成本率优化 - 三家上市险企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0.8至2.6个百分点 [8] - 中国平安和中国人保综合成本率优化至95.2%-95.3% 中国太保为96.3% [8] 新能源车险经营改善 - 中国平安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增长46% 承保利润转正 [9] - 中国太保新能源车险原保费收入105.96亿元 占车险保费比例从14.1%升至19.8% [9] - 新能源车险服务车辆数超536万辆 已进入盈利空间 [9] - 家用车综合成本率相对理想 商用车综合成本率仍超100% [9] - 险企通过强化与主机厂合作及大数据分析优化风控 [10]
73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榜出炉!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3 12:38
行业整体盈利表现 - 73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1858.05亿元 同比上升25% [1] - 52家险企实现盈利 合计盈利1900.77亿元 盈利家数较去年同期增加 [1] - 21家险企出现亏损 亏损额合计42.72亿元 [1] 头部公司盈利格局 - 平安人寿以506.02亿元净利润位列行业第一 [3] - 中国人寿以403.30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二 [3] - 太保寿险(206.58亿元)、泰康人寿(159.98亿元)、新华保险(143.34亿元)分列三至五名 [3] - 11家险企净利润超过10亿元 36家险企净利润低于10亿元 [3] 盈利驱动因素分析 - 保险公司通过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和推动分红型产品转型降低刚性负债成本 [9] - 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投资收益改善 利率下行推升固收资产估值 [9] - 业务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如人保寿险首年期交规模保费同比增长25.5% [10] - 降本增效措施落地 包括压降费用成本和严格落实"报行合一"政策 [10] 行业未来展望 - 新单保费自2023年起持续高增长 保险产品消费需求预计逐步复苏 [10] - 稳增长政策落地有望缓解新增固收类投资收益率压力 [10] - 长债利率上行趋势下 负债端和投资端预计同步改善 [10]
保险业2025年中报综述:利润同比提升,资负驱动显弹性
国信证券· 2025-09-03 11:51
行业投资评级 - 保险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6] 核心观点 - 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放大投资收益波动 上市险企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9% [1][13] - 行业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转型 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提升推动NBV大幅增长 [2][22] - 险资持续加大FVOCI权益类资产配置力度 高分红股票配置比例同比大幅提升 [4][53] - 财产险承保利润显著优化 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1.5-2.6个百分点 [3][46] - 监管政策调整提升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 最高档比例提升至总资产的50% [55][58] 财务表现 - 营收表现分化:新华保险同比增长26.0% 中国人保增长10.8% 中国太保增长3.0% 中国平安增长2.1% 中国人寿增长1.0% [1][13] - 归母净利润表现:新华保险同比+33.5% 中国人保+16.9% 中国太保+11.0% 中国平安+6.9% 中国人寿-8.8% [1][13] - 5家上市险企保险服务收入达8315.21亿元 同比增长3.5% [2][22] - 承保利润贡献率平均为62% 投资利润贡献率平均为54% [20][21] 寿险业务 - NBV显著增长:新华保险同比增长58.4% 中国平安增长39.8% 中国太保增长32.3% 中国人保增长26.7% 中国人寿增长20.3% [2][22] - 银保渠道保费收入2549.9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6.9% [2][25] - 具体公司银保渠道表现:中国太保同比增长82.6% 新华保险增长65.1% 中国人寿增长45.7% 中国平安增长37.5% 中国人保增长24.1% [28] 财产险业务 - 三大财险公司保费收入6078.99亿元 同比增长4.1% [3][36] - 车险业务同比增长3.3% 非车险业务同比增长4.8% [3][36] - 中国财险家自车业务占比提升至73.4% 中国太保家庭自用车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3][40] - 综合成本率优化:人保财险95.3%同比下降1.5pt 平安财险95.2%同比下降2.6pt 太保财险96.3%同比下降0.8pt [3][46] 投资表现 - 总投资收益率分化:新华保险5.9%同比+1.1% 中国人保5.1%同比+1.0% 中国人寿3.3%同比-0.3% 中国太保2.3%同比-0.4% [4][49] - FVOCI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中国人保10% 中国平安7% 中国太保6% 中国人寿4% 新华保险3% [4][53] - 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平均29% 其他债权投资占比平均53% [5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商业模式具备护城河优势的中国财险 及估值相对偏低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 [4][59] - 中国财险总市值4102亿元 2025年预测EPS 1.55元 [5][60] - 中国平安总市值10448亿元 2025年预测EPS 3.83元 [5][60] - 中国太保总市值3722亿元 2025年预测EPS 8.28元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