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兴业银行(601166)
icon
搜索文档
多家银行App加力为证券公司开户业务引流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2 16:43
银行与券商合作升温 - 多家银行在手机银行App显著位置推广券商开户服务,包括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形成直观的引流入口 [1][2] - 银行通过合作可获得开户佣金、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同时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1] - 合作券商选择标准包括牌照齐全、风控体系严谨且用户画像匹配度高,双方在技术对接、风险提示、投资者教育等环节深度协同 [3] 银行App引流策略 - 中国银行在热门活动区域展示"银证签约,好礼相迎",客户首次绑定借记卡并签约第三方存管可抽奖,最高188元支付宝红包,页面包含近60家券商开户链接 [2] - 招商银行以"银证新启,财富进阶"为主题,针对新开户用户推出资产提升专属礼遇,与7家优质券商深度联动,其中4家支持"7×24小时"转账 [2] - 兴业银行在财富专区通过滚动横幅广告推介兴业证券、华福证券开户服务,突出"7×24小时"极速开户和千元新人福利包 [3] 银证合作价值与模式 - 银行通过券商开户导流获得渠道分润,并将客户投资资金纳入资金闭环,证券资产计入银行资产管理规模,交易结算资金沉淀为活期存款 [4] - 合作形成"开户—交易—资金留存"业务循环,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强化资金黏性,并为信用卡分期、消费贷款等零售产品交叉销售创造场景 [4] - 银行获渠道分成、完善财富管理矩阵、提升精准营销能力,券商依托银行App高活跃用户实现获客突破 [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银证合作从物理网点协同向数字化深度融合演进,技术对接提升效率,如"7×24小时"银证转账和开户数据实时核验 [5] - 银行转向客户财富需求整合者,券商通过银行场景触达高净值客群,合作从流量互换向产品、数据、服务多维渗透延伸 [5] - 客户转化效率是痛点,需通过轻量化投教和适配性产品降低转化阻力,同时注重数据安全与系统协同 [5]
鲁政委:地方化债收尾战该如何攻坚?
搜狐财经· 2025-08-12 16:05
地方政府债务化解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2][6] - 财政部年内两次通报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典型案例,8月通报案例涉及新增隐债金额创历次新高 [2][6] - 截至2025年6月末,置换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90%),使用1.44万亿元 [5] 省级统筹化债机制 - 省级统筹可解决市县分化问题:2024年半数以上省份土地出让金对债务利息覆盖倍数超1倍,所有省份该指标均超0.5倍 [3] - 省级统筹三路径:分配化债资源(如调整专项债用途至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协调金融支持(优化平台债务结构)、担保市县级发债(统借统还/省级增信) [3][7][8] - 全国人大批准2024-2026年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2024-2028年每年8000亿元新增专项债用于化债 [7] 公开市场债券优势 - 城投债利率显著低于贷款:2025年8月AAA/AA+/AA级3年期城投债收益率仅1.85%/1.90%/2.00%,低于1年期LPR(3.00%)和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26%) [4][9] - 债券可无限次滚续:监管支持借新还旧,贷款重组则触发风险分类下调(次级类+观察期重置) [4][10] - 部分退出平台名单的城投公司可用债券募集资金偿还非标等高息债务 [4][10] 评级管理对化债影响 - 外部评级下调会触发金融工具减值计提,且财务指标恶化将导致银行风险权重从75%升至100% [12][13] - 评级下调主因:非标违约/商票逾期(占38%)、对外担保代偿风险(占24%)、重大资产划转(占18%) [14] - 建议城投公司优化债券期限结构,减少短期/私募品种,重大资产重组时提前与评级机构沟通 [14]
9月起,对这些贷款进行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58
政策支持范围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涵盖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1]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涵盖中信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广发银行 平安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恒丰银行 浙商银行 渤海银行[1]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涵盖深圳前海微众银行 重庆蚂蚁消费金融 招联消费金融 兴业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2] 重点支持领域 - 家用汽车领域包括汽车购置 车辆保险及维修[4]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 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服务 托育 辅助生育消费[4] - 教育培训领域包括资格证书培训考试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8]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具备资质的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8] - 家居家装领域包括家庭装修 家用电器 厨卫用品 家具[8] - 电子产品领域包括购买手机 平板 个人电脑 智能穿戴设备[8] - 健康医疗领域包括牙齿矫治 视力矫正 健康管理[8] 政策执行细则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5]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5]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5]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6] - 中央财政承担贴息资金90% 省级财政承担10%[6]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6]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6]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2 12:02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并释放消费潜力 [1][7] - 政策执行期至2025年 后续可视效果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5]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5][8] 支持范围与标准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可享受贴息 单笔5万元以上贷款覆盖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 [4][5][14] - 家用汽车领域包括购置、保险及维修 养老生育领域涵盖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服务及辅助生育消费 [4][14]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5][8]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5][8] 参与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5][9]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5][9] - 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5][9] - 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对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贴息支持以扩大覆盖面 [9] 组织实施流程 - 贷款机构需在政策发布30天内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预拨申请 [10] - 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授信 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并通过短信或APP通知借款人 [10] - 省级机构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财政和金融监管局报送贴息资金申请 [11]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金融监管局汇总数据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季度贴息资金审核拨付 [11] - 政策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机构需提交贴息资金清算申请 省级财政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向财政部报送清算报告 [12] 资金监管机制 - 财政部将组织抽查监督 发现问题采取约谈、通报或加倍扣减预算等措施 [13] - 对挪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套取贴息资金的行为 财政部门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理 [15] - 借款人违法违规套取资金的行为将被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15]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2 10:48
政策支持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2][3] - 5万元以上消费贴息上限为5万元消费额度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 [3] - 重点领域包括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2][4] 金融机构参与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参与贴息政策执行 包括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 [3]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 包括中信 光大 华夏 民生 招商 兴业 广发 平安 浦发 恒丰 浙商和渤海银行 [3] - 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参与 包括微众银行 蚂蚁消金 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 [3] 贴息标准细节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按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 中央财政承担贴息资金90% 省级财政承担10% 贷款合同利率需符合利率自律约定 [3]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3] 重点消费领域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 车辆保险及维修消费 [2]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服务 养老机构服务 托育和辅助生育消费 [2] - 教育培训领域支持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2] - 文化旅游领域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 [2] - 家居家装领域包含家庭装修 家用电器 厨卫用品和家具消费 [2] - 电子产品领域覆盖手机 平板 个人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购买 [4] - 健康医疗领域包括牙齿矫治 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消费 [4]
利好!个人消费贷贴息来了!贴息范围、标准明确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0:29
政策核心内容 - 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4]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1][4]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 [1][4] 贴息标准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最高不超过合同利率的50% [2][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2][4]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 [2][4] 参与机构 - 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及5家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等) [5] - 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对其他经营个人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贴息支持 [5] 实施流程 - 贷款机构需在政策发布30天内提交预拨申请,财政部按比例预拨资金 [6] - 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授信,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并通知借款人 [6] - 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贴息资金拨付申请,省级财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拨付 [7] - 政策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启动贴息资金清算程序 [8] 监管机制 - 财政部组织抽查监督,防止资金挪用或套取,发现问题将约谈、通报或扣减预算 [9] - 贷款机构需严格审核借款人消费信息,总部需定期检查分支机构执行情况 [12] - 违法违规行为将追回贴息资金并纳入征信记录 [13]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2 09:37
政策支持范围 - 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通过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可享受贴息[2]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2] 参与金融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3]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3] - 5家其他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包括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3] 贴息标准与限制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4]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5] 重点消费领域明细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车辆保险及维修服务[5]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服务、养老机构服务、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5] - 教育培训领域包含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6]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服务[7] - 家居家装领域涉及家庭装修、家用电器、厨卫用品及家具[7] - 电子产品领域包含手机、平板、个人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8] - 健康医疗领域涵盖牙齿矫治、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服务[9]
9月起 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央视新闻· 2025-08-12 08:50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实施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到期后可能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1] 支持范围与标准 - 贴息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所有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1][5][6][7][9]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实际贴息按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1][4]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 省级财政承担10% [3] 参与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参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2] - 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参与: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 [2] 个人额度限制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4] - 单家机构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4] 重点消费领域明细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车辆保险及维修消费 [5]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服务、养老机构服务、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 [5] - 教育培训领域支持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6] - 文化旅游领域限定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的国内旅游服务 [7] - 家居家装领域包含家庭装修、家用电器、厨卫用品及家具消费 [9] - 电子产品领域覆盖手机、平板、个人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购买 [9] - 健康医疗领域涉及牙齿矫治、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服务 [9]
股份制银行板块8月12日涨0.24%,中信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2.2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2 08:31
板块表现 - 股份制银行板块整体上涨0.24%,领先个股为中信银行(涨1.33%)[1] - 上证指数上涨0.5%至3665.92点,深证成指上涨0.53%至11351.63点[1] - 板块内9只个股中7只上涨,涨幅最高为中信银行(1.33%),跌幅最大为浦发银行(-0.64%)[1] 个股交易数据 - 中信银行成交量43.94万手,成交额3.66亿元,居板块成交活跃度中位[1] - 兴业银行成交额13.83亿元为板块最高,招商银行成交额24.83亿元但股价下跌0.23%[1] - 民生银行成交量201.10万手为板块最高,成交额9.94亿元[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24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4.23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99亿元[1] - 浦发银行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25亿元(占比11.66%),居板块首位[2] - 光大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4772.75万元(占比-5.42%),为板块唯一主力大幅流出个股[2] - 招商银行虽股价下跌,但获散户资金净流入8880.44万元(占比3.58%)[2]
@懂AI、会编程的你 这些银行开始“抢人”啦!
金融时报· 2025-08-12 08:13
银行业金融科技人才招聘趋势 - 银行业已启动2026届校园招聘提前批,科技人才尤其是AI算法工程师成为重点抢夺对象 [1][3] - 交通银行旗下交银金融科技开设7个岗位,AI算法工程师需负责深度学习模型设计及分布式计算框架优化 [1] - 招商银行子公司招银网络科技针对STEM类专业招聘5类岗位,包括算法工程师和运维研发工程师 [3] - 华夏银行启动数字科技人才提前批招聘,涵盖信息科技与数学统计领域,设置管培生和经办岗 [3] 中小银行及实习生项目布局 - 上海农商银行7月初发布金融科技培训生计划,设AI方向岗位要求参与大模型平台开发及模型微调 [4] - 建设银行暑期实习生项目仅设金融科技岗位,优秀实习生可获校园招聘免面试资格 [4] - 兴业银行"雏雁计划"实习生覆盖金融科技等四类岗位,表现优异者优先录用 [6] 行业需求与转型方向 - 银行业数智化转型加速,AI和大模型算法人才需求超越传统互联网编程人才 [7] - 专家指出金融与AI跨界人才将供不应求,银行需依靠此类人才推动新一轮转型 [7] - AI大模型人才的能力发挥被视为决定银行未来行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