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京银行(601009)
icon
搜索文档
可转债队伍密集减员 “固收+”新出路在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2:12
可转债市场概况 - 7月以来银行转债密集强赎转股摘牌,带来缩量效应,使其更为"炙手可热" [1] - 截至7月10日,全市场可转债总存量降至6680.79亿元,较年初缩水655.43亿元 [1] - 上交所存量规模为4087.68亿元,较年初减少559.46亿元,深交所存量规模为2554.48亿元,较年初下降95.88亿元 [1] - 沪深交易所公募可转债中,已进入赎回期和转股期的个券数量达456只,对应规模6207.60亿元,占全市场存量规模的95.36% [1] 可转债市场表现 - 截至7月10日,万得可转债正股等权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18.17%,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涨幅为10.04% [2] - 个券表现中,N华辰转涨幅高达57.30%,N路维转上涨34.74%,塞力转债上涨15.58% [2] - 上半年转债市场行情主要是被小微盘标的拉升,叠加纯债资金溢出效应,共同推动了可转债市场的行情走牛 [2]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银行转债品种备受关注,基于银行作为发债主体的优质信用资质和险资增量资金对银行股的多次举牌 [2] - 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发行的可转债已在年内触发强制赎回,转股率分别高达99.94%和99.93% [3] - 杭银转债于5月下旬触发强制赎回条款,南银转债在6月初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3] - 7月以来,齐鲁转债、杭银转债、南银转债相继触发强赎或摘牌 [4] - 常熟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在内的多只银行可转债正接近转股价格的1.3倍赎回线 [4] 机构投资者动态 - 机构自营团队、私募基金对可转债配置诉求上行,基于正股操作难度大,转而关注转债 [5] - 公募基金更看重转债性价比,保险机构因可投池压缩,更多转向间接投资 [5] - 部分机构认为转债行情短期过热,但长期需求仍在,尤其来自纯债产品和"固收+"基金的资金 [5] - 下半年偏好"大盘转债",重点关注银行、光伏、农林牧渔板块方向 [6]
南京银行(601009) -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实施“南银转债”赎回暨摘牌的第十八次提示性公告
2025-07-10 10:02
南银转债时间节点 - 2025年7月14日为最后交易日[26] - 2025年7月17日为最后转股日和赎回登记日[6][21][26] - 2025年7月18日为赎回款发放日且转债摘牌[6][13][18][19][22] 南银转债数据 - 当期转股价格8.02元/股,收盘价147.339元/张[6][26] - 赎回价格100.1537元/张,个人税后100.1230元/张[7][13][18][19][23]
银行股“牛市”:转债触发强赎潮,有股东错失增持良机
券商中国· 2025-07-09 14:10
银行股市场表现 - 银行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20.54%,近20只银行股屡创新高 [1] - 银行股可转债迎来强赎潮,两只转债本月摘牌退出资本市场 [2] - 有银行股东因股价持续超过增持价格上限,增持计划期限过半仍未成功增持 [2] 银行可转债动态 - 南京银行南银转债将于7月14日最后交易,7月17日最后转股日,7月18日摘牌 [3] - 杭州银行150亿元杭银转债已于7月7日完成市场化转股和摘牌 [4] - 南银转债因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高于转股价130%触发赎回条款 [4] - 杭银转债因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突破转股价130%阈值触发强制赎回 [4] - 成银转债、苏行转债分别于2月、3月摘牌,转股率均超99.9% [5] - 齐鲁转债已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全市场仍有7只银行转债存续 [5] - 浦发转债尚有4个月到期,多家银行股价贴近可转债转股价1.3倍 [5] 股东增持计划受阻 - 成都银行实控人控制的股东增持计划期限过半仍未增持,因股价持续超过上限 [6][7] - 增持价格上限为17.59元/股,拟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1.878%,不低于0.939% [8] - 成都银行股价5月8日已达17.65元,超过增持价格上限 [9] - 股东将继续根据股价波动及市场趋势择机实施增持计划 [10]
南京银行(601009) -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实施“南银转债”赎回暨摘牌的第十七次提示性公告
2025-07-09 09:01
南银转债时间节点 - 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4日,截至7月9日仅剩3个交易日[1][5][7][20][21][25] - 最后转股日为2025年7月17日,截至7月9日仅剩6个交易日[1][6][21] - 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7月17日,赎回款发放日为7月18日[7][13][19] 南银转债价格相关 - 赎回价格为100.1537元/张[7][13][19] - 2025年7月9日二级市场收盘价为147.095元/张[1] - 转股价格为8.02元/股[6] 南银转债利息与税收 - 当年票面利率1.70%,计息33天,应计利息0.1537元/张[15][16] - 个人投资者税后赎回金额100.1230元/张[23] - 居民企业赎回金额100.1537元/张(含税)[23] - 非居民企业暂免征税,赎回金额100.1537元/张[24] 其他要点 - 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9][12] - 赎回完成后7月18日在上交所摘牌[6][22] - 建议解除质押或冻结[1] - 未及时转股或卖出可能有损失[1] - 联系部门为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25 - 86775067[2] - 公告日期为2025年7月9日[3]
银行转债存量“缩编”机构底仓资产如何腾挪
中国证券报· 2025-07-08 20:50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年初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带动多只银行转债加速转股并摘牌,如杭银转债7月7日摘牌,南银转债将于7月18日摘牌 [1] - 中信证券测算今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完成转股,叠加发行节奏放缓,市场整体规模将缩量 [2] - 截至7月8日可转债总存量为6646.47亿元,较年初减少689.75亿元,天风证券预计下半年规模或缩减至6000亿元以下 [3] 银行转债退场影响 - 银行转债转股有助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降低资本补充压力,支撑风险资产投放 [2] - 相较于增发、配股等传统方式,可转债转股操作成本较低,性价比高 [2] - 银行转债退出加剧可转债市场供需缺口,提升存量银行转债投资价值,影响机构配置策略 [3] 机构配置情况 - 可转债因"债底保护+股票期权"特点成为资管机构重要配置品种,提升投资组合收益表现 [3] - 某银行系险企可转债仓位中银行转债占比近40% [4] - 某信托公司可转债投资占比30%-70%,银行转债占其可转债投资比例8%-12% [4] - 某股份行理财公司配置可转债规模约40亿元,占比0.4% [5] - 某公募基金"固收+"产品可转债仓位占28% [5] 替代资产探索 - 银行转债缩量后,机构关注转债ETF、生猪光伏大盘转债、公共事业建筑建材等低波稳健品种 [6] - 部分机构考虑增加REITs和行业主题ETF配置 [6] - 低价债性转债(价格115元以下)可能成为替代选择 [6] 市场供需展望 - 供给端持续收缩,需求端显著扩张,供需矛盾加剧或促使可转债估值易上难下 [7] - 机构在资产荒背景下不会轻易减仓,等待估值上行机会 [7] - 股性转债在股市向好时可能迎来"正股上涨+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7]
南京银行(601009) -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实施“南银转债”赎回暨摘牌的第十六次提示性公告
2025-07-08 09:17
南银转债时间节点 - 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4日,截至7月8日仅剩4个交易日[5][21][26] - 最后转股日为2025年7月17日,截至7月8日仅剩7个交易日[6][26] - 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7月17日,赎回款发放日为7月18日[7] 南银转债触发条件与价格 - 2025年5 - 6月有15个交易日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9] - 赎回价格为100.1537元/张,7月8日二级市场收盘价为146.968元/张[7][26] 南银转债利息与派发金额 - 可转债当年票面利率1.70%,当期应计利息0.1537元/张[15] - 个人投资者税后赎回金额100.1230元/张,居民企业含税100.1537元/张[23] - 2021 - 2025年非居民企业每张赎回金额100.1537元[24] 其他提示 - 建议质押或冻结持有人在停止交易日前解除[26] - 未及时转股或卖出可能面临较大损失[26] - 联系部门为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25 - 86775067[27]
南 京 银 行: 南 京 银 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实施“南银转债”赎回暨摘牌的第十五次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7 09:11
赎回条款触发条件 -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13日至2025年6月9日期间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8.22元/股的130%(即10.69元/股)[2][4] - 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后公司决定行使提前赎回权[2] 赎回关键时间节点 - 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4日[1][5] - 最后转股日为2025年7月17日[1][5] - 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7月17日[1][4] - 赎回款发放日为2025年7月18日[1][5] - 可转债自2025年7月18日起摘牌[2][5] 赎回价格计算 - 赎回价格为100.1537元/张[1][4] - 其中面值100元/张 当期应计利息0.1537元/张[4] - 应计利息计算公式:IA=B×i×t/365=100×1.70%×33/365[4] - 计息天数为33天(自2025年6月15日起至2025年7月18日止)[4] 投资者操作安排 - 投资者需在2025年7月14日前卖出或在2025年7月17日前转股[1][6] - 未转股可转债将按100.1537元/张被强制赎回[2][7] - 被质押或冻结的可转债需提前解除以免无法转股[6] 税务处理安排 - 个人投资者按利息额20%征税 实际派发100.1230元/张[6] - 居民企业自行缴纳所得税 实际派发100.1537元/张[6] - 非居民企业2025年12月31日前暂免所得税 实际派发100.1537元/张[6] 赎回程序安排 - 赎回登记日次一交易日(2025年7月18日)起所有未转股可转债将被冻结[5] - 通过中登上海分公司向持有人派发赎回款[5] - 赎回结束后公告赎回结果及公司影响[5]
南京银行(601009) -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实施“南银转债”赎回暨摘牌的第十五次提示性公告
2025-07-07 09:00
时间节点 - 2025年7月7日收市后,距“南银转债”最后交易日剩5个交易日[5] - 2025年7月7日收市后,距“南银转债”最后转股日剩8个交易日[6] - “南银转债”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7月17日,赎回款发放日为7月18日[7] - 2025年7月14日收市后,“南银转债”停止交易[21] - 2025年7月17日收市后,“南银转债”停止转股,7月18日起摘牌[21][22] 触发条件 - 2025年5月13日至6月9日,公司股票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9] 数据信息 - 可转债当年票面利率1.70%,当期应计利息0.1537元/张[15] - 2025年7月7日“南银转债”二级市场收盘价149.109元/张[26] 赎回情况 - 赎回价格100.1537元/张,个人投资者税后赎回金额100.1230元[7][23] - 居民企业每张实际派发赎回金额100.1537元(含税)[23] - 非居民企业2021年11月7日至2025年12月31日每张实际派发100.1537元[24] 风险提示 - 未及时转股或卖出“南银转债”可能面临较大投资损失[26] 联系方式 - 联系部门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25 - 86775067[27]
投资面再讨论银行周期属性:银行股:从“顺周期”到“弱周期”
中泰证券· 2025-07-06 12: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篇专题从基本面角度探讨银行股的“弱周期”性,本篇专题从投资面角度探讨银行股的弱周期性 [2][4] - 从无风险利率角度看银行的“弱周期”性,银行息差下行预计慢于无风险利率,资产质量弱周期,银行股息率稳健性在无风险利率下行时持续具有吸引力 [2][4] - 从“资金配置银行股”角度看银行的“弱周期”性,配置银行股的资金包括非自由流通资金、保险资金、ETF和公募,资产荒背景下,险资会成为银行股稳定资金来源,非自由流通市值会起到压舱石作用,被动基金扩容增加银行股资金来源 [2][4] - “对等关税”后,持续重点推荐银行板块股,看好银行的稳健性和持续性,给出两条选股逻辑 [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从无风险利率角度看银行的“弱周期”性 银行股息率确定性和持续性强 - 息差方面,短期5月综合货币政策对25E息差正贡献,中长期监管不断加强对息差呵护,综合测算对25E、26E上市银行息差影响分别为+2.92bp和 -1.36bp [8][9] - 资产质量方面,银行与财政紧密度增强,底层核心资产有兜底,银行基本面正从“顺周期”进入“弱周期” [12] 如果无风险利率下行,银行稳健的股息持续有吸引力 - 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至1.64%,若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资产荒背景下,银行稳健股息持续有吸引力,测算A股上市银行25E股息率(算数平均)仍有4%以上,H股股息率仍有4.8%以上 [18] 从“资金配置银行股”角度看银行的“弱周期”性 配置银行股的主要资金 - 包括非自由流通中的国有资金、保险资金、ETF资金和公募 [21] 资产荒背景下,非自由流通市值会起到压舱石作用 - 银行非自由流通市值占七成,位列板块第三高,主要由财政、国资、央国企等持股,起到稳定压舱石作用 [24] - 中央汇金发债存量成本2.7%左右,增持银行股为其提供稳定现金流,持有意愿强 [27] - 地方国资陆续增持地方银行,增厚财政资金来源 [30] 弱周期背景下,险资会成为银行股稳定资金来源 - 2024年保险资金对股票配置力度显著增强,1Q25股票投资同比 +45%,股票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达8.1%,同比提升1.6个点 [31] - TPL股票仍占6成以上,但OCI股票增速是TPL的5倍(同比 +82%) [33] - 当前寿险成本仍在3%以上,权益资产中,险资更偏好板块股息率更高的银行股 [35] - 展望来看,每年增量资金稳定入市,“预期利率下降”对银行股息率要求下探,“两参一控”下仍有较大空间,预计六大险资每年增量入市资金超过3500亿 [42] 如果资本市场不强劲,被动基金扩容增加银行股资金来源 - 银行股在ETF中占比高(11.6%左右),过去银行股价波动更受益于被动基金的扩容而非主动基金的配置 [46] - 公募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公募配置银行股行为有待观察 [47] 投资建议 - “对等关税”后,持续重点推荐银行板块股,看好银行的稳健性和持续性 [4] - 银行股两条投资主线,一是拥有区域优势、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如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二是高股息稳健的逻辑,重点推荐大型银行和部分股份行 [4]
全市场发行超6200亿元 中小银行加速入局科创债
经济观察报· 2025-07-05 08:34
科创债发行概况 - 截至2025年7月3日全市场已发行419只科创债规模超6200亿元其中银行发行27只规模超2200亿元成为主力 [2] - 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为发行主力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发行3只规模200亿元五大国有行合计发行7只规模1100亿元(建设银行300亿元其余均为200亿元) [6] - 股份行中6家银行合计发行550亿元浦发银行以150亿元居首城农商行11家合计发行391亿元 [6] 中小银行参与动态 - 中小银行发行家数增至11家但单只规模较小(如湖州银行5亿元青岛农商行10亿元)北京银行80亿元为城商行最高 [3][7] - 中小银行发行利率偏高(最高1 95%)显著高于大型银行(1 17%-1 65%)AA+级湖州银行是首个低评级发行主体 [3][10] - 四川银行发行首单商业银行浮息科创债规模11亿元中小银行凭借决策灵活性和区域深耕优势定制化服务科创企业 [7][12] 发行利率与资金用途 - 科创债票面利率整体较低国开行182天贴现债利率1 17%为最低国有大行3年期利率集中1 65%股份行略高(1 66%-1 75%) [10]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发放科技贷款五大行100%定向支持科技贷款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还投资科创企业债券 [11] - 商业银行通过投贷联动优化资产配置形成协同效应 [11] 未来发展趋势 - 银行或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如浮息债券并设计适配科创周期的多元化期限方案 [12] - 中小银行将加速入场填补区域融资空白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定制发行策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