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虹(600839)

搜索文档
长虹携多款“高精尖” 科技产品亮相第三届链博会
央广网· 2025-07-17 10:26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设置"六链一展区" [1] - 展会吸引65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展,聚焦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1] 绵阳数字科技链展区 - 绵阳以"绵阳智造 链动世界"为主题展示五大产业新赛道 [2] - 长虹作为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参展,展示多项自主研发产品 [2] FLASH放疗系统 - 长虹FLASH放疗系统采用毫秒级超高剂量率射线技术 [3][5] - 相比传统放疗可降低30%~80%毒副作用,单次照射时间缩短至1秒以内 [7] - X-Flash设备预计2025年型检,e-Flash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7] AI TV产品 - 长虹100Q10Art Ultra是全球首台AI TV,搭载电视端AI大模型 [10] - 产品融合多家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强大搜索功能和多媒体优势 [10] 航空电子领域产品 - 长虹华丰科技展出多种高性能连接器,包括高压、抗干扰、深海等类型 [13][14] - 复合材料连接器比铝合金轻25%~40%,耐盐雾2000小时 [14] - 深海连接器可在水下3000-7000米工作,脱落连接器用于航天器发射 [14] 航空电源系统 - 长虹主/APU蓄电池为C919专用,国内首款取得CTSOA证书 [17] - 产品可在零下40度工作,瞬时放电电流达800安以上 [17] - 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障大飞机供电安全 [17]
长虹携多款科技产品亮相第三届链博会
快讯· 2025-07-16 14:12
链博会绵阳展区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于7月16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开幕 [1] - 绵阳展区以"绵阳智造链动世界"为主题亮相数字科技链展区 [1] 长虹参展产品 - 公司展示自主研发的FLASH放疗系统 [1] - 公司展示AI TV产品 [1] - 公司展示电源系统技术 [1] - 公司展示高速连接器产品 [1]
中证全指耐用消费品与服装指数报5909.85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九号公司等
金融界· 2025-07-16 08:43
指数表现 - 中证全指耐用消费品与服装指数报5909 85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3 56%,近三个月上涨5 62%,年至今上涨2 47% [1]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 0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包括格力电器(10 52%)、美的集团(10 01%)、海尔智家(8 25%)、三花智控(5 1%)、四川长虹(3 12%)、九号公司(2 93%)、石头科技(2 89%)、麦格米特(1 98%)、海信视像(1 6%)、雅戈尔(1 47%) [1] - 深交所占比59 35%,上交所占比40 65% [1] 行业分布 - 家用电器占比66 41%,纺织服装占比15 20%,家居占比8 48%,休闲设备与用品占比5 21%,珠宝与奢侈品占比4 70% [2] 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特殊情况会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中证500可选消费指数报3880.00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双环传动等
金融界· 2025-07-16 08:41
指数表现 - 中证500可选消费指数报3880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2.84% 近三个月上涨0.02% 年至今下跌0.47% [2] 指数编制规则 - 中证500行业指数按中证行业分类分为11个一级行业 35个二级行业 90余个三级行业 [2] - 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 基点为1000点 [2]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分别在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权重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7.43% 其中四川长虹(6.97%) 九号公司(6.54%) 春风动力(4.85%) [2] - 上交所股票占比62.05% 深交所股票占比37.95% [2] - 行业分布:乘用车及零部件(35.37%) 耐用消费品(34.76%) 纺织服装与珠宝(10.55%) [2]
预警五年首降! 小米家电工厂尚未投产,长虹“代工依赖症”已发作? | BUG
新浪科技· 2025-07-16 00:3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4.39亿-5.71亿元,同比增长56.53%-103.59%,但扣非净利润1.38亿-1.82亿元,同比减少2.17%-25.82%,为2021年以来首次扣非净利下滑[2] - 非经常性损益增长主因被投资企业四川华丰科技公允价值增加,剔除后房地产业务(2024年营收下滑33.87%)及海外家电业务(毛利率减少3.86%)拖累利润[3][5]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从527.35%逐年降至2.30%,扣非净利增幅从500.94%降至6.53%,增速持续放缓[4] 业务结构 - 家电业务2024年营收450.91亿元(占比43.93%),成本上涨18.06%导致毛利率减少2.05个百分点,营收增长15.29%但代价显著[5] - 核心产品毛利率全面下滑:电视(-1.08pct)、空调(-2.46pct)、冰箱(-2.59pct)、洗衣机(-2.26pct)[6] - 2024年整体毛利率从11.18%降至10.02%,净利率从1.85%降至1.74%,低于海信、创维等同业水平[5][9] 战略风险 - 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预计2025年11月投产,2026年空调年产能达300万台,可能冲击公司现有代工订单(2024年小米空调出货680万台)[10][11] - 公司长期依赖低价和代工路线导致盈利能力弱化,产品低端化难以进入主流市场[10] - 新任董事长柳江上任两年内营收增长但利润质量恶化,需应对行业价格战提升盈利能力的挑战[7][12]
中证全指家用电器指数上涨1.1%,前十大权重包含三花智控等
金融界· 2025-07-14 12:12
指数表现 - 中证全指家用电器指数7月14日收盘报11365.58点,单日上涨1.1%,成交额达202.97亿元[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0.84%,近三个月累计上涨4.48%,年初至今微跌0.27%[1] 指数构成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点,采用中证行业分类体系,覆盖11个一级行业至200余个四级行业[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9.79%,其中格力电器(15.44%)、美的集团(14.89%)和海尔智家(12.88%)为前三大成分股[1] - 指数成分全部属于可选消费行业,占比100%[2] - 按交易所划分,深交所上市公司占比64.26%,上交所占比35.74%[1] 指数维护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在定期调整日前保持固定不变[2] - 遇特殊事件导致行业归属变更或样本退市时,将进行相应调整[2] 跟踪产品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广发、富国、嘉实和国泰等多家公司旗下产品,涵盖ETF及联接基金等多种形式[2]
NFT概念下跌1.36%,主力资金净流出50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1:00
NFT概念板块表现 - NFT概念板块下跌1.36%,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元隆雅图、华媒控股、ST凯文等跌停,三七互娱、博瑞传播、新晨科技等跌幅居前 [1] - 板块内14只个股上涨,涨幅居前的有ST华通(5.02%)、*ST恒久(5.01%)、张小泉(3.44%) [1] 资金流向 - NFT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出20.15亿元 [2] - 50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出,7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亿元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居前的个股:三七互娱(2.63亿元)、华媒控股(2.06亿元)、四川长虹(1.35亿元) [2] - 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个股:华策影视(3146.07万元)、衢州发展(3138.41万元)、安妮股份(1992.15万元) [2] 个股表现 - 三七互娱跌幅9.27%,换手率10.78%,主力资金净流出2.63亿元 [3] - 华媒控股跌停,换手率27.69%,主力资金净流出2.06亿元 [3] - 四川长虹下跌1.69%,换手率3.06%,主力资金净流出1.35亿元 [3] - 中文在线下跌3.68%,换手率7.61%,主力资金净流出1.31亿元 [3]
冠捷科技、四川长虹、深纺织等6企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12 02:23
彩虹股份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4.1亿-4.8亿元,同比减少47.59%-55.23%[1] - 扣非净利润3.6亿-4.3亿元,同比减少48.25%-56.68%[1] - 业绩下降主因:TV面板价格同比下降导致毛利下滑、G6基板玻璃产销量大幅下降、控股子公司增资相关财务费用增加[1] - 业务亮点:液晶面板大尺寸高刷产品产能提升、G8.5+基板玻璃项目推进、G8.5+产品产销量及收入持续增长[1] 冠捷科技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4.5亿-4.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5亿-3.9亿元[2] - 亏损原因:显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终端售价下降、面板成本稳定压缩毛利率、营销投入增加、汇率波动影响[3] - 应对措施: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提升供应链韧性[4] - 主营业务:智能显示终端产品(显示器/电视)的研发制造销售[4] 四川长虹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4.39亿-5.71亿元,同比增长56.53%-103.59%[5] - 扣非净利润1.38亿-1.82亿元,同比下降2.17%-25.82%[5] - 净利润增长主因:被投资企业华丰科技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5] - 扣非净利下降主因:房地产项目售价下调导致毛利收窄、家电业务海外市场受冲突及关税影响[5] 深纺织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2800万-4200万元,同比下降4.31%-36.20%[6] - 扣非净利润2000万-3000万元,同比下降14.89%-43.26%[7] - 业绩下滑原因:产品价格下降、日元汇率上涨推高采购成本、研发投入增加[7] - 主营业务:OLED/LCD偏光片研发生产,兼营物业及纺织服装[7] 南京熊猫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5400万-4500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900万-5000万元[8] - 亏损原因:工业互联网业务转型期验收结算减少、电源及通信业务竞争激烈导致收入下降[8] - 三大业务板块:现代数字城市、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服务型电子制造[8] 宝明科技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200万-1500万元,同比减亏67.67%-74.14%[9] - 扣非净利润亏损1000万-1300万元,同比减亏75.85%-81.42%[10] - 减亏原因:主营业务产品毛利率提升,但受赣州复合铜箔项目转固新增折旧影响[10] - 主营业务:LED背光源/锂电复合铜箔研发生产、液晶面板深加工[10]
一审被判支付四川长虹下属公司超8亿元 苏宁方面向江苏高院提起二审
证券时报网· 2025-07-11 05:31
诉讼案件进展 - 四川长虹下属子公司佳华数字与苏宁采购中心的司法纠纷涉案金额超过8 9亿元,一审判决苏宁采购中心需支付货款本金7 2亿元及资金占用损失1 25亿元[1][2] - 资金占用损失计算方式为以7 06亿元为基数,按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1 3倍计算至实际付清之日[2] - 案件受理费444 47万元中苏宁方需承担441 21万元[2] - 苏宁采购中心已提起上诉,二审于2025年7月10日立案[2][3] - 苏宁方认为资金占用损失认定与《补充协议》《苏宁还款协议》冲突,要求撤销相关判项并转移诉讼费负担[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四川长虹现金分红总额4 6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65 62%,包含两次每股0 05元的分红[4] - 2024年营业收入1037亿元(同比+6 4%),净利润7亿元(同比+2 3%),扣非净利润4 19亿元(同比+6 53%)[4]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4 39亿-5 71亿元,同比增加1 59亿-2 91亿元(增幅56 53%-103 59%)[4] 经营战略 - 公司核心产业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销量与订单量显著回升[4] - 2025年下半年将坚持"风险应对抓机遇、强基固本提质效、整合创新谋发展"方针,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并培育新动能[5]
增超800%!东北罕见高温令空调需求爆棚,空调进校园市场潜力大
第一财经· 2025-07-11 00:32
行业趋势 - 气候变化导致非传统空调区域需求激增,东北等地学校加急采购空调 [2][4] - 空调进校园市场持续增长,高能效、低碳、智能、服务化成为新趋势 [3][12] - 东北地区线下空调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黑龙江两周分别增长817.68%和438%,吉林增长128.76%和788.4% [2] 市场需求 - 东北等地学校空调覆盖率低(广东、上海超80%),政府将空调安装纳入学校改造范围 [6] - 京东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空调成交额同比增长超7倍,黑龙江、吉林、辽宁进入成交TOP 10 [4] - 教育系统采购覆盖大学、中学、小学及幼儿园,涉及空调采购、电路改造及维护 [4] 公司动态 - 美的空调在黑龙江和吉林销量同比增长近4倍,并调动超150组跨区域工程师支援安装 [5] - 海尔空调中标多地高校项目,武汉、长沙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需求显著增长 [5] - 海信空调中标西安高校11000套、临沂高校2500套、青岛高校650套项目,东北销量同比增长500% [5] 采购要求 - 学校采购空调价格上限下调,部分省份要求一级能效并提供30%专项补贴 [8] - 采购需符合国标能效要求,优选一级能效及绿色认证产品 [8] - 安装要求包括电力改造前置、远程集中控制功能,维保年限提升至6-10年 [9] 市场挑战 - 校园空调项目交付窗口期短,工期压缩导致部分招标废标 [10] - 政府招标价格竞争激烈,腰部品牌可能低价中标高能效产品 [12] - 高校对空调制冷制热能力、风量及节能性要求更高,安装调试时间压力大 [9] 未来展望 - 教育领域成为空调行业重要增量场景,寒暑舒适环境将成刚需 [12] - 节能低碳、智能技术逐步成为采购门槛,市场空间仍较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