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川长虹(600839)
icon
搜索文档
黑色家电板块7月29日跌0.13%,同洲电子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4565.16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7-29 08:34
黑色家电板块市场表现 - 黑色家电板块整体下跌0.13% 同洲电子领跌且跌幅达2.05% [1] - 上证指数上涨0.33%至3609.71点 深证成指上涨0.64%至11289.41点 [1] 个股涨跌及交易情况 - 四川九洲涨幅最高达4.39% 收盘价15.94元 成交量62.66万手 成交额2.69亿元 [1] - 九联科技微涨0.56%至10.71元 成交量15.65万手 成交额1.67亿元 [1] - 创维数字微涨0.26%至11.71元 成交量11.77万手 成交额1.37亿元 [1] - 同洲电子领跌2.05%至10.99元 成交量18.50万手 成交额2.04亿元 [1] - 四川长虹下跌0.80%至9.94元 成交量101.40万手 成交额10.06亿元 [1] - 海信视像下跌0.93%至23.46元 成交量6.93万手 成交额1.62亿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4565.16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2670.72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7235.88万元 [1] - 四川九洲主力净流入1.57亿元(占比15.83%)但游资净流出5285.81万元 散户净流出1.04亿元 [2] - 同洲电子主力净流出2397.82万元(占比11.77%)游资净流入942.45万元 散户净流入1455.37万元 [2] - 四川长虹主力净流出1.19亿元(占比11.84%)游资净流入1274.14万元 散户净流入1.06亿元 [2] - 海信视像主力净流出1131.92万元(占比6.99%)散户净流入1376.52万元(占比8.51%) [2]
长虹与海思深度联合研发 5G技术落地迎关键期
证券日报· 2025-07-28 03:02
5G商用发展现状 - 5G商用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家电与科技巨头联盟不断扩大 跨界联合研发加速[1] -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商用网络 5G部署持续提速[4] - 5G+8K技术较为成熟 制造企业精益智造已有效落地 如长虹国内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5] 企业合作动态 - 长虹与上海海思成立5G应用联合实验室 系海思目前唯一5G联合实验室 聚焦5G与AI、8K技术融合[1][2] - 联想集团与联通在线宣布将成立5G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1] - 华为联合长虹、京东方等企业成立智慧屏白皮书工作组 探索IoT智慧家居生态模式[1] - 长虹旗下爱联科技研发首款国产超小体积5G通信模组 采用上海海思5G模组中间件方案 支持多网络制式[2] 技术应用场景 - 5G应用覆盖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智能显示、物联网模组、智慧家庭、安全芯片、智慧交通等领域[2][3] - 5G电视实现5G影视、5G教育、5G游戏等功能 家庭场景从智能化走向智慧化[4] - 大屏社交和大屏云游戏应用较为繁荣 5G技术持续创新推动应用场景落地[5] - 5G模组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工业、智慧能源、无人机等垂直领域[2] 产业协同价值 - 海思提供硬核底层技术及软硬件能力 长虹通过终端和服务应用实现技术价值释放[3] - 长虹与海思合作对家电业5G技术推广起强推动作用 是5G技术落地家庭场景的重要一步[3] - 企业合作需突破场景构建和全屋智慧实现 重点在于终端延伸后的应用和服务能力[5]
中证全指耐用消费品与服装指数报6033.30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四川长虹等
金融界· 2025-07-25 08:26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0 33% 中证全指耐用消费品与服装指数报6033 30点 [1] - 中证全指耐用消费品与服装指数近一个月上涨6 07% 近三个月上涨7 11% 年至今上涨4 61% [1] - 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 以1000 0点为基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包括格力电器(10 27%) 美的集团(9 84%) 海尔智家(8 59%) 三花智控(5 2%) 四川长虹(3 08%) 九号公司(2 84%) 石头科技(2 79%) 麦格米特(1 99%) 海信视像(1 55%) 雅戈尔(1 46%) [1]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9 16%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0 84% [1] - 行业分布为家用电器66 38% 纺织服装15 26% 家居8 54% 休闲设备与用品5 08% 珠宝与奢侈品4 75%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 [2] - 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将从指数中剔除 [2]
上证西部大开发龙头企业指数上涨0.2%,前十大权重包含伊利股份等
金融界· 2025-07-23 15:59
上证西部大开发龙头企业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 上证西部大开发龙头企业指数上涨0.2%报6529.57点 成交额629.57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4.75% 近三个月上涨3.46% 年至今下跌2.45% [1] - 指数以2003年12月31日为基日 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构成与样本特征 - 指数从沪市证券中选取相应区域各二级行业中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85.19% 前五大为陕西煤业(15.2%)、贵州茅台(14.42%)、伊利股份(14.27%)、赛力斯(13.44%)、特变电工(6.64%) [1] - 样本全部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 [1] 行业分布特点 - 主要消费占比最高达29.48% 其次为可选消费(16.92%)和能源(16.30%) [2] - 工业占比14.69% 原材料12.04% 金融7.96% 其他行业占比均低于2% [2] - 信息技术(0.15%)、通信服务(0.14%)和房地产(0.02%)占比最低 [2] 指数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公司发生重大变更时参照细则处理 [2]
中证500沪市指数下跌0.11%,前十大权重包含四川长虹等
金融界· 2025-07-23 10:01
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中证500沪市指数下跌0.11%,报6545.83点,成交额1550.62亿元 [1] - 中证500沪市指数近一个月上涨8.78%,近三个月上涨8.04%,年至今上涨7.04% [1] - 中证500沪市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构成 - 中证500沪市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赤峰黄金(1.02%)、东吴证券(0.93%)、四川长虹(0.93%)、天风证券(0.87%)、九号公司(0.84%)、瑞芯微(0.84%)、永泰能源(0.82%)、云天化(0.81%)、亨通光电(0.8%)、芯原股份(0.77%) [1] - 中证500沪市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分布:工业占比21.68%、信息技术占比16.96%、原材料占比14.27%、金融占比11.00%、医药卫生占比9.92%、可选消费占比8.18%、主要消费占比4.33%、通信服务占比4.31%、公用事业占比3.90%、能源占比3.10%、房地产占比2.35% [2]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长虹智慧供应链实践入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3家国企标杆案例
央广网· 2025-07-23 02:43
行业动态 - 第六届国有企业数智化采购与供应链论坛在北京召开 主题为"数智赋能 链启新程" [3] - 论坛聚集700余位来自政府机关 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部门 科研院所及行业媒体的专家和代表 [3]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亿邦智库发布《2025数智采购供应链发展报告》 [1] 公司案例 - 长虹凭借"构建四合一采购平台 开启智慧供应新篇章"创新实践入选报告 成为全国23家国企典范之一 [1] - 公司案例被列为电子产业供应链转型标杆 [1] - 实践显著提升企业采购效率与成本管控能力 并通过数字化赋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5] 技术应用 - 公司重点推进AI驱动决策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跨界生态融合三大方向 [5] - 引入机器学习预测需求与供应风险 [5] - 嵌入碳排放监测模块响应双碳目标 [5] 生态合作 - 联合京东工业 震坤行等生态伙伴拓展工业品协同网络 [5] - 致力于打造更具韧性与可持续性的供应链体系 [5] 未来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 [5] - 以技术赋能与管理创新双轮驱动 为中国电子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注入新动能 [5]
苏宁采购中心不服一审判决,与四川长虹子公司纠纷二审开启
犀牛财经· 2025-07-21 06:24
案件进展 - 四川长虹下属公司佳华数字与苏宁采购中心的司法纠纷涉案金额超过8 9亿元 二审已立案获受理[2] - 佳华数字要求苏宁采购中心支付货款本金7 22亿元 资金占用费1 73亿元 并主张抵押房产优先受偿权[2] - 南京中院一审判决苏宁采购中心需支付货款本金7 2亿元 资金占用损失1 25亿元 案件受理费444 47万元主要由被告负担[5] - 苏宁采购中心不服一审判决 向江苏高院提起上诉 二审已于7月10日立案受理[5] 合同纠纷详情 - 双方于2020年7月31日签订《业务合作主合同》及补充协议 约定佳华数字向苏宁采购中心供应电脑等产品[4] - 2021年8月23日补充协议明确逾期付款需按年化6 5%支付资金占用费[4] - 截至2024年4月21日 苏宁采购中心拖欠货款本金7 22亿元 资金占用费1 73亿元[4] - 2021年10月起苏宁方面提供不动产抵押担保 累计担保额12 58亿元[4] 行业影响 - 若四川长虹成功追回欠款 将对其资金流产生积极影响 有助于业务拓展和竞争力提升[6] - 案件走向可能对正处于业务调整期的苏宁易购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产生影响[6] - 案件结果将为行业内企业在商业合作 账款管理及纠纷处理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6]
国家级试点+1!长虹成功入选国家级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名单
财经网· 2025-07-19 05:32
国家数据局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 - 国家数据局公布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共63个试点项目入选,包括13个城市、22个行业和28个企业可信数据空间 [1] - 长虹股份公司凭借"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入选企业可信数据空间方向,是四川省唯一入选企业 [1] - 试点项目旨在打造资源丰富、应用创新、生态繁荣、成效显著的可信数据空间,在数据资源共享、要素价值共创、产业创新培育、流通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3] 长虹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项目 - 长虹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项目依托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采用"1+4+N"总体框架 [4] - 框架包括1个数据流通利用服务枢纽、4个数据基础能力模块(多模态数据治理平台、数据产品综合开发平台、AI应用服务中台、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和N个高价值产业化应用场景 [4] - 项目覆盖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核心目标,解决企业"不愿供、不敢通、不会用"等核心问题 [4] - 长虹构建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运营体系,联合多家合作伙伴重点突破跨企业前后端制造协同、供应链金融与风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应用等典型场景的规模化应用示范 [5] 入选企业名单 - 入选企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的单位包括中国邮政集团、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国人寿保险、中国南方航空、中国核电工程、中国工商银行等28家企业 [5] - 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入选 [5]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应用 - 可信数据空间可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化应用提供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和一体化数据集成开发环境 [8] - 结合长虹AI应用服务中台的企业级知识库、智能体应用、AI模型调度及安全管控等能力,为产业应用提供多方协同高效、数据产权可控的系统解决方案 [8] - 该项目能强化企业及上下游供应链安全韧性,提升数据驱动的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为工业制造等行业数据资源规模化流通利用探索新模式 [8]
四川长虹空调申请轴流风扇强度优化设计方法专利,实现轴流风扇产品的精益化设计
金融界· 2025-07-19 02:39
专利技术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轴流风扇强度优化设计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120337431A,申请日期为2025年03月 [1] - 该专利涉及轴流风扇设计技术领域,通过建立3D模型、数字计算分析、识别薄弱位置、采用拓扑优化算法自动优化结构,最终输出优化后的3D模型 [1] - 专利解决了空调轴流风扇设计强度及成本评估问题,实现轴流风扇产品的精益化设计 [1] 公司背景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位于绵阳市,是一家以从事其他制造业为主的企业 [2] - 公司注册资本85000万人民币,对外投资了8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1427次 [2] - 公司拥有商标信息15条,专利信息1642条,行政许可100个 [2]
国产电视品牌占据超九成市场份额 达历史最高点
证券日报· 2025-07-18 09:32
中国家电市场份额集中度提升 -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852万台,同比2022年略降0.6%,较2021年同期下降8.9% [1] - 前七大国产传统主力品牌及子品牌出货总量占比达92.6%,创历史新高,同比2022年增长2.7个百分点 [1][2] - 外资品牌份额持续萎缩,夏普出货量腰斩式下滑,索尼、三星、飞利浦合计份额不足10% [2] 国产头部品牌竞争格局 - 第一阵营(小米、海信、TCL、创维)表现分化: - 海信及子品牌Vidda出货量近200万台,同比增长13%,市场份额提升3个百分点 [2] - TCL含子品牌出货量同比大增37%,增幅居行业首位,市场份额增长4.5个百分点 [2] - 小米及红米出货量约200万台,市占率24%,同比略有下滑 [2] - 创维含酷开子品牌出货量增长11% [2] - 第二阵营(长虹、海尔、康佳)受挤压,出货总量约130万台,市占率减少5个百分点 [2] - 华为因内部调整出货量同比下降超50% [2] 行业技术升级与跨界布局 - 高端化成为突围路径,龙头企业力推OLED、miniLED及大屏激光显示技术 [4] - 产业链延伸加速:海信、长虹、创维等已切入显示、操作系统、车载、芯片等领域,通过收购分拆建立垂直整合能力 [4] - 电视场景化趋势显著,从"看听"延伸至娱乐、教育、控制等场景,大尺寸及技术升级驱动需求 [4] 国际化战略推进 - 海信明确"大头在海外"战略,2023年将重点突破区域市场 [5] - TCL、长虹均计划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 [5] - 行业专家建议通过技术创新巩固品牌优势,以核心技术打开海外市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