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虹(600839)

搜索文档
长虹携“熊猫 AI + 硬核科技”闪耀第十三届科博会
央广网· 2025-09-28 03:30
公司产品展示 - 熊猫AI智能家电系列在科博会完成主场首秀 包括AI电视、AI冰箱和AI空调 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居环境 并搭载AI云保湿技术使果蔬保鲜期延长30%以上 [1][2][4] - 虹魔方熊猫互动平台提供实时大熊猫国家公园直播视角 结合趣味答题和云打卡活动 增强科技与文旅融合体验 [4] - X-Flash放射治疗系统作为国际首创超高剂量率FLASH放疗设备 适用于深层实体肿瘤治疗 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7] 技术突破与创新 - AI推理模组算力达20 TOPS INT8 算力密度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20% 可应用于无人机、智能监控和工业检测领域 [5] - 硅碳负极材料使电池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传统石墨负极约1000次) 容量提升40%且成本降低15% 已进入中试阶段 [5] - "天盾"反无人机系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精准追踪5公里内微型飞行器 "天眼"相控阵雷达通过AI算法实现空域安全智能防护 [9] 战略定位与行业应用 - 公司以"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智造服务国家需求"为双主线 覆盖数字产业、绿色能源、AI算力及医疗健康领域 [1][5] - 特种特型产品包括消防救援应急通信设备、地震生命探测仪器及城市智能监控系统 聚焦民生安全保障 [9]
解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市公司品牌价值:川酒领跑榜单 成都近4年增量拿下“双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9:23
全球城市群经济贡献 - 全球40个巨型城市群聚集全球18%人口但贡献66%经济活动和85%技术创新 [1] 成渝地区经济总量增长 - 成渝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不足6.3万亿元增至2024年8.7万亿元 五年连跨两个万亿台阶 [1] - 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从6.3%提升至6.5% [1] 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排名 - 五粮液品牌价值3059.62亿元位居成渝地区榜首 [2][3] - 泸州老窖品牌价值1076.68亿元位列第二 [2][3] - 长安汽车品牌价值845.57亿元排名第三 [2][3] - 四川长虹品牌价值810.59亿元排名第四 [2][3] 城市品牌价值分布 - 宜宾 重庆和成都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位居城市前三 [4] - 成都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增量和上榜企业数量增量均居首位 [4] - 成都上榜企业数量从2022年43家增至2025年52家 净增9家 [5] - 重庆上榜企业数量从2022年42家增至2025年48家 净增6家 [5] 行业品牌价值表现 - 饮料行业近四年品牌价值增量达1170.17亿元 位列各行业第一 [6] - 汽车行业2025年品牌价值突破千亿达1231.47亿元 [6] - 装备行业上榜企业数量从2022年7家增至2025年15家 实现翻倍增长 [8][10] - 农业品牌价值出现明显下滑 主因通威股份主营业务转向装备领域 [6] 重点行业转型方向 - 饮料行业需应对消费年轻化和健康化趋势 [8] - 汽车行业需聚焦电动化 智能化和国际化发展 [8] - 装备行业增长覆盖电气装备 通用装备及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 [8]
解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市公司品牌价值:川酒领跑榜单,成都近4年增量拿下“双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9:04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40个巨型城市群聚集全球18%人口但贡献66%经济活动和85%技术创新 突显城市群核心价值[1]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代表 近五年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不足6.3万亿元增至2024年8.7万亿元 五年连跨两个万亿台阶 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从6.3%提升至6.5%[1] - 成渝地区上市公司品牌价值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中心城市集聚辐射作用与基础设施改善显著提升区域经济活力与效能[2] 成渝地区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排名 - 五粮液以3059.62亿元品牌价值位居榜首 泸州老窖以1076.68亿元位列第二 长安汽车以845.57亿元排名第三[2][3] - 品牌价值前十企业包括四川长虹(810.59亿元) 通威股份(348.40亿元) 东方电气(327.21亿元) 新希望(304.96亿元) 重药控股(281.23亿元) 重庆啤酒(275.39亿元) 智飞生物(210.20亿元)[3] - 从城市分布看 宜宾 重庆和成都的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位居前三[4] 城市维度品牌价值动态 - 成都近四年上榜企业数量从43家增至52家 增量达9家 同时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增量位居第一[4][5] - 重庆上榜企业数量从42家增至48家 增量6家 绵阳 德阳和自贡各有1家增量 其他城市保持稳定或零增长[5] - 泸州 乐山 内江 宜宾等城市上榜企业数量四年间无变化[5] 行业品牌价值格局与变迁 - 饮料行业品牌价值近四年增量1170.17亿元位列各行业第一 2025年汽车行业品牌价值突破千亿达1231.47亿元[6][8] - 装备行业上榜企业数量从7家增至15家 四年翻倍增长 覆盖电气装备 通用装备 航空航天与国防等多个领域[8][10][12] - 农业品牌价值出现明显下滑 主因通威股份主营业务从农业转向装备领域[6] 重点行业发展态势 - 饮料与汽车成为成渝地区千亿级品牌支柱产业 但均面临转型挑战:川酒需应对消费年轻化与健康化趋势 重庆汽车需应对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8] - 汽车产业核心发展课题在于国际化 企业需深入掌握海外市场特点 需求及政策以制定可行进入策略[8] - 装备行业增长反映成渝产业结构从传统制造向高科技升级 成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实现突破[12] 行业数量结构变化 - 医药行业上榜企业从12家增至13家 化工从8家增至9家 公用事业从6家增至7家 均保持稳定增长[10] - 房地产行业上榜企业从9家锐减至4家 减少5家 有色金属从3家减至2家 食品行业从4家减至4家但期间波动[10] - 教育行业从1家增至4家 增量3家 建筑行业从2家增至4家 增量2家 电子 环保 日用品等行业均有1家增量[10]
最新“亚洲品牌500强”:AI驱动长虹品牌力持续提升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6:20
品牌排名与价值表现 - 公司位列"亚洲品牌500强"第51位 较去年跃升2位 [1] - 公司以2521.39亿元品牌价值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35位 [2] - 中国连续14年保持亚洲品牌入榜数量第一 [1] 技术创新与产品布局 - 自主研发"云帆AI大模型平台"成为四川省首个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 [2] - 将AI技术应用于电视/冰箱/洗护设备/空调/烟灶/茶吧机等全品类家电 [2] - 通过65个智能化工厂实现智能排产/物流机器人/工艺参数控制等六大制造场景的AI渗透 [5] 全球化营销策略 - 在德国IFA展推出熊猫主题家电 融合中国熊猫文化与AI技术 [3] - 与国际雪联滑雪世界杯/德国滑雪协会/保时捷网球大奖赛/澳大利亚橄榄球队建立合作 [3] - 在成都/重庆/合肥三城推出地铁专列营销 拥抱年轻消费群体 [4] 品牌竞争力构建 - 通过"科技+体育+文化"三位融合驱动品牌力增长 [1] - AI技术对制造/供应全流程数字化改造 形成柔性生产与快速响应能力 [5][6] - 以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亚洲领导力三大指标构建全球竞争新优势 [1]
交投低迷,年内20家港股公司私有化退市
证券时报· 2025-09-24 01:13
核心观点 - 长虹佳华宣布私有化复牌后股价大涨23.91% 母公司四川长虹通过全资子公司虹图投资以计划安排方式推进私有化 [1] - 港股市场私有化退市案例显著增加 2023年以来已有20家港股公司完成私有化退市 主要原因为流动性不足、融资功能丧失及维持上市成本过高 [1][2][3] 公司私有化动因 - 长虹佳华市值17亿港元远低于净资产28亿元人民币 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导致港股平台资本运作受限 [1][2] - 交易活跃度极低 2023年前8个月中有6个月成交额低于1000万港元 1月单月成交额仅72万港元 [1] - 重要股东安健控股因公众持股量限制无法转换可转换优先股 难以实现理想退出 [2] 行业现象分析 - 港股市场高度市场化 仅头部公司获得资金青睐 多数企业面临融资困难 [3] - 晋安实业于2023年9月19日完成私有化退市 成为最新案例 [2] - 丧失融资能力是私有化主要推手 即便存在闪电配售等便利制度也无法缓解流动性缺失问题 [2][3]
复牌涨近24%!又一港股公司将私有化退市,年内已有20家!什么原因?
证券时报· 2025-09-23 12:12
私有化公告与市场反应 - 长虹佳华于9月23日复牌后股价大涨23.91% [1] - 母公司四川长虹公告拟通过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虹图投资以计划安排方式私有化长虹佳华 [1] - 四川长虹间接持有长虹佳华8.75亿股普通股(占60.13%)及11.16亿股可转换优先股(占100%) [2] 财务表现与估值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收益211.69亿港元,同比增长9.76%,股东应占溢利1.81亿港元,同比增长10.16% [2] - 毛利率3.07%,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 [2] - 总市值17亿港元,低于净资产28亿元人民币(截至6月30日) [2] 股票流动性与交易数据 - 2025年前8个月中有6个月成交额低于千万港元,1月成交额仅72.59万港元 [2] - 近一年股价累计涨幅超100%,但低流动性导致获利了困难 [3] - 9月22日收盘价0.92港元,当日跌1.08%,成交额949.95万港元 [3] 私有化动因与战略考量 - 股份流通量、交投量及股价持续低迷,上市公司平台优势难以体现 [4] - 私有化后可降低上市成本,借助长虹控股集团资源探索新发展机会 [4] - 四川长虹已通过子公司持有长虹佳华77.43%股权,继续扩大持股无显著战略价值 [4] 港股私有化趋势 - 2025年以来已有20家港股公司通过私有化退市 [5][6] - 典型案例包括晋安实业(9月19日退市)、北京建设(9月1日退市)、谭仔国际(8月20日退市)等 [7] - 私有化主因包括交投低迷、融资能力丧失及维持上市成本过高 [8]
复牌涨近24%!又一港股公司将私有化退市,年内已有20家!什么原因?
证券时报· 2025-09-23 11:59
长虹佳华私有化事件 - 长虹佳华于9月23日复牌后股价大涨23.91% [1] - 母公司四川长虹公告宣布控股股东长虹控股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虹图投资以计划安排方式对长虹佳华进行私有化 [1] - 今年以来已有20家港股公司以私有化方式退市 [1][8] 公司股权结构与业绩表现 - 四川长虹间接持有长虹佳华8.75亿股普通股(占60.13%)和11.16亿股可转换优先股(占100%) [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益211.69亿港元(同比增长9.76%),股东应占溢利1.81亿港元(同比增长10.16%) [3] - 毛利率为3.07%(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主要因市场竞争激烈 [3] 股价与交易流动性问题 - 当前总市值仅17亿港元,低于净资产28亿元人民币 [3] - 2025年前8个月中有6个月成交额低于千万港元,1月单月成交额仅72.59万港元 [3] - 近一年股价累计涨幅超100%,但低流动性导致股东难以获利退出 [4] 私有化原因分析 - 股份流通量、交投量及股价持续低迷,港股平台融资功能失效 [4][6] - 公众持股量限制导致可转换优先股操作受限 [4] - 私有化后可降低上市成本,借助集团资源探索新发展机会 [6] 港股私有化行业现象 - 2025年内已有20家港股公司私有化退市,包括晋安实业、北京建设、谭仔国际等企业 [8][9] - 私有化共性原因包括:交易流动性不足、融资能力丧失、维持上市成本过高 [10] - 港股市场仅头部公司获资金青睐,非头部企业难以通过上市平台实现融资 [10]
财税数字化概念下跌3.00% 主力资金净流出57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0:14
财税数字化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截至9月23日收盘,财税数字化概念板块下跌3.00%,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仅3只个股上涨,涨幅居前为迪普科技(1.74%)、东港股份(1.12%)、杰创智能(0.53%) [1] - 跌幅居前个股包括开普云、中科金财、天亿马等 [1] 板块资金流动情况 - 板块整体获主力资金净流出34.30亿元 [2] - 57只个股遭主力资金净流出,其中9只净流出超亿元 [2] - 润和软件净流出5.63亿元居首,四川长虹(3.57亿元)、旋极信息(2.28亿元)、用友网络(2.17亿元)紧随其后 [2] - 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个股为迪普科技(6334.05万元)、开普云(4354.75万元)、天亿马(1803.95万元) [2] 个股表现及资金流向明细 - 中科金财跌幅达6.93%且换手率15.00%,主力资金净流出18168.49万元 [2] - 用友网络跌幅5.29%,主力资金净流出21692.22万元 [2] - 天亿马虽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803.95万元,但股价下跌5.68%且换手率16.05% [4] - 开普云股价大幅下跌12.29%,尽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354.75万元 [4]
四川长虹:控股子公司长虹佳华拟私有化退市
巨潮资讯· 2025-09-23 03:16
私有化交易结构 - 虹图投资通过计划安排方式私有化长虹佳华 收购除四川长虹控制股份外的580,000,002股普通股 [2][3] - 私有化对价为每股1.223港元 计划股份注销后发行等量新股予要约人 [4] - 私有化完成后长虹佳华将撤销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 [2][4] 股权结构与财务数据 - 四川长虹及其子公司合计持有长虹佳华77.43%股权(含可转换优先股) [2][4] - 长虹佳华总股本包含普通股1,454,652,000股和可转换优先股1,115,868,000股 [2]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83.51% 净资产27.59亿元 2025年6月末资产负债率降至78.20% 净资产28.20亿元 [2][3] - 2024年度营业收入364.76亿元 净利润3.46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4.84亿元 净利润1.67亿元 [3] 私有化动因与影响 - 长虹佳华股份流通量与交投量持续低迷 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 [2][4] - 港股平台资本运作难度大 上市成本高 私有化后可借助长虹控股集团资源探索新发展机会 [4][5] - 私有化不会改变四川长虹持股比例 对财务状况及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5] 交易进展 - 已获香港证监会对《联合公告》出具无异议函 并于2025年9月22日发布联合公告 [4]
探索新发展机会 四川长虹控股子公司长虹佳华拟私有化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21:17
私有化交易结构 - 四川长虹控股子公司长虹佳华(03991.HK)拟被控股股东长虹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虹图投资通过计划安排方式私有化[2] - 虹图投资将收购除四川长虹所控制股份外的其他已发行普通股 合计5.8亿股普通股 约占普通股总数39.87% 约占已发行普通股及可转换优先股总数22.57%[5] - 私有化完成后长虹佳华将撤销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2] 交易定价细节 - 每股计划股份对价为1.223港元 总额约7.09亿港元[6] - 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0.920港元溢价32.93%[6] - 较10个/30个/90个/18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分别溢价34.25%/32.36%/38.78%/60.17%[6] 私有化背景原因 - 长虹佳华股份流通量 交投量 股价持续低迷 虽转至港股主板上市仍无实质改善[5] - 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 难以利用港股平台进行资本运作 上市公司平台优势难以体现[5] - 四川长虹已通过下属子公司持有长虹佳华77.43%股权 继续扩大持股比例无显著战略价值[5] 公司经营表现 - 长虹佳华主要从事ICT产品 解决方案及数字智能综合服务业务[5]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11.69亿港元 同比增长9.8%[5] - 净利润1.81亿港元 同比增长10.2%[5] 私有化后发展规划 - 退市后可降低上市相关成本[5] - 借助长虹控股集团整体资源统筹及规划探索新的发展机会[5] - 四川长虹所持股份及股权比例不变 不会对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6]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12月印发文件 明确提出对业务协同度弱 股票流动性差 基本失去融资功能作用的破净上市公司 鼓励通过吸收合并 资产重组等方式处置[8] - 近3年来已有多家央国企旗下港股公司完成私有化 包括国电科环 雅士利国际 安捷利实业 中集车辆 中粮包装等[7] - 东风集团股份于一个月前公告子公司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