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行业

搜索文档
海信视像:拟出售持有的海信(广东)厨卫系统股份有限公司26.0006%股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2:44
公司资产处置 - 公司拟出售持有的海信厨卫26.0006%股份(对应2017万股股份),收购方为青岛海信模具 [1] - 交易定价依据评估市场价值,总价格为人民币1.51亿元 [1] - 因评估基准日后标的公司实施分红,实际股权转让价款需扣除分红款5621.34万元,最终支付金额为9429.05万元 [1] 主营业务结构 - 公司2024年1至12月营业收入构成中显示行业占比92.12%,其他业务占比7.88% [1] 公司市值 - 公司当前市值为324亿元 [2]
天马微电子发布全新OLED技术品牌“天工屏”
央视网· 2025-09-20 11:10
公司技术发布 - 天马微电子在厦门正式推出全新高端OLED技术品牌"天工屏" [1] - "天工屏"具备超级护眼、极致通透、畅快高刷三大核心体验 [1] - 通过无频闪、低蓝光、自适应环境光、高刷新率等前沿技术重新定义高端显示标准 [1] 行业认可与认证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肯定天马构建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和一流创新平台 [2] - 武汉协和医院眼科专家石冰洁博士认可天工屏护眼设计体现技术与健康深度融合 [2]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为天工屏颁发"视觉健康友好度"认证 [2] 产业合作 - OPPO宣布全球首发全场景真1nit明眸护眼屏并应用于下一代旗舰Find X9系列 [3] - 天马与OPPO共同打造行业高标准的屏幕出厂品质 [3] - 双方成立联合实验室将在健康显示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3]
天马发布“天工屏”:三大突破性屏幕技术 开启视觉体验新纪元
巨潮资讯· 2025-09-19 14:51
公司技术品牌发布 - 天马微电子在厦门正式发布全新高端OLED技术品牌"天工屏" 以三大突破性技术体验重新定义高端显示标准 [2] - 品牌定位从"硬件制造商"转变为"感官体验创造者" 构建覆盖护眼、显示、交互的用户体验系统 [6] - 此次发布是公司42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标志着中国显示产业向高端产品线的坚定迈进 [2][5] 技术特性与参数 - 超级护眼技术通过四大维度构建视觉健康守护:无频闪解决方案、1nit明眸护眼(联合OPPO推出)、有害蓝光占比降至4.7%、自研光感显示技术(HOI)实现环境光自适应 [8] - 极致通透显示技术实现全局高亮度2500nits、峰值亮度8000nits、广色域覆盖95% BT.2020 并采用自研"风车像素"结构提升显示精度 [9] - 畅快高刷技术支持量产165Hz刷新率(研发可拓展至240Hz) 搭载LTPO 3.0技术实现自适应刷新率调节 [10] 战略合作与认证 - 与OPPO宣布成立联合实验室 将在健康显示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12][14] - OPPO宣布全球首发全场景真1nit明眸护眼屏 并将在下一代旗舰Find X9系列上搭载天马天工屏 [10] - 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视觉健康友好度"认证 整机在所有核心维度均符合认证规范 [12]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公司作为中国显示产业"拓荒者" 已构建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和一流创新平台 [2] - 通过42年技术创新和产线升级 成长为全球显示核心力量 推动中国显示产业自立自强 [2][6] - 此次技术发布被评价为中国显示技术的"质的飞跃" 和"中国智造"走向全球的生动注脚 [13]
亚世光电:公司暂无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4:51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工控仪表、医疗仪器、白色家电、汽车显示、液晶光阀、智慧零售、智慧公交和智慧办公等领域 [2] 技术应用领域 - 公司暂无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 [2]
京东方蓝鲸显示大模型重磅发布开启显示产业智变时代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5 08:17
公司技术发布 - 京东方发布蓝鲸显示大模型系列 具备全模态、多场景、高精度、强推理特征 通过高质量数据集和高性能智算平台构建[1] - 大模型覆盖生产制造、产品服务、企业运营三大业务板块 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1] 生产制造应用 - 蓝鲸显示工业大模型全面覆盖生产计划、物料供应、生产制造、品质管理、能源优化、环境安全等关键领域[2] - 全球首发基于视觉推理的显示缺陷处理智能体技术 实现从缺陷检测到维修代操的AI全链路闭环[2] - 首批AI工厂已成功落地并取得显著成效 正加速向更多工厂复制推广[2] 产品服务应用 - 蓝鲸显示端口大模型应用于教育、工作、家居、文娱、医疗等场景 提升产品智能交互体验[2] - 在显示研发环节为材料研究、仿真设计、工艺创新提供数据支持与创新思路[2] 企业运营应用 - 蓝鲸显示运营大模型在企业战略、经营分析、业务流程、风控安全方面落地成果[3] - 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经营策略和业务流程 提升运营效率[3] - 风控安全方面实现潜在风险提前预警[3] 行业影响 - 大模型巩固公司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地位 强化核心竞争力[3] - 为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引领行业迈向智能化发展新阶段[3]
深天马A2025年半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9-08 01:2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3% [2][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42%,实现扭亏为盈 [2][3][7] - 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4.52个百分点 [15] - 成本费用率同比降低约5.4个百分点 [4][15] 业务板块进展 - 车载、手机、IT、穿戴等主要显示业务健康发展,盈利能力均得到进一步增加 [4] - 非消费类显示业务(车载和专显)营收占比超五成 [15] - 柔性AMOLED业务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 [15] - 武汉天马柔性AMOLED产线手机业务盈利能力同比改善超50% [15] - 芜湖天马新型显示模组产线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车载、IT模组产品开案数量和交付规模快速提升 [15] 技术创新与研发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5.7亿元,主要应用在柔性AMOLED、LCD等技术产品、智能手机、车载、IT等显示领域 [11] - 加速推进新一代显示技术Micro-LED的技术和工艺开发,联合众多合作伙伴发起成立Micro-LED生态联盟,并合资投建了全制程Micro-LED产线 [7] - 在智能手机领域实现了柔性AMOLED旗舰手机显示产品在国内头部品牌全覆盖,支持多款旗舰机型首发 [8] - 在车载HUD显示领域继续保持市占率全球第一(数据来源:Omdia) [22] - 为国内首批前装配备CMS系统的部分乘用车型提供了电子侧后视镜显示产品 [22] 战略与布局 - 公司坚定不移推进"2+1+N"战略,积极探索并开拓多元业务新赛道 [21] - 在IT领域2024年成功实现首批Monitor产品出货 [21] - 在运动健康领域积极进军掌机、翻译机等新型赛道 [21] - 在非显领域,中尺寸调光产品在2024年实现了客户交付,微流控产品开发拓展至新领域,面板级智能天线产品助力终端多民用应用场景突破 [21] 市值管理措施 - 已将市值管理指标纳入公司考核管理体系 [2][3][7] - 陆续发布了《估值提升计划》、《关于控股股东自愿承诺不减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等相关公告 [2][3][7] - 本次回购的股份将全部予以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10] 供应链管理 - 材料国产化率持续提升,材料资源池得到不断扩充 [12] - 公司与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推进关键材料多元化和自主可控 [12] 国际化发展 - 公司业务布局持续完善,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服务网络 [12] - 与全球范围客户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12] ESG实践 - 公司制定了《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碳中和重点工作和方向,建立《碳管理目标指标追踪机制》 [6] - 积极开展节能诊断、虚拟电厂、价值链碳减排规划等相关工作 [6] - 获得了商道融绿"ESG 领先者"、新财富杂志"2024 ESG 最佳实践奖" [6] - 已连续13年发布年度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6]
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中国屏何以大“显”身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0:20
行业崛起与市场变革 - 中国显示产业占据全球电视出货量半壁江山并在折叠屏等前沿领域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1] - 行业从打破缺芯少屏困局到主导LCD主流市场并向OLED、Micro-LED等高端技术迈进 [1] - 75英寸电视近两年价格下跌约50% 消费者可用3498元购买75英寸电视 [1][5][7]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发展 - 新型显示器件及关键材料被置于国家战略高度 七部门联合提出加快量子点显示等技术研究 [2] - 京东方A通过收购韩国现代3代生产线迈出关键一步 TCL华星于2009年进军显示行业 [2] - 三利谱建成国内首条宽幅TFT偏光片全制程生产线 填补国内TFT-LCD偏光片产业空白 [3] 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 - Mini-LED技术优化画质并推动大尺寸产品普及 使高画质高性价比大屏电视成为可能 [7] - 京东方A和TCL华星利用10.5代线实现100英寸与115英寸面板经济切割 降低单片成本 [7] - 惠科在8.6代线突破116英寸套切技术 提升材料利用率及超大尺寸生产灵活性 [7] 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 - 大尺寸化趋势受家庭沉浸式需求和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 百寸级交互平板需求增长 [7] - 百寸产品向智慧医疗、文博展示、智慧交通等领域拓展 应用于手术示教等场景 [7] - 折叠屏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成为技术跨越明证 维信诺点亮多款全球首创柔性终端产品 [9] 产业布局与区域集聚 - 形成环京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四大产业集聚区 [4] - 珠三角地区产能占比最大 供应链不断优化 [4] - 国内显示行业度过最艰难时期 传统产品价格趋稳且高规格产品份额扩大 [4]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瞄准OLED技术可实现曲面折叠卷曲拉伸 布局Micro-LED等高端技术领域 [8] - 多种技术并行发展 针对大屏、高端手机、车载显示等不同终端各展所长 [9] - 从规模领先向价值制胜迈进 竞逐万物互联时代的屏幕话语权 [8][9]
锦富技术H1营收9.7亿元,同比增长20.83%
巨潮资讯· 2025-08-27 10:0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7亿元 同比增长20.83% [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15亿元 同比减亏0.36% [1][4] - 扣非净亏损1.12亿元 同比减亏5.82% [1][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出2.93亿元 同比扩大59.11%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76% 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 [1] 主营业务动态 - 液晶显示模组业务深化中高端商显转型 新增小度技术、科大讯飞等战略客户 [2] - PC显示器业务实现营收1.31亿元 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成功开发雷神科技、大华股份等信创客户 [2] - 自主研发电竞类高分高刷、OLED等高端特色化新产品 [2] 子公司业务进展 - 苏州英硕车规级石墨烯座椅加热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1.45% [3] - 新增5个定点项目 与长安汽车、一汽红旗建立合作关系 [3] - 通过富晟李尔、富维安道拓等顶级座椅制造商供应商审核 [3] - 完成核心石墨烯材料及热管理方案迭代升级 实现性能提升与成本优化 [3] 经营效率与挑战 - 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3.09个百分点 [2] - 营业毛利减少1297.24万元 [2] - 期间费用整体同比下降22.47% [2] - 行业竞争加剧及中美关税战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2]
海信视像(600060):份额稳步提升 结构持续优化
新浪财经· 2025-08-26 12:31
财务业绩 - 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3亿元,同比增长7.0%,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26.6% [1] - 2025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6亿元,同比增长8.6%,归母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长36.8% [1] - 2025Q2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3.6% [2] 市场份额表现 - 2025H1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市占率达14.38%,同比提升0.57个百分点 [2] - 中国内地零售额市占率达29.96%,零售量市占率达25.73%,均位居市场首位 [2] 产品结构优化 - 98英寸及以上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85.29%,MiniLED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108.24% [2] - 新显示新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34亿元,同比增长7.43% [2] - 海外供应链体系优化推动Q2整体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 [2] 费用结构 - 2025Q2销售费用率7.0%(同比+0.9pct),管理费用率1.9%(同比+0.1pct) [2] - 研发费用率4.7%(同比+0.1pct),财务费用率0.0%(同比-0.1pct) [2] MiniLED市场发展 - 2025H1全球MiniLED电视出货量480万台,同比增长150% [3] - 中国市场出货量216万台(同比+200%),海外市场出货量264万台(同比+116%) [3] - 公司北美/欧洲/日本市场MiniLED产品占比分别达5.9%/9.5%/7.9%,同比提升2.1/1.6/1.8个百分点 [3] 技术布局与产业战略 - 公司持续深耕"1+(4+N)"产业布局,在MiniLED、MicroLED、虚拟现实显示及AIGC等新技术领域加快研发和产品推广 [4] - 全球化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多元品牌矩阵运营能力及经营效率有效提高 [4]
中国屏何以大“显”身手
证券日报· 2025-08-25 16:15
中国显示产业崛起 - 中国厂商占据全球电视出货量半壁江山 在折叠屏等前沿领域跻身世界第一梯队[1] - 显示产业依托技术突破 规模优势及政策支持重塑全球产业格局[1] - 75英寸电视价格近两年下跌约50% 100英寸产品消费者终端购买价降至万元级别[1][6][7]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发展 - 国家将新型显示器件及关键材料置于战略高度 七部门2024年联合推动量子点显示 Micro-LED等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2] - 京东方A 2003年收购韩国3代线 TCL华星2009年成立 共同奠定面板国产化基石[2] - 三利谱2008年建成窄幅偏光片产线 2011年实现国内首条宽幅TFT偏光片全制程生产线 填补国内产业空白[3] 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 - Mini-LED技术优化画质并推动大尺寸电视普及 使高画质与高性价比成为可能[7] - 京东方A和TCL华星利用10.5代线实现100英寸与115英寸面板经济切割 惠科在8.6代线突破116英寸套切技术提升材料利用率[7] - 成本下降推动大尺寸化趋势 产品从高端商用向智慧医疗 文博展示 智慧交通等新兴领域拓展[7] 产业现状与区域分布 - 形成环京 长三角 珠三角 中西部四大产业集聚区 珠三角地区产能占比最大[4] - 国内显示行业度过最艰难时期 传统产品价格趋稳 高规格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扩大[4] - 产业链集群效应推动LCD产业完成逆袭 供应链不断优化[4] 技术演进与未来布局 - 产业深度布局OLED技术实现曲面折叠卷曲拉伸功能 并进军Micro-LED等高端技术领域[8] - 维信诺2001年点亮国内首款柔性显示器件 2015年实现全球首款3毫米弯曲半径全屏卷曲柔性屏 现为全球OLED头部企业[9] - 未来显示产业将呈现多种技术并行格局 针对大屏 高端手机 车载显示 智能眼镜等不同场景差异化发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