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科技(600522)

搜索文档
大摩闭门会-金融、 风电、汽车、交运行业更新
2025-09-26 02:29
**风电行业** * 风电行业受益于需求激增和产业链整合 2025年吊装量预计超100吉瓦 较2024年75吉瓦增长33% 大型化趋势导致零部件供应紧平衡 头部企业价格联盟稳定市场 行业毛利率自2025年上半年已开始反弹[1][2][3] * 风电相较光伏具有功率密度优势和更高机制电价 山东省竞标中风电机制电价接近0.32元/千瓦时 高于光伏的0.2元/千瓦时 技术进步和大型化降低度电成本 提升项目回报率[1][4] * 未来几年新增吊装量预计维持在100-120吉瓦 海上风电占比15-20吉瓦 零部件领域竞争格局优于整机制造 盈利前景可期[1][5][6] **风电产业链重点企业** * 中天科技估值较低 2026年市盈率仅13.5倍 海风项目交付节奏确定 光通信板块受益于光模块收入增长 2025年光模块收入预计增至4-5亿元 2026年有望超10亿元[1][6][7] * 中材科技为最大叶片供应商 市场份额约40% 行业整合提升市场地位 2024年毛利率为低两位数 2025年上半年恢复至17%-18%[1][8] * 金风科技维持持有评级 港股市净率约1.1倍 陆上风机价格自2024年10月反弹 但受政策影响增长趋缓 海上风机市场竞争激烈[9] **政策与市场动态** * 136号文后风电招标量依然强劲 2025年6月至8月达21.5吉瓦 同比增长21% 陆上风机价格从2024年1300元上涨至1660元 海上风机价格受区域和招标量影响波动[2][16][17] * 新规要求地方政府和国企应付账款压缩至30天内 大型企业压缩至60天内 银行需监督转为一般性贷款 旨在解决金融循环不畅问题[19] **豪华车经销商行业** * 行业接近触底 预计2026年反弹 经销商关店加速 保时捷计划两年内关闭三分之一门店 奔驰宝马2025年关闭10%-15%门店 新车综合毛利率下降至不足1%[2][10][11] * 新车发布周期强劲 奔驰两年内发布25款新车 宝马发布40款新车 事故维修服务稳定增长 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14%[10][11] **汽车市场** * 2025年下半年为触底反弹时间点 燃油车折扣扩大 汽车金融佣金减少 豪车税范围扩大影响进口车需求 预计2026年恢复[11] **机场行业** * 白云机场和上海机场旅客量恢复至疫情前110%-120% 其中国内旅客恢复120%以上 国际旅客约90% 首都机场因分流仅恢复70%[13] * 白云机场盈利恢复最快 2024年恢复至疫情前90% 2025年预计达120% 免税占比仅10% 上海机场2025年盈利预计恢复疫情前40% 受免税业务拖累[14] * 板块谨慎排序为白云、美兰、上海、首都 白云因T3航站楼成本增加从2026年起盈利下降 美兰受国际旅游恢复影响 海南封关带来积极情绪[14][15] **金融市场与宏观环境** * 中深股市市盈率8倍 历史平均10倍 最高18倍(2020年11月) 最低5倍(2024年8月) 合理估值区间10-15倍[12] * 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 74%产业放缓投资 40%产业利润率企稳 产能增速与需求增速基本匹配[20][21] * 保险业优于银行业 国债利率从底部反弹 保险预计回归双位数市盈率 银行增速较慢[26] * 流动性稳健 机构投资者入场 资金回流保守型投资产品 费率改革使金融公司更关注长期回报[23][24][25] * 金融风险管理市场化 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提高 监管强调合理风险定价[18] **海外投资者关注点** * 海外投资者关注中国经济政策能否解决反内卷及通缩问题 中国倾向于稳健流动性管理而非短期刺激[22]
中天科技20250924
2025-09-26 02:2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36亿元 同比增长10.19% 归母净利润15.68亿元 同比增长7.38%[2] * 第二季度营收138.40亿元 环比增长41.90% 归母净利润9.40亿元 环比增长19.79%[9] * 销售毛利率15.07% 同比减少1.6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6.70% 同比减少0.12个百分点[9] * 研发费用9.65亿元 占营收比例4.06%[9] 业务板块表现 * 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306亿元 其中海洋系列133亿元 电网建设155亿元[2] * 海洋板块营收28.96亿元 同比增长37.19%[5] * 电网业务营收99.75亿元 同比增长11.97%[5] * 新能源业务营收26.30亿元 同比增长13.69%[5] 光通信技术布局 * 实现全系列400G光模块规模量产交付 采用VXL/EML/硅光三条技术路线[3] * 布局1.6T/3.2T光互联技术 研发薄膜铌酸锂单波长200G/400G速率调制技术[3][15] * 空心光纤研发取得突破 累计获得4件核心专利 发表5篇学术论文[12] * 首创网状带状光纤 纤芯密度达传统工艺200%[13] 海洋能源与电缆业务 * 掌握超高压直流动态海缆核心技术[4] * 中标南方电网阳江三山岛500千伏直流海缆等标志性项目[19] * 全球海上风电项目预计安装超14万公里海底电缆[16] * 中国未来十年新增160GW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7] 国际化布局 * 在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布局5个海缆研发制造基地[18] * 推进德国/中东运维中心建设 沙特生产基地建设[4][18] * 中标越南110千伏交流海缆项目(当地首条中国供应高压海缆)[21] * 参与欧洲清洁能源城市升级项目[21] 新兴技术突破 * 高速铜缆满足AI数据中心需求 预计2025年市场达30亿美元[8] * 液冷技术通过泰尔实验室认证 解决高功率散热问题[14] * 构建海底光电传输系统 研发脐带缆/水密连接器等核心组件[22] * 布局海上施工领域 打造"中天31"自升式平台和"中天39"浮式启动船[23] 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 * 起家于1992年光纤通信 现专注通信与能源两大领域[6] * 产品出口160多个国家地区 承担多项重点研发项目[6] * 2025年上半年承接142台新建风机及49台风机运维工程[24] * 进入油气领域 完成山东东营油气平台安装工程[24]
中国银河证券:空芯光纤规模化落地加速 景气度快速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06:44
微软空芯光纤合作与产业化进展 - 微软与康宁及贺利氏合作提升空芯光纤全球产量 以满足云和AI工作负载对网络基础设施的需求 [1] - 合作基于康宁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光纤和电缆制造工厂生产微软的HCF 以扩大全球光纤生产和部署网络 [1] 微软空芯光纤技术发展历程 - 2022年微软收购空芯光纤解决方案提供商Lumenisity 并在英国启用全球首个空芯光纤工厂 [2] - 2023年以来微软在多个Azure区域部署空芯光纤 2024年Ignite大会宣称未来2年15000公里铺设量承诺 [2] - 光纤制造巨头加入将扩大生产规模 实现Azure端到端HCF网络解决方案部署 提升容量/弹性/速度 [2] 空芯光纤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 空芯光纤用空气/惰性气体/真空代替实体纤芯 光信号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传统玻芯光纤大幅提升 [3] - 时延降低约三分之一 有效降低跨区域数据中心时延 支持数据中心跨区域部署 [3] - 长距离数据传输及高可靠性/低时延应用场景下 量产后的需求端增长较为可观 [3] 全球空芯光纤产业化布局 - 海外方面微软2024年开始布局产业化 2025年与康宁及贺利氏合作 亚马逊积极推动使用 [4] - 国内方面中国移动7月29日在广东开通首条反谐振空芯光纤商用线路 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应用 [4] 市场竞争格局与厂商表现 - 空芯光纤市场空间相对较小 具备技术及专利优势的厂商占据领先态势 [4] - 具备量产能力厂商以Lumenisity和长飞光纤为主 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国内厂商积极布局 [4] - 随着多模光纤需求量提升及产业化加速 国内厂商凭借技术成本优势预计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4] 相关标的公司 - 建议关注长飞光纤(601869 SH)/亨通光电(600487 SH)/中天科技(600522 SH)等 [5]
通信行业行业点评报告:空芯光纤规模化落地加速景气度快速提升
中国银河证券· 2025-09-24 11:58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评级为推荐 [3] 核心观点 - 空芯光纤产业化落地加速,景气度快速提升 [1] - 空芯光纤可大幅提升传播速度,降低时延约三分之一,成为下一代传输媒介 [5] - 产业化趋势明确,长距离数据传输及高可靠性/低时延应用场景需求增长可观 [5] 国内外产业化进展 - 微软从2024年开始布局空芯光纤产业化,2025年与康宁及贺利氏合作提升全球产量 [2][5] - 微软计划未来2年铺设15000公里空芯光纤,并已在多个Azure区域部署 [5] - 中国移动于2025年7月29日在广东开通中国首条反谐振空芯光纤商用线路,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应用 [2] 竞争格局与厂商动态 - 当前具备空芯光纤量产能力的厂商较少,以Lumensity和长飞光纤为主 [2] - 中国厂商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积极布局,凭借技术及成本优势预计将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2][6] - 多模光纤需求量提升及产业化加速推动中国厂商规模化出货 [2] 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 空芯光纤以空气/惰性气体/真空代替实体纤芯,光信号传播速度大幅提升 [5] - 有效降低数据中心跨区域部署时延,适应数据中心能耗提升和集群扩大趋势 [5] - 需优化预制棒制备、拉丝工艺及涂层等技术以实现大批量量产 [5]
中国风电行业-反内卷努力后细分领域回暖-China – Wind-Segment Turnaround after Anti-involution Effort
2025-09-26 02:29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1][3][10] * 公司涉及风电整机制造商(WTG OEMs)如金风科技(Goldwind-A/H 002202.SZ/2208.HK)、明阳智能(MY 601615.SS)、三一重能(SANY Renewable Energy)[7][75][85] * 关键部件供应商如日月股份(Riyue 603218.SS)、中材科技(Sinoma S&T 002080.SZ)、泰胜风能(Titan Wind 002531.SZ)[7][14][24] * 海底电缆制造商如中天科技(ZTT 600522.SS)、东方电缆(Orient Cable 603606.SS)[7][20][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趋势与需求前景** * 中国风电行业在经历近三年下行周期后,于2025年初实现价格和盈利能力的广泛好转,此转变主要依靠行业自律而非政府干预[3][12][41] * 预计“十五五”规划期间国内需求保持强劲,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110GW,并在2028-2030年达到约120GW/年,其中包括15-20GW/年的海上风电[4][12][45] * 需求韧性源于:1)与光伏相比,风电因更优的发电曲线和电价前景具更吸引力的项目回报;2)海上风电安装重新加速;3)风机换新需求上升[4][15][55] * 2025年1-7月新增装机53.7GW,同比增长79.4%,招标量在8M25达到87.8GW,同比增长20.9%[40][45] * 华电新能和中国广核新能源承诺在“十五五”期间风光新增装机比例分别为1:1和2:1[4][13] **价格与盈利复苏** * 风机投标价格(不含塔筒)已从2024年10月开始显著回升,8M25陆上和海上风机均价分别达到1600元/kW和3068元/kW,较2024年分别上涨8%和12%[15][41][52] * 行业毛利率在1H25普遍复苏,整机制造商如金风科技和明阳智能的毛利率分别升至7.9%和5.6%[75][82] * 关键部件供应商的毛利率复苏符合预期,预计在2H25和2026年将持续,得益于利用率提高以及相较于分散的整机市场更优的行业地位[5][14][42] * 软化的原材料价格(如生铁、废钢价格下跌,玻纤和环氧树脂价格持平)构成利润率顺风[42][63][65] **投资偏好与个股观点** * 相较于风电整机制造商,更偏好关键部件供应商和海底电缆板块[1][5][14] * 看好中天科技(ZTT):估值吸引(2025e/2026e P/E为17.2x/13.5x),预计2025-2027年盈利增长19.9%/28.0%/16.5%,受益于海底电缆交付(7M25订单 backlog 133亿元,超35%来自海外)、产品结构改善(更高比例500kV电缆)以及光模块业务增长[20] * 将中材科技(Sinoma S&T)评级上调至增持(OW),目标价48.22元:因叶片业务复苏以及用于PCB的特殊电子织物需求激增(全球市占率约70%),预计2025/2026年净利润上调98.9%/117.1%至24.1/28.6亿元[7][10][19] * 维持东方电缆(Orient Cable)增持评级:作为纯海底电缆标的(90%以上盈利贡献),订单 backlog 超100亿元,预计2026年盈利增长66%[23] * 维持日月股份(Riyue)增持评级:看好其潜在毛利率扩张,估值吸引(2026e P/E 19.2x)[24][28] * 对金风科技(Goldwind A/H)维持中性评级(EW):认为当前估值相对目标价吸引力有限,陆上风机价格上行空间有限,海外份额增长可能放缓(目前全球 ex-中国市占率约10%)[25][26][70] * 对泰胜风能(Titan Wind)维持中性评级(EW):1H25毛利率复苏滞后,但德国工厂可能带来欧洲海上风电机会[27][30][31] * 对明阳智能(MY)维持减持评级(UW):担心其在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份额流失,估值相对同业缺乏吸引力(2026e P/E 23.0x vs 中国整机商平均16.3x)[7][33][75] 其他重要内容 **潜在催化剂** * 《深海海上风电开发管理办法》可能在4Q25/1Q26出台[20] * 广东、山东、江苏等重点海上项目招标和建设加速[20] * 领先海缆厂商宣布海外/欧盟订单[20] * 价值链企业3Q25强劲业绩[20] **风险因素** * 未来几年重点海上项目招标和建设持续延迟[37] * 海缆厂商海外渗透乏力[37] * 原材料价格反弹带来利润率压力[37] * 第136号文后电厂电价下行压力给陆上风机价格带来压力,海上风机价格因竞争存在潜在下行风险[5][16][29]
通信行业今日净流出资金16.70亿元 中际旭创等10股净流出资金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9:30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9月24日上涨0.83% [1] - 申万行业中有28个行业上涨 涨幅居前为电力设备(2.88%)和电子(2.76%) [1] - 跌幅居前行业为银行(-0.36%)、煤炭(-0.29%)和通信(-0.01%)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197.25亿元 [1] 行业资金流向 - 14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电子行业净流入规模居首达130.46亿元 [1] - 计算机行业净流入50.21亿元 日涨幅2.52% [1] - 17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汽车行业净流出20.64亿元居首 [1] - 通信行业净流出16.70亿元 公用事业和食品饮料净流出较多 [1] 通信行业个股表现 - 通信行业125只个股中93只上涨 29只下跌 1只跌停 [2] - 行业资金净流入个股51只 净流出个股74只 [2] - 净流入超亿元个股6只 新易盛净流入5.13亿元居首 [2] - 中天科技净流入4.17亿元 中贝通信净流入2.16亿元 [2] - 净流出超亿元个股10只 中际旭创净流出5.57亿元最多 [2][4] - 长芯博创净流出3.58亿元 永鼎股份净流出3.25亿元 [2][4] 通信行业资金流入明细 - 新易盛(300502)涨0.46% 换手率4.97% 主力资金流入51292.48万元 [2] - 中天科技(600522)涨5.28% 换手率8.09% 主力资金流入41713.67万元 [2] - 中贝通信(603220)涨6.30% 换手率13.52% 主力资金流入21637.20万元 [2] - 中国联通(600050)涨1.11% 换手率0.97% 主力资金流入20222.90万元 [2] 通信行业资金流出明细 - 中际旭创(300308)跌2.48% 换手率3.56% 主力资金流出55686.56万元 [4] - 长芯博创(300548)跌5.64% 换手率8.59% 主力资金流出35788.33万元 [4] - 永鼎股份(600105)涨0.99% 换手率23.33% 主力资金流出32466.06万元 [4] - 天孚通信(300394)跌3.84% 换手率4.02% 主力资金流出30233.30万元 [4]
空芯光纤规模化落地加速,景气度快速提升
银河证券· 2025-09-24 09:24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3] 核心观点 - 空芯光纤产业化落地加速,景气度快速提升,国内外厂商积极布局规模化应用 [1][2] - 空芯光纤通过空气/惰性气体/真空替代实体纤芯,光信号传播速度大幅提升,时延降低约三分之一,显著优化数据中心跨区域部署的通信效率 [5] - 微软与康宁、贺利氏合作扩大空芯光纤全球产量,目标未来2年铺设15000公里,以满足AI和云工作负载对网络性能的需求 [5] - 中国移动于2025年7月29日在广东开通国内首条反谐振空芯光纤商用线路,实现技术从原型到应用的跨越 [2] - 具备量产能力的厂商较少,目前以Lumensity和长飞光纤为主,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国内厂商积极卡位,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有望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2][5] 行业竞争格局 - 当前空芯光纤市场空间较小,但具备技术及专利优势的厂商领先态势明显 [2] - 国内厂商如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被建议关注,预计随多模光纤需求增长和产业化加速,将实现规模化出货 [2][6] 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 空芯光纤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时延,支持大规模集群和跨区域部署,成为下一代光通信传输媒介 [5] - 虽预制棒制备、拉丝工艺等技术仍需优化,但产业化趋势明确,长距离数据传输和高可靠性场景需求增长可观 [5]
通信设备板块9月24日跌0.57%,世嘉科技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0.5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4 08:46
板块整体表现 - 通信设备板块当日下跌0.57% 跑输上证指数(涨0.83%)和深证成指(涨1.8%)[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 涨幅最高为富士达(+7.06%)跌幅最大为世嘉科技(-8.22%)[1][2]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0.52亿元 游资净流入3996.91万元 散户净流入20.12亿元[2] 领涨个股表现 - 富士达涨幅居首 收盘价30.80元 涨幅7.06% 成交额4.50亿元[1] - 东软载波涨幅6.20% 收盘价18.15元 成交额4.73亿元[1] - 中天科技涨幅5.28% 成交额49.04亿元 为板块成交额最高个股[1] - 国盾量子涨幅3.50% 收盘价354.99元 成交额12.58亿元[1] 领跌个股表现 - 世嘉科技领跌8.22% 收盘价17.64元 成交额6.97亿元[2] - 光库科技跌幅8.14% 收盘价124.62元 成交额32.36亿元[2] - 长飞光纤跌幅5.94% 收盘价110.30元 成交额20.52亿元[2] - 万马科技跌幅5.86% 收盘价48.53元 成交额6.31亿元[2] 资金流向特征 - 新易盛主力净流入4.88亿元 净占比3.16% 但游资和散户均呈净流出[3] - 中天科技主力净流入4.33亿元 净占比8.82% 游资净流出8553.51万元[3] - 亨通光电主力净流入1.94亿元 净占比6.18% 游资净流入2084.07万元[3] - 国盾量子主力净流入1.68亿元 净占比13.37% 但游资净流出1.64亿元[3] - 灿勤科技主力净流入4099.65万元 净占比14.59% 为净占比最高个股[3]
通信行业2025年二季度行业研究:技术和政策驱动行业变革升级,行业格局或向“强者恒强”演化
大公国际· 2025-09-23 06:0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信用评级将增强 行业整体信用评级将增强[39] 核心观点 - 2025年二季度通信行业收入 利润增长 现金流回款有望在三季度提速[1][38] - 行业格局或向"强者恒强"演化 头部企业"技术+资本"的双壁垒将进一步凸显[1][36] - 技术突破与新基建驱动资本开支扩张 政策侧重于新基建以提振内需[1][39] - AI算力需求爆发 5G-A商用加速 6G技术突破及"低空经济"崛起共同推动行业升级发展[1] 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 光模块出货量呈指数级增长 2023年全球400Gbps及以上光收发模块出货量640万个 2024年增长至2040万个 预计2025年达3190万个 年增长率56 5%[3] - 800G光模块已成为主流产品 1 6T光模块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 预计2026年实现更大规模部署[3] - 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7377万公里 同比增长9 9% 光纤接入端口达11 93亿个 占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96 6% 千兆光纤网络渗透率接近饱和[4][5] - 中国光缆出口量达37 91万吨 光纤出口量同比增长20%以上 东南亚 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速超10%[5] - 通信设备集成商产能利用率回升 2025年6月30日产能利用率77 30% 较一季度74 70%有所回升[6] - 中国5G基站总数达454 9万个 比上年末净增29 8万个 占移动基站总数35 7%[7] - 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合计降至2800亿元以下 占收比首次集体跌破20% 中国移动算力投资373亿元占比约25% 中国电信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2% 中国联通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8%[8] 行业需求匹配能力分析 - 全球光模块销售额环比增长10% 主要得益于800G以太网光模块销售贡献 1 6T产品开始产生积极影响[10] - 中际旭创 新易盛 光迅科技和华工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告同比增长均超50% 中际旭创1 6T光模块出货量预计环比增长超50% 单季度出货量约36万只[10] - 中国通信设备市场规模营收同比增速18 9% 净利润同比增速16 7%[11] - 华为中标中国移动39 75万站5G无线主设备集采 在两大标包中均位列第一候选人 在中国移动高端路由器 交换机新建集采中标包2和标包4均以70%份额中标 中兴通讯在700MHz和2 6GHz标包中位列第二候选人 获30%份额[11] - 中国移动2025年5G资本开支降至582亿元 同比降15 7% 无线主设备集采量连续三年下滑[11] - 2025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 3%[13] - 2024年电信行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 新兴业务收入达4348亿元 同比增长10 6%[15] - 2025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055亿元 同比增长1%[15] - 截至2025年6月底5G用户规模达8 92亿 占移动用户总数48%左右 个人用户月均流量需求预计达50-100G[18] - 2025年千兆宽带普及率预计达80%[18] - 2025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预计达150亿台[19] - 2024年中国通信设备出口额突破关键门槛 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19] 行业产业链地位分析 - 光模块销售额环比增长10% 头部企业如中际旭创 新易盛 天孚通信等基金持股市值环比增长显著[23] - 中兴通讯推出"5G-A通感算一体化方案" 将路侧设备部署成本降低30%[23] - 2023年度TOP10光模块厂商排名中 中际旭创全球第一 华为第三 光迅科技第五 海信宽带第六 新易盛第七 华工正源第八[24] - 数通市场CR5超过60%[25] - 光纤光缆头部企业集中度高 主要企业包括长飞光纤 亨通光电 中天科技 烽火通信等[26] - 通信设备集成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主要集中在华为 中兴 爱立信 诺基亚等头部企业[27] - 截至2025年6月末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 1亿户 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 18亿户[28] - 2024年中国移动数字化转型收入同比增长9 9%占通信服务收入31 3% 中国电信智能收入达89亿元同比增长195 7% 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收入增长23 2%联通云收入同比增幅114% 中国广电政企项目总金额165亿元[30] 行业创新能力分析 -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 计划到2026年建立算力互联互通标准 标识和规则体系 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31] - 工信部加快6G技术研发进程 推动5G-A向6G演进[31]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计划2027年前完成全球覆盖低轨卫星星座部署[32] - 2025年二季度北美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合计958亿美元 同比增长64% 超70%资金用于AI数据中心 自研芯片及液冷技术[34] - 中国移动2025年研发经费预算391亿元 重点投向6G技术攻关 已牵头4项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并部署全球首个6G试验网[34] - 到2025年ICT人才缺口将超2000万 中国电信研发人员规模突破3 2万人 计划"十四五"末达6万人[35] 行业信用评级情况分析 - 2025年二季度通信行业发债规模合计173 5亿元 共计9只 债券类型集中在中期票据且均为科创票据[36][37] - 发债主体为华为投资控股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 中兴通讯和中兴新通讯 主体级别均为AAA[36] 周期发展展望 - 2025年二季度电信业务单个季度收入4586 00亿元 环比增长2 62% 业务总量4663 90环比增长3 25%[38] - 已披露业绩预告样本二季度净利润中枢环比增长较高[38] - 通信行业已迈入康波复苏后期 接近繁荣前期 未来有望进入康波回升期[39] - 资本开支处于投资回升阶段 2025年三季度将正式进入扩张期[39] - 光通信构建"四超"全光算力网络 实现从信息通道向AI算力关键支撑底座升级[40] - 5G-A技术2025年迎来全面商用 6G技术研发进入关键阶段[41] - 低空经济步入发展"黄金期" 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速[42]
研报掘金丨天风证券:维持中天科技“买入”评级,Q2业绩拐点或现,海洋呈现快速增长
格隆汇APP· 2025-09-23 05:2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68亿元 同比增长7.38%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9.40亿元 同比增长14.09% [1] - 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总额约306亿元 其中海洋系列133亿元 电网建设155亿元 [1] 业务板块收入 - 海洋业务营业收入28.96亿元 同比增长37.19% [1] - 电网业务收入99.75亿元 同比增长11.97% [1] - 新能源业务收入26.30亿元 同比增长13.69% [1] 技术研发进展 - 已实现112G高速铜缆量产 满足数据中心高密度互联及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低延迟传输需求 [1] - 224G发泡FEP高速铜缆处于研发阶段 预计第四季度量产 [1]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37亿元(前值39亿元) [1]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45亿元(前值49亿元) [1]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55亿元(前值60亿元) [1] - 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16倍/13倍/11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