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600150)

搜索文档
周末影响市场重要资讯回顾: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 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
新浪证券· 2025-07-20 09:03
宏观经济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建设5座梯级电站,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1] - 1551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26家净利同比预增上限超10倍,包括华银电力、三和管桩、华宏科技等 [3] - 韩国股民今年以来对中国股票投资热情高涨,中国位列韩国股民最喜爱的海外市场第二名,持有金额最多的港股为小米集团-W [8] 行业政策 - 工信部即将出台钢铁、有色、石化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10] - 三部门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行业监管,推进产品价格监测、一致性检查、缩短供应商货款账期等工作 [12] -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扎实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支持经济运行向好发展 [13] 科技与创新 - 工信部表示将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超前布局新领域新赛道 [11] - 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实际控制人王兴兴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 [14] - 海普瑞创新药H1710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该药为全球首创的乙酰肝素酶抑制剂 [20] 公司动态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批准,将新增30.53亿股股份 [16] - 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2%,但Q2环比增长161.91% [19] - 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A股简称变更为"ST诺泰" [17] - 东方财富股东沈友根拟转让1%股份,与实控人其实为父子关系 [18] 市场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等外卖平台,要求理性竞争、规范促销行为 [9] - 杭州余杭自来水异味事件初步查明为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所致 [2] 国际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上周涨跌互现,纳指累计涨1.51%,多只中国ETF创3月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4]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天才法案》,为美元稳定币制定监管框架 [5][6] - 美国财长贝森特建议特朗普不要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可能带来经济政治法律后果 [7]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中国份额下滑18.8%,韩国船厂稳居第二
搜狐财经· 2025-07-19 12:05
全球造船业景气度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量显著下滑,共承接647艘,合计4678.2万载重吨(DWT),同比下滑57.9%,为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1] - 修正总吨(CGT)同比下降54.5%至1938.5万,新船订单金额67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50.99亿元),同比减少47.6% [1] - 2024年全球新造船订单量达2390艘,合计1.7亿载重吨(DWT)、6555万修正总吨(CGT),创17年新高 [4] 分船型订单表现 - 集装箱船订单逆势增长,上半年成交201艘(2174.4万载重吨),同比上涨27.2%,占全部订单的46.4% [3] - LNG运输船需求疲软,仅成交23艘(93.7万载重吨),同比暴跌86.4% [3] - 散货船、原油船、成品油船、LPG船订单以载重吨计跌幅均超60% [3] 中国船厂表现 - 上半年承接订单370艘(2630.4万载重吨),占全球份额56.2%,但较去年同期75%明显下降 [6] -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8亿-31亿元,同比增98.25%-119.49%;中国重工预计净利润15亿-18亿元,同比增181.73%-238.08% [6] -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三大船企上半年累计交船28艘,包括全球首艘24000TEU级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等 [6] 韩国船厂表现 - 上半年承接订单113艘(1415万载重吨),市场份额30.3%,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 [8] - LNG船领域占据90.3%份额,包揽全部8艘大型LNG船订单;LPG船市场份额达54.2% [8] - 三大造船企业上半年营业利润预计合计突破2.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9亿元),HD韩国造船海洋增幅达228% [8] 市场份额变化 - 中国在散货船领域保持79%份额,集装箱船份额从86.1%降至63.4% [9] - 韩国在原油船份额从24.1%升至67.8%,LNG船份额从56.3%升至90.3% [9] - 日本船厂市场份额7.9%,LPG船接单占比34.1%,欧洲船企因邮轮订单增至43艘 [9]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订单下滑受美国"301调查"及船位紧张影响,但绿色动力船舶技术积累深厚 [10] - 韩日造船产能存在瓶颈,全球竞争格局不会出现颠覆性重构 [10]
A股重磅!证监会,同意!
新华网财经· 2025-07-19 03:56
合并方案获批 - 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船舶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注册申请 [1] - 这是新"国九条"政策出台后A股首个公告重组方案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 [4]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全球船舶市场处于结构性复苏阶段 合并时机契合行业周期上升趋势 [6] - 合并双方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核心千亿级船海主业上市公司 拥有全球领先的海洋装备研发制造能力 [7] - 合并解决2019年"南北船"合并后的同业竞争问题 提升资产规模至10066.16亿元 [8] 业务整合与协同效应 - 合并将整合大连造船、武昌造船等优质资产 强化高端船型制造能力 [10] - 预计合并后总资产超4000亿元 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 手持订单数全球领先 [11] - 新接订单结构优化 高附加值船舶比例提升 增强盈利增长潜力 [12] 政策支持与市场影响 - 新"国九条"及"并购六条"明确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并购重组 [7] - 作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首个完成注册项目 体现监管支持力度 [15] - 合并后公司将重塑国际造船格局 构建全球稀缺性龙头企业估值逻辑 [12]
硬科技IPO提速、优质并购审核加速,资本市场传递重磅信号
上海证券报· 2025-07-19 02:22
资本市场改革信号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方案获证监会注册通过,标志着中船集团旗下两大船舶总装核心上市平台整合取得重大进展,为首单完成上交所审核与证监会注册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 [2] - 芯联集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注册获批,为首单"亏收亏"重大资产重组案例,交易金额达58.97亿元,涉及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 [2] - 禾元生物成为科创板重启第五套标准后首单获得注册的公司,拟募资24亿元用于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及新药研发 [4][5] 行业整合与技术发展 - 芯联集成通过收购将全资控股芯联越州,实现一体化管理17万片/月(母公司10万片/月+标的7万片/月)的8英寸硅基产能,重点发展SiCMOSFET和高压模拟IC等高技术产品 [3] - 北芯生命科创板IPO过会,为第二家按第五套标准过会企业,其血管内功能学FFR及影像学IVUS产品组合填补国产医疗器械空白 [5] 企业IPO动态 - 宇树科技启动IPO辅导备案,实际控制人王兴兴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辅导机构计划最早于2025年10月评估上市条件 [5][6] - 禾元生物核心产品HY1001为1类新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有望替代血浆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 [4] 政策导向与市场影响 - 科创板并购重组包容性增强,"亏收亏"案例及第五套标准重启显示审核灵活性提升 [2][4] - 单日内集中释放多项重大进展,反映优质并购重组与硬科技IPO审核效率显著提速 [1][7]
新华财经早报:7月19日
新华财经· 2025-07-19 00:41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12条措施促进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持续发展,包括优化土地要素配置、简化企业办理流程等 [1] - 三部门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规范产业竞争秩序,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开展网络乱象专项整治等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中央第四指导组调研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强调规范产业竞争秩序的重要性 [1] - 钢铁工业协会召开规划部长会,研究"十五五"发展规划,提出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兼并重组等工作方针 [2] 消费与宏观经济 - 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过去四年社零总额年均增长5.5%,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 [1] -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至46.1% [1] - 5月份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4.30%,一线城市增长46.28% [2] - 前十金银珠宝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达64.75%,同比上升2.16个百分点 [2] 资本市场与公司动态 - 深交所试点公司债券续发行和资产支持证券扩募业务 [2] - 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实际控制人王兴兴合计持股34.7630% [2] - 中国船舶获证监会同意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新增30.53亿股股份 [2] - 多家上市公司发布重大公告:芯联集成拟58.97亿元收购股权、东吴证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0亿元等 [4] - 顺丰控股6月速运物流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24%,南京高科第二季度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增长543.4% [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工信部推动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将陆续发布具体方案 [1] - 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低空产业,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1] - 欧洲投资银行推出42.5亿欧元融资计划支持欧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发展 [3] 市场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企业,要求理性竞争并重视食品安全 [1] - 召开直播带货食品安全行政指导会,要求新业态重视食品安全 [1]
“中国巨轮”加速驶入A股!“两船”合并获证监会批复
格隆汇APP· 2025-07-18 16:41
交易概况 - A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吸收合并交易迎来新进展,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即将诞生 [1] - 证监会批复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为重组新规后"首单"案例 [2] - 截至7月18日收盘,中国船舶总市值1524亿元,中国重工总市值1069亿元 [2][3] 交易细节 - 换股比例设定为中国船舶37.84元/股、中国重工5.05元/股,比例为1:0.1335 [5] - 合并后中船工业集团持股26.71%,中国船舶集团合计控股49.29%,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6] - 存续公司将承继中国重工全部资产、负债及业务,形成总资产超4000亿元、营收超1300亿元的实体 [6][9] 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两家公司合计净利润预计43-49亿元,同比增长121%-152% [8] - 中国船舶预计净利润28-31亿元(同比+98%-119%) - 中国重工预计净利润15-18亿元(同比+182%-238%) - 合并后在五大造船央企中市场份额占比超80% [8] 行业地位 - 截至2024年9月手持订单规模达6263万载重吨,为韩国造船海洋的1.9倍、扬子江船业的3.8倍 [9] - 合并后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营收规模及订单量领先的船舶制造企业 [10] 政策背景 - 本次交易为新"国九条"发布后首个公告的重组方案 [8] - 2023年9月启动筹划,2024年1月获国资委批复,7月4日通过上交所审核 [8] - 标志性案例体现并购重组市场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11]
“两船”合并获注册批复 “并购六条”后A股新增超200单重大重组
证券日报· 2025-07-18 16:08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 证监会批准中国船舶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完成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1300亿元,成为A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案例 [1] -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分别为我国船舶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合并前总市值分别为1524亿元和1069亿元,换股比例为1:0.1339 [2] - 合并后公司将成为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的世界一流造船业旗舰上市公司 [3] 合并背景与意义 - 合并是中国船舶集团整合旗下船舶总装业务、减少同业竞争的重要举措,2019年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联合重组后两家公司在船舶制造、维修领域业务重合度较高 [3] - 全球船舶工业迎来复苏,合并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存续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3] - 合并响应国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是国资国企改革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 [2][3] 并购重组市场动态 - 自去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以来,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数量超过200单 [1] - 新"国九条"提出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证监会修订重组管理办法并建立简易审核程序,中国船舶合并案从受理到注册生效仅用71天 [4] - 近期典型案例包括华电国际购买大股东能源资产、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湘财股份拟合并大智慧等 [6] 并购重组创新与趋势 - 富乐德科技发行股份及可转债购买资产完成过户,成为"并购六条"后首个运用定向可转债支付对价的项目 [7] - 上市公司收购未盈利企业、跨行业并购及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等案例涌现,并购重组成为产业升级转型主渠道 [7] -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持续升温,企业通过横向及纵向整合实现技术资源吸纳和估值重构,推动产业升级和关键领域突破 [7]
“两船”合并,获批!
证券时报· 2025-07-18 14:49
合并交易概况 - 中国船舶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获证监会批准 [2] - 合并后中国船舶将承继中国重工全部资产及负债,总资产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 [2] - 此次交易为A股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案例 [2] 合并战略意义 - 合并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解决船海主业同业竞争的关键进展 [3] - 旨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业,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3] - 整合后将加速内部业务协同,减少军船与民船业务竞争 [5] 公司业务定位 - 中国船舶为全球造船龙头,市占率11%(完工载重吨计),拥有江南造船等核心企业 [4] - 中国重工为国内舰船研发设计领先企业,覆盖五大业务板块包括海洋防务装备 [4] - 两家公司在船舶总装领域业务高度重合,合并将消除同业竞争 [4] 行业影响 - 合并后存续公司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营收及手持订单第一的造船上市公司 [5] - 整合科研生产资源有望强化军民船业务协同,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5] - 合并涉及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核心产能与产业链,技术覆盖"造船业三颗明珠" [4]
“两船”合并,获批!
证券时报· 2025-07-18 14:43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交易概况 - 证监会批准中国船舶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完成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成为A股史上最大规模吸收合并案例 [1] - 合并后存续公司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营业收入、手持订单数第一的造船业旗舰上市公司 [1][6] - 交易旨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业,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提升经营质量 [2][5] 公司业务整合 - 中国船舶是全球造船龙头企业,市占率11%(完工载重吨计),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等核心企业,具备全产业链技术实力 [5] - 中国重工是国内领先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企业,旗下有大连造船、武昌造船等顶尖船企,业务覆盖海洋防务、海洋运输等五大板块 [6] - 两公司在船舶总装领域业务重合度高,合并后将整合科研生产资源,强化军船协同,提升民船海外市场竞争力 [6] 市场影响 - 合并后存续公司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全球领先 [1][6] - 此次合并是中国船舶集团自"南北船"合并五年后最大的一次资产整合,标志着解决同业竞争迈出关键一步 [2] 交易进展 - 2024年9月3日起中国船舶A股(代码600150)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4][5] - 停牌期间公司将及时披露交易进展信息 [5]
突发!300亿化工股董事长被刑事拘留
新浪财经· 2025-07-18 13:08
今日聚焦 - 亚钾国际董事长郭柏春因涉嫌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罪被刑事拘留 公司强调该事件仅针对个人 目前生产经营和董事会运作正常 [1] - 诺泰生物因2021年年报虚假记载和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被证监会处罚4740万元 7月22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变更为ST诺泰 [2] - 长鸿高科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 拓展特种合成树脂业务 股票7月21日复牌 [3][4]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将新增30.53亿股股份 [4] 投资&签约 - 博汇股份拟3.9亿元购买资产开展智能算力服务业务 [17] - 优优绿能拟投资不超过8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放电设备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18] - 日科化学与东明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涉及聚乙烯粉料供应和技术合作 [18] - 确成股份拟投资9亿元建设生物质二氧化硅和松厚剂项目 [18] 股权变动 - 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协议转让5.1%股份给武汉国资企业网谷创投 同时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 [19] - 跨境通第一大股东800万股被司法拍卖 成交价3609.2万元 [19] - 普利特孙公司海四达钠星引入战略投资者国研壹号 增资后持股比例降至60% [20] 增减持&回购 - 美迪西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49%股份 [21] - 绿通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39%股份 [22] - 奥普光电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股份 [22] - 鼎胜新材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23] - 耀皮玻璃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股份 [23] 经营&业绩 - 三环集团上半年净利润预增10%-30%至11.28-13.33亿元 MLCC和光器件产品销售增长 [25] - 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2% Q2环比增长161.91% [7] - 韵达股份6月快递业务收入41.49亿元同比增长2.77% [24] - 申通快递6月快递业务收入43.41亿元同比增长10.15% [24] - 顺丰控股6月速运物流业务收入199.62亿元同比增长14.24% [26] - 神通科技上半年净利润6427.80万元同比增长111.09% [29] - 嘉必优上半年净利润预增57.61%至约1.07亿元 [30] 合同&项目中标 - 欧克科技签订1.76亿元设备买卖合同 占去年营收40.51% [31] 其他 - *ST天山控股股东5386.13万股将被公开拍卖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33] - 退市锦港股票将于7月25日终止上市并摘牌 [32] - 安孚科技终止合资设立新型电池中试平台公司事项 [34] - 天士力撤回枇杷清肺饮颗粒药品注册申请 累计研发投入1136.62万元 [35][36] 医药研发 - 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生物制品HDM2012获临床试验批准 [12] - 联环药业获得瑞卢戈利片临床试验批准 用于前列腺癌治疗 [13] - 海普瑞创新药H1710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 [14] - 泰恩康控股子公司CKBA乳膏获准开展玫瑰痤疮II/III期临床试验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