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600150)

搜索文档
“两船”合并获注册批复 “并购六条”后A股新增超200单重大重组
证券日报· 2025-07-18 16:08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 证监会批准中国船舶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完成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1300亿元,成为A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案例 [1] -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分别为我国船舶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合并前总市值分别为1524亿元和1069亿元,换股比例为1:0.1339 [2] - 合并后公司将成为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的世界一流造船业旗舰上市公司 [3] 合并背景与意义 - 合并是中国船舶集团整合旗下船舶总装业务、减少同业竞争的重要举措,2019年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联合重组后两家公司在船舶制造、维修领域业务重合度较高 [3] - 全球船舶工业迎来复苏,合并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存续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3] - 合并响应国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是国资国企改革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 [2][3] 并购重组市场动态 - 自去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以来,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数量超过200单 [1] - 新"国九条"提出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证监会修订重组管理办法并建立简易审核程序,中国船舶合并案从受理到注册生效仅用71天 [4] - 近期典型案例包括华电国际购买大股东能源资产、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湘财股份拟合并大智慧等 [6] 并购重组创新与趋势 - 富乐德科技发行股份及可转债购买资产完成过户,成为"并购六条"后首个运用定向可转债支付对价的项目 [7] - 上市公司收购未盈利企业、跨行业并购及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等案例涌现,并购重组成为产业升级转型主渠道 [7] -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持续升温,企业通过横向及纵向整合实现技术资源吸纳和估值重构,推动产业升级和关键领域突破 [7]
“两船”合并,获批!
证券时报· 2025-07-18 14:49
合并交易概况 - 中国船舶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获证监会批准 [2] - 合并后中国船舶将承继中国重工全部资产及负债,总资产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 [2] - 此次交易为A股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案例 [2] 合并战略意义 - 合并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解决船海主业同业竞争的关键进展 [3] - 旨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业,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3] - 整合后将加速内部业务协同,减少军船与民船业务竞争 [5] 公司业务定位 - 中国船舶为全球造船龙头,市占率11%(完工载重吨计),拥有江南造船等核心企业 [4] - 中国重工为国内舰船研发设计领先企业,覆盖五大业务板块包括海洋防务装备 [4] - 两家公司在船舶总装领域业务高度重合,合并将消除同业竞争 [4] 行业影响 - 合并后存续公司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营收及手持订单第一的造船上市公司 [5] - 整合科研生产资源有望强化军民船业务协同,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5] - 合并涉及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核心产能与产业链,技术覆盖"造船业三颗明珠" [4]
“两船”合并,获批!
证券时报· 2025-07-18 14:43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交易概况 - 证监会批准中国船舶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完成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成为A股史上最大规模吸收合并案例 [1] - 合并后存续公司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营业收入、手持订单数第一的造船业旗舰上市公司 [1][6] - 交易旨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业,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提升经营质量 [2][5] 公司业务整合 - 中国船舶是全球造船龙头企业,市占率11%(完工载重吨计),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等核心企业,具备全产业链技术实力 [5] - 中国重工是国内领先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企业,旗下有大连造船、武昌造船等顶尖船企,业务覆盖海洋防务、海洋运输等五大板块 [6] - 两公司在船舶总装领域业务重合度高,合并后将整合科研生产资源,强化军船协同,提升民船海外市场竞争力 [6] 市场影响 - 合并后存续公司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全球领先 [1][6] - 此次合并是中国船舶集团自"南北船"合并五年后最大的一次资产整合,标志着解决同业竞争迈出关键一步 [2] 交易进展 - 2024年9月3日起中国船舶A股(代码600150)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4][5] - 停牌期间公司将及时披露交易进展信息 [5]
突发!300亿化工股董事长被刑事拘留
新浪财经· 2025-07-18 13:08
今日聚焦 - 亚钾国际董事长郭柏春因涉嫌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罪被刑事拘留 公司强调该事件仅针对个人 目前生产经营和董事会运作正常 [1] - 诺泰生物因2021年年报虚假记载和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被证监会处罚4740万元 7月22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变更为ST诺泰 [2] - 长鸿高科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 拓展特种合成树脂业务 股票7月21日复牌 [3][4]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将新增30.53亿股股份 [4] 投资&签约 - 博汇股份拟3.9亿元购买资产开展智能算力服务业务 [17] - 优优绿能拟投资不超过8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放电设备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18] - 日科化学与东明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涉及聚乙烯粉料供应和技术合作 [18] - 确成股份拟投资9亿元建设生物质二氧化硅和松厚剂项目 [18] 股权变动 - 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协议转让5.1%股份给武汉国资企业网谷创投 同时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 [19] - 跨境通第一大股东800万股被司法拍卖 成交价3609.2万元 [19] - 普利特孙公司海四达钠星引入战略投资者国研壹号 增资后持股比例降至60% [20] 增减持&回购 - 美迪西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49%股份 [21] - 绿通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39%股份 [22] - 奥普光电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股份 [22] - 鼎胜新材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23] - 耀皮玻璃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股份 [23] 经营&业绩 - 三环集团上半年净利润预增10%-30%至11.28-13.33亿元 MLCC和光器件产品销售增长 [25] - 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2% Q2环比增长161.91% [7] - 韵达股份6月快递业务收入41.49亿元同比增长2.77% [24] - 申通快递6月快递业务收入43.41亿元同比增长10.15% [24] - 顺丰控股6月速运物流业务收入199.62亿元同比增长14.24% [26] - 神通科技上半年净利润6427.80万元同比增长111.09% [29] - 嘉必优上半年净利润预增57.61%至约1.07亿元 [30] 合同&项目中标 - 欧克科技签订1.76亿元设备买卖合同 占去年营收40.51% [31] 其他 - *ST天山控股股东5386.13万股将被公开拍卖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33] - 退市锦港股票将于7月25日终止上市并摘牌 [32] - 安孚科技终止合资设立新型电池中试平台公司事项 [34] - 天士力撤回枇杷清肺饮颗粒药品注册申请 累计研发投入1136.62万元 [35][36] 医药研发 - 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生物制品HDM2012获临床试验批准 [12] - 联环药业获得瑞卢戈利片临床试验批准 用于前列腺癌治疗 [13] - 海普瑞创新药H1710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 [14] - 泰恩康控股子公司CKBA乳膏获准开展玫瑰痤疮II/III期临床试验 [15]
重组新规后,首单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注册生效
快讯· 2025-07-18 12:31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项目获批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项目于7月18日取得证监会注册批文 [1] - 该项目是2025年5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首单通过审核注册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 [1] - 项目自5月8日受理至注册生效仅用时约两个月 [1]
中国重工: 中国重工关于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批复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12:16
合并交易获批 -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拟通过发行A股股票方式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交易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 [1] - 中国证监会同意中国船舶新增3,053,192,530股股份用于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批复有效期12个月 [1][2] - 合并方案需严格按报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申请文件执行 相关手续需依规办理 [1][2] 交易执行安排 - 公司董事会将根据证监会批复及股东大会授权 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本次交易涉及的相关事宜 [2] - 需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重大事项需及时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 [2] - 后续信息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公告为准 [2]
中国重工: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7-18 12:11
交易方案概述 - 中国船舶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10][11] - 换股比例为1:0.1339,即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13] - 中国船舶换股价格为37.59元/股,中国重工换股价格为5.032元/股[13] - 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总股本将增至752,562.13万股[20] 交易目的与背景 - 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国企改革政策要求,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41] - 消除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16][46] - 抓住全球船舶工业复苏机遇,2024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占全球总量超50%[42] - 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44][46] 交易影响分析 - 存续公司总资产将从1819.77亿元增至4036.39亿元,营业收入从785.84亿元增至1333.51亿元[21] - 控股股东仍为中船工业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船舶集团[20] - 存续公司将承继中国重工全部资产、负债及业务,消除同业竞争[17] - 交易可能导致每股收益摊薄,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从0.81元降至0.65元[21] 行业现状与前景 - 全球造船业持续复苏,新造船价格指数较2020年低点上涨超50%[42] - 船队老龄化加速更新需求,散货船等主力船型平均船龄超12年[42] - 国家政策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43] - 高附加值船型占比提升,气体船、油船、客船订单保持增长[42]
重组新规后首单!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批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12:09
公司合并与政策背景 - 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这是重组新规发布后首个完成上交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 [1] - 2024年5月中国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建立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 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 明确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锁定期要求 [1] - 合并项目是新"国九条"发布后首个公告重组方案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 同时也是A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案 [2] 合并后公司规模与战略 - 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4000亿元 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 资产规模 营业收入规模 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 [2] - 合并整合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两家千亿级船海主业上市公司 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提升核心战略功能 [2] - 合并汇聚两家公司分散的资产 订单 技术力量 打造全球最大船舶上市公司 [2] 行业机遇与整合优势 - 全球船舶行业处于大周期上升阶段 船舶老龄化推动更替需求 绿色低碳加速老旧船型淘汰进程 [3] - 合并整合中国重工旗下大连造船 武昌造船 北海造船等优质资产 融合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优势 [3] - 合并后优化产业布局 统筹协调各船厂资源 提升高端船型制造能力 新接订单中高附加值船舶比例将提高 [3] 市场影响与行业趋势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是"并购六条"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典型案例 为头部上市公司主业整合提供参考 [4] - "并购六条"实施后沪市重组方案增长较快 近七成交易为产业并购或大股东注资 提升产业集中度 [4] - 除中国船舶合并案外 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的交易规模也超过千亿元 [5]
中国船舶(600150) -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摘要
2025-07-18 11:32
交易基本信息 -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存续公司为中国船舶[1][15] - 换股价格中国船舶除权除息后37.59元/股,中国重工5.032元/股,换股比例1:0.1339[22][23][35] - 中国船舶拟每10股派现2.50元,中国重工拟每10股派现0.18元[23][34][105] 股权结构 - 交易前中国船舶总股本447,242.88万股,中国重工2,280,203.53万股[31][165] - 交易后中船工业集团持股200,743.61万股,比例26.71%;中国船舶集团合计控制370,470.67万股,比例49.29%[31][34][165] 财务数据 - 2024年交易前中国船舶总资产181.98亿元,交易后403.64亿元等多项财务指标变化[36] - 2023 - 2024年,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2] 行业数据 - 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等三大指标数据及全球新造船交付等数据[89] 交易进展与条件 - 交易已获多方批准及注册[44][180] - 换股日等日期将另行协商确定并公告[16] 风险提示 - 交易存在被暂停、中止或取消等风险[68] 股东权益 -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价格及调整机制[24][114][120] -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价格及行使条件[24][126][128] 其他事项 - 2025年7月4日中国船舶取消监事会[46][194] - 公司承诺三年内剥离沪东中华不宜注入资产[187]
中国船舶(600150) -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
2025-07-18 11:32
交易概况 -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终止上市注销法人资格,中国船舶承接其全部资产等[24] - 换股吸收合并定价基准日为首次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过渡期为协议签署日至交割日[16] - 换股吸收合并交易金额为11515027.84万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155][158][161][162] 换股方案 - 除权除息后中国船舶换股价格37.59元/股,中国重工5.032元/股,换股比例1:0.1339[25] -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价格除权除息后30.02元/股,中国重工现金选择权价格除权除息后4.03元/股[26] - 中国船舶为换股发行股份3053192530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船工业集团持股200749.18万股,比例26.68%;中国船舶集团合计控制370905.08万股,比例49.29%[37][107] 业绩数据 - 2024年末交易前总资产18197676.93万元,交易后40363915.17万元;2024年交易前营业收入7858440.65万元,交易后13335083.73万元[39] - 2024年交易前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61413.56万元,交易后488524.73万元;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交易前0.81元/股,交易后0.65元/股[178] 市场与行业 - 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9.03%、55.28%、47.42%,三大指标占全球总量比例分别为57.01%、76.96%和66.54%[88] - 2024年12月,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6.05%,较2020年10月涨幅超50%[88] 未来展望 - 本次交易实施后存续公司将消除同业竞争,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等发展,强化精益管理,提升经营效益[28][165][167] - 多项政策支持下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进入“活跃期”,国家政策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等发展[89][91][92] 股份转让与减持 - 2025年3月3日,渤海造船转让股份过户完成,持股比例由2.24%降至0.98%,大船投资由7.94%提至8.57%,中船集团投资持股0.63%[36][52] - 相关公司换股取得的股份自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26][197] 承诺与责任 -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相关方承诺提供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涉违规锁定股份用于赔偿,董监高截至声明出具日无减持计划[42][44][49][51][185] - 中国船舶集团等承诺不越权干预经营管理,不侵占利益,若有新监管规定将按要求调整承诺[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