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600104)

搜索文档
天永智能:中标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GS6四期改造项目-发动机装配线项目
格隆汇APP· 2025-09-11 09:47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中标上汽集团GS6四期改造项目发动机装配线工程 中标金额为2030万元含税 [1] - 项目招标方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由上海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负责招标流程 [1] - 中标主体为上海天永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内容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务领域 [1] 行业合作进展 - 汽车制造行业供应链合作持续深化 整车制造商与智能装备供应商开展产线改造合作 [1] - 发动机装配线技术改造需求显现 反映汽车行业对智能化制造设备的投入需求 [1]
天永智能:拟中标2030万元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09:43
中标项目信息 - 公司中标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GS6四期改造项目-发动机装配线项目 [1] - 中标金额为2030万元人民币(含税) [1] 业务发展动态 - 项目内容涉及发动机装配线改造工程 [1] - 客户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天永智能:中标上汽集团GS6四期改造项目-发动机装配线
新浪财经· 2025-09-11 09:40
公司中标项目 - 天永智能中标上汽集团GS6四期改造项目-发动机装配线 [1] - 中标金额为2030万元含税 [1] - 项目签订正式合同并顺利实施后预计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项目执行条件 - 中标通知书不构成正式订单或销售合同 [1] - 最终结算金额及履行条款以正式合同为准 [1] - 项目履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不确定性风险 [1]
乘用车板块9月11日涨0.7%,北汽蓝谷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6.56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1 08:43
板块整体表现 - 乘用车板块当日上涨0.7%,领涨个股为北汽蓝谷(涨幅3.55%)[1] - 上证指数上涨1.65%至3875.31点,深证成指上涨3.36%至12979.89点[1] - 板块成交量分化明显:北汽蓝谷成交178.79万手,长安汽车成交100.99万手,长城汽车成交25.35万手[1] 个股价格表现 - 北汽蓝谷收盘价8.75元,涨幅3.55%居板块首位[1] - 比亚迪收盘价106.59元,涨幅1.32%,成交额56.83亿元[1] - 长安汽车逆势下跌0.40%至12.57元,长城汽车下跌0.51%至25.61元[1] 资金流向特征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6.56亿元,游资净流出3597.12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6.92亿元[1] - 北汽蓝谷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38亿元(净占比9%),为唯一主力净流入个股[2] - 赛力斯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3.46亿元(净占比8.65%),比亚迪主力净流出1.22亿元(净占比2.14%)[2] - 散户资金集中流入长安汽车(1.15亿元,净占比9.11%)和长城汽车(6233.65万元,净占比9.65%)[2] 成交活跃度分析 - 赛力斯成交额达39.98亿元居首,比亚迪成交额56.83亿元为板块最高[1] - 上汽集团成交48.36万手,广汽集团成交35.15万手,显示大盘股活跃度较高[1] - 海马汽车虽涨幅仅0.62%,但获游资净流入499.98万元(净占比1.57%)[2]
中汽协:8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均超10% 新能源汽车达汽车新车总销量48.8%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6:41
汽车总体产销情况 - 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5万辆和285.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8.7%和10.1%,同比分别增长13%和16.4% [1][7] - 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销量增速较1-7月扩大0.6个百分点 [1][7] - 8月汽车国内销量224.5万辆,环比增长11.3%,同比增长15.6% [8] - 1-8月汽车国内销量1683.6万辆,同比增长12.3% [8] 新能源汽车产销 - 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9.1万辆和13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6.8%,占汽车总销量48.8% [2][53] - 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3%和36.7%,占汽车总销量45.5% [2][53] - 8月纯电动汽车销量90.8万辆(同比+40.5%),插电混动销量48.7万辆(同比+7.5%) [53] - 1-8月纯电动汽车累计销量615.8万辆(同比+46.1%),插电混动累计销量346万辆(同比+22.8%) [53] 乘用车市场表现 - 8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0万辆和25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和11.1%,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6.5% [1][19] - 1-8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33.8万辆和183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3.8% [1][19] - 中国品牌乘用车8月销量176.6万辆(同比+21%),市占率达69.5% [21] - 1-8月新能源乘用车A级车销量261.7万辆(同比+22.2%),B级车销量241万辆(同比+8.1%) [24] 商用车市场动态 - 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5万辆和31.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9%和3.4%,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6.3% [41] - 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1.3万辆和27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和5.2% [41] - 8月重型货车销量9.2万辆(环比+7.9%,同比+46.7%),轻型货车销量14万辆(环比+1.5%,同比+5.5%) [42] - 1-8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48.1万辆(同比+59%),占商用车总销量23% [56][61] 汽车出口情况 - 8月汽车出口61.1万辆(环比+6.2%,同比+19.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22.4万辆(同比+100%) [10][11] - 1-8月汽车出口429.2万辆(同比+13.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87.3%) [10][11] - 乘用车8月出口53.3万辆(环比+6.7%,同比+21.8%),商用车8月出口7.8万辆(环比+3.3%,同比+6.6%) [36][48] - 奇瑞1-8月出口79.5万辆(同比+10.5%),比亚迪出口63.4万辆(同比+130%) [77] 企业竞争格局 - 汽车销量前十五大集团1-8月合计销量1949万辆(同比+12.5%),市占率92.3% [69] - 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五大集团1-8月合计销量914.6万辆(同比+39%),市占率95.1% [72] - 比亚迪1-8月销量286.4万辆(同比+23%),吉利销量224.6万辆(同比+44.7%) [70] - 零跑汽车1-8月销量32.9万辆(同比+140.4%),小鹏汽车销量27.2万辆(同比+251.8%) [70] 进出口数据 - 2025年1-7月汽车进口27.4万辆(同比-31.9%),出口416.6万辆(同比+19.6%) [80] - 7月单月进口5万辆(环比+16.4%,同比-29.3%),出口69.4万辆(环比+12.1%,同比+25.6%) [80]
固态电池上车倒计时,上游设备企业先迎来“好日子”
36氪· 2025-09-11 02:55
行业政策与市场表现 - 工信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持续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 [1] - 工信部计划于2025年9月对2024年启动的60亿元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进行中期审查,通过项目将获得后续拨款并可能启动第二轮补贴申报 [1] - 2025年9月以来固态电池概念表现活跃,万得固态电池指数大涨超11%,先导智能阶段涨幅超60%,上海洗霸、天赐材料、厦钨新能等多只个股涨幅超30% [1] 产业链订单与设备需求 - 2025年上半年先导智能、海目星、赢合科技、利元亨等头部设备企业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超300亿元,同比涨幅达70%-80% [2] - 先导智能上半年新签订单总额124亿元同比增长近70%,海目星1-6月新增订单44.21亿元同比增117.5%,6月末在手订单突破100亿元 [3] - 赢合科技一季度末合同负债金额达27.59亿元创历史峰值,利元亨截至5月末在手订单49.21亿元 [3] - 设备需求激增主因固态电池、高压实磷酸铁锂、硅碳负极等新技术推动锂电行业结构性复苏 [2] 电池厂商技术布局 - 宁德时代布局多条技术路线,2025年规划10-15GWh固态电池产能 [2] - 比亚迪押注硫化物路线,计划2026年发布新平台,2027年中高端电车小批量搭载固态电池,2030年应用于主流电动车型 [2] - 国轩高科选择硫化物与卤化物并举技术路线,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贯通且良品率达90%,已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 [2] 整车厂应用进展 - 东风汽车已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即将量产能量密度350Wh/kg固态电池,并加速研发能量密度550Wh/kg的全固态电池 [3] - 上汽集团名爵MG4半固态安芯版将半固态电池配置拉入10万元级价格区间,与清陶能源联合研发的全固态电池2026年开始交付,2027年量产装车 [3] - 广汽集团自研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50Wh/kg,15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90%以上,预计2026年正式装车于昊铂车型 [3] 产业化阶段与技术挑战 - 行业处于实验室验证向产业化过渡关键阶段,半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或装车应用,全固态电池研发和中试加速推进 [1][4] - 目前尚无理想固态电解质材料,各路线在性能、成本、工艺存在明显短板,技术路线选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4][5] - 国内企业普遍选择固液混合电池作为过渡方案,技术路线分化严重(如清陶能源主推聚合物-氧化物复合路线,卫蓝新能源专注氧化物),产业协同不足 [5]
中欧车企携手正当时
经济日报· 2025-09-10 22:14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表现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发展势头强劲 比亚迪7月欧洲销量再次超过特斯拉 [1] - 蔚来和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在欧洲道路越来越常见 部分中国车企已在欧洲投资建厂或成立合资企业 [1] - 小米和理想选择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 为未来市场布局做准备 [1] 中国车企竞争优势分析 - 中国车企依托全产业链整合形成成本竞争力 从电池研发到整车制造都具备高效率 [1] - 中国车企创新速度远超欧美和日本企业 新车型上市周期快且在电池技术方面全球领先 [1] - 中国车企不仅具备价格优势 还带来技术和设计上的吸引力 尤其对欧洲年轻消费者 [1] 美国贸易政策对欧洲汽车业影响 - 美国对欧盟出口汽车和零部件征收15%关税 远高于原来的2.5% [1] - 汽车产业是欧洲经济支柱 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依赖庞大汽车产业链 关系数百万个工作岗位 [2] - 美国关税政策迫使欧洲车企要么自行消化高昂成本压缩利润 要么转嫁成本给消费者导致市场份额挤压 [2] 产业链影响与行业转型挑战 - 关税冲击不限于整车制造商 还将波及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 引发整个产业链连锁反应 [2] - 欧洲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自动驾驶和去碳化的艰难转型期 需要大量投资支撑研发和生产 [2] 中欧车企合作机遇 - 中欧车企携手合作正当其时 赢家将是那些架起桥梁而非筑起高墙的人 [1][2] - 呼吁中欧车企在制造电池充电网络可持续材料研发等多个环节形成合力 [2]
60天账期承诺是否达成?追踪18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状况:总额降,账期拉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0:17
行业应付账款及票据总体情况 - 18家上市车企上半年应付账款及票据总额10209.03亿元 较去年末减少629.34亿元 [1]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均值192.46天 较去年末增加6.17天 呈现总额下降但账期拉长态势 [1] - 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位列应付款规模前三 分别达2366.86亿元、2305.53亿元和1050.61亿元 [1] 车企应付账款规模变化 - 14家车企应付账款规模较去年末下降 长安汽车减少240.85亿元居首 上汽集团减少105.91亿元 吉利汽车减少81.24亿元 [2] - 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广汽集团位列应付账款降幅前三 [2] - 小鹏汽车应付账款增加76.07亿元 增幅32.96% 零跑汽车增加44.25亿元 增幅23.41% [4]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表现 - 仅6家企业周转天数较去年末改善 小鹏汽车缩短63天至170天 成为改善幅度最大企业 [5] - 赛力斯周转天数增加100.75天至266.3天 比亚迪增加14.89天至142.12天 理想汽车增加42.75天至208.11天 [6][8] - 众泰汽车周转天数达329.91天 为行业最高水平 [6] 现金流与偿付能力分析 - 理想汽车二季度经营现金净流出30亿元 自由现金流-38亿元 同比恶化超一倍 [9] - 仅江铃汽车、海马汽车账面现金可完全覆盖应付账款 金额分别为118.81亿元和16.75亿元 [12][13] - 比亚迪现金储备1117.34亿元 低于应付账款2366.86亿元 吉利汽车现金储备531.92亿元 低于应付账款1050.61亿元 [12][13] 账期调整执行进展 - 小鹏汽车7月启动账期调整 要求供应商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内 [8] - 理想汽车7月中旬完成直采供应商账期调整 合同账期统一为60天 [10] - 一汽集团、广汽集团、赛力斯于8月11日前实现60天内支付账款 [10]
固态电池上车倒计时 上游设备企业先迎来“好日子”
经济观察报· 2025-09-10 09:17
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工信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持续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 [2] - 工信部计划于2025年9月对2024年启动的60亿元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进行中期审查,通过项目将获得后续拨款并可能启动第二轮补贴申报窗口 [2] - 万得固态电池指数9月大涨超11%,概念股先导智能阶段涨幅超60%,上海洗霸、天赐材料、厦钨新能等多只个股涨幅超30% [2] 产业链订单与产能扩张 - 锂电设备企业2025年上半年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超300亿元,同比涨幅达70%-80%,其中先导智能新签订单124亿元(同比增近70%)、海目星新增订单44.21亿元(同比增117.5%)、赢合科技合同负债27.59亿元、利元亨在手订单49.21亿元 [2][4] - 固态电池、高压实磷酸铁锂、硅碳负极等新技术相关设备需求激增,推动锂电行业进入结构性复苏阶段 [3] - 宁德时代2025年规划10-15GWh固态电池产能,国轩高科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且中试线良品率达90% [3] 技术路线与产业化进展 - 行业处于实验室验证向产业化过渡关键阶段,半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或装车,全固态电池研发和中试加速推进 [1][5] - 比亚迪押注硫化物路线,计划2026年发布新平台,2027年中高端电车小批量搭载固态电池,2030年应用于主流车型 [3] - 国轩高科采用硫化物与卤化物并举技术路线,上汽与清陶能源联合研发的全固态电池2026年交付、2027年量产装车 [3][4] 整车厂应用规划 - 东风汽车已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计划量产能量密度350Wh/kg产品,并研发能量密度550Wh/kg下一代全固态电池 [4] - 上汽集团名爵MG4半固态安芯版将半固态电池价格拉入10万元级区间 [4] - 广汽集团自研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50Wh/kg,15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90%以上,预计2026年装车于昊铂车型 [4] 产业化时间表与挑战 - 国内固态电池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年广泛装车试验,量产前提需材料与设备完善 [4] - 技术路线分化严重(如清陶能源主推聚合物-氧化物复合路线,卫蓝新能源专注氧化物),政策未明确优先支持路线,产业协同不足 [5] - 尚无理想固态电解质材料,各路线在性能、成本、工艺存在短板,企业普遍选择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 [5]
上汽乘用车回应筹备大乘用车营销公司:未对外公布 以公告为准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09:06
公司动态 - 上汽乘用车回应筹备大乘用车营销公司传闻 称企业未对外公布以上信息 请以公司正式公告为准[1] - 近期有消息称上汽乘用车正在筹备成立大乘用车营销公司 公司内部已设置筹备组组长职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