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浦发银行(600000)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给你的消费贷贴息,贷30万可省3000元,六大行火速响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5:33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首次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消费金额10万元),单笔5万元以上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消费金额30万元)[1][15][19] - 同步推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领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个百分点[1][14] - 两项政策形成"金融国补"组合拳,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协同发力,精准支持消费需求[7][9] 政策执行细节 - 实施期限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到期后将评估效果决定是否延长[1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需满足四大条件:贷款时间在政策执行期内、选择23家指定金融机构、资金实际用于消费(重点支持八大领域)、授权机构获取账户交易信息[17] - 贴息申请流程简化,由经办机构完成测算和审核,借款人只需在签订合同时授权账户信息查询[12][18] 金融机构响应 - 六大国有银行中,中行、农行、建行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2][20][25] - 工行、交行、邮储银行已启动准备工作但未公布具体实施时间[29][30][32] - 浦发等股份制银行公告将依法推进政策落地[23] - 银行提醒客户通过官方渠道办理贴息,警惕诈骗行为[35] 政策影响测算 - 1%贴息比例可撬动100倍杠杆效应,1元财政资金预计带动100元贷款投放[4][8] - 个人消费贷款平均利率约3%,1个百分点贴息相当于降低三分之一融资成本[18] - 服务业经营贷利率从3%降至2%,显著改善企业现金流[1] 监管要求 - 金融监管总局将贴息政策执行纳入日常监管,督促机构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合规性[13] - 严格禁止贷款资金违规流向非消费领域,违规行为将取消贴息资格[10][12] - 银行需重点支持8类消费行业小微企业,实现信贷资金精准直达[14]
9月起,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3 04:25
支持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重点领域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7大领域 [1] - 适用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车辆保险及维修 [1]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服务、养老机构服务、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 [1] - 教育培训领域覆盖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1]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 [1] - 家居家装领域包含家庭装修、家电、厨卫用品及家具 [1] - 电子产品领域涉及手机、平板、个人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 [1] - 健康医疗领域包含牙齿矫治、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 [1] 贴息标准 - 贴息范围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3]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 [3]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最高不超过合同利率50% [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4] - 每名借款人在单一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4]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在单一机构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4] 贷款经办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4]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光大、华夏、民生、招商、兴业、广发、平安、浦发、恒丰、浙商、渤海银行 [4] - 5家其他机构包括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4]
浦发银行: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个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
财经网· 2025-08-13 04:02
政策内容 -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实施期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1] - 政策针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提供财政贴息支持 [1] 银行执行 - 浦发银行发布公告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 [1] - 银行旨在通过贴息政策激发消费潜力并提升市场活力 [1] - 具体办理渠道和操作细则将通过官方媒体 营业网点及手机银行APP公布 [1]
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款迎来“国补”!最高贴息3000元,23家银行可办理
搜狐财经· 2025-08-13 03:15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实施方案 自9月1日起实施至2026年8月31日 [3] - 中央财政承担90%补贴资金 居民在23家指定金融机构办理消费贷款可获得最高3000元财政贴息 [3] - 贴息范围分为两类: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全覆盖 大额消费聚焦家用汽车、养老生育等七大重点领域 单笔超5万元部分不享受贴息 [5] - 政策设计3000元封顶贴息额度 对应30万元消费 既避免过度信贷又能撬动大宗商品销售 [5] 金融机构覆盖范围 - 六大国有银行全数入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10] - 十二家股份制银行同步覆盖:中信、光大、华夏、民生、招商、兴业、广发、平安、浦发、恒丰、浙商、渤海银行 [10] - 五家特色金融机构入选: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10] - 政策鼓励地方政府自行补贴本地金融机构 地方银行未列入国家名单 [10] 消费者受益机制 - 财政每年补贴贷款本金的1% 补贴金额不超过合同利率的50% [7] - 举例说明:3年期10万元购车贷款年利率4% 原本年利息支出4000元 财政贴息1%即1000元 相当于降低25%利息成本 [7][9] - 三年累计节省利息3000元达到个人单机构贴息上限 消费者可采用多机构组合策略实现3000元封顶收益最大化 [7][9] - 贴息资金通过直通流程发放 银行在结息日直接从应付利息中扣除财政承担部分 [12] 政策实施效果 - 四川省试点期间(4月1日至9月30日)对汽车、电子产品等四类消费给予1.5%财政贴息 单笔最高3000元 [14] - 政策实施三个月后 成都某新能源汽车展厅贷款购车比例从15%飙升至40% [14] - 地方政府积极行动 省级财政需承担10%贴息资金 浙江、广东等消费大省酝酿配套政策 [14] - 建设银行广州天河区客户经理单日接听23个咨询贴息贷款电话 咨询需求旺盛 [16] 行业影响分析 - 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运用财政资金直接补贴居民消费信贷 1%贴息撬动万亿级消费市场 [16] - 政策将家电、家居等品类全部纳入 预计引发新一轮消费热潮 [14] - 银行建立消费信息识别系统防止资金挪用 财政部组织抽查监督 套取贴息资金行为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12] - 政策有效推动"不敢消费"的普通家庭跨过消费门槛 促进消费升级浪潮 [17]
六大行,集体官宣!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03:06
国有六大行及股份行响应财政贴息政策 - 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国有六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集体响应,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2][17] - 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率先响应政策,其他国有大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同步跟进 [2][4][5][9] - 招商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股份行也陆续发布公告,宣布对符合要求的贷款进行贴息 [11] 贴息政策覆盖机构范围 - 政策明确三类贷款经办机构: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如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等) [17] - 部分非名单内的"资产管理公司"试图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虚假贴息公告,涉及过桥资金、质押贷等业务,需警惕非正规渠道风险 [17] 银行执行细节 - 各家银行强调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业务时不收取任何费用,提醒用户防范诈骗,仅通过官方渠道办理 [17]
又一家银行系科技公司“落地”,浦银金科成立4年后正式开业
新浪财经· 2025-08-13 00:08
浦银金科正式开业 - 浦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浦银金科)在成立四年后于8月5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控股股东为浦银国际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1][3] - 浦发银行行长谢伟表示,浦银金科正式运作是满足战略要求、顺应客户期待、把握技术机遇的重要选择,要敢闯敢试、勇于探索,推动全集团转型破局 [3] - 浦银金科将围绕三方面开展工作:构建集团IT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支持境外分行非交易类业务系统建设、配合母行构建对公客户赋能平台 [3] 银行系科技子公司发展现状 - 自2015年11月首家银行系科技子公司兴业数金成立至今,数量已达25家,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等 [5][6] - 近年来银行成立科技子公司的脚步明显放缓,2021年有2家成立,2022年至2024年均分别仅有1家成立 [1][7] - 部分银行科技子公司如兴业数金、中银金科被传回归母行,将服务集团业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10] 科技子公司对母行的支持 - 浦银金科有望助力浦发银行数智化转型,谢伟强调要当好集团重点领域破局的尖刀连、技术赋能的特种兵 [4] - 浦发银行将2025年确定为"战略提升年",以数字金融为核心驱动力,打造银行业"数智化"转型新标杆 [4] - 2024年浦发银行服务科技企业7.1万户(较2023年增长42%),科技金融贷款规模6024亿元(增长20.48%),信息科技投入71.69亿元(增长2.92%) [4] 金融科技投入与创新 - 工商银行2024年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3.63%,金融科技人员占比8.6% [11] - 交通银行2024年金融科技人员9041人(增长15.70%),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5.41%(上升1.15个百分点) [11] - 建设银行2024年累计获取金融科技专利授权3550件(较上年增加1382件),其中发明专利2438件 [11] - 招商银行实施"AI First"战略,打造"数智招行",全行大模型应用场景超120个 [11]
浦发银行深圳分行卓信品牌活动 焕发服务新生机
南方都市报· 2025-08-12 23:10
品牌与服务升级 - 公司打造"卓信"财富管理服务品牌 聚焦高净值客群需求并提供专业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2] - 品牌服务体系于今年四月完成全面升级 推出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卓信人生"服务方案 [2] - 创新构建"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体化方案、集团服务"的立体化服务模式 [2] 数字化权益体系 - 2025年零售客户权益体系实现数字化跃升 针对财富管理、个人信贷、信用卡、代发工资等多类客群 [3] - 构建标准化、轻量化、全线上化的权益服务体系 达标客户可解锁微信立减金等实用权益 [3] - 权益体系既搭建客户互动桥梁 又为提振消费市场贡献金融力量 [3] 线下服务与活动成效 - 以"深度咨询+高效服务+沉浸体验"为抓手 开展特色网点沙龙与公众教育体系 [4] - 围绕重大节日、党建共建、周周进企等场景开展活动 立足区域生态特征释放网点服务潜能 [4] - 今年以来累计举办621场特色活动 服务近20000人次 构建浦发特色流量入口与生态枢纽 [4] 综合服务理念 - 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 通过权益赋能、沙龙互动、知识普及等多元形式 [1] - 在打造综合金融服务生态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为普惠金融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 从权益升级到场景创新 从品牌焕新到服务深耕 持续践行"金融为民"使命 [4]
9月起,对这些贷款进行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58
政策支持范围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涵盖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1]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涵盖中信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广发银行 平安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恒丰银行 浙商银行 渤海银行[1]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涵盖深圳前海微众银行 重庆蚂蚁消费金融 招联消费金融 兴业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2] 重点支持领域 - 家用汽车领域包括汽车购置 车辆保险及维修[4]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 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服务 托育 辅助生育消费[4] - 教育培训领域包括资格证书培训考试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8]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具备资质的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8] - 家居家装领域包括家庭装修 家用电器 厨卫用品 家具[8] - 电子产品领域包括购买手机 平板 个人电脑 智能穿戴设备[8] - 健康医疗领域包括牙齿矫治 视力矫正 健康管理[8] 政策执行细则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5]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5]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5]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6] - 中央财政承担贴息资金90% 省级财政承担10%[6]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6]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6]
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多家银行火速积极响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13:2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明确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进行贴息 [1]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1]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1]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2] - 贴息贷款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且不得重复享受其他中央财政贴息政策 [2]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居民个人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使用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实际用于消费可享受贴息 [3]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3]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每名借款人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贴息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银行机构响应与实施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积极研究落实贴息政策以降低融资成本 [5] - 农业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6] - 邮储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均发布公告称将依法推进贴息政策组织实施工作 [7][9][13][16] 政策目标与行业影响 - 贴息政策通过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4] - 政策有助于激发经营主体和居民有效融资需求,扩大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投放 [4] - 贴息政策是首次推出,后续可能根据实施效果对贴息比例、覆盖范围、经办机构等进行优化 [5]
利好刷屏!农行、邮储、浦发、浙商等集体宣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13:13
政策内容 -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2] - 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的贷款合同,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2]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对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的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4]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4] 银行响应 - 农业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7] - 邮储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将扎实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 [8][9] - 浦发银行公告将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后续公布实施细则 [11][13] - 浙商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15][18] 政策影响 - 贴息政策将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5] - 政策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和预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5] - 政策精准定位有助于提高执行效率和市场响应度 [6] - 政策将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