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浦发银行(600000)
icon
搜索文档
中原银行股东将股票由浦发银行转入中信证券经纪香港 转仓市值1.62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4 00:44
股东持股变动 - 中原银行股东于8月13日将股票由浦发银行转入中信证券经纪香港 [1] - 转仓市值达1 62亿港元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6 68% [1] 股息派发计划 - 公司宣布将于2025年8月5日派发末期股息 [1] - 派息方案为每10股派发0 12元人民币 [1]
贷20万装修,最高可减利息2000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23:16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 - 同步实施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聚焦8类消费服务领域(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 [4] - 政策目标为通过"真金白银"撬动消费与供给端良性循环 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 [5]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贴息对象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7类) [4] - 贴息比例统一为1个百分点 相当于当前商业银行利率的1/3 [4] - 操作流程:借款人授权贷款经办机构识别消费信息 贴息金额自动抵扣利息 无需额外操作 [6] - 贴息上限:同一机构小额消费叠加最高1000元 大额消费叠加最高3000元 [6] - 示例:20万元装修贷款年利率3% 贴息后利息支出减少2000元(降幅33%) [7]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规则 -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 贴息金额上限1万元 [4] - 2025年3月16日至年底签订贷款合同且放款的主体可享受最长1年贴息 [7] - 贷款用途需严格限定在消费服务领域 禁止挪用套现 [8] 金融机构执行安排 - 国有大行(农行、建行、工行、交行等)及股份行(招行、浦发等)均表态自2025年9月1日起落实政策 [9] - 银行将完善信贷管理系统 重点识别5万元以下消费及7类大额消费场景 [8] - 明确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提醒防范非官方渠道诈骗 [9] 政策实施周期与评估 - 两项政策初始实施期均为1年 到期后将评估效果并研究延长或扩大范围 [4] - 暑期及"十一"黄金周等消费旺季成为政策发力重点时点 [5]
提振消费再升级!财政贴息政策如何影响银行业?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15:45
政策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3]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聚焦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向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 [3] - 两项政策均指出政策到期后可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3] - 贴息标准为两个品种贷款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承担90%,省级财政承担10% [6] 银行响应 - 已有六大国有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超10家银行公告宣布筹备相关工作 [4] - 农业银行表示将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4] - 浦发银行正在筹备消费贷款贴息具体办理渠道和操作指引 [4] 政策影响 - 贴息政策将增加消费贷款,有利于保障银行相关贷款业务可持续 [7] - 有望拉动个人客户回表,增加消费贷款规模和利润空间,降低银行不良率 [7] - 促进相关贷款产品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防止净息差过度收缩 [7] - 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26%,贴息后利息成本可能下滑至2.26%左右 [6] 行业建议 - 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7] - 利用金融科技工具完善风控模型,提升风险防控有效性 [7] - 对消费者需求进行针对性分析,提高需求匹配精准度 [7]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操作指南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13 13:12
政策支持范围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享受全额贴息 [2]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贷款针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2][18] -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并扩大支持范围 [2] 贷款经办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 [4]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 [4] - 5家其他机构包括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 [4] 贴息标准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6] - 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 省级财政承担10% [6] - 单个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其中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7] 重点消费领域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保险及维修 [9][18]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服务及辅助生育消费 [9][18] - 教育培训领域包含资格证书培训及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10][18]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服务 [11][18] - 家居家装领域覆盖家庭装修、家电及家具采购 [12][18] - 电子产品领域包含手机、平板及智能穿戴设备购买 [13][18] - 健康医疗领域涉及牙齿矫治、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 [14][18] 操作流程 - 已签订贷款可通过补充协议获取授权 经办机构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 [17] - 借款人通过短信或App接收贴息详情 无需额外操作 [17] - 以20万元装修贷款为例 年利率3%时贴息可减少2000元利息支出(原利息6000元) [17] - 服务业贷款贴息无需申请 银行按信贷流程办理后自动处理 [20] - 以90万元餐馆贷款为例 贴息9000元分两阶段执行:已支付利息部分返还3000元 未付利息每月扣减750元 [21][22]
国家对个人消费贷贴息
盐财经· 2025-08-13 10:18
政策内容 - 支持范围: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享受贴息政策,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7] - 贴息标准: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每名借款人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消费金额30万元),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消费金额10万元) [7]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如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等),鼓励地方财政部门扩大政策覆盖面 [8][9] 组织实施 - 贴息资金预拨:贷款经办机构需在实施方案发布后30天内向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提交预拨申请,财政部结合预算安排预拨资金 [10] - 贴息贷款结息:贷款经办机构自主开展差异化授信,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并通过短信或APP通知借款人 [10] - 贴息资金申请与拨付:贷款经办机构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季度贴息申请,省级财政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拨付 [11][12] - 贴息资金清算:政策执行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贷款经办机构提交清算申请,省级财政部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向财政部报送清算报告 [13] 监督管理 - 职责分工:财政部负责政策制定和资金拨付,中国人民银行督促利率政策落实,金融监管总局负责日常监管,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属地审核和清算 [15] - 贷款经办机构责任:需严格审核借款人消费信息,确保贴息申请材料真实准确,总部需定期检查分支机构执行情况 [16][17] - 监督约束:财政部门对违规行为追回贴息资金并依法处理,贷款经办机构将套取贴息资金的借款人纳入征信记录 [17]
股份制银行板块8月13日跌0.93%,民生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3 08:41
板块整体表现 - 股份制银行板块当日下跌0.93%,跑输大盘指数,上证指数上涨0.48%而深证成指上涨1.76% [1] - 板块内9只成分股全部下跌,民生银行以1.62%跌幅领跌,招商银行跌1.05%位列跌幅前列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但散户资金净流入4.48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366.77万元 [1] 个股价格表现 - 民生银行收盘价4.86元,跌幅1.62%居首,成交量243.65万手,成交额11.93亿元 [1] - 招商银行收盘价43.54元,跌幅1.05%,成交87.67万手,成交额38.37亿元为板块最高 [1] - 兴业银行收盘价22.80元,跌幅0.83%,浦发银行收盘价13.83元,跌幅0.43% [1] 资金流向分析 - 兴业银行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03亿元,主力净占比7.33%,为板块中唯一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的个股 [2] - 浦发银行主力净流入8300万元,主力净占比7.56%,但游资净流出1.45亿元 [2] - 招商银行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3.32亿元,主力净占比-8.65%,民生银行主力净流出1.85亿元,主力净占比-15.48% [2] - 平安银行主力净流出1.18亿元,主力净占比-8.58%,但散户资金净流入7071.03万元 [2]
多家银行公告,明确贴息→
证券时报· 2025-08-13 08:23
金融助力提振内需政策 -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商业银行响应政策 工商银行 - 依法依规推进财政贴息工作 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2] - 办理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未委托非官方渠道办理 [2] 农业银行 - 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2] - 确保国家政策红利惠及金融消费者 [2] 中国银行 - 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 [2] - 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 激发消费潜力 [2] 建设银行 - 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 [3] 交通银行 - 优化办理流程 简化手续 对符合要求的贷款实施贴息 [3] 邮储银行 - 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地 [3] 其他商业银行 - 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表示将优化流程 简化手续 推动政策实施 [3]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 对市场有何影响?
新华财经· 2025-08-13 07:34
政策内容 - 九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聚焦餐饮养老托育等8类消费领域 三部门同步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为中央层面首次实施直接面向消费者个人[3] - 两项政策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 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90%省级财政承担10%体现政策力度兼顾央地协同[3] - 政策通过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激活需求端潜力 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形成组合拳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协同发力加力提振消费[3] 政策背景 - 贴息政策为前期政策执行落地 2025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4] - 2025年6月24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央行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总额度5000亿元可按贷款本金的100%申请再贷款[4] - 2025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4] 银行响应 - 23家金融机构入围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5] - 农业银行和浙商银行公告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浦发银行积极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组织实施[5] -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均公告将严格执行政策要求 自2025年9月1日起开展财政贴息工作[6] 市场影响 - 两项贴息政策协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协同发力激发消费潜能提升市场活性[7] - 财政贴息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有利于提振零售小微信贷需求并缓释信用风险 国有行和股份行直接受益零售产品竞争力加强[7] - 贴息政策以财政杠杆撬动信贷规模扩张优化银行资产结构 降低居民购置大宗商品信贷门槛直接释放消费潜力[8] 市场表现 - 受利好消息影响零售板块高开 合百集团2连板国光连锁一度触及涨停通程控股友好集团武商集团国芳集团杭州解百跟涨[1] - 沪指突破3674.40点创去年924行情以来新高[2]
最高3000元!这些消费贷即将享受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3 07:08
贴息政策范围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享受全额贴息 [1]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贷款在七个重点领域享受贴息 包括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 [1][2] - 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1] 重点领域明细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 车辆保险及维修 [2]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 养老机构服务 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 [2] - 教育培训领域含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2]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服务 [2] - 家居家装领域包含家庭装修 家电 厨卫用品 家具 [2] - 电子产品领域覆盖手机 平板 个人电脑 智能穿戴设备 [2] - 健康医疗领域涉及牙齿矫治 视力矫正 健康管理 [2] 贴息标准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3] - 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 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 省级财政承担10% [3]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3] - 单家机构单笔5万元以下贷款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3] 经办机构分类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 [4]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含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 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广发银行 平安银行 浦发银行 恒丰银行 浙商银行 渤海银行 [5] - 5家其他发放机构为微众银行 蚂蚁消金 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 中银消金 [6]
果真“白衣骑士”!这家央企借道可转债,跻身浦发银行前十大股东!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05:51
核心事件 - 信达投资在3天内完成对浦发银行近1.18亿张可转债的转股操作 合计转股9.12亿股 转股后浦发银行总股本增至302.64亿股 信达投资持股比例达3.01% 进入前十大股东序列 [1][2] - 此次操作复刻了2023年光大银行可转债转股模式 中国华融曾通过类似方式持有光大银行41.85亿股 占其总股本超7% 有效缓解了光大银行300亿元可转债的到期兑付压力 [4][5] 可转债条款与市场表现 - 浦发转债发行于2019年10月 发行总额500亿元 期限6年 目前距到期仅剩4个月 截至今年3月末转股比例极低 未转股占比达99.9971% [2] - 浦发银行股价为13.88元 距离触发强赎条款的转股价1.3倍(16.78元)尚有20%涨幅差距 且公司尚未完成2024年度现金分红 转股形式仍存悬念 [6] - 银行可转债转股需满足有条件赎回条款 通常要求正股股价持续高于转股价的1.3倍 这对长期破净的银行股难度较大 [7] 行业转股动态 - 2023年以来多家银行可转债成功触发强赎 成都银行和苏州银行转债转股率超99.9% 中信银行400亿元可转债转股率达99.86% [7] - 目前全市场除南银转债、杭银转债外 还有8只银行转债存续 其中齐鲁转债接近触发强赎 常熟银行、上海银行等股价贴近强赎阈值 [7] 银行转债市场供需 - 银行转债因信用资质强、抗风险属性显著、正股股息率突出 一直是转债投资者的底仓品种 市场需求持续高位 [8] - 供给端因银行板块估值长期破净 银行转债新发自2023年以来处于实质停滞状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