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09866)

搜索文档
大行评级 | 花旗:将蔚来纳入未来30天上升催化观察名单 H股目标价上调至65.9港元
格隆汇· 2025-09-24 02:58
公司表现 - 纯电动车销售表现优秀 [1] - L90与ES8车型订单强劲 [1] - 2026年销量预测上调至50万辆 [1] - 2027年销量预测上调至57.1万辆 [1] - 2026年毛利率预测上调至16.8% [1] - 2027年毛利率预测上调至18.1% [1] 目标价与评级 - H股目标价由62.5港元上调至65.9港元 [1] - ADR目标价由8.1美元上调至8.6美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 纳入未来30天上升催化观察名单 [1] 行业前景 - 纯电动车能见度改善 [1]
蔚来4万辆ES8产能赌局:断供隐忧与神秘工厂
第一财经· 2025-09-24 02:53
产能爬坡战略 - 蔚来F3工厂正全力推进全新ES8产能爬坡 目标2025年实现4万多辆年产能[1] - 公司通过加班加点生产和供应链协同加速产能提升 以扭转累计超千亿元亏损局面[1][5] - 产能成功爬坡将推动公司进入"以规模带动盈利"的良性循环 反之可能难以走出亏损困局[1] 工厂建设进展 - F3工厂位于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 距离F2工厂约7公里 目前尚未正式竣工[2] - 厂区已投入运营 停车场停满车辆 厂区内有穿工服工人活动 但部分建筑材料尚未清场[2][5] - 工厂设置临时工棚式建筑作为员工通道和值班室 保安确认其为第一天上班[2] 生产状态 - 工厂正在生产蔚来ES8 供应商确认供货需求加大 部分人员从F2工厂调至F3支援[5] - 9月18日起部分生产线因零部件断供停产四天 预计9月22日恢复 其他环节生产持续[5] - 合作伙伴加班加点努力下 今年产能已提升至4万辆 相当于三个多月交付4万辆[13] 供应链协同 - 产业园区内分布安道拓汽车部件、延锋座椅等供应链企业 加紧为ES8生产供货[9] - 安道拓产线大部分为ES8供货 少部分供货给江淮 有工人从广东临时调来支援生产[9] - 公司吸取历史教训 在乐道L90和ES8预售发布后连夜拉动供应链为生产备货[14] 订单与交付保障 - 全新ES8锁单数量超过预期 市场普遍认定在手订单至少超过4万辆[1] - 公司推出安心锁单方案:提车等待超过8周每日补偿500积分 跨年交付提供购置税补贴券[15] - 交付能力被视为公司生命线 每台ES8均价约40万元 直接影响收入和现金流[14] 产能规划 - 公司现有F1和F2工厂年设计产能均为30万辆 F3工厂单班产能为10万台[13] - 全新ES8在新工厂生产 新产品叠加新工厂带来严峻挑战[1][13] - 合肥新桥园区整车物流中心停有大量ES8现车 已有装满ES8的卡车准备发车[10]
蔚来-SW涨超3% 全新ES8近日正式上市 花旗称其纯电动车销售表现优秀
智通财经· 2025-09-24 02:47
公司股价表现 - 蔚来-SW(09866)股价上涨3.16%至55.45港元 成交额达2.2亿港元 [1] 新产品发布 - 全新ES8正式上市 整车购买价40.68万元起 电池租用方式购买价29.88万元起 [1] - 提供7座行政豪华版、6座行政豪华版、6座行政签名版三个版型 [1] - ET9地平线特别版正式上市 将于2025年9月底开启交付 [1] 机构观点 - 摩根士丹利认为L90与ES8两款车型成功推出可能改变市场对公司股票看法 [1] - 摩根士丹利预计将为2026年提供25%-30%销量增长支撑 [1] - 花旗将2026年销量预测上调至50万辆 2027年上调至57.1万辆 [1] - 花旗将2026年毛利率预测上调至16.8% 2027年上调至18.1% [1] - 花旗将公司纳入未来30天上升催化观察名单 [1] 销售表现 - 花旗指出公司纯电动车销售表现优秀 [1] - L90与ES8车型订单表现强劲 [1]
港股异动 | 蔚来-SW(09866)涨超3% 全新ES8近日正式上市 花旗称其纯电动车销售表现优秀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02:43
股价表现 - 蔚来-SW(09866)股价上涨3.16%至55.45港元 成交额达2.2亿港元 [1] 产品发布 - 公司于2025蔚来日宣布全新ES8正式上市 整车购买价40.68万元起 电池租用方式购买价29.88万元起 提供三种版型选择 [1] - 智能电动行政旗舰ET9地平线特别版同步上市 计划2025年9月底开启交付 [1] 机构观点 - 摩根士丹利认为L90与ES8两款车型成功推出可能改变市场对公司股票看法 并为2026年25%-30%销量增长提供支撑 [1] - 花旗将公司纳入未来30天上升催化观察名单 基于纯电动车销售表现优秀及L90与ES8车型订单强劲 [1] - 花旗上调2026及2027年销量预测至50万及57.1万辆 毛利率预测分别上调至16.8%与18.1% [1]
蔚来李斌:全新ES8比第二代毛利更高,不用担心我们不赚钱
搜狐财经· 2025-09-24 01:25
全新ES8定价策略与成本控制 - 全新ES8整车购买价格区间40 68万至44 68万元 电池租用方案价格低至29 88万至33 88万元 相比第二代起售价49 8万元下降近10万元[2] - 公司称降价源于研发技术成果进入量产阶段 成本降低 自研芯片性能提升同时成本降低1万元 维持合理毛利[2] - 第一代ES8起售价44 8万元 含国补后实际购买价低于40万元 第二代因电池价格高峰及新技术应用导致成本上升[2] 产能与交付目标 - 全新ES8年底前目标交付4万辆 若因交付延迟导致车主无法享受购置税优惠 公司将承担差额补贴并提供等车积分红包[2] - 乐道L90 10月产能目标爬坡至1 5万辆 全新ES8 12月产能目标达到1 5万辆[3] 纯电与增程式市场趋势 - 公司坚持纯电战略 认为增程式大三排SUV黄金时代正在过去 纯电大三排SUV时代到来[3] - 8月纯电动市场批发量同比增长38 5% 增程市场同比下降9 5% 新势力中纯电与增程结构占比从去年56%:10 2%变为64%:7 7%[3] - 尽管增程市场下降 车企推出增程式车型热情依旧高涨 如昊铂HL 智己LS6等 部分纯电续航里程超400公里[3] 海外战略调整与反思 - 公司在欧洲最初采用全体系模式(直营 自建服务及充换电体系)但低估成本 发现自建基础设施花费比工厂更高[4] - 从去年底调整海外战略 转向依赖本地合作伙伴 依托现有服务体系 在每个国家找一个合作伙伴推动三个品牌落地[4] - 公司反思过去十年对外部变化反应不够迅速 对宏观环境感知不够及时 内部基础工作不够扎实[4] 第四季度目标与产品规划 - 公司计划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乐道L90和全新ES8是重要支撑[4] - 乐道L90月交付量已超1万辆[4] - 明年将推出超大五座车型及ES9 完善大SUV产品布局[4]
股价反弹100%!野村证券:蔚来的“自我救赎”:销售改善后,接下来就是财务了
美股IPO· 2025-09-24 00:25
销售表现 - 新款车型乐道L90和新款ES8订单强劲 乐道L90保持每周2000至3000台订单量 新款ES8确定订单接近5万台且超过2025年剩余产能上限[5] - 成功扭转销售颓势 解决当下需求挑战 增长前景乐观[3][5][6] - 2026和2027财年交付量预测分别上调0.9%和12.7% 2024至2027财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32%[8] 财务表现 - 财务状况仍显脆弱 资产负债表与竞争对手相比较为薄弱 股东权益在最近配售增发后才转为正值[4][7] - 2025财年交付量预测下调9.5%至35.2万辆 收入预测下调11.7% 反映业务过渡期影响[8] - 2025至2027财年毛利率预测下调0.2至1.2个百分点 因以价换量策略对利润率造成压力[8] 盈利前景 - 预计2027年实现全年盈亏平衡 比市场预期更早 前提是需提升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1][4][8] - 2026和2027财年营业利润率预期上调 得益于更好的研发和销售管理费用控制[8] - 目标价从5.00美元大幅上调至8.40美元 较当前股价6.91美元存在22%上行空间[3][9] 运营挑战 - 可能需要进一步投资维持运营 特别是在2026年上半年汽车销售淡季期间[7] - 财务状况实现有意义的改善仍需时间和耐心[4][7] - 维持中性评级 因公司自我救赎已开启但远未完成[3][9]
蔚来李斌吐槽:若按公布的订单数,大家订单有1亿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2:40
行业订单数据现状 - 车企公布的小订订单总量已突破5000万辆 其中80%订单在新车发售72小时内完成[1] - 小订或盲订订单转化率仅10% 以某对标特斯拉Model Y车型为例 上市72小时订单破3万辆但最终交付量仅5万辆[2] - 实际销售数据与订单数据严重不匹配 今年1-8月全国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1793.4万辆 零售销量1469.8万辆[1] 订单注水现象驱动因素 - 营销绑架与从众心理驱动部分车企通过刷单制造热销假象 消费者因担心维修难和保值低而倾向选择"爆款"[3] - 小订数据成为向上管理工具 既是给消费者的信心指数 也是给投资者和内部高管的成绩单[3] - 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坚守定力的企业需投入更多资源对冲虚假信息干扰[3] 订单注水造成的负面影响 - 虚假营销误导消费者决策 可能导致用户选择不适合的产品[4] - 失实订单数据影响排产计划 易造成库存积压与资源错配[4] - 损害行业公信力 消费者对企业公布数据持普遍怀疑态度[4] 监管与行业应对措施 -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重点打击夸大和虚假宣传等行为[4] - 部分车企主动拒绝公布小订数据 转向强调锁单率和交付目标等实质指标[4] - 行业呼吁回归产品本质 聚焦真实用户需求提升产品力与服务体系建设[5]
NIO Inc. (NYSE:NIO) Maintains Positive Momentum with Citigroup's Endorsement
Financial Modeling Prep· 2025-09-23 20:0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创52周新高达到771美元 较前期低点302美元显著回升 [2] - 当前股价为707美元 单日涨幅233%或016美元 交易区间为677-717美元 [4] - 市值达到约1587亿美元 单日交易量达4872万股显示市场关注度提升 [4] 分析师观点 - 花旗银行维持"买入"评级 并启动"30天上涨催化剂观察"名单 [1][3] - 华尔街分析师积极背书成为推动股价表现的关键因素 [3] - 花旗银行上调目标价反映对公司前景信心增强 [3] 公司基本面 - 作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在创新设计和技术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1] - 与特斯拉和比亚迪等电动汽车巨头直接竞争 [1] - 创纪录的运营成果支撑股价上涨趋势 [2]
蔚来李斌吐槽:若按公布的订单数 大家订单有1亿了!车企“营销通胀”何时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7:45
行业订单注水现象 - 车企普遍存在订单数据夸大现象 蔚来公司表示未参与此类营销 行业订单统计数已达1亿但实际销量存在巨大差距[1] - 小订或盲订转化率极低 某新能源车企披露转化率仅10% 一款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车型宣称72小时订单破3万辆但至今总交付量仅5万辆[2] 订单注水驱动因素 - 营销绑架与从众心理导致车企通过刷单制造热销假象 新能源赛道高度同质化背景下销量即声量成为共识[3] - 小订数据成为向上管理工具 既是给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也是给投资者和内部高管的成绩单[3] - 行业被迫随大流压力 投机取巧者通过低成本话术抢占市场份额 由于数据不公开难核实注水行为几乎无法律风险[3] 订单注水负面影响 - 虚假营销误导消费者决策 以虚假热销信息干扰用户判断可能导致选择不适合产品[4] - 影响排产计划造成库存积压与资源错配 挤压诚信企业生存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4] - 损害行业公信力 当爆款在交付端见光死会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公布数据持普遍怀疑态度[4] 监管与行业应对措施 - 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进行为期3个月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整治 重点打击夸大和虚假宣传等行为[4] - 部分车企主动去泡沫 拒绝公布小订数据转而强调锁单率交付目标等实质指标 有高管公开批评注水现象呼吁行业回归产品本质[4] 行业竞争本质与发展趋势 - 汽车行业竞争本质是技术产品与服务竞争而非数字游戏 消费者愈发理性与监管趋严将压缩注水订单生存空间[5] - 车企需聚焦真实用户需求提升产品力与服务体系 才能在新能源下半场淘汰赛中站稳脚跟[5]
蔚来李斌吐槽:若按公布的订单数,大家订单有1亿了!车企“营销通胀”何时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5:13
行业订单注水现象 - 车企普遍存在订单数据夸大现象 蔚来董事长指出行业订单统计已达1亿辆但公司未参与这种"通货膨胀" [1] - 新车发布常伴随"订单捷报" 出现"1小时破万""72小时破10万"等营销话术 营造款款皆爆品的假象 [1] - 2023年初至今乘用车小订数突破5000万辆 其中80%在新车发售72小时内完成 [1] 订单与实际销量差距 - 小订/盲订转化率极低 某新能源车企董事长公开表示转化率仅10% [2] - 具体案例显示 某对标特斯拉Model Y车型宣称72小时订单破3万辆 但截至2023年7月总交付量仅5万辆 [2] - 2023年1-8月全国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1793.4万辆 零售销量1469.8万辆 与5000万小订数据形成巨大差距 [1] 订单注水驱动因素 - 营销绑架与从众心理 新能源赛道高度同质化背景下"销量即声量"成为行业共识 [3] - 向上管理与资本游戏 小订数据作为给投资者和内部高管的"成绩单" [3] - 行业被迫"随大流" 投机取巧者以低成本话术抢占市场份额且无法律风险 [3] 订单注水负面影响 - 误导消费者决策 以虚假热销信息干扰用户判断 [4] - 影响排产计划 易造成库存积压与资源错配 [4] - 挤压诚信企业生存空间 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4] - 损害行业公信力 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公布数据持普遍怀疑态度 [4] 监管与行业应对 - 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进行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整治 [4] - 部分车企主动"去泡沫" 拒绝公布小订数据转而强调"锁单率""交付目标"等实质指标 [4] - 行业高管公开批评注水现象 呼吁回归"用产品说话"的本质 [4] 行业竞争本质 - 汽车行业竞争本质是技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而非数字游戏 [5] - 消费者愈发理性且监管日趋严格 "注水"订单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5] - 车企需聚焦真实用户需求与产品力提升 才能在新能源淘汰赛中站稳脚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