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06198)

搜索文档
青岛港总经理张保华:以AI重构港口基因 再造一个青岛港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0:28
青岛港运营效率 - 桥吊装卸效率达62.62自然箱/小时,第13次刷新自动化码头世界纪录 [1] - 无人导引车(AGV)与智能管控系统实现精密协同作业 [1] - 高压岸电机器人为船舶接驳清洁电力,氢能集卡实现静音穿行 [1] 产能扩张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计划新开工6大重点工程,包括专业化码头集群和港口配套设施 [3] - 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94亿吨(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3217万标箱(全球第五)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52.3亿元,每股收益0.81元,净资产收益率12.65% [3] - 2025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7.2%,营收增8.5%,净利润增6.5% [3] 智能化技术应用 - "玉衡平台"接入国产大模型,实现决策/安全/作业三大智能化跃升 [6] - AI算法优化船舶靠泊效率,降低堆场翻箱率,减少设备空驶等待时间 [6] - 机器视觉模型减轻安全监管压力,自动系泊技术解决系解缆安全难题 [6] - 完成全国首个干散货作业数据资产入表案例(计入无形资产科目) [7] 绿色能源转型 - 自主研发全球首艘氢电混合动力拖轮"氢电拖1",实现氢能"陆转海"突破 [8] - 建成国内港口首座加氢站,投用20辆氢能集卡和700辆新能源运输车 [8] - 岸电覆盖率100%,2024年接电量超1000万kWh [8] - 完成绿色甲醇码头改造,落地北方首单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 [8] 战略定位与竞争优势 - 前湾港区将打造全球首个"三千万箱级"码头 [3] - 区位优势: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腹地货源覆盖工业品及农产品 [9] - 政策优势:利用山东自贸区/上合示范区实现贸易便利化创新 [9] - 碳足迹核算平台通过船级社认证,全国首个集装箱碳核算服务港口 [9]
青岛港总经理张保华: 以AI重构港口基因 再造一个青岛港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21:07
公司运营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94亿吨和集装箱吞吐量3217万标箱 分列全球第四和第五大港 [2] -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2.3亿元 每股收益0.81元 净资产收益率12.65% 总资产收益率9.32% [2] - 2025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2%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 [2] - 计划新开工6大重点工程 包括专业化码头集群和港口生产配套设施 以提升通过能力和堆场面积 [2] 智能化建设与技术突破 - 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62.62自然箱/小时 第13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1][3] - 智慧平台接入国产大模型 实现决策层面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升船舶靠泊效率并降低堆场翻箱率 [3] - 应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模型减轻安全监管压力 研发自动系泊技术解决系解缆环节本质安全难题 [3] - 通过AI算法实现无人水平运输车动态路径规划和堆场智能规划 [4] - 完成干散货码头数据资产入表 列入无形资产-数据资源科目 成为全国港口行业首例实践案例 [4] 绿色能源与低碳转型 - 全球首艘大功率氢电混合动力拖轮"氢电拖1"采用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模式 实现氢能应用由陆向海延伸 [6] - 首创氢动力轨道吊 AGV和氢能热电联供系统 建成国内港口首座加氢站并购置20辆氢能集卡 [6] - 配套9座换电站 新能源水平运输车辆达700辆 集装箱码头港内短捣车辆全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 [6] - 岸电实现100%全覆盖 2024年岸电接电量超1000万kWh [6] - 完成绿色甲醇码头及储罐改造 落地中国北方港口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 [7] - 碳足迹核算平台通过船级社认证 成为全国首个提供集装箱碳足迹核算服务的港口 [7] 战略布局与竞争优势 - 前湾港区集装箱升级工程将打造全球首个"三千万箱级"码头 董家口港区承接老港区件杂货转移 [2] - 区位优势位于黄海之滨 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经济出海口 山东腹地提供丰富工业制成品及蔬果货源 [7] - 利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和上合示范区政策支持 在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7]
以AI重构港口基因 再造一个青岛港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21:02
青岛港业绩与产能扩张 - 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9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217万标箱,分列全球第四、第五大港 [1] -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2.3亿元,每股收益0.81元,净资产收益率12.65%,总资产收益率9.32% [1] - 2025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 [1] - 计划新开工6大重点工程,包括专业化码头集群项目、港口生产配套设施等,目标再造一个青岛港 [1] 智能化转型与技术突破 - 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62.62自然箱/小时,第13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1][3] - 自主研发智慧平台"玉衡",接入国产大模型实现决策优化、安全监管和作业智能化三大跃升 [3] - 应用AI算法实现无人水平运输车动态路径规划、堆场智能规划,数据资产入表成为行业首例 [4] - 自动系泊技术打破传统模式,解决系解缆环节本质安全难题 [3] 绿色能源与零碳布局 - 全球首艘大功率氢电混合动力拖轮"氢电拖1"采用"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动力模式 [4] - 首创氢动力轨道吊、AGV和氢能热电联供系统,建成国内港口首座加氢站,投用20辆氢能集卡 [4] - 岸电100%全覆盖,2024年岸电接电量超1000万kWh,自主研制高压岸电接电机器人 [4] - 完成绿色甲醇码头改造,落地北方港口首单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研发碳足迹核算平台 [5][6] 战略定位与竞争优势 - 前湾港区集装箱升级工程将打造全球首个"三千万箱级"码头 [2] - 区位优势显著,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经济出海口,腹地货源丰富 [6] - 利用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政策,在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方面持续突破 [6]
从“帆船之都”到“新质之城”——青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纪实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21:02
青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青岛全球创新指数从2019年第80位跃升至2024年第20位,全国排名第8位 [1] - 2025年上半年GDP达8587.33亿元,同比增长5.3%,新兴产业加速成长 [1] - 虚拟现实产业规模突破220亿元,同比增长22%,集聚山东全省50%相关企业 [2]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 青岛拥有9家独角兽企业,北方城市中仅次于北京,覆盖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产业 [3] - 歌尔微电子声学传感器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卡奥斯为全球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 [4] - 2025年上半年新增143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企业达171家 [6] 海洋经济领先优势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同比增长6.6%,全国前三 [7] - "海葵一号"深海油气装备建造周期压缩50%,明月海藻海藻酸盐产量全球第一 [7] - 海洋药物BG136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 [7]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16万家,助力征和工业产值从8亿增至18亿,毛利率提升5.2个百分点 [9] - 赛轮轮胎"液体黄金"技术打破轮胎性能"魔鬼三角",燃油车百公里节油0.6L [11] - 中科润美实现高端润滑材料国产替代,从技术跟跑者变为标准制定者 [12] 资本市场支撑体系 - 2024年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029亿元,60%资金流向早期科技企业 [13] - 青岛境内上市公司64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77%,科创板企业平均拥有发明专利97项 [14] - 青岛港通过A+H股募资建成全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提升30%,13次刷新世界纪录 [22] 创新生态协同机制 - 29所高校与30家省级科研院所构成创新网络,4个国家级创新中心支撑产学研转化 [11] - 海尔智家AI技术重构家电场景,胶州空调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 [17] - 海泰新光开发全球首款荧光复用内窥镜,解决医疗临床除雾等痛点 [20]
青岛港收盘下跌1.69%,滚动市盈率10.63倍,总市值565.37亿元
金融界· 2025-07-31 11:38
公司股价与估值 - 7月31日收盘价8.71元 单日下跌1.69% 滚动市盈率10.63倍 总市值565.37亿元 [1] - 市盈率在航运港口行业中排名第6位 低于行业平均值14.72倍和中值15.82倍 [1] - 市净率指标为1.29倍 高于行业平均1.20倍和中值1.22倍 [2]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17家基金持仓 合计持股2828.21万股 持股市值2.46亿元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8.07亿元 同比增长8.51% [2] - 同期净利润14.02亿元 同比增长6.51% [2] - 销售毛利率达38.57% [2]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主营业务涵盖集装箱、金属矿石、煤炭、原油等货物装卸及配套服务 [1] - 被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评为国内世界一流港口五大示范标杆之一 [1] - 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亚洲品牌500强、中国上市公司品牌500强等多项荣誉 [1] 同业公司估值对比 - 行业龙头中远海控市盈率最低仅4.48倍 总市值2422.60亿元 [2] - 上港集团市盈率8.64倍 总市值1310.74亿元 [2] - 招商系公司招商南油市盈率8.92倍 招商轮船10.64倍 招商港口11.01倍 [2]
青岛港涨1.03%,成交额1.31亿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965.36万
新浪财经· 2025-07-30 08:4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7月30日股价上涨1.03% 成交额1.31亿元 换手率0.27% 总市值575.1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66.16万元 占成交额0.02% 行业排名第10/35 [3] - 主力持仓占比2.71% 成交额4079.42万元 无连续增减仓现象 筹码分布分散 [4] 业务概况与战略定位 - 主营业务包括集装箱、金属矿石、煤炭、原油等货物装卸及配套服务 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 金融服务 [2] - 收入构成:装卸及相关业务51.90% 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39.97% 港口配套服务(销售油电及其他5.01% 租金收入2.09% 工程劳务1.03%) [6] - 地处环渤海与长三角港口群中心 占据东北亚港口沿线中心位置 作为百年老港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 是世界第七大港唯一综合运营商 [2] 财务业绩与股东结构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8.07亿元 同比增长8.51% 归母净利润14.02亿元 同比增长6.51% [6]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5.1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60.48亿元 [7] - 股东户数3.12万户 较上期增加2.72% 十大流通股东包括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A持股2190.02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926.38万股(较上期减少1738.16万股) [6][8] 概念题材与合作伙伴 - 涉及航运概念、中韩自贸区、一带一路、华为概念、RCEP概念、中特估等多重题材 [2][6] - 中韩自贸协议签署带来区位优势 青岛进出口企业与韩国往来密切 [2] - 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 在国内主要大港加速拓展智慧港口业务 [3] 技术指标与资金动向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8.06元 近期减仓程度减缓 股价介于压力位8.92元与支撑位8.74元之间 [5] - 近20日主力净流出1303.55万元 近10日净流出1416.63万元 近5日净流出2135.13万元 近3日净流出965.36万元 [4] - 所属航运港口行业近3日主力净流出5085.83万元 连续3日被减仓 [3]
青岛港7月29日获融资买入1069.44万元,融资余额8375.5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7-30 01:24
市场表现 - 7月29日青岛港股价下跌0 90% 成交额1 29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069 44万元 融资偿还569 98万元 融资净买入499 45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8384 34万元 融资余额8375 57万元 占流通市值0 18% [1] - 融资余额低于近一年40%分位水平 融券余额8 77万元 低于近一年30%分位水平 [1]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装卸及相关业务(51 90%) 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39 97%) 港口配套服务(油电销售5 01% 租金收入2 09% 工程劳务1 03%)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8 07亿元 同比增长8 51% 归母净利润14 02亿元 同比增长6 51% [2] - 股东户数3 12万户 较上期增加2 72% [2] 股东与分红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115 15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60 48亿元 [3] - 十大流通股东中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A持股2190 02万股(不变)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926 38万股(较上期减少1738 16万股) [3]
山东重构“海河经济”新版图
经济观察网· 2025-07-27 06:19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核心内容 - 山东省发布《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对未来十年山东沿海和内河的港口、航道总体布局进行全面谋划 [2] - 规划提出至2035年建成"能力充分、保障有力、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港口与航道体系 [2] - 将形成"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和"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的水运发展总体布局 [2] 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 - 山东拥有3500多公里海岸线、约占全国1/6,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居全国首位 [4] - 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居全球沿海港口前十,青岛港是世界第四大港 [4] - 规划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补充的"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 [4] - 山东港口2024年货物吞吐量超18亿吨、集装箱量突破4400万标准箱,总量位居全球第一 [5] 内河水运网络发展 - 规划提出以济宁港为核心,枣庄港、菏泽港、泰安港、济南港等为辅助的"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 [8] - 内河航道网总里程约3100公里,以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等为骨干 [8] - 济宁港2025年上半年完成吞吐量5575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153.2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0.4%、6.1% [8] - 济宁港将迈入"亿吨大港",2025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水路货运周转量增长7%以上 [10] 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 规划首次提出智慧、绿色、安全等发展规划内容 [5] -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投用全国首个港口绿氢"制输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 [6] - 该项目年产绿氢90吨,每年可消纳绿电500万kWh,降低制氢用电成本165万余元 [6] 多式联运与物流通道 - 山东已布局内陆港54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06条 [6] - 将拓展至中亚、欧洲的集装箱跨境海铁联运,至蒙古、俄罗斯的海陆联运业务 [7] - 济宁智慧新钢临港智慧制造基地通过"公铁水"多式联运,企业物流成本可降低30%以上 [9] 港产融合与临港产业 - 济宁将加快培育"七大百亿临港产业园区",辐射带动腹地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9] - 济宁能源集团推进港产融合,总投资52亿元建设智慧新钢临港智慧制造基地 [9] - 到2027年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初具规模,基本建成梁山、主城、微山等航运物流要素集聚区 [10]
山东发布未来十年水运高质量发展“规划图” 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大众日报· 2025-07-26 00:36
港口与航道规划总体布局 - 构建"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补充 [1] - 形成"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以济宁港为核心,枣庄港、菏泽港、泰安港、济南港为辅助 [2] - 建设"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总里程约3100公里,包括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等国家高等级航道 [2] 港口功能与运输系统 - 构建"三类十种"专业高效运输系统,优化港口运输结构,提升客运和滚装运输服务能力 [2] - 强化青岛港国际枢纽港地位,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一流海港 [1] - 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优化内陆港功能,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 [2] 区域发展战略 - 推动港口与城市、产业融合协调,提升航运服务业辐射能级和港航供应链服务水平 [2] - 拓展至中亚、欧洲的海铁联运及至蒙古、俄罗斯的海陆联运业务 [3] - 加快河南、山西等沿黄省区内陆港布局建设,构建"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集群 [3] 重点城市与港口建设 - 济宁市将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多式联运中心等"五大中心",强化京杭运河"骨干航道"和济宁港"核心港"地位 [4] - 青岛市重点建设一流港口基础设施,促进航运物流扩容升级,推动智慧绿色转型 [3] - 加快世界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3]
山东擘画未来十年水运蓝图 打造“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中国新闻网· 2025-07-25 13:03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核心内容 - 山东省发布《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构建"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打造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 [1][2] - 规划提出到2035年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等为补充的海洋港口群布局 [2] - 内河港口群将以济宁港为核心,济南港等为辅助,一般港口为补充 [2] - 将建设总里程约3100公里的"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 [2] 港口发展具体规划 - 沿海港口将突出青岛国际枢纽港地位,加快构建国内国际"5+5"海上运输通道 [2] - 内河航道将新增小清河、新万福河两条国家高等级航道,提升济南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2] - 首次提出智慧、绿色、安全等发展规划 [2] - 青岛港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1亿吨(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3087万标准箱(全球第五) [3] 国际物流与基础设施建设 - 山东已布局内陆港54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06条 [3] - 将构建"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集群,深化"一带一路"合作 [3] - 青岛港建成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及多个世界级专业化码头 [3] - 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全国首位),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居全球前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