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新航(03931)

搜索文档
中创新航(0393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14:34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年内利润从2023年的4.37163亿人民币增长93.0%至2024年的8.43626亿人民币[2][3]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从2023年的0.1661元增长100.8%至2024年的0.3336元[2][3] - 2024年收入为277.51526亿人民币,2023年为270.05885亿人民币[3] - 2024年毛利为44.09894亿人民币,2023年为35.11518亿人民币[3] - 2024年经营利润为12.054亿人民币,2023年为7.64199亿人民币[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868.67996亿人民币,2023年为733.18005亿人民币[5] - 2024年流动资产为356.05387亿人民币,2023年为321.1102亿人民币[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455.84301亿人民币,2023年为368.21461亿人民币[5] - 2024年净资为480.53925亿人民币,2023年为463.8579亿人民币[6] - 2024年总权益为480.53925亿人民币,2023年为463.8579亿人民币[6] - 2024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2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32亿元;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为人民币0.3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04亿元[16] - 2024年政府补助及补贴为人民币0.27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42亿元;2024年增值税加计抵减为人民币1.60亿元,2023年无此项;2024年供应商赔偿为人民币0.1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13亿元;2024年保险赔偿收入为人民币0.0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02亿元;2023年诉讼拨备拨回为人民币0.08亿元,2024年无此项[16]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为人民币3.76亿元,2023年为 - 人民币3.03亿元;2024年向被投资公司出具财务担保之费用为 - 人民币3.46亿元,2023年无此项;2023年出售联营公司之收益为人民币0.04亿元,2024年无此项[17] - 2024年存货拨备为 - 人民币14.98亿元,2023年为 - 人民币86.42亿元;2024年净汇兑收益为人民币0.69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3.16亿元;2023年租赁修订净收益为人民币0.16亿元,2024年无此项;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净收益为人民币0.08亿元,2023年为 - 人民币1.61亿元[17] - 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3860千元,2023年为4691千元;银行借款利息及财务费用2024年为1227732千元,2023年为966487千元;总借款成本2024年为1231592千元,2023年为971178千元;资本化金额2024年为 - 816476千元,2023年为 - 640739千元[21] - 2024年即期税项 - 中国年内拨备为 - 485千元,过往年度拨备不足为 - 159336千元;即期税项 - 其他年内拨备为 - 292千元,递延税项为213540千元;2023年即期税项 - 中国年内拨备为 - 11159千元,过往年度拨备不足为 - 63375千元;即期税项 - 其他年内拨备为 - 116千元,递延税项为78210千元[22] - 2024年存货拨备为149755千元,2023年为864164千元;无形资产摊销2024年为171850千元,2023年为160400千元;审计服务酬金2024年为4114千元,2023年为3873千元;非审计服务酬金2024年为578千元,2023年为577千元;已售存货成本2024年为23341632千元,2023年为23494367千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024年为2242732千元,2023年为1524605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024年为58942千元,2023年为65219千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净(收益)/亏损2024年为 - 819千元,2023年为16069千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值亏损2024年为91058千元,2023年为60763千元;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减值亏损拨回)2024年为40987千元,2023年为 - 880千元[23]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约591196000元及年内已发行的约1772302000股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2023年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约294377000元及1772302000股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26] - 2024年公司人民币收入8298076千元,较2023年的6787864千元增长;美元收入98828千元,较2023年的30011千元增长;泰铢收入15172千元,2023年为0;欧元收入2224千元,较2023年的3374千元下降;港元收入2024年为0,2023年为8057千元[34]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19486536千元,2023年为19958859千元;应付票据以人民币14000元应收票据(2023年:295713000元)及人民币3315497000元已抵押银行存款(2023年:938539000元)作抵押[34] - 报告期内,集团总资产为1224.73亿元,较年初增长16.2%,净资产为480.54亿元,较年初增长3.6%[52] - 集团实现收入277.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2]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27005.89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7751.53百万元,增长2.8%[65][67] - 公司年内利润从2023年的437.16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843.63百万元,增长93.0%[65]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从2023年的0.1661元增长至2024年的0.3336元,增长100.8%[65]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13.0%增长2.9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15.9%[66] - 公司销售净利率从2023年的1.6%增长1.4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3.0%[66] - 集团总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054.2903亿元增长至2024年12月31日的1224.7338亿元,增长16.2%[72] - 集团总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590.4324亿元增长至2024年12月31日的744.1946亿元,增长26.0%[73] - 2024年度经营现金流入31.1310亿元,较2023年度的29.0017亿元增长7.3%[74]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124.359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92.1586亿元[74] - 2024年12月31日总借贷约为461.163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1.7073亿元[74]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60.8%,2023年12月31日为56.0%;债务与权益比率为77.5%,2023年12月31日为47.1%[75] - 2024年度资本支出为166.0658亿元,2023年为201.2902亿元[77] - 2024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产生的资本支出总额为146.200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8.2809亿元[7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受限资产账面价值共计139.8192亿元[79] - 2024年12月31日,因已背书、已贴现及保理工具违约可能导致的最大风险为120.13775亿元,2023年为99.69808亿元[83]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销售动力电池收入为人民币195.5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22.49亿元;2024年销售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收入为人民币82.0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47.57亿元[13]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为人民币271.1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63.53亿元;2024年来自欧洲的收入为人民币1.6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53亿元;2024年来自亚洲的收入为人民币4.19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4.53亿元;2024年来自美国的收入为人民币0.5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44亿元;2024年来自其他地区的收入为人民币0.0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02亿元[15] - 2024年产品在某一时间段转移确认的收入为人民币276.79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69.40亿元;2024年产品和服务随时间转移确认的收入为人民币0.7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66亿元[15] - 2024年末分配至1年以内余下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格为人民币1.4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6.17亿元[16] - 2024年客户A收入为3622311千元,2023年为4913962千元;客户B 2024年收入为3470117千元,2023年不适用;客户C 2024年收入为2971549千元,2023年为3026489千元;客户D 2024年收入为2794586千元,2023年不适用;客户E 2024年不适用,2023年收入为7770461千元[19] - 动力锂电池收入从2023年的22249.05百万元下降至2024年的19550.89百万元,下降12.1%[68] - 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4756.84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8200.63百万元,增长72.4%[69] - 中国大陆收入从2023年的26353.03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7111.62百万元,增长2.9%[70] - 境外地区收入从2023年的652.86百万元下降至2024年的639.91百万元,下降2.0%[71] 贸易应收款项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中应收第三方款项为7172546千元,应收关联方款项为16564千元,呆账拨备为 - 179697千元;应收票据为1404887千元;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中应收第三方款项为5084887千元,应收关联方款项为74964千元,呆账拨备为 - 88639千元;应收票据为1758094千元[2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按发票日期并扣除拨备0至180天为6345783千元,181至365天为299671千元,1 - 2年为284651千元,2年以上为79308千元;2023年0至180天为4808770千元,181至365天为70292千元,1 - 2年为191698千元,2年以上为452千元[29]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呆账拨备于1月1日为88639千元,年内拨备净额为91058千元,于12月31日为179697千元;2023年于1月1日为27876千元,年内拨备净额为60763千元,于12月31日为88639千元[30] - 若发行银行到期不偿付已背书银行承兑汇票,公司2024年最大亏损风险和未贴现现金流出为1831848000元,2023年为1485431000元[31] - 若发行银行到期不偿付已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公司2024年最大亏损风险和未贴现现金流出为8981927000元,2023年为6784377000元;2024年附带追索权已贴现未终止确认银行承兑汇票为100000000元,2023年为658426000元;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保理转让金额为1200000000元,2023年为1700000000元[32][33] 贸易应付款项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19486536千元,2023年为19958859千元;应付票据以人民币14000元应收票据(2023年:295713000元)及人民币3315497000元
中企包揽TOP10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分析
高工锂电· 2025-03-17 10:29
行业概况 - 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5%,中国企业贡献全球90%以上产能并首次包揽TOP10榜单 [1][2] - 电力/户用/工商业储能锂电池2024年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超70%/25%/40% [5] - 全球储能路线铁锂化趋势加速,日韩企业市场份额全部跌出TOP10 [4] - 行业集中度提升,CR10由2023年88%升至2024年93% [12] 市场竞争格局 - TOP10企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比亚迪、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国轩高科、远景动力、鹏辉能源、楚能新能源 [2] - 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营收288.25亿元(同比+3%),毛利率28.87% [16] - 亿纬锂能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35.73GWh(同比+115.57%),全球市场份额13% [17][18] - 海辰储能五年内跻身全球前三,2024年市占率持续攀升 [19]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海订单超120GWh,欧美需求占比73% [7] - 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 ES、三星SDI、SK ON)合计营业亏损8000亿韩元(约40.3亿元人民币) [7] - 头部企业加速海外布局:亿纬锂能北美总部、海辰储能美国工厂、瑞浦兰钧美国子公司等 [7] - 宁德时代获阿联酋19GWh储能项目,比亚迪签约沙特12.5GWh全球最大储能项目 [8] 产品技术趋势 - 314Ah电芯2024年全球渗透率超40%,成为主流规格 [12][14] - 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循环寿命超15000次,能量密度430Wh/L [16] - 亿纬锂能推出628Ah电芯(Mr.Big),系统度电成本降至0.1元区间 [18] - 海辰储能开发全球首款千安时(MIC1130Ah)长时储能电池,循环寿命15000次 [19] - 鹏辉能源688Ah电芯循环寿命突破10000次,日历寿命超20年 [27] 企业动态与订单 - 海辰储能与三星物产签署10GWh全球合作协议 [10] - 国轩高科2024年上半年储能营收43.39亿元(同比+4.64%),海外订单超10GWh [24] - 楚能新能源2024年斩获中国电气装备4.01GWh集采订单及美国1.5GWh供货协议 [28] - 远景动力累计交付超30GWh 300+Ah储能大电芯,覆盖20多个国家 [26]
中创新航:海外业务可期,入通改善流动性-20250314
国盛证券· 2025-03-14 08: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中创新航“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2月24日公司发布盈利预喜,2024年净利润介于7.86 - 8.74亿元,较2023年的4.37亿元同比增长80% - 100% [1] - 2025Q1动储电池出货量预计达20GWh,同比增幅近150%,面向出口车型的出货量预计占动力板块整体出货量的30%以上 [1] - 2025年3月10日起公司被正式纳入港股通,入通有助于扩大投资群体,提高股票流动性 [2]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的营业收入为324/395/489亿元,同比增长20%/22%/24%;归母净利润为5.7/14.7/21.9亿元,同比增长94%/157%/49%,给予目标市值400亿港元,对应25倍2025年P/E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务情况 - 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列第三,达到36.48GWh;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中稳居第六 [7] - 技术和产品力优秀,提升产品性能同时降低成本 [7] 财务指标 |指标|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375|27,006|32,411|39,517|48,903| |(+/-)(%)|199%|33%|20%|22%|2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92|294|572|1,469|2,192| |(+/-)(%)|394%|-57%|94%|157%|49%| |EPS(元)|0.44|0.17|0.32|0.83|1.24| |P/E|38.15|98.54|55.86|21.75|14.58| [3]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流动资产|37,359|32,111|23,110|22,223|29,359| |现金|10,932|7,834|-5,801|-12,935|-14,041| |应收账款及票据|6,287|7,062|10,334|12,788|8,475| |存货|11,822|7,126|10,128|12,459|8,356| |其他|8,318|10,089|12,080|14,697|18,154| |非流动资产|53,101|73,318|93,574|108,574|118,574| |固定资产|45,528|67,695|87,695|102,695|112,695| |无形资产|1,486|1,432|1,432|1,432|1,432| |其他|6,087|4,191|4,447|4,447|4,447| |资产总计|90,461|105,429|116,684|130,797|147,933| |流动负债|32,775|36,821|42,017|49,282|58,852| |短期借款|2,480|8,115|8,115|8,115|8,115| |应付账款及票据|21,647|19,959|23,404|28,367|34,897| |其他|8,649|8,748|10,498|12,800|15,840| |非流动负债|16,110|22,222|27,476|32,476|37,476| |长期债务|15,228|21,056|26,056|31,056|36,056| |其他|882|1,166|1,420|1,420|1,420| |负债合计|48,885|59,043|69,493|81,758|96,328| |普通股股本|1,772|1,772|1,772|1,772|1,772| |储备|32,615|32,883|33,443|34,900|37,080|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34,379|34,646|35,206|36,664|38,844| |少数股东权益|7,196|11,740|11,985|12,375|12,762| |股东权益合计|41,575|46,386|47,191|49,039|51,606| |负债和股东权益|90,461|105,429|116,684|130,797|147,933| [8]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20,375|27,006|32,411|39,517|48,903| |其他收入|1|0|0|0|0| |营业成本|18,271|23,494|27,549|33,392|41,078| |销售费用|288|343|357|356|391| |管理费用|591|676|681|692|880| |研发费用|665|992|995|1,027|1,369| |财务费用|-119|195|1,194|1,344|1,494| |除税前溢利|646|434|810|1,844|2,557| |所得税|-48|-4|-7|-15|-21| |净利润|694|437|817|1,859|2,578| |少数股东损益|2|143|245|390|38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92|294|572|1,469|2,192| |EBIT|527|629|2,004|3,187|4,051| |EBITDA|1,487|2,379|2,004|3,187|4,051| |EPS(元)|0.44|0.17|0.32|0.83|1.24| [8]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198.88|32.54|20.01|21.93|23.75| |成长能力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93.92|-57.44|94.26|156.81|49.23| |获利能力 - 毛利率(%)|10.32|13.00|15.00|15.50|16.00| |获利能力 - 销售净利率(%)|3.39|1.09|1.76|3.72|4.48| |获利能力 - ROE(%)|2.01|0.85|1.62|4.01|5.64| |获利能力 - ROIC(%)|0.95|0.84|2.48|3.64|4.26|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54.04|56.00|59.56|62.51|65.12|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16.30|46.00|84.70|106.25|112.80|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1.14|0.87|0.55|0.45|0.50|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0.72|0.64|0.31|0.20|0.24|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32|0.28|0.29|0.32|0.35|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4.15|4.05|4.17|4.20|4.23|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1.31|1.13|1.27|1.29|1.30|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0.44|0.17|0.32|0.83|1.24|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1.19|1.64|1.39|2.31|2.97|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19.40|19.55|19.86|20.69|21.92| |估值比率 - P/E|38.15|98.54|55.86|21.75|14.58| |估值比率 - P/B|0.87|0.84|0.91|0.87|0.82| |估值比率 - EV/EBITDA|24.60|21.16|35.89|26.37|22.26| [10]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经营活动现金流|2,109|2,900|2,458|4,096|5,261| |净利润|692|294|572|1,469|2,192| |少数股东权益|2|143|245|390|387| |折旧摊销|960|1,750|0|0|0| |营运资金变动及其他|455|713|1,641|2,237|2,683| |投资活动现金流|-23,996|-19,930|-19,888|-14,875|-9,861| |资本支出|-31,626|-20,129|-20,000|-15,000|-10,000| |其他投资|7,630|199|112|125|139| |筹资活动现金流|29,761|13,898|3,806|3,656|3,506| |借款增加|14,799|10,478|5,000|5,000|5,000| |普通股增加|8,947|0|0|0|0| |已付股利|0|0|0|0|0| |其他|6,014|-1,194|-1,344|-1,494|3,420| |现金净增加额|7,822|-3,098|-13,635|-7,135|-1,105| [10]
中创新航(03931):海外业务可期,入通改善流动性
国盛证券· 2025-03-14 01: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中创新航“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介于7.86 - 8.74亿元,较2023年的4.37亿元同比增长80% - 100%,业绩增长得益于出货规模和海外业务 [1] - 2025Q1动储电池出货量预计达20GWh,同比增幅近150%,出口车型出货量预计占动力板块整体出货量30%以上 [1] - 2025年3月10日起公司被纳入港股通,有助于扩大投资群体,提高股票流动性 [2]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为324/395/489亿元,同比增长20%/22%/24%;归母净利润为5.7/14.7/21.9亿元,同比增长94%/157%/49%,后续具备较高增长潜力 [2] 财务指标总结 营业收入 - 2022 - 2026年分别为203.75亿、270.06亿、324.11亿、395.17亿、489.03亿元,同比增长199%、33%、20%、22%、24% [3] 归母净利润 - 2022 - 2026年分别为6.92亿、2.94亿、5.72亿、14.69亿、21.92亿元,同比增长394%、 - 57%、94%、157%、49% [3] EPS - 2022 - 2026年分别为0.44元、0.17元、0.32元、0.83元、1.24元 [3] P/E - 2022 - 2026年分别为38.15、98.54、55.86、21.75、14.58 [3] 股票信息总结 - 行业为海外 [4] - 前次评级为买入 [4] - 2025年3月12日收盘价为19.38港元 [4] - 总市值为343.4721亿港元 [4] - 总股本为17.723亿股 [4] - 自由流通股占比34.51% [4] - 30日日均成交量为155万股 [4] 公司业务优势总结 - 业务拓展及持续增长,规模效应不断体现,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列第三,达36.48GWh,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稳居第六 [7] - 技术和产品力优秀,提升产品性能同时持续降低成本 [7] 财务报表总结 资产负债表 - 2022 - 2026年资产总计分别为904.61亿、1054.29亿、1166.84亿、1307.97亿、1479.33亿元 [8] - 负债合计分别为488.85亿、590.43亿、694.93亿、817.58亿、963.28亿元 [8]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343.79亿、346.46亿、352.06亿、366.64亿、388.44亿元 [8] 利润表 - 2022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3.75亿、270.06亿、324.11亿、395.17亿、489.03亿元 [8] - 净利润分别为6.94亿、4.37亿、8.17亿、18.59亿、25.78亿元 [8]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92亿、2.94亿、5.72亿、14.69亿、21.92亿元 [8] 主要财务比率总结 成长能力 - 2022 - 2026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8.88%、32.54%、20.01%、21.93%、23.75% [10]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93.92%、 - 57.44%、94.26%、156.81%、49.23% [10] 获利能力 - 毛利率分别为10.32%、13.00%、15.00%、15.50%、16.00% [10] - 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39%、1.09%、1.76%、3.72%、4.48% [10] - ROE分别为2.01%、0.85%、1.62%、4.01%、5.64% [10] - ROIC分别为0.95%、0.84%、2.48%、3.64%、4.26% [10]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04%、56.00%、59.56%、62.51%、65.12% [10] - 净负债比率分别为16.30%、46.00%、84.70%、106.25%、112.80% [10] - 流动比率分别为1.14、0.87、0.55、0.45、0.50 [10] - 速动比率分别为0.72、0.64、0.31、0.20、0.24 [10]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32、0.28、0.29、0.32、0.35 [10] -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15、4.05、4.17、4.20、4.23 [10] - 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31、1.13、1.27、1.29、1.30 [10]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分别为0.44元、0.17元、0.32元、0.83元、1.24元 [10] - 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19元、1.64元、1.39元、2.31元、2.97元 [10] - 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9.40元、19.55元、19.86元、20.69元、21.92元 [10] 估值比率 - P/E分别为38.15、98.54、55.86、21.75、14.58 [10] - P/B分别为0.87、0.84、0.91、0.87、0.82 [10] - EV/EBITDA分别为24.60、21.16、35.89、26.37、22.26 [10]
2025年2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TOP15出炉!
鑫椤锂电· 2025-03-12 06:07
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 - 2025年2月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为100.3GWh,环比下降7%,同比增长128.2% [5] - 1-2月累计产量208.1GWh,累计同比增长89.2% [5] - 磷酸铁锂电池占比80.7%,产量80.9GWh,环比下降7.1%,同比增长180.9% [7] - 三元材料电池占比19.2%,产量19.3GWh,环比下降6.8%,同比增长28.6% [7] 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 - 2月销量90GWh,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140.7%,其中动力电池占比74.3%,其他电池占比25.7% [14] - 1-2月累计销量170.4GWh,累计同比增长80.3%,动力电池占比76.2%,其他电池占比23.8% [14] - 2月动力电池销量66.9GWh,环比增长6.4%,同比增长98.8% [15] - 2月其他电池销量23.1GWh,环比增长32.2%,同比大幅增长 [19] 动力和其他电池出口 - 2月合计出口21.1GWh,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144.7%,占当月销量23.5% [20] - 1-2月累计出口38.6GWh,累计同比增长102.2%,占前2月累计销量22.6% [20] - 2月动力电池出口12.8GWh,环比增长15.2%,同比增长51.4% [25] - 2月其他电池出口8.3GWh,环比增长31.1%,同比大幅增长 [26] 动力电池装车量 - 2月装车量34.9GWh,环比下降10.1%,同比增长94.1%,其中磷酸铁锂占比81.5%,三元材料占比18.5% [33] - 1-2月累计装车量73.6GWh,累计同比增长46.5%,磷酸铁锂占比79.6%,三元材料占比20.4% [33] - 纯电动乘用车装车量占比63.8%,累计同比增长39.7% [39] - 纯电动专用车增速较高,累计同比增长169.3% [39] 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 - 2月宁德时代装车量15.43GWh,占比44.45%,比亚迪8.2GWh,占比23.62% [51] - 1-2月宁德时代累计装车量33.68GWh,占比45.84%,比亚迪17.08GWh,占比23.24% [54] - 2月新能源乘用车装车量前两名:宁德时代11.9GWh(42.83%),比亚迪7.64GWh(27.49%) [59] - 1-2月新能源乘用车装车量前两名:宁德时代27.18GWh(44.43%),比亚迪16.04GWh(26.23%) [63]
Q1出货预达20GWh 中创新航海外“爆单”
高工锂电· 2025-03-11 11:26
中创新航2025Q1动储电池出货量预测 - 2025年第一季度动储电池出货量预计达20GWh,同比增幅近150% [1][2] - 出口车型出货量占动力板块整体30%以上,全球化部署成效显著 [2] 海外市场战略与成果 - 海外合作项目多点开花:2024年7月为沙特7.8GWh全球最大储能项目供货,11月获欧洲4.4GWh储能订单 [4] - 动力领域与国际车企合作:与丰田、大众、福特等达成新平台项目,并支持吉利、小鹏等国内车企出口 [4] - 海外市场高增速对冲国内淡季影响,成为出货量增长支柱 [5] 海外动储业务地位提升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894.4GWh(+27.2%),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增量贡献首超30% [6] - 全球表前锂电储能装机量165GWh(+77.4%),中国企业包揽TOP10,全年储能出海订单超120GWh [6] - 中创新航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第四,储能出货量TOP5,海外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7] 出海模式转型 - 从成本导向转向价值协同+零碳生态:与大众、奥迪联合开发欧洲标准电池平台 [8] - 葡萄牙工厂引入AI智能制造系统,采用可再生能源,计划2027年实现零碳超级工厂 [8] 行业趋势总结 - 出海是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创新航海外出货量跃升体现技术迭代与本地化深耕成果 [9]
中创新航:公司股份获纳入港股通证券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3-09 10:2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创新航股份获纳入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有助于扩大投资群体,提升股票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 [1] 分组1 - 中创新航在港交所公告股份获纳入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1] - 该纳入于2025年3月10日起生效 [1] 分组2 - 公司董事会认为股份获纳入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有助于扩大投资群体 [1] - 公司董事会认为股份获纳入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有助于提升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 [1]
第二批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启动,电池企业“紧跟”布局
高工锂电· 2025-03-01 07:12
政策推动与市场规划 - 工信部联合八部门启动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10个城市入围 试点周期为2024年至2026年 [1] - 试点城市将开展车网互动、光储充换、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 并与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汽车以旧换新等工作形成合力 [1] - 预计10个试点城市将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25万辆 建设充电桩超过24万个 [1] 电池企业在商用车领域的布局 - 宁德时代与多家公交企业合作提供高性能电池产品 推出天行商用车系列电池 涵盖超充版、长寿命版、长续航版以及高强度版等多种型号 [1] - 宁德时代与宇通集团联合推出15年150万公里质保的长寿命电池 与陕汽控股签署十年战略协议 [1] - 亿纬锂能与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合作为杭州公交集团提供纯电动公交车电池 推出Omni全能电池-LMX系列新品适用于轻卡市场 与三一重卡合作打造电动化新标杆 [2] - 中创新航推出至远电池系统覆盖轻卡、重卡车型 与BMZ集团合作拓展欧洲及多个区域市场 [2] 工程机械领域电动化进展 - 宁德时代与柳工机械等合作推出高强度版电池 已量产并应用在超20款车型上 [2] - 中创新航与BMZ集团合作面向叉车、吊车、海港载货汽车等多个领域 [2] 充换电设施建设 - 宁德时代从2018年开始布局换电领域 已布局超3000座换电站 发布"加电县县通"计划 [4] - 宁德时代旗下巧克力换电品牌在多地运营 计划联合生态伙伴建设3万座换电站 其中2025年自建1000座 2027年达3000座覆盖70个城市 [4] - 国轩高科旗下易加能数字科技推出易佳电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 在安徽、湖北多个服务区投放 [4]
新能安/多氟多/亿纬/远景/蓝京/中比/东磁/比克/锂威/利维能/诺达/博力威/金钠/盖亚/远东等邀您齐聚2.28圆柱电池论坛!
起点锂电· 2025-02-22 10:27
活动背景及亮点 - 2024下半年圆柱电池市场爆发,头部企业供不应求 [4] - 32、40、46等大圆柱系列产品在轻型动力、铅改锂、便携式及户用储能、两轮车及换电、无人机EVTOL、汽车动力等领域快速放量 [4] - 全极耳、高镍、硅碳、钠电等技术与圆柱电池结合产生新的增长点和市场空间 [4] - 起点研究院(SPIR)将发布圆柱电池综合竞争力排行榜20强,覆盖电芯、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 [4] - 行业首届聚焦圆柱电池的技术高峰论坛,探讨前沿技术、工艺、材料 [4] 活动组织架构 - 活动名称: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 [6] - 活动主题: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 [6] - 主办单位:起点锂电、起点研究院(SPIR) [6] - 活动规模:500+参会者 [7] - 举办时间:2025年2月28日 [7] - 举办地点: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2楼国际厅 [7] - 赞助及演讲单位包括武汉逸飞激光、多氟多新能源、蓝京新能源、比克电池、长安汽车等27家企业 [7] 会议议程 - 2月27日举行中国新能源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会暨大圆柱电池技术应用高层闭门研讨会,仅限特邀嘉宾参加 [9] - 2月28日大会开幕式包括主办方致辞、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技术专场演讲等 [9] - 技术专场涵盖全极耳电池、大圆柱电池开发、智能装备、钠电池、半固态电池等主题 [9][10][11][12] - 圆桌对话环节探讨圆柱电池热门细分市场应用规模及成长性 [12] - 晚宴冠名单位为诚捷智能 [12] 参会企业 - 圆柱电池企业:多氟多新能源、蓝京新能源、亿纬锂能、LG新能源、比亚迪等60+家企业 [14][15] - 下游应用企业:小牛、九号、美团、五菱汽车、华为等30+家企业 [15] - 设备及材料企业:逸飞激光、诚捷智能、德方纳米、贝特瑞等50+家企业 [15] 参会方式 - 报名费用:2888元/人,含会议门票、午餐及2025中国圆柱电池行业白皮书(简版) [17] - 收款单位:深圳市起点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18]
重磅!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即将发布!
起点锂电· 2025-02-11 11:07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 主题为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 由起点锂电和起点研究院(SPIR)主办 规模500+ 于2025年2月28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行 [6][7] 市场动态 - 2024下半年以来圆柱电池市场爆发 头部企业供不应求 [4] - 32、40、46等大圆柱系列产品在轻型动力、铅改锂、便携式及户用储能、两轮车及换电、无人机、EVTOL、汽车动力等领域快速放量 [4] - 全极耳、高镍、硅碳、钠电等技术与圆柱电池结合产生新的增长点和市场空间 [4] 技术议题 - 论坛涵盖圆柱电池良率提升与控制节点、新能源大圆柱电池开发及产业化进展、超高倍率圆柱电池技术与市场研究、第三代大圆柱电池开发及思考、圆柱电池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超大圆柱储能电池技术与应用 [12] - 专题讨论包括大圆柱电池关键工艺创新进展、圆柱电池制造控制向ppb级别升级、大圆柱电池卷绕工艺迭代路径、全极耳圆柱电池制造工艺革新、AI制造赋能圆柱电池生产 [12] - 圆桌对话聚焦圆柱电池技术创新关键点、全极耳圆柱电池工艺和制造瓶颈、圆柱电池产品创新迭代与细分市场应用空间 [12][13] 应用领域 - 圆柱电池在轻型动力市场的应用创新、40135大圆柱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高倍率圆柱电池技术发展、电动工具锂电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海外E-BIKE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两轮车换电对圆柱电池产品的成本和性能要求 [12][15] 行业参与 - 参会企业覆盖圆柱电池电芯、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 包括多氟多新能源、亿纬锂能、LG新能源、三星SDI、比亚迪、赣锋锂电、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 [15] - 下游应用企业包括小牛、九号、大鱼、新日、美团、哈啰、青桔、五菱汽车、宗申、博世、得伟(DEWALT)、德兰明海、羽博等 [15] - 设备领域企业包括诚捷智能、逸飞激光、日联科技、超业精密、先导智能等 材料领域包括德方纳米、赣锋锂业、多氟多、贝特瑞、湖南裕能等 [15][16] 行业排名 - 起点研究院(SPIR)将发布圆柱电池综合竞争力排行榜20强 覆盖圆柱电池电芯、设备、材料等环节 为行业提供采购参考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