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新航(03931)

搜索文档
重磅!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即将发布!
起点锂电· 2025-02-11 11:07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 主题为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 由起点锂电和起点研究院(SPIR)主办 规模500+ 于2025年2月28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行 [6][7] 市场动态 - 2024下半年以来圆柱电池市场爆发 头部企业供不应求 [4] - 32、40、46等大圆柱系列产品在轻型动力、铅改锂、便携式及户用储能、两轮车及换电、无人机、EVTOL、汽车动力等领域快速放量 [4] - 全极耳、高镍、硅碳、钠电等技术与圆柱电池结合产生新的增长点和市场空间 [4] 技术议题 - 论坛涵盖圆柱电池良率提升与控制节点、新能源大圆柱电池开发及产业化进展、超高倍率圆柱电池技术与市场研究、第三代大圆柱电池开发及思考、圆柱电池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超大圆柱储能电池技术与应用 [12] - 专题讨论包括大圆柱电池关键工艺创新进展、圆柱电池制造控制向ppb级别升级、大圆柱电池卷绕工艺迭代路径、全极耳圆柱电池制造工艺革新、AI制造赋能圆柱电池生产 [12] - 圆桌对话聚焦圆柱电池技术创新关键点、全极耳圆柱电池工艺和制造瓶颈、圆柱电池产品创新迭代与细分市场应用空间 [12][13] 应用领域 - 圆柱电池在轻型动力市场的应用创新、40135大圆柱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高倍率圆柱电池技术发展、电动工具锂电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海外E-BIKE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两轮车换电对圆柱电池产品的成本和性能要求 [12][15] 行业参与 - 参会企业覆盖圆柱电池电芯、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 包括多氟多新能源、亿纬锂能、LG新能源、三星SDI、比亚迪、赣锋锂电、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 [15] - 下游应用企业包括小牛、九号、大鱼、新日、美团、哈啰、青桔、五菱汽车、宗申、博世、得伟(DEWALT)、德兰明海、羽博等 [15] - 设备领域企业包括诚捷智能、逸飞激光、日联科技、超业精密、先导智能等 材料领域包括德方纳米、赣锋锂业、多氟多、贝特瑞、湖南裕能等 [15][16] 行业排名 - 起点研究院(SPIR)将发布圆柱电池综合竞争力排行榜20强 覆盖圆柱电池电芯、设备、材料等环节 为行业提供采购参考 [4][9]
宁德时代再诉中创新航索赔1.1亿
起点锂电· 2025-01-31 05:03
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专利诉讼纠纷 - 2025年1月28日,中创新航收到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书,宁德时代指控其侵犯二次电池顶盖组件专利(ZL202011086325.8),索赔经济损失1.1亿元及维权费用100万元 [2][3] - 公司否认侵权,称涉诉专利相关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诉讼预计不会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 - 2025年1月内,宁德时代已发起三起专利诉讼,累计新增索赔额达2.6亿元(1月3日杭州中院案件索赔9000万元,1月17日泉州中院案件索赔6100万元) [4][5] 双方累计诉讼规模 - 宁德时代对中创新航历史累计索赔金额接近10亿元,与中创新航反诉宁德时代的索赔总额10.07亿元相当 [6] - 中创新航反诉案件包括:湖北高院三起案件(索赔1.5亿元、1.5亿元、5.6亿元)及江苏高院一起案件(索赔1.4亿元),涉及电池装置、电池组、液冷板模组等专利 [7] 行业动态 - 圆柱电池领域活动密集,包括国轩高科、欣旺达锂威等16家企业巡访及首届圆柱电池技术论坛(2025年2月28日深圳举办) [9][12] - 锂电产业智库平台提供品牌服务、研究咨询、资本服务等全产业链支持 [10]
中创新航(0393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09:00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发展 - 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2024年1-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64.6GWh,同比增长22.3%[8]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2024年1-6月销量达494.4万辆,同比增长3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5%[8] - 欧洲和美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汽车电动化转型[9] - 全球储能市场高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约35%[10] - 中国储能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出货量为116GWh,同比增长41%,电力储能占比89%[10] - 欧洲和美国储能市场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下快速增长,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10] 公司发展战略和使命 - 公司致力于成为能源价值创造者,以"超越商业,造福人类"为使命,持续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与发展[11] - 公司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新能源汽车战略做出贡献,履行能源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责任[11] - 公司以"共创共赢,成就伟大"为愿景,持续塑造新能源产业健康生态[11] 动力电池业务 - 动力电池装机量在中国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稳居第二,其中公司混动车型装机量同比增长155%,商用车国内装机量同比增长125%[1] - 完成高比能5C超充磷酸铁锂产品开发,高能量、高安全的高锰铁锂电池技术及产品攻关[2][3] - 400Wh/kg高比能、高安全混合固液电池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热安全、日历寿命等核心指标行业领先[3] - 采用制造大数据与虚拟测量技术,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关键工序制造效率提升20%以上,能耗降低50%以上[4] - 400V 2C中镍高电压电池可实现20%电量至80%电量充电时间18分钟,800V 3C/5C中镍高电压电池可实现10分钟充电[5] - 高功率磷酸铁锂方形电池和R46大圆柱电池针对乘用车混动市场开发,具有高功率、全气候场景应用等特点[6] - 800V 3C快充磷酸铁锂电池和5C超充磷酸铁锂电池获得中高端纯电乘用车市场的高度认可[7] - 针对重型商用车领域开发100度电标准箱,满载续航里程高达530km,整包能量密度达167Wh/kg[8] - 单包大电量电池系统可覆盖100~180度电,实现实测600公里滑载里程,20%电量至80%电量充电时间15分钟[9] 财务数据 - 公司总资产达1,112.6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5.5%[21] - 公司实现收入124.6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1.4%[21] - 在纯电领域,公司在中高端乘用车市场装机量大幅增长,新增多家国际知名客户[22] - 在混动领域,公司多个项目实现大批量交付,混动车型装机量同比增长155%[22] - 在商用车领域,国内装机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25%,国际交付量稳步攀升[22] - 公司在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等领域实现大幅出货量增长,获得多个国内外头部客户认可[23] - 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122.95亿元增长至124.69亿元,增长1.4%[31] - 毛利率由2023年同期的9.6%上升至15.6%[32] - 动力电池销售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0,377.47百万元下降6.3%至人民幣9,723.98百万元,主要由于销售量快速增长但电池价格有所下降[36] - 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917.25百万元增长43.2%至人民幣2,745.26百万元,主要由于本集团持续开拓储能系统产品业务[36]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1,920.16百万元增长2.7%至人民幣12,238.05百万元,主要源于产能不断提升和主要客户电池需求增长[37] - 境外市场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74.55百万元下降38.3%至人民幣231.19百万元,主要由于电池价格下降[38] 技术创新 - 公司在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技术、高性能电池及系统技术等方面持续创新,保持技术领先地位[25] - 公司开发并应用纯干法电极制造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25] - 公司针对全固态电池技术量产及规模化应用进行预研开发[25] - 高性能电池技术持续提升全面领先优势,实现高比能5C超充磷酸铁锂电池、6C超充高镍圆柱电池等产业化[26] - 开发高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突破性能设计及产业化瓶颈[26] - 开发电池大数据技术、智能电池技术、云端电池SOH估算技术等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26] 市场拓展 - 国内市场拓宽纯电及混动领域客户及车型品类,深化现有客户新平台、新项目合作[27] - 国际市场推进现有国际品牌客户配套项目进展,全面发力持续开发新客户[27] - 进一步深化商用车市场全面布局,提升与商用车行业头部整车企业合作深度[28] - 继续重点布局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储能细分市场[28] - 按计划实现欧洲产业布局高质量推进,启动面向东盟地区
中创新航:2024H1动力稳健、储能高增,盈利水平同比提升,持续打造硬核产品力
国海证券· 2024-09-24 08: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中创新航(03931)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5]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营收相对稳健,盈利水平同比提升[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微增1%,主要得益于储能业务同比实现43%高增长[3] - 上半年整体毛利率约15.6%,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其他亏损净额由去年同期的3.2亿元缩窄至1.4亿元,主要是存货拨备减少[3] 2) 动力电池装机保持增长,市场地位相对稳固[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装机16.7GWh,同比增长35%,市占率4.6%排名第五[3] - 国内市占率6.9%排名第三,其中混动车型装机同比增长155%、商用车装机同比增长125%[3] 3) 储能市场实现出货量高增,产品获战略客户高度认可[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储能产品出货量持续大幅增长,314Ah电芯产品实现大规模批量稳定交付,获得战略客户的高度认可[3] - 全球储能电芯出货排名中公司位居第六,上量明显并保持对TOP5的冲击[3] 4) 持续打造硬核产品力,推进动力储能的全球化布局[4] - 在技术与产品创新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动力与储能领域的产品迭代,保持产品力领先[4] - 在市场与客户开拓方面,致力于为新能源全场景应用市场提供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4] -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产能上葡萄牙项目获批,市场上动力电池全球交付能力提升,供应链上持续开发全球新合作[4]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1)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318.5、405.6和49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7.2和10.6亿元[5] 2) 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为34X、26X和18X[5] 3)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5]
中创新航:动力、储能双开花,业绩弹性可期
兴证国际证券· 2024-09-16 05: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增持"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创新航是全球头部锂电池厂商,公司产能释放、产品矩阵趋于完善、客户资源扩充,动力及储能电池有望持续放量,规模效应显现 [2] - 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2、9.66、12.50亿元,分别同比+101.3%、+63.1%、+29.4% [2] - 公司动力电池全球装机同比+80.9%至33.4GWh,全球市占率同比+1.1pcts至4.7%,位列第六 [2] - 公司国内动力电池装机同比+5.7%至20.23GWh,位列第三,市占率6.99%,较第四名领先3.09pcts [2] - 公司乘用车纯电、混动客户结构多元,并获得丰田、大众、福特、奥迪、马自达等国际客户定点 [2] - 公司在中镍高电压、快充、三元针刺实验等领域技术领先,产品矩阵包括多种类型电池 [2] - 公司储能电池大幅放量,2024H1储能收入同比+43% [2] - 公司与"五大六小"等电力集团建立直接合作关系,并获得全球最大储能项目电芯订单 [2]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429、40,691、47,414百万元,同比增长16.4%、29.5%、16.5% [2] -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2、966、1,250百万元,同比增长101.3%、63.1%、29.4% [2] - 2024-2026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5.5%、15.8%、16.1% [2] -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1.9%、2.4%、2.6% [2] - 2024-2026年公司ROE分别为1.7%、2.7%、3.4% [2] - 2024-2026年公司PE分别为31.8x、19.5x、15.1x,PB分别为0.53x、0.52x、0.50x [2][3]
中创新航:经营情况预期得到改善
西牛证券· 2024-09-12 08: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上调至每股16.64港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总收入12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 [1] - 动力电池销售下降6.3%,但储能系统产品销售增长43.2%,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22.0% [1] - 动力电池销售下降主要由于平均售价下滑 [1] - 公司对下半年及明年的出货量保持乐观,预期全年出货量不变 [1] - 公司客户集中度持续下降,主要客户占比维持在10%-20%左右 [1] - 储能业务订单量及订单能见度理想,预期全年出货量超过20GWh [1] - 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至15.6%,受益于规模效应和生产自动化 [1] - 公司无意主动降价,产品价格与原材料成本具有联动机制 [1] - 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有效产能约100GWh,每年约30GWh的合理增长水平 [2] - 生产人员数量得以减少,增长比例低于产能增长 [2] - 公司盈利预测和目标价上调 [1]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年收入预计327.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9% [4] - 2024年毛利率预计15.5%,较2023年大幅提升 [4] - 2024年净利润预计11.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1% [4] - 2024年每股收益0.44元人民币 [4] - 2024年资产负债率86.0%,净债务权益比率68.2% [10]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147.2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67.7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240.4天 [10]
中创新航:24H1业绩大幅增长,各领域高速发展
海通证券· 2024-09-12 05: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各领域全面发力,实现持续高速发展 - 动力电池:装机量在中国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稳居第二,其中混动车型装机量同比+155%,商用车国内装机量同比+125%,实现市场主流产品全覆盖,国际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大幅增长 [4] - 储能:出货量持续大幅增长,314Ah 电芯产品在业内率先实现大规模批量稳定交付,获全球最大储能电池订单 [4] - 船舶:公司是国内首家获得 DNV 认证的电池厂商,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合作,签约多项国际大型商船项目并将陆续交付 [4]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 发布"顶流"全系列、"至远"系列、"至久"系列(314Ah、392Ah、625+Ah 储能专用电芯)新品,"无界"全固态电池预计 2027 年装车 [1] - 在先进材料、高性能电池、新型电池技术、先进制造、电池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发布局 [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4-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54 亿元、10.23 亿元、14.74 亿元 [2] - 给予公司 2024 年 38-40 倍 PE 估值,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 14.01-14.75 元,对应 15.35-16.15 港元 [2]
中创新航(0393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13:09
财务表现 - 集团收入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2,294.71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2,469.24百万元,增长1.4%[2] - 集团期内利润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66.49百万元增长56.6%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17.31百万元[2] - 集团每股基本盈利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0.0827元增长69.9%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0.1405元[4] - 集团非流动资产总额为人民币79,279,59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3,318,005千元增加8.1%[6] - 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3,777,72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710,441千元减少19.8%[6] - 集团总权益为人民币47,368,58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6,385,790千元增加2.1%[9] - 收入由2023年同期增长1.4%至124.69亿元,利润由2023年同期增长56.6%至4.17亿元[7][8][9] - 毛利率由2023年同期的9.6%上升至15.6%,销售净利率由2.2%上升至3.3%[9][10] 新会计准则的应用 - 本集团自2024年1月1日起首次應用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第7號及第16號的修訂[12] - 管理層預期國際會計準則第21號的修訂不會對合併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13] -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8號的應用將影響本集團在財務報表中呈列及披露財務表現的方式[13] 业务概况 - 本集團主要於中國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產品[14] - 本集團2024年上半年動力電池銷售收入為97.24億人民幣,儲能系統產品及其他銷售收入為27.45億人民幣[16] - 本集團2024年上半年來自中國內地市場的收入佔比約98%[17] - 本集團2024年上半年確認政府補助合計15.55億人民幣,主要用於抵銷相關經營成本及開支[18] - 本集團2024年上半年錄得存貨撥備1.27億人民幣及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0.87億人民幣[19] - 本集團2024年上半年錄得匯兌淨虧損0.59億人民幣[19] 行业发展 - 新能源行業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中堅力量[32] - 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2024年1-6月達364.6GWh,同比增長22.3%[33] -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2024年1-6月達 萬輛,同比增長32%,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35%[34] -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6月單月滲透率達41%[34] - 全球能源投資預計將於2024年首次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其中清潔能源領域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32] - 新能源汽車在續航能力和安全性能上取得顯著進步,為用戶帶來更佳的駕乘體驗[33] - 多國政府積極採取行動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加速產業創新進程[33] - 動力電池作為產業鏈關鍵環節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新能源汽車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33] 公司业务发展 - 动力电池装机量在中国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稳居第二,其中公司混动车型装机量同比增长155%[37] - 商用车国内装机量同比增长125%,实现市场主流产品全覆盖,完成战略客户全部车型的全面配套和批量交付[37] - 国际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大幅增长[37] - 储能市场实现出货量持续大幅增长,314Ah电芯产品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大规模批量稳定交付[37] - 获得全球最大储能电池订单[37] - 成为中国首家获得DNV认证的电池厂商,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签约多条国际大型商船项目并将陆续交付[37] - 完成高比能5C超充磷酸铁锂产品开发[38] - 完成6C超充高镍圆柱技术及产品阶段开发,兼具高能量、超快充[38] - 高能量、高安全的高锰铁锂电池完成技术及产品攻关,匹配整车搭载验证[38] - 400Wh/kg高比能、高安全混合固液电池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38] - 磷酸铁锂方形电池具有高功率、全气候场景应用等特点,里程覆盖80km-400km,已批量交付[43] - 推出行业内率先的800V 3C快充磷酸铁锂电池,获得中高端纯电乘用车市场的高度认可,已批量交付[43] - 推出行业首款100度电标准箱,适配重卡400~800度电池系统,满载续航里程高达530km[45] - 314Ah电芯产品在行业内最早通过认证并率先实现大规模批量稳定交付,获得战略客户的高度认可[46] - 推出第三代液冷集装箱储能系统,单个20尺标准集装箱电量达到6.25MWh+,系统集成能量密度提升30%以上[46] - 纯电高端市场配套车型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国际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大幅增长[47] - 商用车国内装机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25%,已实现市场主流产品全覆盖[48] - 储能市场出货量持续大幅增长,获得全球最大储能电池订单[49][50] - 公司技术和产品力引领行业发展新高度,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安全、高可
中创新航:压力未见改善
西牛证券· 2024-06-11 09: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中创新航(03931.HK)的评级为"持有"[1] 报告的核心观点 市场份额回落 - 2023财年中创新航(03931.HK)总收入为27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5%,其中动力电池销售增长21.4%至222.5亿元人民币[1] - 2023年中创新航(03931.HK)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逾七成至32.9GWh,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6.5%增加至8.5%[1] - 但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创新航(03931.HK)的市场份额持续回落,2024年首四个月同比增长仅3.6%,市场份额大幅回落至6.4%,重返2022年水平[1] 客户组合变化 - 2024年第一季度,小鵬(09868.HK)成为中创新航(03931.HK)的主要客户,广汽(02238.HK)退居第二大客户[1] - 针对广汽(02238.HK)的装机量出现按月下跌[1] - 广汽(02238.HK)湃电池工厂将于2025年底完成所有产线导入,满足60万辆车的装机需求,预计将逐步影响中创新航(03931.HK)的装机量增长[1] 产能成长风险 - 中创新航(03931.HK)产能持续增长,但下游需求增长放缓,主要客户订单存在调整风险,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偏低[1] - 新增产能带来高折旧成本和融资成本,销量增长对集团极为重要[1] - 集团定价策略较为进取,降价求量将进一步挤压利润水平[1] 业绩压力未见改善 - 受原材料成本下滑、产能利用率下降、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创新航(03931.HK)陷入价、量、利润率无法同时实现的困境[1] - 主要客户的不确定性降低了集团的长期规划能见度,因此下调评级至"持有",目标价调至15.70港元[1] 同业比较 - 中创新航(03931.HK)的市盈率为83.3倍,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3.2倍[2] - 中创新航(03931.HK)的市销率为0.9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1.4倍[2] - 中创新航(03931.HK)的毛利率为13.0%,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14.4%[2] - 中创新航(03931.HK)的股本回报率为0.9%,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5.6%[2] 财务数据总结 收入和利润 - 2023财年中创新航(03931.HK)实现收入27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5%[3] - 2023财年毛利为35.1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13.0%[3] - 2023财年净利润为4.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0%[3] 现金流 - 2023财年经营现金流为29.00亿元人民币[4] - 2023财年资本支出为178.49亿元人民币[4] - 2023财年自由现金流为-54.19亿元人民币[4] 财务指标 - 2023年末流动比率为87.2%,速动比率为64.1%[4] - 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2.9%,净债务权益比为46.0%[4] - 2023年存货周转天数为147.2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58.5天[4]
中创新航(0393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30 12:00
公司业绩及荣誉 - 中創新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的开拓创新和技术引领[2] - 公司成功发布6C超充大圆柱电池,率先推出314Ah储能电池并量产交付[8] - 公司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绿色工厂、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等荣誉[10] - 公司持续高效开展碳管理工作,设定碳减排目标,推动全供应链协同减碳[11] - 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约270.06亿元,同比增长32.5%,主要得益于产能释放、产品线丰富和核心客户合作黏性增强[42] 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在2023年达到1,405.6万辆,同比增长33.4%[17] -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预计将达到705.5GWh,同比增长38.6%[17]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1.6%[18] - 2023年中国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87.7GWh,同比增长31.6%[18] 技术创新及产品推出 - 公司在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突破,推出高能效、超长寿命的314Ah储能电池[29] - 公司持续致力于技术创新,推出6C超充大圆柱电池,引领行业创新升级[30] - 公司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三元系、磷酸盐系新产品,持续保持产品力领先[35] 财务状况及资产管理 - 公司的总资产从2022年的904.61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1054.2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6.5%[68] - 公司的总负债从2022年的488.5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590.43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0.8%[69]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经营现金流入为29.0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7.5%[70]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92.16亿元人民币[71] 公司治理及高管团队 - 劉女士是公司的董事長、執行董事及總裁,拥有超过20年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93][94] - 戴先生是公司的執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及联席公司秘书,拥有超过20年的商业管理及投资、融资领域经验[98][99] - 吴先生为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提供独立建议和判断[116] - 王苏生先生是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监督董事会并提供判断[120] - 姜金华先生是公司的股东代表监事及监事会主席,负责监督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