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远洋集团(03377)
icon
搜索文档
远洋集团主动谋划境外债务处置
新华网· 2025-08-12 05:48
境外债务重组进展 - 公司开启境外债务全面重组 聘请华利安诺基担任财务顾问 盛德律师事务所为法律顾问 [1] - 共有8笔境外存续债券停牌 到期时间分布在2024年至2030年 [2] - 若重组方案通过 公司将避免违约风险直至2024年7月下一笔美元债到期 [2] 境内债务履约情况 - 境内债"18远洋01"成功展期并于9月14日汇出首笔款项 [1] - 2022年至今公开市场累计还款近200亿元 [2] - 2024年到期票据获足够赞同票达成违约豁免 三笔美元债票息展期方案正式通过 [2] 经营资金安排策略 - 将"保交楼"置于所有资金安排第一位 确保高品质交付 [3] - 境外债务重组有助于集中资金保障可持续经营 [2] - 重组通过后短期偿债压力将大幅降低 更多资金可投入项目建设 [2][3] 项目交付成效 - 2023年1-8月在27座城市交付2.3万套住宅 [3] - 整体交付品质位列行业前十 精装与园林专项位列行业前五 [3] - 高品质交付助力销售恢复 1-8月销售额突破400亿元 [3] 区域市场表现 - 操盘口径销售额位列行业TOP25 [3] - 在天津 济南 大连 中山 无锡等重点城市销售额稳居市场前十 [3]
港股异动丨内房股普涨 龙湖集团、华润置地涨2% 北京五环外解除限购
格隆汇· 2025-08-11 02:28
政策影响 - 北京五环外解除限购政策自2025年8月9日起施行 购买五环外住房不再限制套数 [1] - 公积金政策同步优化 无贷款或有一次已结清家庭可执行首套政策 二套贷款额度由60万元提升至100万元 [1] - 新政信号意义重大 楼市止跌回稳态势有望持续巩固 [1] 市场表现 - 港股内房股普遍上涨 龙湖集团涨2.07%至10.36港元 融创中国涨2.04%至1.5港元 华润置地涨2.01%至30.38港元 [1] - 建发国际集团涨1.46%至17.42港元 中国金茂涨1.33%至1.52港元 越秀地产涨1.25%至4.85港元 [1] - 万科企业涨1.2%至5.08港元 富力地产涨1.15%至0.88港元 碧桂园涨1.08%至0.47港元 [1] 政策对象 - 政策覆盖京籍居民及社保或个税满2年的非京籍居民 [1] - 一线城市北京出台楼市新政 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 [1]
远洋集团副总裁赵建军:代建业务就是凭本事吃饭,不良资产赛道前景广阔且处于发展初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4:25
代建业务模式转型 - 公司从重资产开发商转型为代建服务商,强调角色转变带来的自主性和路径清晰度 [2] - 代建业务要求团队以专业能力和务实态度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案例证明市场认可度 [3] - 公司未将代建业务独立运营,而是与开发业务协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 [6][7] 业务发展现状与策略 - 2023年底成立代建品牌远洋建管,2025年上半年新拓33个项目,签约562万平方米,销售额7.8亿元 [5] - 业务布局因地制宜:部分城市以代建为主(已获5-6个项目),部分城市仍以开发业务为主导 [7] - 项目获取渠道包括既有合作伙伴拓展和公开市场竞标,委托方覆盖政府、金融机构及央国企 [7] 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布局 - 不良资产赛道被视作前景广阔且处于发展初期,预计未来两三年业务规模将快速增长 [7] - 公司已在华东、昆明、成都、西安等地承接多个AMC和出险项目,构建全链条服务能力 [7][8] - 行业代建费率77.7%集中在1%-3%,竞争加剧导致费率持续压缩,不良资产成为头部企业探索方向 [7] 典型案例与市场验证 - 乌鲁木齐雅山璟庐项目14个月内完成代建代销并交付,获委托方高度认可 [3] - 通过专业研判成功说服开发商调整产品定位(豪宅改普宅),市场表现验证决策正确性 [4]
专题 | 2025上半年房企债务重组进展解析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08 10:16
房企重组进展 - 2025年以来房企债务重组步伐加快,16家房企完成全部或部分重组,其中8家在2025年获批,融创、龙光、旭辉等接近完成境内外整体重组,远洋、世茂完成境外债重组 [3][5] - 破产重整方面,4家A股房企主动申请破产重整(金科、迪马、财信地产、隆基泰和),其中金科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成为千亿房企重整首例 [6][7] - H股房企中5家被颁令清盘(中国恒大、新力、大发、佳源国际、德信中国),另有12家清盘呈请被撤回 [7][8] 债务重组方式演变 - 债转股成为主流方案,龙光境外债重组包含强制可转债(转股价6港元/股),境内债定向增发5.3亿股(转股价6港元/股,附加股价低于1.08港元时增发20%条款) [9] - 碧桂园境外债重组提供全额股权化或部分股权化选项,融创境外债95.5亿美元全额转股(分两类可转债,转股价6.8港元/股和3.85港元/股) [10][11] - 旭辉、远洋、中国奥园等方案均包含债转股,花样年境外债提供三种转换选项(短期票据+可转债、长期票据+普通股、全额转股) [12][14] 重组方案特点与行业影响 - 削债比例普遍达70%,方案通过时间缩短,如龙光220亿元境内债重组仅用20天 [15][19] - 融创通过全额债转股清空境外债,境内债以7.54亿新股偿付55.88亿元债务 [11][14] - 金科破产重整接近成功,26亿元投资款全部到账,协信远创等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 [7][15] - 行业风险出清加速,但存在保交楼与现金兑付矛盾、增信资产估值争议、境内外债权人待遇差异等博弈点 [16][17]
委托方发来感谢信!远洋建管代建项目乌鲁木齐雅山璟庐高品质交付
新浪证券· 2025-08-06 06:15
项目交付与业绩表现 - 乌鲁木齐雅山璟庐项目200余套房屋于2025年7月如期完成高品质交付 [4][6] - 项目重启后仅用14个月实现交付 首开22天即实现销售额8000万元 [6][3] - 项目多次跻身乌鲁木齐商品住房销售金额前十榜单 成为持续热销的"流量之王" [6][3] 代建业务能力与市场认可 - 公司以"项目医生"角色介入停滞项目 通过形象焕新、风险处置、工程提速等举措重塑市场信心 [6] - 全链条多专业协同服务能力获委托方认可 包括分析诊断、资源整合、成本控制及创新营销 [9] - 2025年上半年新签代建项目33个 新签规模达562万平方米 位列中国房地产代建企业排行榜第八 [9] 合作模式与行业影响 - 采用代建代销轻资产合作模式 体现"专业赋能、合作共赢"理念 [3][4] - 项目成功扭转经营困局 赢得市场口碑与委托方高度肯定 [4][6] - 项目依雅山公园而建 属乌鲁木齐一环罕有低密洋房别墅住区 具备区位稀缺性 [6]
赋能老厂区焕发新活力 远洋商业签约北京光学仪器厂城市更新项目
新浪证券· 2025-08-06 06:04
公司动态 - 远洋商业签约北京光学仪器厂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区域市场分析、业态规划、风险管理等咨询服务 [1] - 项目位于通州区新华西街,占地7.04万平方米,计划保留历史建筑并引入绿色科技企业,打造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 [2] - 改造后园区将包含绿色科技企业办公区、会展会议中心、孵化办公区、专家公寓及配套商业服务 [2] - 远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的乐堤港商业综合体已成为商业新地标,引进区域首店和旗舰店品牌占比超40% [2] - 远洋形成商管、物管、写字楼租赁及开发建设团队,能为委托方提供全周期服务 [2] 行业背景 - 城市更新是当前和今后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 [3] - 远洋是国内最早涉足城市更新的房企之一,深耕该领域超过25年 [3] - 公司城市更新项目总实施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 [3]
远洋集团(03377)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5 08:34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1,148,887,563股,较上月底增加64,260,818股[2] - 本月内增加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64,260,818股普通股[7] - 本月内增加/减少库存股份总额为0股普通股[7] 期权计划 - 2018年股份期权计划本月底可授予购股权及可发行股份均为17,400,000股[4] - 2018年股份期权计划本月底可发行股份总数为761,528,565股[4] - 本月内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债券情况 - A组强制可转换债券本月底已发行总额349,808,423美元,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1,764,839,914股,转换价最低每股港币1.55元[5] - B组强制可转换债券本月底已发行总额641,181,670美元,本月发行新股45,713,322股,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873,526,247股,转换价最低每股港币5.74元[5] - C组强制可转换债券本月底已发行总额332,952,242美元,本月发行新股774,639股,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150,850,899股,转换价最低每股港币17.26元[5] - D组强制可转换债券本月底已发行总额309,466,923美元,本月发行新股17,772,857股,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213,030,927股,转换价最低每股港币11.36元[5] 上市相关 - 公司证券发行或库存股份出售转让获董事会授权,按规定进行[9] - 已收取证券发行或库存股份出售转让应得款项[9] - 上市先决条件、批准函件条件均已履行[9] - 各类证券相同,规定文件已存档,法律规定已遵行[9] - 所有权文件已发送或准备发送[9] - 上市文件物业交易完成,购买代价已缴付[9] - 债券信托契约已制备签署并送呈存档[9] 其他 - 购回并以库存方式持有股份,事件发生日期指公司购回日期[10]
远洋集团(03377)下跌5.56%,报0.119元/股
金融界· 2025-08-04 02:51
股价表现 - 8月4日盘中下跌5.56%至0.119港元/股 成交额335.23万港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36.41亿元人民币 [2] - 2024年净利润亏损186.24亿元人民币 [2]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涵盖住宅开发 不动产开发运营 物业服务及建筑建造全产业链服务 [1] - 其他业务包括养老服务 数据地产 物流地产 地产基金等多元化领域 [1] - 全国化布局覆盖80多个城市 累计开发运营超600个项目 [1] 子公司情况 - 旗下远洋服务于2020年底在港交所上市 [1] - 物业服务板块位列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TOP20 [1]
现金回购、资产抵债,远洋跟进房企化债主流模式
第一财经· 2025-08-02 10:32
远洋集团境内债务重组方案 - 公司推出境内债券重组初步方案 涉及7笔公司债及银行间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总额共计180 5亿元 [2][4] - 重组选项包括现金回购 股票经济收益权 以资抵债 一般债券展期 [2] 现金回购方案 - 相关方拟以不超过8亿元的现金 按照债券剩余面值20%的价格 购回待偿本金金额不超过40亿元的标的债券 [2] 股票经济收益方案 - 公司拟在中国香港向特殊目的信托增发不超过28亿股普通股股票 用股票出售所得现金净额偿付部分标的债券 [2] - 转股价约为换算汇率后申报登记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5倍 [2] 以资抵债方案 - 住宅项目收益抵债:按每100元剩余面值标的债券受偿30元 偿付本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 底层增信资产系京津冀 大湾区的住宅项目收益权 信托存续期不超4年 [4] - 商业项目收益抵债:按每100元剩余面值标的债券受偿100元信托份额的比例 偿付总本金不超过40亿元的债券 底层增信资产系位于北京的商业项目收益权 信托存续期不超9年 [4] 长期留债方案 - 到期日将延长至基准日后的第10年末(即2035年9月30日) 利率自基准日起统一调整为每年1% [4] - 自第5 5年末开始 每半年度以现金方式兑付一次本金 利随本清 [4] 方案执行与后续进展 - 现金回购和资产抵债方案合计对应的债务规模最高为110亿元 股票经济收益选项和长期留债方案的具体规模未披露 [4] - 公司表示上述重组方案是拟推进的初步方案 尚未最终确定 后续将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推进标的债券重组 [5] - 业内人士指出房企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债权人往往诉求各异 债务重组的目标是企业和债权人基于市场环境寻找平衡 [5]
现金回购、资产抵债 远洋跟进房企化债主流模式
第一财经· 2025-08-02 08:34
债务重组方案概述 - 公司推出境内债券重组初步方案,涉及7笔公司债及银行间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重组选项包括现金回购、股票经济收益权、以资抵债、一般债券展期 [2] - 债务重组方案涵盖7只公司债及三笔银行间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总额共计180 5亿元 [3] - 重组方案是拟推进的初步方案,尚未最终确定,后续将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推进标的债券重组 [3] 现金回购选项 - 相关方拟以不超过8亿元的现金,按照债券剩余面值20%的价格,购回待偿本金金额不超过40亿元的标的债券 [2] - 现金回购选项对应的债务规模上限为40亿元 [3] 股票经济收益选项 - 公司拟在中国香港向特殊目的信托增发不超过28亿股普通股股票,用股票出售所得现金净额偿付部分标的债券 [2] - 转股价约为换算汇率后申报登记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5倍 [2] - 公司未披露股票经济收益选项对应的具体规模 [3] 资产抵债选项 - 资产抵债分为住宅项目收益抵债和商业项目收益抵债两种 [2] - 住宅项目收益抵债按每100元剩余面值标的债券受偿30元,偿付本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底层增信资产系京津冀、大湾区的住宅项目收益权,信托存续期不超过4年 [2] - 商业项目收益抵债按每100元剩余面值标的债券受偿100元信托份额,偿付总本金不超过40亿元的债券,底层增信资产系位于北京的商业项目收益权,信托存续期不超过9年 [3] - 资产抵债方案对应的债务规模上限为70亿元 [3] 长期留债方案 - 若重组方案表决通过,到期日将延长至2035年9月30日,利率自基准日起统一调整为每年1% [3] - 自第5 5年末开始每半年度以现金方式兑付一次本金,利随本清 [3] - 公司未披露长期留债方案对应的具体规模 [3] 行业观察 - 房企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债权人往往诉求各异,部分坚持短期套现和高清偿率,部分则倾向于长期兑付方案 [4] - 债务重组的目标是企业和债权人基于市场环境寻找平衡,避免陷入极端博弈导致"双输"局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