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02016)

搜索文档
一桩行贿案牵出浙商银行上海分行部门总受贿内幕:利用职务便利输送利益 累计收受好处费32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6-11 00:42
受贿案件详情 - 浙商银行上海分行业务发展一部总经理王某在2016年2月29日至2020年2月17日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326.98万元人民币 [1][3] - 受贿行为涉及将保理服务变更为特定公司(金源鼎信商业保理公司)并加快放款流程,形成完整利益输送闭环 [4][5][6] - 行贿方马某、郑某因行贿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违法所得被没收 [7] 公司内控问题 - 浙商银行上海分行2023年1月因15项违规行为被罚款1680万元,涉及信贷、跨境业务、员工行为管理等多领域 [8] - 7名高管被追责,包括零售银行部总经理薛亮被罚6万元,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陈致阳等3人被罚5万元 [9] - 2023年12月因不正当吸储放贷被罚没1734.5万元,时任行长顾清良被终身禁业,12名员工共被罚45万元 [9] 历史违规记录 - 2020年9月浙商银行总行因31项违规被罚超1亿元,上海分行涉及理财产品虚假出表问题 [10] - 时任上海分行行长顾清良及3名部门总在2020年处罚中一同受罚 [10]
4000亿满月答卷:银证保的科创债「暗战」
华尔街见闻· 2025-06-09 10:58
科创债新政实施首月发行概况 - 科创债新政落地首月发行221只 募资402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30.21%和322.12% [1][5] - 金融机构发行科创债57只 募资2303亿元 银行占比87%成为绝对主力 [2][6] - 银行单笔发行规模显著高于同业 最小发行额达30亿元 最大为建行300亿元 [6][7][8] 发行主体结构特征 - 16家银行发行规模超2000亿元 其中国股行与大型城商行为主发行方 [2][8] - 建行发行300亿元科创债创纪录 3年期和5年期票面利率分别为1.65%和1.76% [8] - 城商行发行与区位优势相关 杭州银行凭借地域科技企业聚集优势发行50亿元 [9] 市场认购热情表现 - 投资机构认购踊跃 中石化资本科创债获7倍超额认购 利率低至2.07% [13] - 券商发行科创债认购倍数更高 东方证券债券获8.17倍超额认购 [14][15] - 国有行行使超额增发权 工行农行实际发行量较基本规模增加100亿元 [16] 投资者结构分析 - 主要投资者涵盖商业银行 理财子公司和保险公司等机构 [17] - 工银理财 农银理财等头部理财公司已投资多只科创债 [19] - 险资关注度有限 因七成以上新发科创债期限在3年以下 [20] 产品期限与融资模式挑战 - 当前科创债期限偏短 难以匹配科创企业长融资周期需求 [22] - 发债再投资模式仍具间接融资特征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受限 [23] - 市场化PE/VC机构发债规模较小 国资LP出资占比达80% [24] 政策支持与市场优化 - 央行证监会联合推出13条举措 构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链条 [3] - 政策提供手续费减免和风险分担 降低发债成本 [5] - 新规允许市场化PE/VC作为发行人 支持早期高风险项目 [5]
深化金融教育 共筑诚信校园——浙商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知识万里行”进山区课堂显成效
齐鲁晚报· 2025-06-09 03:00
金融教育进校园活动 - 公司以"守护重点人群、筑牢金融防线"为主题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八一希望小学开展"财商小课堂"金融教育进校园活动 [1] - 活动是"牵手小小金融志愿者,助力大山深处金融教育宣传"项目的延续,旨在提升青少年金融素养和培育诚信文化 [1] - 活动紧扣"凝聚诚信力量,共建信用基石"主题,将金融诚信教育融入课程设计 [6] 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 - 针对山区青少年金融知识薄弱特点,设计"货币历史演变+现代支付工具+防伪技巧+财商管理"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3] - 通过"物物交换""贝壳货币"讲解人民币发展史,教授"一转二摸三透光"防伪口诀识别假币 [3] - 引入"储蓄罐、消费罐、投资罐、分享罐"四类管理工具,培养学生理性消费观和财富规划意识 [3] - 结合"小华识破假币骗局"真实案例强化诈骗手段辨识能力 [3] - 通过"手机支付与数字人民币"科普帮助学生理解科技赋能金融安全的重要性 [6] 活动形式与创新 - 采用"寓教于乐"形式,设计"钱币组合游戏""真假币情景模拟"等互动环节提升参与度 [9] - 创新"银行+学校+家庭"联动机制,组织学生向家中老人普及防诈技巧并走访农户家庭讲解金融知识 [6][9] - 计划将课程内容录制成标准化教学视频供学校长期使用 [9] 社会影响与未来计划 - 活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村子"的乘数效应 [6] - 未来将持续聚焦"老少新"重点群体,创新宣传形式并强化基层覆盖 [9]
【金融兴辽】浙商银行沈阳分行深耕辽沈助力东北振兴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4 07:54
浙商银行沈阳分行的战略部署 - 公司积极响应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部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全力推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1] - 公司立足辽宁经济发展格局,秉持善本金融理念,创新服务模式,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1] 金融服务传统优势产业 - 公司针对辽宁传统优势产业如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搭建全流程、精细化金融服务网络,为产业稳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公司对专精特新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定制金融方案,覆盖企业初创、成长、成熟等全生命周期 [1] - 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公司加大对科创企业的信贷投放,以金融"活水"滋养科技创新 [1] "两重""两新"项目推进 - 公司成为辽宁省首家取得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资金监管资格的银行,也是系统内首个落地此项业务的分行 [1] - 公司为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航空航天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提供贷款支持,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深化与企业沟通,精准对接实体经济需求,定制差异化金融服务与个性化产品 [2] - 公司将聚焦辽宁振兴重点产业,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借助金融科技简化流程,拓展线上服务场景,推动金融服务智能化升级 [2] - 公司表示将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为辽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2]
浙商银行原董事长沈仁康被查,任期内连踩新光、康美、北大方正等大雷
格隆汇· 2025-06-02 01:20
高管变动与调查事件 - 浙商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仁康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2][6] - 沈仁康于2022年1月被免去所有职务,当时距退休仅一年,变动异常 [7][8] - 公司回应称沈仁康卸任已一年多,调查对经营无影响 [8] 关联案件与历史风险 - 沈仁康可能涉及浙银资本、浙商产融案件,此前该行副行长张长弓等多名高管被查 [8][9] - 浙银资本曾通过有限合伙形式向钜盛华投资200亿元,参与"宝能系"举牌万科,公司称资金仅用于非上市股权整合 [9] - 近年该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从2018年1.2%增至2021年1.53%,2022年上半年微降至1.49% [14] 资产扩张与风险暴露 - 沈仁康任期内总资产从2013年4881亿飙升至2021年22867亿,8年增长368% [10][11] - 资产快速扩张伴随风险:涉及康美药业19亿债权、新光控股23亿风险敞口、北大方正20亿违约 [13] - 还踩雷乐视控股、安信信托等案例 [14] 监管处罚与合规问题 - 2020年因31项违规被罚1.01亿,涉及不良资产虚假出表等 [14] - 2023年初南京分行、北京支行因贷款违规分别被罚30万和50万 [15] - 近一年累计罚款超1500万,问题集中在贷款三查不到位、虚增贷款等领域 [15]
涉房地产不良率再攀升,浙商银行“沉疴”难愈?
格隆汇· 2025-06-02 01:19
行业净息差现状 - 202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行业普遍承压 [1] - 浙商银行2023年净息差2.0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负债率压降成效显著 [1] 浙商银行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637.04亿元(+4.29%),归母净利润150.48亿元(+10.5%),净利润增速自2019年以来首次重回两位数 [2][4] - 非利息净收入161.76亿元(+15.35%),贡献营收增量的80%以上,主要来自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增长 [3] - 利息净收入475.28亿元(+0.99%),占比74.61%,增速显著低于非利息业务 [2] - 资产总额31438.79亿元(+19.9%),负债总额29543.02亿元(+20.29%),贷款和垫款总额17162.4亿元(+12.54%) [6] 资本充足率情况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2%(+0.17pct),距离监管红线7.5%仅72BP [6][7] - 2023年完成A+H股配股补充核心资本,但一级资本充足率9.52%(-0.02pct)仍承压 [6][7] 资产质量风险 - 不良贷款总额245.96亿元(+22.43亿元),不良率1.44%(-0.03pct),拨备覆盖率182.6%(+0.41pct) [8] - 个人不良贷款率1.91%(+0.41pct),公司不良率1.37%(下降) [8] - 房地产业不良率2.48%(+0.82pct),不良金额44.08亿元(+16.38亿元),在前十大贷款客户中占5席 [10][11][12] - 交通运输仓储业不良率6.79%为各行业最高 [10] 内控管理问题 - 2023年累计罚款超2800万元,最大单笔罚单1734.5万元(上海分行不正当吸存放贷) [16] - 2024年前两月罚单金额接近2023年全年,贷款业务为违规重灾区 [17][18] - 2023年一季度每千万客户投诉量居股份行第三,涉及养老金账户、催收、信用卡等问题 [18] - 2021年以来14位高管离职,前任董事长沈仁康被查,管理层动荡加剧内控缺陷 [19]
殷剑峰:一揽子金融政策满足适当宽松要求,商业银行应推再贷款有效落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12:40
金融政策核心内容 - 金融管理部门近期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围绕释放流动性、支持科创企业、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房地产市场以及保障民生五个方面展开 [1] - 政策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降准降息等措施 [1] - 官方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3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并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合计增加1.1万亿元再贷款额度 [1] 政策执行与商业银行角色 - 新增1.1万亿元再贷款额度的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有效配合,此前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使用率不高,商业银行需改进业务推动政策落地 [2] - 商业银行和金融顾问需提升站位,快速响应落实中央政策部署,释放稳经济、稳市场、稳预期的信号 [3] 科技创新支持体系 - 政策重心从单纯资金供给转向建立"央行+财政+市场"风险共担机制,构建"债、贷、股、保、退"全周期支持体系 [2] - 未来政策力度料将加大,以更好支持科技创新企业 [2] 房地产市场政策 - 建议加快建立与发展新模式匹配的融资制度,与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等要求形成合力 [2] 金融顾问倡议与活动 - 金服会发布倡议书,号召成员单位和金融顾问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送金融服务进企业"专项活动,聚焦共同富裕、民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等八个方面 [2] - 活动旨在确保政策落实落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浙商银行推出20条举措落实一揽子政策,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目标披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1:50
一揽子金融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大金融管理部门联合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旨在稳市场、稳预期 [1] - 本轮政策相比去年"924"政策更重视提升消费、稳定外贸企业纾困及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和节奏超过市场预期 [2] - 浙商银行围绕八个方面推出二十条举措落实政策,重点聚焦科技、外贸、消费领域 [2] 科技金融 - 公司推出"善科陪伴计划"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计划2025年科技金融贷款净增100亿元 [3]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服务科技型企业30712户,融资余额3674亿元,服务高层次人才3925户,融资余额345亿元 [3] - 成功发行50亿元3年期科技创新债券,票面利率1.66%,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业务 [3] - 计划未来三年组建100个科技金融团队,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生态 [3] 外贸金融 - 公司承诺不抽贷、不断贷,为外贸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等灵活安排,并给予减息、降费优惠 [4] - 2025年目标对民营企业跨境融资投放总额达170亿美元 [4] - 优化出口数据贷、出口银税贷等产品,并在香港设立一级部门支持跨境企业发展 [4] 消费金融 - 2025年计划投放个人信用消费贷款100亿元,实施消费贷款倍增计划 [6] - 阶段性提高优质个人消费贷款客户自主支付金额上限至50万元,期限延长至7年 [6] - 配套政府"以旧换新"政策投入2000万元消费补贴,2025年信用卡权益投放优惠费用超2000万元 [6] 普惠金融 - 公司嵌入无还本续贷政策,优先采用线上化、数字化快速审批方案支持小微企业 [7] - 目标至2025年末小微企业累计授信金额1800亿元、累计投放金额1600亿元 [7] 其他领域 - 公司将通过100亿专项帮扶资金开展"雪中送炭"工程,服务实体经济 [6]
贯彻落实一揽子金融政策,浙江金融“及时雨”注入共富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5-29 12:35
一揽子金融政策发布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三部门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 涵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资本市场开放等多个维度 释放稳市场稳预期信号 [1] - 政策与去年"924"政策相比 除延续降准降息、稳定楼市和股市外 更重视提振消费、稳定外贸、企业纾困及支持科技创新 力度和节奏超市场预期 [3] 浙江金融业响应举措 - 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发布倡议书 号召成员单位和金融顾问以善本金融为引领 开展"雪中送炭"服务 确保政策落地 [3] - 金融顾问制度自2018年推出以来累计服务企业超10万家次 落实融资超1万亿元 "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3386模式"已在全国22省43地市复制 [5] - 浙商银行专项安排100亿信贷资金 帮助受困外贸企业、民营企业渡过难关 [6] 政策落地实施重点 - 以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为战略突破口 发挥金融顾问制度作用 聚焦社会金融供给难点 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 [5] - 金融顾问"1+N"机制将聚焦受关税影响的外贸企业、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民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企业 推出专项纾困贷、跨境结算等综合服务方案 [5] 政策特点与影响 - 本轮政策具有力度大、落地快、覆盖广等特点 被外界认为正当其时 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1][3] - 政策落地将为稳市场稳预期、推动共同富裕注入动能 为全国金融供给侧改革贡献"浙江智慧" [6]
多家银行发布暑期实习“招募令”!AI人才需求激增,还有哪些专业学生受青睐?
新浪财经· 2025-05-29 11:48
银行暑期实习生招聘概况 - 多家银行总行及分行在5月启动2025年暑期实习生招聘,面向2026届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包括兴业银行、浙商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上海农商行等[1] - 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总行等已在3月发布暑期实习生招聘公告[1] - 银行暑期实习生项目旨在为优秀人才提供业务实践机会,同时为银行储备潜在人才[2] 科技类人才需求 - 科技类实习岗位需求旺盛,金融科技、信息科技类人才是重点吸纳对象[2] - 兴业银行"雏雁计划"将"金融科技实习生"岗位放在招聘首位,实习生将参与金融科技课题研究、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项目开发建设等工作[2] - 上海银行总行科技&大数据岗实习生招聘应用开发、运维开发、软件测试、数据开发、数据分析等领域人才[2] - 杭州银行总行信息技术部招聘人工智能算法、信息安全、数据库运维、数据研发、Java研发方向实习生[3] - 人工智能算法方向实习生需了解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等技术,掌握Java/Python等开发语言[3] - 南京银行旗下南银理财仅招聘"金融科技实习生",要求计算机类或数学统计类专业[3][4] 理工类专业人才需求 - 商业银行重点招募理工类专业人才,上海农商行开设理工农医专项通道,要求应聘者具备相关专业就读经历[1][5] - 兴业银行招聘的五类方向实习生均要求以理工科、国际业务相关专业为主,多学科复合型教育背景优先[5] - 杭州银行总行实习生要求经济类或理工类相关专业,信息技术部实习生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5] 复合型人才需求 - 金融业变革催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上海银行优先考虑具备信息技术与经济金融等复合专业背景者[6] - 兴业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网点实习生要求计算机、数理统计、环境工程等理工科专业,多学科复合背景优先[6] 绿色金融人才需求 - 银行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兴业银行招聘绿色金融实习生,参与绿色金融行业分析、金融服务方案制定等工作[7] - 上海银行招聘分支行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等领域的营销类实习生[7] 应聘者要求 - 浙商银行要求应聘者身体健康、品貌端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专业与岗位需求相关[8] - 兴业银行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研究分析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8] - 杭州银行及旗下杭银理财要求应聘者具有一门以上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8] 实习生收获 - 浙商银行实习生考核优秀可获得全职Offer,并有资深业务导师一对一指导,深度参与核心业务实践[9]